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升学网 > 重庆高考 > 正文

2019年重庆高考语文作文题目立意,怎么写如何立意解析

更新:2023-09-20 02:03:26 高考升学网

高考全国各地语文作文审题指导

1.课标全国Ⅰ

  【题目归类】材料作文,故事类,对比、引申关系,一事多解。

  【关键词】突破阻拦相拥而过规则共赢

  【思路点拨】这则材料的主角是运动员,次角是观众和裁判员。之前的运动员采取的是你死我活的方式决出胜负,而今年预赛出现的情况是相拥、转身换位,实现的是共存。但是,这样的做法肯定不是这个比赛项目的本意,也不遵从比赛的规则,这个比赛带有一定的竞技性质,现在运动员把它变成了道德的展示与表演,成了一个伦理小品。那么,裁判员如何判定这场比赛?观众在观看这场比赛时的心理期待是什么?而这场比赛又给他们带来什么样的感受?还有一个未出现的角色,那就是比赛的组织者,他们将如何继续举办这项比赛?这个故事是比赛的一个意外,可是它带给人们的思考是长远的。

  以下立意可供参考:

  从运动员的角度立意:①要敢于挑战规则;②合作实现共存;③放弃胜负之争,对手也即朋友。

  从裁判员的角度立意:①规则是游戏的基础;②漠视规则,也就失去公平。

  从观众的角度立意:①竞技也可娱乐化;②为什么我们喜欢看“戏”?

  从比赛组织者的角度立意:意外能让我们反思当初设计的漏洞

 2.课标全国Ⅱ

  【题目归类】材料作文,故事类,引申、一事多解关系。

  【关键词】喂食警示丧失

  【思路点拨】这则材料出现的对象有“自然保护区”“喂食者”“野生动物”等三方,审题时学生可以采用多向辐射的思维方法围绕材料展开多角度立意。可以着眼于“自然保护区”立意,谈“监督”“约束”“惩处”等的必要性;可以着眼于“喂食者”,谈“爱护”“照顾”“包办”的消极作用;还可以着眼于“野生动物”,谈“自立”“成长”“锻炼”的重要意义。从材料本身的特色看,后两个角度立意更为准确。如果从两者的关系角度立意,辩证分析人与自然万物的关系,立意更为贴切。当然,如果谈“如何保护野生动物”,如人对某些动物的过度爱护,其实导致了物种的退化,未尝不可,引申开去则更具广度和深意,如从社会学的角度,高福利社会造成了人类的懒惰与不思进取;从教育学的角度,填鸭式的教学使学生丧失了求学的动力和学习的能力。

  3.安徽卷

  【题目归类】材料作文,故事、名言类,寓意对比关系、一事多解。

  【关键词】改动台词表演需要违背本意

  【思路点拨】这则材料是对演员能否改动剧本一事的辩论,旨在要求学生能对现实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材料涉及两个人物:表演艺术家、剧作家。表演艺术家认为可以改动,理由是表演需要;剧作家认为不能改动,理由是改动违背创作原意。两者的说法不一,又各有道理。

  立意角度有三:①从表演艺术家角度立意,可以从“不能拘泥程式,需要的就是好的”,“应该随情势而变”,“在创新中突破”,“个性发挥”等角度切入;②从剧作家角度立意,可以从“要坚持底线”,“有原则性”,“遵守规则”,“规范的作用”等角度切入;③也可以把二者放在一起立意,可以从“既要有原则性,又要有灵活性”,“辩证地看待目的与效果、外界限定与个性发挥”等角度切入。

  4.湖北卷

  【题目归类】材料作文,故事类,一事多解、引申关系。

  【关键词】位置风景攀登

  【思路点拨】审题立意的关键是从整体上把握材料,尤其要注意最后一段,来到山顶的人,看到的是“云海茫茫,群山隐约”。这不仅是写实,还有隐喻、所指。立意角度有:①从游客在山脚、山腰、山顶不同位置都能看到风景的角度,可围绕“风景无处不在,只要有心”“各阶段有各阶段的风景”立意;②从游客到达山顶后感触的不同的角度,可围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风景本身无好坏之分”立意;③从游客不断的攀登,来到山顶后的所见“云海茫茫,群山隐约”角度,可围绕“站在最高处”“追求,才有不同的风景”“目标实现时与理想的差别”立意。

 5.湖南卷

  【题目归类】材料作文,故事类,引申关系。

  【关键词】信念意志

  【思路点拨】审题立意的关键是要理解他说的那句话“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首先是对“心”的理解,这就要抓住材料中的两个关键词“信念”和“意志”。

  立意的角度:“心”在这里就应该是一颗有着坚定信念的心,是一颗有着顽强意志的心。“风景”一词显然在这里是喻体,我们要写好这篇文章,就首先要还原“风景”的本体,“风景”对于学生来说就是考上理想的大学;对于老师来说,就是桃李满天下;对于农民来说,就是庄稼有个好收成;对于工人来说,就是提高工效,革新工艺;对于领导来说,就是勤政廉洁,做出政绩;……但是不管哪一种风景的实现,都离不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信念和意志是前提,风景是结果。行文的时候要注意二者的辩证关系。

  这样写作的素材也就相当丰富了,可以写个人的积极进取,也可以写每一次成功背后的辛苦付出,也可以结合社会“扶与不扶”的热点事件写坚守品格,让“扶”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甚至每一个领域都可以涉及。参考题目“磨练意志,成就伟业”“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花开不败”“成功的秘诀”“成功源自品格”“坚守,成就美丽”等。

   6.广东卷

  【题目归类】材料作文,话题类,对比关系。

  【关键词】照片黑白数码记忆稀释

  【解题指导】本题材料贴近生活,明白易懂。不同生活环境与家庭背景的考生都会有所经历且有话可说,所以该题基本没有设置理解壁垒。

  材料由两个语段构成,第一段的叙述对象是“黑白胶片”,它“很少”“记录瞬间”“唤起记忆”“泛黄”“模糊”,由此可以概括出黑白胶片的特点是“少”“珍贵”“易损”等。第二段的叙述对象是“数码照片”,它“很多”“记录点滴”“从不泛黄、模糊”“珍惜的被稀释”,由此可以看出数码照片的特点是“多”“不太值得珍惜”“易保存、不易损”等。这样两段材料明显构成了对比关系。

  材料的核心在于时代(技术)变迁对生活(个人体验)带来的影响,反过来也可以说生活如何应对时代的变迁。在立意时必须全面把握材料关系进行辩证思考,然后归纳概括材料寓意得出正确结论。可以选择的角度很多,可以从“黑白胶片”的角度思考,也可以从“数码照片”的角度思考。选择角度的时候可以有所偏重,但要注意好材料在整体上的对比关系,不可独沽一味。找准了对比点,就能得出好的立意。

  参考立意:①容易失去的才是美好的;②简单的年代保留着永不褪色的记忆;③拥有与珍惜;④我追求我得不到的,我得到我不追求的;⑤幸福年代也有值得我们珍惜的。

7.天津卷

  【题目归类】材料作文,故事、话题类,引申关系、辩证关系、一事多解。

  【关键词】知识科技人类

  【思路点拨】这是一则带有科幻性质的材料,它设想将人类千万年来创造的知识做成芯片,植入每个人的身体之中,成为他们大脑的一个部分。如果这能实现,将是怎样的情形呢?材料给我们联想,也给我们思考。

  可以从肯定的角度立意:①科技为人类带来快捷与方便。它使我们能迅速地掌握人类创造的全部知识,不用费心去记忆那些僵硬的知识,从而节省的人类的精力。②知识改变未来。人类创造的知识反过来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使人类更好的享受风景。

  可以从否定的角度:①知识不能发挥想象。知识代表前人的认识,但不能表达出我们对未来的想象。即使我们拥有了人类的全部知识,我们也无法明晓未来的模样。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是无限的。②知识不能代替创造。生活日新月异,时事变动不居,只有知识,我们不能解决现实的问题。就像面对美景,我们只能吟咏前人的诗句,却不能创作自己的诗篇。相比较而言,从否定的角度立意更有深度。

  构思时,可以侧重于联想,写成记叙文,设想一个拥有智慧芯片的人在未来,遭遇的种种场景,可以采用先扬后抑的方法,知识先是成为通行证,但在最后创造的环节卡壳。也可以侧重思考,写成议论文,分析知识与能力、想象、创造的关系,重点论述知识的不足,强调人类创造性的可贵。

 8.2014福建  有些人一提到空谷就想起悬崖峭壁,而另一些人想到的是栈道桥梁。根据这句话,写一篇议论文或记叙文,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题目归类】材料作文,话题类,对比关系、引申关系。

  【关键词】空谷悬崖峭壁栈道桥梁

  【思路点拨】审题立意的关键是要理解“空谷”的寓意。“空谷”指的是空旷、幽深的山谷,隐喻的是人生旅途中的障碍,或者是一个很难逾越的问题或困惑。那么对待“空谷”的态度是什么呢?由“空旷”“幽深”想到孤独、压抑、痛苦、恐惧、危险、无奈、深不可测等感受,这就是材料提到的“悬崖峭壁”,这是一种消极角度;从“空旷”“幽深”想到是否可以开辟道路,修建桥梁,也就是想到如何改变困境,解决问题,这就应该是材料提到的“栈道桥梁”,这是一种乐观的态度。

  参考的立意有:①问题不是用来面对的,而是用来解决的;遇到问题不困于问题,而是积极主动地解决问题,才是王道。②活着就是要改变世界。这世界是不完美的,正是因为不完美,所以我们要改造。如果没有改造世界的雄心,历史又如何前进?③人生要敢于开拓。④桥在心中,路在脚下。⑤乐观面对未来。

 9.浙江 

门与路,永远相连。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

  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往未知,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大学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浅,有的很深。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不得脱离材料的内容和含义的范围作文。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抄袭、套作。

  【题目归类】材料作文,话题类,寓意引申关系。

  【关键词】门路起点终点大学

  【思路点拨】材料文字可分两层。第一层,辩证分析门与路的关系,指出门既是路的起点,也是路的终点。第二层,具体指出大学之门和大学之路的特点,大学之门连接着已知与未知,大学之路连接着过去与未来;同时也指出,如何通过大学之门,而每个人的大学之路可能不尽相同。材料的核心在后半部分,也即“学习、探索、创造”是通向大学之门的通行证;而进入大学之后,众人的道路相互交叉,深浅各异。

  这则材料看似范围很大,其实还是落到大学,而这与每个学生息息相关,是他们当下考虑的事,也是对他们即将踏上大学之路给出一个善意的告示与提醒。行文时须围绕“门”与“路”的关系阐述。参考的立意主要有:①走好大学路,打开通向世界的门。②大学不是终点,大学是新的起点。③“学习、探索、创造”永无止境。④大学为什么是我们的分水岭?⑤同一所大学,不同的人生。

  10.大纲全国

  【题目归类】材料作文,故事类,因果关系。

  【关键词】绿色通道鼓足勇气感动敬业

  【思路点拨】审题立意的关键是从整体上把握材料的内涵,尤其是故事性材料,一定要把握故事的前因后果。这段充满温情的故事中有四个关键词“绿色通道”“鼓足勇气”“感动”“敬业”:农民工老王因为医院开通了“绿色通道”给他做了手术,挽救了他的性命;而老板主动送来的5000元医药费也令他感动;怀着感恩之心,他鼓足勇气找到医院领导提出打工抵债的想法;当心愿达成后,他以无比敬业的姿态去帮助病人。我们从老王的角度立意,可围绕“感恩社会是最好的回报”“回报社会从帮助别人开始”的角度切入;从医院领导的角度立意,可围绕“爱心传递是最好的良药”“医者仁心暖人心房”等角度切入。

  11.辽宁卷

  【题目归类】材料作文,故事类,对比关系,寓意引申关系。

  【关键词】现代科技都市风光田园风景

  【思路点拨】审题立意的关键是从整体上把握材料的内涵,祖孙二人的对话传递出了完全不同的价值观,他们的对话中有三个关键词“现代科技”“都市风光”“田园风景”。其实二者都是从“心目中的美景”的角度来谈的,只是彼此之间有分歧,孙子认为现代科技带来了真正的美,而爷爷认为农耕时代的自然生活自然风景也许才是最美的风景。所以我们可以从二者的对比关系中寻找最佳的立意角度,如“辩证地看待社会发展”、“现代科技与农耕文明”、“科技发展的得与失”“美在自然还是美在科技”等。当然谈“亲近大自然”或“崇尚科技,不忘自然”也是不错的选题。

 12.上海卷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

  【题目归类】材料作文,名言类,辩证关系。

  【关键词】选择自由必须

  【思路点拨】审题立意的关键是从整体上把握材料的内涵,尤其要注意这两个分句间的辩证关系。这两个分句间有两个关键词是“自由”与“约束”,可以选择当然可认为是自由的,但在“必须”这个前提下,又好像是不自由的。其次,材料中提到的“选择”“沙漠”“道路与方式”也是重要的信息。围绕“自由与约束”的关系,我们可以谈“没有绝对的自由,自由是受约束的”“过度自由是一种祸害”“过适度自由的人生”等;此外,还可以谈“道路可以选择,目的必须明确”“没有方向的选择是没有选择”等。若只单纯地谈论“原则”“压力”“自由”“选择”等,而不能将它们内在的关系结合起来谈,则有失妥当。

   13.江苏卷

  【题目归类】材料作文,名言类,对比关系、寓意引申关系。

  【关键词】青春不朽

  【思路点拨】审题立意的关键是从整体上把握材料的寓意,尤其要注意两句话中的关键词“青春”“不朽”“朽”。从字面上看,这两句话对青春的解读好像是矛盾的,一个说“青春是不朽的”,一个说“这种感觉是天真的”,但细细品味,它们又是对立统一的。从时间长河这个角度来说,青春当然不可能是不朽的,再美的容颜也会衰老的;而从理想、价值与信念这个角度来谈,青春又是不朽的。所以本文的立意角度有二:①从第一句话的后半句可提炼一个观点“青春是不朽的”,青春的生命是可以设计的,短暂的青春可以因执着地追求而获得了永恒。②从整体立意的角度,即“朽”与“不朽”的角度,谈“青春是一种态度”“青春是一种信念”“青春是一种信仰”或“奋斗的青春是不朽的”的有关生命价值追求的问题,都是很好的立意。但是从第二个角度切入时,不能一味突出“态度”“信念”或“信仰”,而完全抛开“青春”来谈。

14.2014北京卷

  【题目归类】材料作文,话题类,对比关系、一事多解关系。

  【关键词】老规矩淡忘与热议

  【思路点拨】北京的“老规矩”在淡忘之后,重新提起又受到关注。这则材料具有很强的现实性,与当前对家风的探询有关联。中国古代一直强调“修身,齐家,治国,安邦,平天下”。可见,个人修养是社会风气之本,对一个国家的文化和道德净化有很大的作用。正是个人精神传统的缺失,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中国社会的道德滑坡,小到个人的不尊重父母,大到社会上的老人讹路人,都折射了某些人已经失去了道德的标杆,缺乏一种正人正己的力量。因此,重建中国的精神伦理传统十分必要,人心的改变、风气的改变是从个人伦理操守的习成开始的。

  当然,“老规矩”可能也有保守落后的一面,必须辩证分析;老规矩也必须与时俱进,吸纳新风尚中的合理部分,这样,推陈出新的“老规矩”才能为焕发出持久的活力。

  具体立意可以有:①礼仪是成人之本;②坚守做人准则;③老规矩,新青年;④老规矩要走进,要吸纳老规矩;⑤老规矩朽矣。

  15.2014四川卷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以后,这世界才属于你的。

  这句话引起了你哪些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题目自拟,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得抄袭,不得套作;用规范汉字书写。

  【题目归类】材料作文,名言类,对比关系、引申关系。

  【关键词】站世界你的

  【思路点拨】整个材料就一句话:“人,只有在自已站起来之后,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此作文命题的优点主要是:一、审题难度不大,只要考生扣住成功人生应具备的条件就不易偏题,做到了让考生有话可说;二是考查学生对于现实、生活的一种关注,命意取向“积极向上”,着意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人生导向性。

  立意角度:材料是一个条件关系的复句,“人”只有“站起来”是条件,“这个世界才能属于他”是结果,显示了二者间的逻辑关系。这里的“人”可理解为个体的人,也可理解为集体、民族、国家;既可指物质层面的,更可指精神层面的。而材料的核心词汇“站起来”不能简单理解为肢体的站立,而应该理解为行动上“自立”,经济上“独立”,知识上“丰富”,心智上“成熟”,品德上“完善”,人格上“健全”,精神上“自由”……这里的“站起来”应是强调一个人社会价值的实现。考生完全可以根据自身实际选择一个感触最深刻的一方面来写,比如可以写勤奋学习,自强不息,为生命奠基;勇敢面对挫折、困难、逆境;乐观自信地面对生活。而一个人、一个集体、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站起来”才可能有地位,才可以趾高气扬,才可以不任人宰割,才可以赢得别人尊重!

  作文可选用的材料很多,比如刘伟身残志坚,不放弃自己,最终以脚弹钢琴,成为感动中国的人物;司马迁身遭宫刑,发愤著书,终成“史家之绝唱??《史记》”;史铁生痛定思痛,痴心文学,成为轮椅上的作家;霍金终生轮椅相伴,痴心探索宇宙奥秘,赢得当代的爱因斯坦的称号……参考题目:“摧不垮的脊梁”“赢得生前身后名”“山高人为峰”“会当凌绝顶”等。

  16.2014山东卷

  【题目归类】材料作文,名言类,并列关系、一事多解关系。

  【关键词】窗子图画雅俗闹静

  【思路点拨】这是一个比喻性的材料作文,把窗子比作画框,雅、俗、闹、静等便是不同的画面。窗外的世界并没有不同,可是人们看到的风景却迥异。之所以不同,取决于人们看问题的角度和心态,一个人的心态、价值观、思想高度决定了对事物不同的看法和认识。这里的风景,既可以指自然风景,还可以指社会人生。

  立意角度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谈心态决定物态,眼界决定视界;可以从哲学角度,谈心外无物,世界是心灵的世界;可以从历史的角度,谈人们对历史的不同看法。具体写作时,可以联系社会现实,谈如何看待社会阴暗面;联系历史人物,谈如何面对打击迫害;可以联系自我,谈如何看待人生道路的坎坷,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17.2014江西卷

  【题目归类】材料作文,话题类,对比关系、并列关系、一事多解关系。

  【关键词】探究重要流于形式

  【思路点拨】这虽是一则材料作文,却有非常明确的中心话题“探究”。准确地说,是“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是当前教育的热点,这道题目不难在素材,但难在素材的新颖生动上;不难在审题上,但难在立意上,难在对“探究式学习”有独到深刻的认识,辩证全面的认识。材料中不同同学对“探究”学习的认识,可以作为立意的出发点,但“难忘”“重要”“流于形式”都非常抽象,具体的写作上必须有生动的描述和更深入的剖析。如:要论述“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时,可以指出探究可以增强我们发现问题的意识、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当然,你还可以把探究式学习与接受式的学习作比较,进行辩证分析,指出接受式学习能系统学习知识、效率高的优点。

  作文的重点在于“对课内外学习中的探究”,你有何体验、见闻或思考。如果写“体验”,以记叙文为好,文中应交代清楚什么形式的或有关什么的“探究”,“探究”的过程是怎样的、“探究”给你的怎样的感受及原因等,感受可以“难忘”,也可以“抱怨”,因人而异。如果写“见闻”或“思考”,最好写成议论文。“见闻”或“思考”的结果要凝结成观点,可赞同、可反对,也可辩证来谈“探究”的优势与不足。写议论文,观点要鲜明,对“探究”的看法不能模棱两可;事实要确凿,有关“探究”的见闻要有代表性,有关“探究”的思考应尽可能全面、深入。

  18.2014重庆卷

  【题目归类】材料作文,故事类,因果关系。

  【关键词】租房垃圾玻璃危险

  【解题指导】本题材料类似于精彩的小小说,前半部分是平平常常的叙事,就在读者认为游客顺利成章地租到房子的时候,老人却出乎意料地不愿将房子租给该游客了。材料最后一段把原因说出来了,老人将玻璃碎片检出,装进垃圾袋,并标明“危险”。这一动作是解题的关键,考生可以由果溯因去思考:为什么老人不愿将房子租给该游客?游客虽然把碎玻璃打扫了,但意识不到碎玻璃和其他垃圾混在一起带给别人的潜在的危害,证明其责任感不强。那么他在租住老人的房子时,也同样意识不到他住过的房子会给别人可能带来某种危险!

  考生进一步联系自身,自己是否也像材料中的游客一样,把碎玻璃和其他垃圾打扫好之后一并扔出就认为万事大吉了,根本意识不到自己的行为对他人有潜在的伤害?自己是否也像材料中的老人一样,处处为他人着想?思考的角度可以是“游客”,也可以是“老人”。

  参考立意:①时时为他人着想;②事事都有责任感才是有素养的表现;③人要预见到自己的某种行为对别人会造成的潜在危险;④捡出自己心里的“玻璃碎片”。

相关文章

最新图文

重庆理工大学转专业政策规

时间:2024-07-12 11:0:26

重庆理工大学本科招生网登

时间:2024-07-12 10:0:50

重庆工商大学转专业政策规

时间:2024-07-11 11:0:06

重庆工商大学本科招生网登

时间:2024-07-11 1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