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29年春,原名“私立莆田职业中学”;解放后由福建省人民政府接办,更名为“福建水利学校”;1981年,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重点中专学校;2003年,经福建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升格为高职学院,定名为“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2006年,学院顺利通过教育厅组织的高职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首轮评估);2013年,学院被福建省教育厅、发改委、财政厅确定为“福建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学院立足高职教育,抓住“一带一路”建设布局的机遇,把握水利行业、电力行业大发展的良机,坚持走“内涵发展、特色办学”之路,各项工作取得突出成效。荣获全国水利系统先进集体、全国水利行业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全国高等教育学籍学历管理先进集体、全国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服务先进单位、福建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福建省文明学校、福建省首届文明学校标兵、福建省水利工作先进集体、福建省水利科技工作先进集体、福建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福建省平安校园、省级园林单位、福建省法律进学校活动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学院用地面积1062亩,目前建筑面积16.59万平方米,实习实训场(室)面积50656平方米;现有全日制在校生6000多人,正式在编教职工312人,设有水利工程系、电力工程系、信息工程系、建筑工程系、机电工程系等5个专业教学系和公共基础部、思政教研部2个。
人才培养模式:学院各专业群深入研究行业发展趋势、区域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按照岗位群的要求确定人才培养的素质、能力规格,构建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强化实践教学,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水利专业群形成了“工学交替、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电力专业群创建了“一轴三翼”立体式人才培养体系,建筑专业群建立了“岗证融合,能力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机电专业群正在探索“2+1”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信息专业群正在实践“创业课程+创业实践”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结构和课程建设:拥有水利、电力、建筑、机电、电子信息等5大专业群37个专业。已建成全国水利职业教育示范专业1个、中央财政支持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专业2个、省示范性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5个、省级精品专业5个、省级示范专业7个。建成了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3门;主持、参与教育部“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4门课程资源库建设。
师资队伍:正式在编教职工312人,其中专任教师210人,校外兼职教师110人,生师比15.4。其中正高12人,副高59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的比例为33.8%,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含在读)145人,占专任教师的69%,“双师素质”教师131人,占专任教师的62.4%,其中专业课(含专业基础课)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122人,占专业课(含专业基础课)教师的76.3%。聘请有较强实践能力或较高教学水平的人员作为兼职教师,目前学院聘任的兼职教师人数达到110名。
实践基地:学院已建立了73个校内实训场(室),覆盖全部专业,其中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3个,省财政支持实训基地4个,省级生产性实训基地4个;学院共建立了79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覆盖所有专业,平均73名学生就有一个校外实训基地,基地年接待学生量6684人次。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为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了良好的保障。教科研成果:学院建有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院士专家工作站暨清华大学海西水利综合实践基地和数字流域福建省高等学校应用技术工程中心两大科研平台。近年来,全院教职工公开发表的论文712篇,其中Ei(美国工程索引)收录论文14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92篇;编写并正式出版高职专科教材167部,其中主编146部,参编21部。获得省教育厅教学成果一等奖2个,福建水利科学技术奖三等奖2个;获得省市厅级各类课题立项53个;成果获奖6项;参与获得国家实用专利4项。科研工作的深入开展提升了教师专业精神、丰富了教师专业知识,提高了教师教学能力、形成了专业特色的内动力。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学院秉承“精求技能,崇尚文明”校训,高度重视学生技能的培养和锻炼,认真组织学生参加各级技能大赛,取得了良好效果。组织学生参加全国水利类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全国高职院校土建施工类专业学生首届“鲁班杯”建筑识图技能竞赛、“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等,均获得优异成绩;获得“第三届全国普通高校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决赛”“创业(商业)计划”项目一等奖。在第九届全国水利高等职业院校“闽水杯”技能大赛中,获得综合团体总分第二名和最佳组织奖。
社会服务能力:学院拥有福建省水电培训中心、工程质量检测中心等5个对外技术服务实体,近年来为社会提供水利水电工程设计、工程质量检测、水利工程测量、工程技术改造等技术服务;大力开展高技能、新技术培训和技能鉴定;依托行业办学优势,不断加强与水利部、省内外各地市水利局、电力公司等政府部门及企业合作,以多种形式服务行业及地方经济。近年来,为行业、企业开展了各类技术服务93项,累计工程投资达3.2亿元,既为专业教师提供了实践锻炼平台,培养了大量双师型教师,又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提高了实践技能水平。
闽台合作:2009年成为福建省首批闽台合作办学高校,与“台湾建国科技大学”、“台湾万能科技大学”开展“项目合作、联合培养”合作办学,电气自动化技术、建筑工程技术、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被确定为福建省首批“校-校-企”闽台合作办学专业。2009~,招收闽台专业学生1000多人;选派6批共计112名学生赴台湾建国科技大学和台湾万能科技大学学习,派出9名教师赴台湾建国科技大学、万能科技大学研修;学院聘请台湾合作院校6位教师来校授课,并与台湾建国科技大学教师联合编写《营建管理》、《非破坏检测概论》、《信号与系统》、《控制系统》、《光电工程概论》《LED照明系统分析与设计》等教材。
招生就业:近几年,学院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99.20%,初次就业率96.94%,对口就业率均保持88%左右。较高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为学院赢取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实现办学良性循环。
图书资料:学院拥有馆藏纸质图书34.4万册,电子图书2189GB;实施了“数字化校园工程”,建成功能齐全的综合校园信息化平台,自主开发了院级精品课程平台、教学资源库及共享平台,先后引进了电子图书馆、超星尔雅通识课在线学习平台、智慧树在线课程学习平台和银符资源库等,丰富了教学资源,方便了知识获取。
育人环境:学院新校区位于永安市南部新区,规划占地面积1062亩,校区选址位置好,西侧是省级森林公园,南侧是城市环城道路及永安南高速连接线,学院东大门与城市主干道??巴溪大道相连,是泉三高速进城区的交通要道;北侧与南环路相连,距永安市政府0.5公里,距市中心4公里,距在建高铁站0.5公里,交通便利。新校区本着“以人为本、职教特色,构造山水生态职教校园”的理念进行建设;在校园文化方面,积极发挥学院“水文化”精神的教育导向和凝聚激励作用,“于传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从创新中积淀”,创建具有新校区特色的文化格局。
集美大学转专业政策规定及
时间:2024-07-11 10:0:19福建师范大学转专业政策规
时间:2024-07-11 10:0:12集美大学本科招生网登录入
时间:2024-07-11 09:0:58福建师范大学本科招生网登
时间:2024-07-11 09: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