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各大高校放寒假时间要到了,很多学生要提前购买火车票,所以必须要知道本校放寒假时间的具体时间安排。本文高考升学网小编为你介绍关于齐鲁医药学院的2019-2020年的校历就放寒假时间,希望对你有帮助。
寒假时间为4周,起止日期为公历2020年1月11日至2月9日(农历腊月十七至2020年正月十六)。
历史沿革学校坐落在历史悠久的齐文化发祥地??山东省淄博市,始建于1995年,其前身是山东万杰医学院,由万杰集团出资创办。1999年经教育部批准为民办普通高等医学专科学校,2008年升格为普通本科高校,同年经国家证监会批准,实现资产重组,办学主体变更为省政府直属的国有大型企业??山东省商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鲁商集团),学校资产转为国有资产,成为国企举办的民办本科院校。2012年经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确定为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14年被省教育厅、财政厅确定为山东省民办本科高等教育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
基本情况学校占地1007亩,建筑总面积35.4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98387.89万元,教学、科研设备总值12478.92万元;馆藏纸质图书114.13万册,电子图书126.01万册,纸质期刊857种,电子期刊26451种。学校现有临床医学院、药学院、商学院等9个教学单位,现开设20个本科专业,11个专科专业。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万人,教职工919人,其中专任教师682人,其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345人,副高级以上职称246人,“双师型”教师247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教学名师1人、山东省科协国家级科技思想库决策咨询专家2人、山东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有重要贡献学者1人、兼职硕士生导师4人。拥有2所直属附属医院、6所非直属附属医院、5所本科教学医院和59个实习基地,校内建有临床医学实训中心、药学实训中心等12个实验实训中心。
学校举办单位鲁商集团是一家多元化发展的特大型企业集团,位列中国500强企业第167位,拥有“银座”、“鲁商置业”两家上市公司,从业员工20余万人。同属鲁商集团的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青岛酒店管理职业学院、山东城市服务技术学院、山东药学科学院、福瑞达医药集团等具备优质的教育和医药资源,可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人才,并为毕业生的就业提供优先支持。
由鲁商集团组建的国家农产品现代物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经国家科技部批准的高科技研究基地,聚集了一批国内著名的专家学者,承担了一批国家级、省级重大科研课题,为商贸类学科的产学研结合提供了有力保障。
教学成果 现有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山东省民办本科高校优势特色专业支持计划资助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示范专业2个;省级精品课程14门;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近三年,教师承担包括省自然基金在内的各级各类教科研项目208项,发表论文436篇,其中核心期刊论文59篇,SCI、SSCI、EI收录16篇,主编或参编教材82部,获得专利授权12项,获得教科研成果奖励103项。
近两年,学生科研立项448项,获得省级各类科技大赛奖励12项,获批国家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立项6项;学生公开发表论文5篇,其中1篇论文被SCI检索;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6项,其中1项专利获得淄博市学生发明奖。
社会声誉 学校通过“人才强校、质量立校、特色兴校”战略,整体软实力明显提升,育人成果丰硕,社会声誉不断提高。一是录取生源质量逐年提高,连续五年圆满完成招生计划。2014年有23个省市一志愿投档全部投满,《四川日报》、四川省教育考试院网站等媒体对我校录取分数线超当地二本院校进行了报道。2015年有20个省份本科录取分数线高出当地本科分数线50分以上。二是用人单位满意,学生就业竞争力强。近三年,学校年底总体就业率均达到95%以上,被山东省人社厅评为就业工作优秀单位;学校还积极引导毕业生参加“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项目,被共青团中央评为“优秀等次项目办”。三是因材施教,学生上升空间广阔。近两年本科毕业生考研录取率均达到30%以上,其中3成以上的学生被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山东大学等“985工程”、“211工程”及其它知名院校录取。
办学20年来,学校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内涵建设,办学质量和管理水平得到了社会普遍认可,受到《大众日报》、《齐鲁晚报》、《山东卫视》、《山东商报》等媒体普遍关注和报道。先后荣获“中国民办教育创新与发展贡献奖”、“山东省民办本科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山东省高校科教兴鲁先锋基层党组织”、“2014年最具网民口碑本科院校”、“山东省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优秀组织单位”、“省级文明校园”、“淄博市高校安全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先进校卫队”、“2015年度最受网民欢迎的本科院校”等多项荣誉称号。
在第三方数据机构公布的《中国民办本科院校社会认可度评价2015年度报告》10项“社会认可度核心指标评价”中,我校“就业现状满意度”、“毕业半年后的非失业率”、“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职业期待吻合度”等5项指标列首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