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会将相同、相近学科的专业合并成一个学科大类。比如“设计学”这个大类里包括产品设计、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等专业;“建筑学”大类可能包括土木工程,建筑学,城乡规划等专业。所谓的大类招生,就是不再按照专业,而是按学科大类招生。
高考后填报志愿时,学生要直接填报专业大类的名称,而不用填写具体的专业。学校也会根据招生计划数,在大类里进行统筹分配,而不会按照具体的专业来进行细致的名额分配。
一般来说,大类招生录取的学生们在本科阶段的前一年或是前两年,都要进行统一的专业课程的培养。也就是说,同一大类的学生们在前一年或者前两年所上的基础课程都是一样的,在升入大二或大三后,同学们才能根据学校的专业要求以及个人兴趣,或者成绩排名等来选择专业,进行分流。
也有一些高校是以“基地班”、“实验班”的形式进行招生的,也有的先按大类招生,入校以后再进行实验班的选拔。
先说说大类招生的好处吧。首先,将大类作为一个整体,就增加了招生计划,可以减轻部分同学专业报考的压力,增加了他们进入名校热门专业的机会。
大类招生的目的是开展通识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让学生在大学前一两年的时间里接触到更多的课程,开阔视野,扩展知识面,明确自己的特长和喜好,可以选择更适合的专业。所以,大类招生进去的学生往往拥有扎实的学科基础,将来的出路也更宽,特别是对于成绩好的学生来说,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但就目前实行大类招生的高校学生的反应,这种办法在实施阶段还是存在不少弊端的。比如某些热门专业很抢手,报名的人多,竞争激烈,成绩差的学生很难进入心仪的专业,只能被“分配”到冷门专业。
另外,同学们在大一时要学习各种各样的基础课,比如计算机系要学化学,做实验,建筑系要学很难的高数,可是这些课在分了专业之后完全没有用处,对很多学生来说是在浪费时间。
在专业课方面,由于学校让学生用3年时间学习4年的内容,为了上更多课,老师们拼命赶进度,压缩课时,降低了课程质量,导致许多学生专业知识不牢固。还有许多学生质疑专业分流时,选拔的机制不够公开、透明的问题。
总的来说,大类招生有利有弊。在填报志愿前,考生必须要先考虑清楚自己的兴趣、目标,和专业的课程设置、培养目标是否一致,同时仔细阅读招生简章,了解每个招生大类包含哪些专业和各专业的具体情况,了解大类分流的时间及方式,提前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