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一条头条新闻,一位父亲在孩子高考552分滑档后内心的崩溃和无奈,孩子情绪低落无奈选择复读,久久无法恢复。想起了自己孩子高考报志愿的经历,也可以给后面高考报志愿的考生参考。
为了填报高考志愿,我在孩子高二时就开始看学校,根据孩子平时的成绩,看可能上哪个分数范围的学校。高三一开始,买了学校推荐的报考软件金榜路,高三一诊,二诊,三诊考试,我都会根据成绩看对应金榜路推荐的学校,点进去看专业,也买了整套的高考报名材料高考指南。
重点:高考指南是官方的正式材料,里面的招生计划等都是准确的,与报考软件有差异时,以高考指南为准。报考软件是软件公司自己收集的资料,可能会有偏差,只能参考。
整个高三,我有空就在默默看这些材料,也没有和孩子沟通可能上哪个学校,只要成绩没下来,一切都没个定数。学校好了或者差了,会影响孩子的情绪,反而不好。
一直到拿到高考分数和一分一段表,重点是一分一段表,高考志愿不是看成绩,而是看全省的位次。每年分数线不同,录取分数肯定是不同的,没有可比性。位次是全省排名,录取是从前面往后面录取,位次更可靠。
首先和孩子沟通准备选择哪个城市。这个要尊重孩子。我孩子是文科,他觉得人文,地理因素还是城市更适合文科的发展,倾向于南方发展比较快的城市,各种人文发展更先进,或者就在本地读。我们在自己的分数段左右将所有的学校找出来。在意向城市一个一个筛查。
首先孩子列了个清单,我拿着他的清单重点核对金榜路3年历来学校的录取位次,具体到每个专业,,一定不能只看一年的数据。打开学校网站看学校招生简章,要看是专业优先还是分数优先,这个差别很大, 学校有没有专业分数级差,有些学校第一个专业分不够,下一个专业就要降3分录取,每个学校不同,只有学校官网上才有这些资料。一个一个认真筛选。
我孩子清单列了三四次,每次整一大张,我和他一起删删减减,补充增加。文科专业比较少,省外的学校好多只有2个专业。我们报志愿保学校更要保专业。一共报9个学校,平行志愿录取,我们确定了两个原则:一是必须服从调剂,坚决不能出现滑档;二是接受调剂前提是保证专业必须是可接受的。
原则确定后,就要仔细考虑9个学校的梯次如何拉开,这个特别重要。每个学校大概相差多少分,才能在录取中每一分都不能浪费。上一个学校分数不够,下一个学校刚好合适够分。这个全靠家长的判定和估计。结合孩子分数段的人数来确定,高分段,梯次拉得比较开,甚至一个学校两个专业间都要差几分,人数集中的段就拉不开,具体梯次是多少,没有任何资料能给你准确的判断。这点也是报志愿过程中最难的。我选的学校梯次是2~5分。选学校一般按照“冲“、“稳”、”保”进行选择。
首先确定冲的学校,冲的学校重点看专业,如果能冲上去,多半要调剂专业,如果有专业不能接受,就不能去冲,只要出现完全不能接受的专业就放弃。选下来,我们就冲了一个学校,这个学校只有两个专业可报,都可以接受。
确定稳的学校,稳的学校大概率能上,专业不好确定。我们只有选了个本地专业多,而且专业间分数相差不多的学校,而且学校收分最低的几个专业分数是一样的,这样前面五个专业选我们自己喜欢的,最后一个选学校收分最低但能接受的,这样就能保证专业。
剩下的志愿就是保的学校,这些学校分数线应该比我们的分低,就重点看专业分数,哪个专业最喜欢,就放在第一个,依次是稍微喜欢,为避免调剂,我仍然留了一个专业进行专业保底。总之,尽量稳妥,避免调剂。
确定要填报的学校,反复看学校官网,生怕错过自己不符合的信息,造成志愿无效。所有的学校和专业,提前一天填好,全家再一起检查是否填对,仔细再仔细核对学校编码,千万不能出现编码错误,出现600多分录取成三本学校的事情。
录取下来,第一个志愿我们差3分没戏,第二个学校刚好在录取线上,专业是第四个,虽然不是最理想的专业,但自己分数如此,确实一分都没有浪费,已经很满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