当前位置:高考升学网 > 北京高考 > 正文

北京交通大学宿舍内部图片,北京交通大学宿舍条件怎么样环境好不好

更新:2023-09-21 21:28:22 高考升学网

北京交通大学宿舍内部图片,北京交通大学宿舍条件怎么样环境好不好

绿色校园,温馨我家。我校加大对学校基础建设的投资,校园环境日新月异,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生活、运动与休闲场所,全部本科生和研究生都在学校住宿和学习。

在学校资源布局调整、改善学生住宿条件的措施下,我校已有4000多名学生搬入北京交通大学大学生公寓,4人1间的新宿舍宽敞明亮,每个房间设有卫生间、个人衣柜和“上下铺”:上铺是床,“下铺”是配备了电脑键盘托的宽大书桌

2006年新建成的“交大学苑”建设项目占地3.5公顷,毗邻校园东侧,拥有12.5万平米的大学生公寓和学生食堂、学生超市等附属设施。整个工程完成后将解决我校一万名学生的住宿问题,这将进一步改善学生住宿条件,本科生宿舍由原来的8人改善为4至6人1间。学校为每个校内宿舍安装了铁通201电话和网络节点,学生可以在宿舍上网。

学校共有各类学生餐厅12个,就餐面积9000余平方米,承担着2万余名学生的就餐任务。学生餐厅通过北京市教委标准化食堂验收,并获北京市卫生局卫生量化A级单位称号。餐厅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师生的理念,合理配比高、中、低档菜,各类菜品达200余种以上,可满足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消费层的各民族学生的饮食需求。

学校拥有设施完备的室内外体育场馆,其中室外篮球场20块、排球场6块、网球场4块、足球场2块和标准游泳池1个;室内羽毛球场地10块、排球场2块、篮球场2块,还有体操房和健身房,两个体育场均铺设塑胶跑道,为全校师生员工的体育活动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体育馆曾承接过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篮球比赛、大学生羽毛球赛、软式排球赛等多项比赛

北京交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教育部、中国铁路总公司、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建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和具有研究生院的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高校。我校牵头的“2011计划”“轨道交通安全协同创新中心”是国家首批14个认定的协同创新中心之一。

学校位于首都北京“学府胜地”海淀区,毗邻中国“硅谷”中关村,有东西两个校区,总面积1000余亩,建筑面积9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设施完善,校园环境优美。9月,位于山东省威海市的威海校区也将正式投入使用。

北京交通大学作为交通大学的三个源头之一,历史渊源追溯到1896年,前身是清政府创办的北京铁路管理传习所,是中国第一所专门培养管理人才的高等学校,是中国近代铁路管理、电信教育的发祥地。1917年改组为北京铁路管理学校和北京邮电学校,1921年与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唐山工业专门学校合并组建交通大学。1923年交通大学改组后,北京分校更名为北京交通大学。1950年学校定名北方交通大学,由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任校长。1952年,北方交通大学撤销,京唐两院独立,学校改称北京铁道学院。1970年恢复“北方交通大学”校名。2000年与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由铁道部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2003年恢复使用“北京交通大学”校名。学校曾培养出中国第一个无线电台创建人刘瀚、中国第一台大马力蒸汽机设计者应尚才,以及中国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学史家郑振铎、中国第一本铁路运输专著作者金士宣、我国铁路运输经济学科的开创者许靖、我国最早的四大会计师之一杨汝梅等一大批蜚声中外的杰出人才,“东京审判”担任首席检察官的向哲浚、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人口学家马寅初等都曾在我校任教。

一个多世纪以来,经过数代交大人励精图治、艰苦奋斗,北京交通大学已成为推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交通行业和首都区域科技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近年来,学校紧紧抓住国家深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建设综合运输体系特别是加快发展轨道交通,以及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和京津冀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机遇,为服务国家交通、物流、信息、新能源等行业以及北京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目前,学校确定了到本世纪中叶初步建设成为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的发展目标和“三步走”战略。

学校设有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交通运输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机械与电子控制工程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理学院、语言与传播学院、软件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建筑与艺术学院、法学院、国家保密学院14个学院,设有研究生院以及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与企业合作在河北省黄骅市创办独立学院??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有交通运输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2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桥梁与隧道工程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包括一级学科所涵盖的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总数达到8个。建有1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20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4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有MBA、工程硕士、会计硕士、法律硕士等13类专业学位。

学校把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提高办学实力的关键,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全校在职教职工2952人,其中专任教师1790人(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1083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1674人)。中国科学院院士4名,中国工程院院士8名,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6人,“973”首席科学家4人,国家“”入选者6人,国家“”入选者2人,在聘“”特聘教授和讲座教授7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7人,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0人,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69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66人。

学校始终把人才培养作为办学的根本任务,素质教育成绩斐然。在一百多年的办学历史中,向国家输送了大量人才。学校1997年、2006年参加全国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均获得优秀。学校有在校本科生13690人,博士研究生2593人,硕士研究生7727人,在职专业学位研究生8052人,成人学生8324人,长期外国留学生累计1387人。近三届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国家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等奖12项,北京市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27项、二等奖29项;近5年来获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3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学院1个;8个专业进入国家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获批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7个;获评“十二五”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7个、北京市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2个;建有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获批4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2门“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项目课程,“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34种42册。通过设立理科试验班(思源班)、基础学科拔尖人才试点班(知行班)、海外项目经理班、轨道交通试点班、本硕(博)连读班、詹天佑班、茅以升班、国际班等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了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学校生源质量和培养水平逐年提高,就业率稳定在较高水平,连续6年本科生、研究生就业率在98%以上;本科生深造率连续3年超过50%。学生艺术团在全国和首都历次高校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获全国第一、二、三届大学生艺术展演器乐组一等奖,并多次赴欧洲、非洲以及美国和台湾等地演出,排演的大学生版《长征组歌》先后在人民大会堂和国安剧院演出,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我校师生精心创作并排演的原创话剧《茅以升》成功入选“共和国的脊梁?科学大师名校宣传工程”,圆满完成校内公演和武汉汇演,赢得社会各界广泛好评。高水平运动队在国家级及以上各类比赛中获得冠军104项(次),其中羽毛球队在世界大学生羽毛球比赛等国内外重大赛事中获得冠军72项。

学校把加强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的战略重点,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拥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10.6亿元;图书馆纸本藏书、电子图书、网络资源等总量793.85万余册,建有交通运输特色数据库。拥有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平台46个,包括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1个国家能源局技术研发中心、4个国家认可实验室、5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4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北京实验室、9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4个北京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北京市人文社科研究基地等。近5年,学校承担了“973”计划、“863”计划等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有关部委的各类科研课题11000余项,科研经费近38亿元;发表SCIE检索论文2135篇、EI检索论文3873篇;申请专利2047项,获授权专利1262项。创立学术交流品牌并连续主办8届“中国交通高层论坛”、35场“交大大讲堂”,主办和承办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42次。获得国家级奖励12项,省部级科技奖励121项,2011年主持完成的“基于行为的城市交通流时空分布规律与数值计算”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012年主持完成的“基于通信的城轨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关键技术及其应用”和“复杂工况下磁性液体密封关键技术与应用”分别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和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主持完成的“标识网络体系及关键技术”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4项主持完成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获第六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

学校把加强合作交流作为提高办学水平的重要途径,国内外影响力不断提升。与美、英、德、法等37个国家的近200所大学及著名跨国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在比利时鲁汶、美国休斯敦和巴西坎皮纳斯办有孔子学院,积极传播中国文化。主办或承办国际无线通信、信号处理、铁道工程、低碳物流等领域的多个大型国际学术会议,每两年举办“国际文化节”,促进中外学术文化交流。充分发挥校友会、基金会、董事会的作用,深化“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在海内外成立地方校友会28个,吸纳董事单位77家,与交通、物流、信息、能源等行业企业及地方政府等单位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在人才培养、科研合作等领域开展长期、广泛的合作。

“饮水思源,爱国荣校”,如今,有着118年辉煌历史的北京交通大学,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秉承“知行”校训,以更加谦虚谨慎、开拓进取的精神,努力实现交通大学百年华诞时江泽民同志题词“继往开来,勇攀高峰,把交通大学建设成世界一流大学”的要求,向着特色鲜明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迈进

相关文章

最新图文

北京印刷学院转专业政策规

时间:2024-07-12 11:0:08

北京印刷学院本科招生网登

时间:2024-07-12 10:0:36

北京物资学院转专业政策规

时间:2024-07-11 11:0:21

北京物资学院本科招生网登

时间:2024-07-11 1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