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升学网 > 材料素材 > 正文

优秀村党总支书记先进事迹材料

更新:2023-09-15 06:56:57 高考升学网

 平凡的人成就不凡之事,需要朴素的信念、执着的坚持。

  现年65岁的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崧厦镇祝温村党总支书记杭兰英,28年来,从一件件小事做起,把祝温村建设成浙江整洁、文明、和谐的美丽农村。

  一户户上门,脚步踏出民情

  走进祝温村,柏油村道、村庄河道整洁清澈,文化长廊、绿色园林、幼儿园合理分布……令人心情怡然。

  祝温村位于上虞区崧厦镇,由原祝马、温泾、后桑3个村合并而成,全村农户650户、1825人,以种粮为主。

  28年前的祝马村,村级经济薄弱、班子软弱涣散、村庄管理无序。为改变村里落后面貌,37岁“赤脚医生”、村妇女主任杭兰英站了出来,在大伙儿的信任下,高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

  “在农村,当干部是一种荣誉。干不好,难为情!”杭兰英说。多年的“赤脚医生”生涯,杭兰英信奉用脚板为老百姓服务。

  “祝马村困难户状况:祝尧根,男,48岁,2003年3月7日病逝,留下妻子,女儿22岁,儿子18岁……”这是杭兰英“民情记事本”的一页。她对村里每家每户情况了然于心。

  “杭书记每天上午7点前就来村里,晚上6点多才回家,是村里上班来得最早、下班走得最晚的人。除了开会、出差,几乎每天都在村里。”村委会主任王茂桃说。

  祝温村村委会办公楼没有空调。杭兰英认为,村干部是不能坐在办公室的,装空调是浪费。

  一次次解困,真情换回信任

  通民情是为了解民忧。当村民遇到急事难事,杭兰英必到现场,这是她给自己定下的不能打折扣的“硬指标”。

  1990年盛夏的傍晚,雷雨交加,村民祝海江在海涂劳动的母亲被雷击身亡。杭兰英带领村班子成员,冒着滂沱大雨赶到现场,一面调动机船运回遇难者,一面安慰一家大小,几天下来,杭兰英累得眼睛充血,一直硬撑到村民家后事办妥。

  2000年除夕,杭兰英一家正忙过年,忽听村民来报,村民沈明仙的丈夫、儿子因肺炎、肝病突然去世。杭兰英赶紧放下手中的饭碗跑去帮忙。大年夜去帮人办后事,当地农村很忌讳,家人劝她明天再去,杭兰英却说:“一个家里两个顶梁柱没了,怎么能不去?良心过不去的。”说罢直奔沈明仙家而去。帮助村民张罗完丧事后,又带头捐款3000元。在她感召下,许多村民加入了捐款行列。不仅帮助沈明仙一家摆脱了困境,也让村民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和温暖。

  后来,在杭兰英提议下,村里成立了“关爱基金”,目前本金已达46万元。

  杭兰英对外来人员也关怀备至。黄春芬是外地人,8岁时父母离异,随父亲来到上虞打工。几年前,杭兰英得知黄春芬的境遇后,把她当作自己的女儿,与她结对,带着新衣服去看望他们,还掏钱1万多元为他们家进行简单装修。

  黄春芬说,杭兰英带给她久违了的母亲般的温暖。

  在杭兰英的影响下,村民祝海江办起家庭工厂,热衷公益事业;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沈明仙一家积极捐款;黄春芬成了村办幼儿园教师,为培育“第二家乡”下一代尽力……一家有难、百家相助,乐善好施、知恩图报的美德,在村里蔚然成风。

  一件件实事,苦干换得信任

  从1986年任职起,杭兰英像一只衔泥垒窝的“春燕”,与村干部、村民们共同努力,积小成为大成,使祝温村发生了根本变化。

  上任伊始,为改造村前那条“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道路,杭兰英自己带头捐款3万元,作为修路启动资金。

  村干部回忆,在职以来,杭兰英从未向村里报销过1分钱;平时村里接待吃饭,她都自掏腰包;村办公室里用于招待的茶叶,由她从自家拿来“充公”;2005年,她把获得的“工作创新奖”5000元奖金,用于祝马村河道砌石;村办公室由石板屋改成平屋时,她“挪用”自家准备盖房的一大车木头……有人做过统计,多年来,杭兰英为村里捐款达42万元,远远超过她任职工资收入。

  杭兰英的无私,不仅带动了干部群众为村里发展尽心尽力,甚至影响在外经商的乡亲回报乡梓。

  面对先天不足的村级经济和农业村的特点,杭兰英提出从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入手,调整产业结构。她带领一班人积极争取土地整理项目,推进标准农田建设,对全村1300亩农田进行标准化改造,建成了省级千亩高产粮食示范基地;农田硬件上去了,杭兰英又提出改革土地经营模式,使1300亩标准农田全部实现了流转;接着,发展农业合作社,建立水稻良种基地、猕猴桃基地、花卉基地、生态养猪基地,依托崧厦镇“中国伞城”优势发展家庭加工业……

  28年来,杭兰英以承诺取信于民,以实干成就事业,凭着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的精神,带领全村干部群众推动新农村建设渐入佳境。

  在祝温村办公室里,挂着各种奖牌:“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省五好村党组织”“省文明村”“省绿化示范村”“绍兴市全面小康示范村”……

  28年来,杭兰英思考、调整村级治理方式,实现了从过去单纯引导农民致富的“能人治村”,向全面治理的“贤人治村”模式转变。

  村级善治,首推善理善待

  无论是化解群众矛盾,还是发动群众参与新农村建设,杭兰英都体现出务实能干的精神。

  有一年,村里考虑将河道清淤疏浚工程承包给工程队,但仔细一算,要3万元资金,杭兰英想省下这笔钱。后来,村里花6000多元买回了一台泥浆泵,由村委会主任王茂桃主管泥浆泵操作,为集体省下了近2万元资金。

  去年,村里建造百米“人和文化长廊”。为节约开支,杭兰英叫丈夫借来一辆卡车,和村干部一起到虞南山区捡鹅卵石,整整忙了一天……

  杭兰英的集体资金使用记录本上,每一项、每一笔,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仅记录着她28年来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治村路径,更体现了她殚精竭虑、一心为公的精神品格。

  2006年,祝马村、温泾、后桑3村合并。由于过去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在处理并村后的合作医疗费补贴等方面,杭兰英最大程度做到公正、公平。

  “常言道‘新讨媳妇要当女儿养’,温泾村、后桑村比祝马村基础差,我们只有公正待人,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才能得到他们的信任。”杭兰英说。并村后不久,她就走遍了温泾村和后桑村的每户村民,征求意见,及时、合理地处理好村里的工作和村民的利益,很快,3个村拧成了一股绳,形成了一股劲。

  村级善治,提升道德素养为要

  在利益诉求多元化现状下,农村治理,需要党员干部具备较高道德修养。

  是什么支持杭兰英28年如一日为村民奉献?

  “干不好,难为情!”杭兰英朴素地对记者说,“人活着,要做一个有道德的人!”

  “没有我办厂有收入,杭兰英也捐不了那么多钱!我把家里的活都承包了,让她有精力管村里。”杭兰英的丈夫祝秋潮说。

  正因为杭兰英崇尚道德修养,她所带领的祝温村,不断走向温情和文明。

  “杭兰英对文明建设有一种特别的情怀。”与祝温村结对共建的金近小学校长何夏寿介绍:是杭兰英提出由村民作词、作曲、演唱村歌《祝愿温馨》,村民参与绘制村里文明墙,发起评选文明“五个十佳”……

  记者看到了这个村建于2011年、为村民津津乐道的“人和文化长廊”。这条百米长廊分历史人物、爱心人士、科教文卫和法律知识等5个展区。最吸引村民的,是文明“五个十佳”评选出来的村里十佳和谐家庭、十佳好婆婆、十佳好媳妇、十佳好少年和十大爱心人士……村民都为能登上这个“光荣榜”感到自豪,村里由此掀起了比学赶超的热潮。

  “‘发展不为人,好比树断根’。”杭兰英说,“新农村建设,归根到底,是提升人的素质,提高人的境界,家庭和睦了,村庄和谐了,乡风文明了,各项工作也就上去了。”

  村级善治,需要依法守矩

  “能人治村”,是当下中国农村的普遍治理模式。杭兰英认为,“能人”既要有能力,也要法律和道德制约,不能搞一言堂。

  “村干部还要不怕得罪人,凡是符合村里发展需要、符合大家利益的事,哪怕阻力再大我们也要啃下来。”杭兰英说。

  “杭兰英的领导方法和工作作风,让我们叹服。”村委会主任王茂桃介绍,杭兰英处处讲民主,事事讲公开,做事规规矩矩,靠民主议事,用制度办事,村每年两次开展村干部述职评议,凡是涉及村内的工程建设、土地承包转让等重大问题,她都会提交村民代表大会和党员大会讨论,从不搞“一言堂”。

  一次,王茂桃的侄子找到杭兰英,想承包村里的一块土地搞种植业。杭兰英坦诚地对他说:“村里的工作规则,要求我们不可以掺杂半点私人感情,如果破了这个规矩,村民以后怎么相信我们?”一番诚挚的话,让王茂桃的侄子心悦诚服。

  这些年,村里先后投资1700多万元进行各类工程建设,没有出现任何经济问题。

  “只有走近群众、沟通群众、熟悉群众,才能真正地服务群众。杭兰英所做的事情都很普通,但正是这种‘普通’,体现了基层治理的真谛。”绍兴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吴晓东说。


最新图文

个人对照检查材料(存

时间:2023-09-14 01:0:28

精选机关党员个人党

时间:2023-09-16 23:0:06

党员个人党性分析材

时间:2023-09-16 15:0:37

机关普通党员个人党性分析

时间:2023-09-15 2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