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占有重 要地位。是马克思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进行批判改造而建立起来的理论,为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1)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
马克思认为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它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使用价值就 是物品的有用性,即物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由物品的自然属性决定的。交换价 值是两种使用价值交换时所表现出来的量的关系或比例,它的大小是由价值决定的。价值是 凝结在商品中的人类劳动,它反映的是商品的社会属性,即反映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 动的关系,是商品的本质属性。劳动的二重性包括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是在具体 形式下进行的劳动,或具有不同形式的劳动。指劳动的形式。抽象劳动是一般的、无差别的 人类劳动力的耗费。即人的脑力和体力的支出耗费。指劳动的本质的共同方面。劳动的二重 性决定商品的二因素。劳动二重性中的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而抽象劳动则形成了 商品的价值。正如马克思所说:“一切劳动,从一方面看,是人类劳动力在生理学意义上的 耗费;作为相同的或抽象的人类劳动,它形成商品的价值。一切劳动,从另一方面看,是人 类劳动力在特殊的有一定目的的形式上的耗费;作为具体的有用劳动,它生产使用价值。”
(2)商品的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生产某 种使用价值的效率。劳动生产率和商品价值量有着密切的关系,劳动生产率越高,单位时间 内生产的商品数量就越多,则生产单位商品所需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就越少,单位商品的 价值量就越小;反之劳动生产率越低,则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就越高。因此,商品价值量与社 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与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商品生产包含着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这些矛盾的根源, 在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 的基本矛盾。
(4)价值形式的发展和货币的产生、货币的本质、职能和形式
商品的价值形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历程,由简单偶然的价值形式,到扩大的价值形 式,再到一般的价值形式,最终发展到货币形式。当一种商品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时,这 种商品便成了货币商品,这种价值形式就是货币形式。货币的本质是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 的商品。货币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的职能。其中,价 值尺度和流通手段是货币的两个基本职能。商品交换依据商品的价值进行,实行等价交换,这 也是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高考志愿第二志愿怎
时间:2024-07-01 16:0:27高考志愿第二志愿怎
时间:2024-07-01 16:0:06高考志愿第二志愿怎么录取
时间:2024-07-01 15:0:34高考填志愿待录取一
时间:2024-07-01 15: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