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华民族创传统节日端午节,喷香的美食和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使端午节焕发着勃勃生机.随着端午节被定为国假日,端午节也更加受到大家的关注.过一个有意义又充满乐趣的端午节,丰富生活的色彩,也丰富对祖国的情感.
我们准备的端午节活动为向明中学"清源"社团群总体策划,由"清源"人物社,苓芸节日社,茗风茶社面向全校联合进行:
"茗风"茶社
主题:品茶会友谈端午
首先让我们来追溯端午的起源.
1,谈——端午来源
端午节是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它是中华民族古老的传统节日之一,端午也俗称端五,此外,端午节还有许多别称:女儿节,重五节,天中节等.端午节有许多来历传说,最主要的是以下几种:
1)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当地百姓投下粽子喂鱼以此防止屈原遗体被鱼所食,后来逐渐形成一种仪式.以后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人们吃粽子,划龙舟以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2)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3)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XX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4)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地区,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端午节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丰富的民俗活动,是人们普遍重视的传统节日.端午节既有迎接炎夏,预防疾病的意义和插艾草,熏香等习俗,又有祭祀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意义和吃粽子,赛龙舟等习俗,有利于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2,说——端午风俗
我国民间过端午节是较为隆重的,庆祝的活动也很丰富.前清时期王瑛曾的《重修XX县志》(十七六四年)卷三附录中的记述为代表:五月五日清晨,燃稻梗一束,向室隅熏之,用楮钱送于路旁,名日送蚊.门楣悬蒲艾兼插禾稗,谓可避蚊蚋;榕一枝,谓老而弥健.彼此以西瓜,角黍相馈遗.好事者于海口浅处,用钱或布为标,三皮渔般争相夺取,胜者鸣锣喝采,号日斗龙舟.午为小儿女结五采缕,男系左腕,女系右腕,名日神炼.
1)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其实,"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2)端午食粽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端午节的早晨家家吃粽子纪念屈原,一般是前一天把粽子包好,夜间煮熟,早晨食用.包粽子主要是用河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统称粽叶.粽子的传统形式为三角形,一般根据内瓤命名,包糯米的叫米粽,米中掺小豆的叫小豆粽,掺红枣的叫枣粽.
煮粽子的锅里一定要煮鸡蛋,有条件的还要再煮些鸭蛋,鹅蛋,吃过蘸糖的甜粽之后,要再吃蘸盐的鸡蛋"压顶".据说吃五月端粽锅里的煮鸡蛋主夏天不生疮;把粽子锅里煮的鸭蛋,鹅蛋放在正午时阳光下晒一会再吃,整个夏天不头痛.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3)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4)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要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5)滚吃鸡鸭鹅蛋
全国各地均为流行.端午早晨,东北一带是由长者将煮熟的鸡鸭鹅蛋放在儿童的肚皮上滚动,然后剥皮让儿童吃下,据说这样做可免去儿童的肚子疼,实则为节日的一种嬉儿游戏.其它地区均以煮食为主,据说原为投入河水中饲喂鱼虾而拯救屈原,以免其尸骨被鱼虾所害,后演化为煮食纪念.
6)煮大蒜
大蒜是一种中药,味辛甘,能杀毒灭菌,熟食能清肠胃毒素,疏通血脉.端阳节早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习俗是煮食新蒜头,以疏通血脉,消毒灭菌.
7)破火眼
XX南京一带端午节习俗.是日,在一碗清水里放适量雄黄,丢进两枚铜钱,全家人用此水洗眼,据说可以防治眼玻雄黄有杀菌灭毒的功效,这样做有一定的好处.
8)游百病
XX地区端午风俗.端阳节这天男女老幼都要穿上新衣,带上食品到外面游玩一天,并在山间田野采集野花香草,晚上带回用水煮后洗澡.当地人称此举为游百病或洗百病,并认为这样做会使一年内吉利平安.
9)剪彩葫芦
用彩色纸剪成葫芦状,于端阳节倒贴于门首,取将毒气倒出之意.
10)饮雄黄酒
雄黄是一种中药材,中医药书籍说雄黄能治百虫毒,虫兽伤,故民间有"饮了雄黄酒,百病都远走","五月五日饮雄黄菖蒲酒,可除百疾而禁百虫","带雄黄进山不怕蛇"等俗言.在碘酒未发明年代,我国人民就是用白酒调配雄黄和白矾水来涂抹毒虫蜇伤和蚊叮虫咬的.人们熟悉的《白蛇传》曾描绘:端阳节,许仙听信了法海的话,让白娘子饮了雄黄酒而显露出了原形.现在不少地方在端阳节还要在屋内外喷洒雄黄水,并在儿童的耳,鼻,额头上涂抹雄黄.不过据现代科学分析,雄黄有毒,不宜内服.
农村合伙人计划书范文(两
时间:2023-09-21 21:0:30大学生合伙人创业计划书模
时间:2023-09-14 10:0:58创业项目合伙人计划书范文
时间:2023-09-15 09:0:26餐桌礼仪活动方案策划书模
时间:2023-09-14 15: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