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升学网 > 高考知识 > 正文

湖南大学录取分数线2019

更新:2023-09-16 09:12:17 高考升学网

一、湖南大学录取分数线多少分

省份批次理科文科理科最低位次文科最低位次
北京市本一批62661647781218
天津市本科A段6245883650794
河北省本一批62762871121247
山西省本一批5875895508774
内蒙古自治区本一批5946124173514
辽宁省本科批6186255532726
吉林省本一批60054751433112
黑龙江省本一批6055925200654
江苏省本一批38537989081526
安徽省本一批6156186405943
福建省本一批59660249201141
江西省本一批6096095627914
山东省本科批61860591141788
河南省本一批610602116151769
湖北省本一批61460268141391
湖南省本一批6046226747906
广东省本科批581598139792415
广西壮族自治区本一批6205984469842
海南省本一批7227551228358
重庆市本一批6156106498951
四川省本一批645607103351615
贵州省本一批5966274412714
云南省本一批6306284636820
陕西省本一批5916199722867
甘肃省本一批5845993750481
青海省本一批5335601459344
宁夏回族自治区本一批5596061852312

二、湖南大学简介

湖南大学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沙,校区坐落在湘江之滨、岳麓山下,享有“千年学府,百年名校”之誉。学校办学历史悠久、教育传统优良,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高校、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

湖南大学办学起源于公元976年创建的岳麓书院,历经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变迁,始终保持着文化教育教学的连续性。1903年改制为湖南高等学堂,1926年定名为湖南大学,1937年成为国民政府教育部16所国立大学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一大”代表、教育家李达任新中国第一任湖南大学校长,毛泽东同志亲笔题写校名。2000年,湖南大学与湖南财经学院合并组建成新的湖南大学。

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继承和发扬“传道济民、爱国务实、经世致用、兼容并蓄”的优良传统,积淀了以校训“实事求是、敢为人先”、校风“博学、睿思、勤勉、致知”的湖大精神,确立了“基础扎实、视野开阔、德才兼备”的人才培养总目标。形成了传统文化教育和强化实践教学的办学特色,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了一大批“基础扎实、思维活跃、适应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高级专门人才,许多毕业生成长为著名专家学者、杰出企业家和优秀党政管理人才,师生中先后有39人当选为“学部”委员和“两院”院士。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6000余人,其中本科生20000余人,研究生15000余人。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5%以上。

学校设有研究生院和25个学院,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医学、艺术学等11大门类。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7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6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20个、本科招生专业60个,建有国家重点学科一级学科2个、国家重点学科二级学科1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5个。目前7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其中工程学、化学学科跻身前1‰,7个学科入选国防特色学科,化学、机械工程学科进入教育部“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建设行列。

学校现有教职工近4000人,其中专任教师2045人,含教授和副教授1428人,院士1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6人、“”学者51人、“”学者20人(含教学名师3人)、获国家级教学名师奖3人、“”特聘教授、讲座教授及青年学者18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1人。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3人、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创新领军人才2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34人。拥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4个、教育部创新团队8个。

学校获批建设国家工科(化学)基础课教学基地、国家理科(化学)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教学基地、全国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7个、双语教学示范课程6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4个、卓越计划国家级试点专业5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近年来,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7项;获批国家精品视频公开课10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1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3门。

学校拥有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国家级国际合作基地3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防科工局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5个、教育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教育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3个,参与组建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

相关文章

最新图文

高考志愿第二志愿怎

时间:2024-07-01 16:0:27

高考志愿第二志愿怎

时间:2024-07-01 16:0:06

高考志愿第二志愿怎么录取

时间:2024-07-01 15:0:34

高考填志愿待录取一

时间:2024-07-01 15: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