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志愿冲稳保设置:第一冲,考生在同一志愿组的前面志愿可以填报往年录取最低分稍高于自己高考成绩,自己又向往的高校;第二稳,一般指考生的中间志愿可以填报往年录取最低分与自己高考成绩基本一致的高校。
平行志愿能增加机会,并不等于没有风险,院校志愿之间照样搭配要得当,形成合理的梯度。建议考生在填报时,按照“冲稳保”三个层次的思路填报。
第一层次为“冲”,一般指考生在同一志愿组的前面志愿可以填报往年录取最低分(或最低排位)稍高于自己高考成绩,自己又向往的高校;
第二层次为“稳”,一般指考生的中间志愿可以填报往年录取最低分(或最低排位)与自己高考成绩基本一致的高校;
第三层次为“保”,一般指考生后面志愿要填报往年录取最低分(或最低排位)比自己成绩稍低的高校。
因此,考生在填报同一院校志愿组时,可根据自己的高考成绩和排位,将A、B、C志愿作为第一层次,适当“冲一冲”,填报自己比较心仪、向往的院校;D、E志愿作为第二层次,要相对“稳一稳”,填报与自己成绩相当,录取机会较大的高校;F、G志愿则作为第三层次,应该“保一保”,以能确保本批次能录取为出发点,填报往年报考人数较少,计划较多的高校。同时,根据往年的实际情况,部分高校也会录取到第二志愿组的考生,因此,建议考生也要填好第二志愿组的院校志愿。
“冲”是有一定难度,使劲跳一跳才可能够得着的志愿;“稳”可以理解成与自己位次相当或者略微低一分两分的位置;“保”可以解读成保险、保底,一般是比自己分数少几分的位次。96个志愿中“冲稳保”比例的设置,与考生成绩、考生和家长对风险的承受能力有关。
“胆大心细”且抗挫折能力较强的考生和家长可以选择较多的冲志愿,但是为了避免滑档、退档等现象发生,冲的占比最多3到4成左右。有些专家曾做过问卷统计,8成左右的考生被录取的志愿在96个志愿的前30%左右,几乎所有的考生在前80%左右的志愿就被录取了。
当然,稳的志愿个数也可以取3到4成左右;如果考生和家长都不喜欢冒险,则可以少选点冲的比例,建议1到2成,稳的比例可以占5到6成,留下的保底就够了。一般情况下,建议“冲稳保”的比例设置为3:4:3,将志愿拉开一定的梯度,尽量保证能被理想的志愿录取。
1、专业+院校模式(浙江、辽宁、山东、河北、重庆)
这个模式下不存在被调剂的风险,直接将档案投档到某院校的某专业。不存在调剂的风险,所以可以将“冲”作为主基调。
爱冒险的考生可以将“冲稳保”志愿数量的比例调至7:2:1,比如河北可填报96个志愿,此类考生可以填67个冲的志愿,19个稳的志愿,10个保的志愿。较保守的考生可以按照3:3:3的比例来设置“冲稳保”的志愿数量。
2、院校+专业组模式(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海南等省份)
这种模式是新高考模式下的一种志愿填报方式,缩小了投档的范围,将原来的院校投档改为了专业组投档,调剂也只是在选择的专业组内调剂,使得考生对专业选择的满意度增加了。
该模式存在调剂的风险,建议“冲稳保”的志愿数量比例为3:3:3,或者保守的学生可采取2:4:5或者1:3:5,不要太过于冒进,主要是找到合适的专业和院校。
3、院校+专业模式
这种模式是老高考的志愿填报方式,考生将档案投档到院校,存在院校调剂,分数不够的情况下,很容易被调剂到院校的冷门专业。
因为存在院校内调剂,建议考生将“冲稳保”的志愿数量比例设置为3:3:3以下,最好是2:4:5或者1:3:5,稳妥一点,找到合适的专业和院校才是最为关键的。
高考冲稳保是一种志愿填报的策略,合理安排可增加被心仪学校录取的概率。不同志愿填报模式对应着不同的冲稳保比例的安排,一定要把握好冲稳保的志愿梯度。在志愿填报过程中,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合理划分梯度,既要有进取心,也要保持稳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