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各大高校放寒假时间要到了,很多学生要提前购买火车票,所以必须要知道本校放寒假时间的具体时间安排。本文高考升学网小编为你介绍关于长江师范学院的2019-2020年的校历就放寒假时间,希望对你有帮助。
寒假放假时间安排:2020年1月16日-2月24日
学校是一所重庆市属普通本科院校,2006年9月,由涪陵师范学院更名为长江师范学院,有80多年的办学历史,在社会各界享有良好办学声誉,在重庆市高校布局结构中具有重要地位,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新形势下,学校一如既往地担当起服务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责任与使命,积极进取,努力开创统筹城乡发展的地方高校建设新局面。
学校所在地涪陵区,位于长江与乌江交汇处,素有“乌江门户”“千里乌江第一城”之称,地处重庆市发展新区核心增长极。涪陵是先秦时期的巴国国都,文化积淀深厚,多元而独特的巴枳文化、易理文化和榨菜文化,孕育出具有时代特征的“艰苦创业、不甘人后”的涪陵精神。涪陵有辉煌的书院办学史,北宋时期在长江北岸创办的北岩书院时称“理学圣地”,书院遗风及其理学精神厚泽涪陵的文化传承和教育发展。在地方文化的浸润孕育下,长江师范学院承袭“诚意正心、钩深致远”的治学旨趣,形成了“学高身正、敬业自强”的校训,确立了“创新为魂、应用为要、能力为本、服务为重”的办学理念。
学校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四通八达,紧挨沪渝、渝怀、南涪等3条铁路和沪渝(南线)、重庆三环、渝涪等3条高速公路,学校距涪陵高铁车站3分钟车程,可直达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福州、成都等地,30分钟可到达重庆火车北站;距高速公路入口2分钟车程,40分钟可到达重庆主城。
2001年以来,学校各项事业发展迅速,办学实力显著增强。2007年,学校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学校现有李渡和江东两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近1900亩,建筑面积70万平方米,校园环境优美,建筑特色鲜明,是读书学习的理想场所。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2.1亿元。建有实验实训教学中心12个,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90个。图书馆总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馆藏纸质文献图书和报刊总量169.79万册,订购和自建中外文数据库33个,可提供读者使用数据库63个,数字资源容量达48TB。
学校现有文学院、政治与历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管理学院、财经学院、外国语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教师教育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化学化工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音乐学院、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美术学院、土木建筑工程学院、传媒学院、大学外语教学科研部、国际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20个二级教学单位。设有53个本科专业,涵盖文学、理学、教育学、法学、管理学、历史学、经济学、工学、农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形成了以文学、理学为基础,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工学学、艺术学等为主干,多学科相互融合、协调发展、优势互补的学科专业架构。中国语言文学是“十一五”重庆市重点学科,民族学、物理化学是“十二五”重庆市重点学科,教育学、民族学、化学、园艺学是“十三五”重庆市重点学科。学校现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市级特色专业9个,市级特色学科专业群2个。有市级精品课程10门,市级精品视频公开课5门,市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学校是教育部初中校长国家级培训计划的培训院校、重庆市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基地、重庆市三峡移民劳动技能培训基地、重庆市属高校唯一的少数民族预科教育基地。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042人,其中正高职称121人,副高职称283人,高级职称比例38.77%;博士学位教师305人,占专任教师的29.27%,硕士学位教师540人,硕士学位以上教师占专任教师的81%。有兼职博士研究生导师7人、硕士研究生导师55人。有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重庆市学术技术带头人、重庆市“巴渝学者”特聘教授、重庆市教学名师等44人。有“双聘院士”2人,“巴渝海外引智计划”国际知名专家2人。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1人,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先进个人1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年度影响力提名人物1人,重庆市优秀教师1人,重庆市教育系统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重庆市先进工作者1人,重庆市教育系统职业道德标兵1人,重庆市高校青年骨干教师11人,重庆市终身教育奖1人,重庆市师德先进个人2人,重庆市中青年骨干资助计划28人。
学校现有各级各类科研创新平台54个、创新团队16个,其中有国家部委联合共建研究基地3个,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个,重庆市工程研究中心3个,重庆市协同创新中心2个,重庆市高校重点实验室2个,重庆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国际合作研究基地和部市共建研究基地6个,省部级以上科研创新团队7个。主办有《长江师范学院学报》《三峡环境监测》《长江师范学院报》三种全国公开发行报刊和《三峡教育论坛》《乌江论丛》《巴渝教育探索》等重庆市内部连续出版刊物。近三年来,学校教师共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科基金等国家级项目63项,国家部委和重庆市科研项目354项,横向科研课题200余项。学校科研质量(FWCI)和高被引论文稳步提升,发表SCI论文577篇、EI(JA)论文208篇、CSSCI论文392篇,职务发明专利申请390件,授权164件,新品种认定及科技成果转化20余项。学校获得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重庆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重庆市科学技术奖等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50项。
学校面向全国27个省(市、自治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2万余人。1977年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数万多名各级各类人才,毕业生以“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干得好、水平高”的良好形象著称,学校因此被誉为“培养‘三区’教育子弟兵的摇篮”。近三年来,学生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珠江钢琴杯”全国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比赛、全国高师学生英语教师职业技能竞赛、计算机应用技能大赛等赛事中获国家级奖497项、市级奖1093项;先后获国家级、重庆市级学生先进集体奖45项,国家级、重庆市级学生先进个人361人(次)。
学校大力推进对外交流与合作。常年聘请多名外籍专家来校任教,定期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来校进行学术交流。2004年开始,学校共招收来自美国、墨西哥、澳大利亚、波兰、日本、韩国、泰国、斐济、刚果、也门、哈萨克斯坦、布隆迪、津巴布韦、赞比亚、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16个国家的留学生,是重庆市同类院校中招收留学生最多的高校之一。近年来,学校先后与美国西弗吉尼亚大学、英国考文垂大学、澳大利亚艾迪斯科文大学、韩国公州立大学与草堂大学、泰国那空沙旺皇家大学等高校开展了合作与交流,已形成互派留学生、“1+2+1”人才联合培养等合作机制,并资助教师到国外进修访学120多人(次),共培养留学生185人。目前,学校有来自波兰、泰国、哈萨克斯坦、赞比亚、刚果、津巴布韦、也门、布隆迪等8个国家的36名留学生在校学习。
当前,学校正按照“发展品质上新台阶、教育质量上新水平、学科建设有新成就、体制机制有新面貌”的“四新”要求,以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为统领,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深度转型战略、人才强校战略、信息化战略、国际化战略、“一校区”战略等六大工程,向着“渝东地区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高水平科研基地和科技成果应用转化的重要基地”的目标奋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