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说要选择适合考生自己的专业,也就意味着要考虑到考生自身的性格特征、兴趣与喜好,充分自我认知。但是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弄清楚“我是谁”的问题,并根据自己的个性喜好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以及如何兼顾考生个人职业价值观是一项很难实施的任务。本文将为各位考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提供一些方法和建议。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分析自身个性喜好的时候,建议大家借助一些专业测试的工具来辅助你完成,例如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MBTI等权威测评工具。同时,也建议请教身边亲朋好友,把测试的客观结果与旁人的主观评价等多方结合起来考虑,但切勿迷信测试结果。当然,有条件的考生可以通过面对面咨询升学规划或高考志愿方面的专家,他们的专业背景往往能带给你意想不到的帮助。
在了解自身个性喜好的基础上,再进行专业选择。每一个学科都有不同的特性,因此在选择专业时对专业进行详细资料检索是很有必要的,了解专业的学习内容、基本课程、学科要求以及未来职业方向等要素,切忌根据自己的主观经验或只听一家之言而否定或过分肯定某专业,从而造成不必要的后果。
不要忽视职业价值观的影响。正所谓人各有志,由于各人的年龄阅历、教育状况、家庭因素等因素不同,加之传统观念的影响,各类职业在人们心目中的声望地位也有好坏高低之见。但是无论以后选择什么专业作为职业发展方向,均应把尊重兴趣、发挥能力、体现个性放在第一位,然后再考虑一些诸如工资福利、个人发展、工作环境、社会地位等因素。
很多家长为孩子选择专业时,总会有意无意地把孩子将来的发展和自己或家族成员的职业绑定在一起。那么,若抛开考生的兴趣爱好,按照家长或家族的人脉资源来选择专业时应该注意什么呢?
建议家长和考生要深入了解行业,并选择能进入这个行业的强势专业。锁定这个行业的强势专业,办法就是多上网查阅资料或者咨询业内的资深人士。在填报志愿时,建议以专业为导向,适当降低院校要求。既然从家庭关系出发,选择了进入某个行业的强势专业,那就一定要考虑自己的分数是否够得着目标院校的这个专业。考生最好适当降低学校的要求,确保精准锁定目标专业,以便专业选择能够服从全家的总体安排。当然不建议牺牲院校层次而换取专业的录取,为了院校和专业的平衡,考生不妨考虑偏远一点的同档次院校,精准锁定专业,将来毕业后就业就更加有保障。
对于大多数家长和考生而言,读大学的目的就是将来能找个好工作。那么,到底就读哪些专业毕业比较好找工作呢?可从五个角度来看,一是专业内涵中,有实用技术型专业和基础研究型专业。一般来说,本科毕业后就想走上社会的毕业生适合读实用技术型专业,而考虑出国考研的同学建议读基础研究型专业。二是从就业率选择专业,民间机构、教育等行政部门都会对高校就业率进行公布,这些数据可以为自己选择专业提供一个参考。三是从就业质量来选择专业,就业质量主要包括毕业生工资水平和毕业生就业企业是否为行业的大型龙头企业,这些资料都可以在网络上查询得到。四是看专业是否有利于考公务员,想要考公务员的考生一定要未雨绸缪,提前查看一些过往的公务员招考简章,看看哪些专业更受欢迎,进而结合个人实际情况作出适合自身的选择。第五是从各地高校的新增专业看紧缺人才。无论是对全国而言新开设的专业,还是针对某所高校而言新开设的专业,都属于目前或将来紧缺人才培养领域,因此新增专业透露出人才需求趋势可成为考生和家长在那个选择专业的重要参考。
如果本科毕业后选择考研,建议填报志愿时选择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院校,而且这个院校的硕士点有你所要报考的专业,因为报考本校的研究生相对来说成功可能性更大。而报考哪些专业更建议考研呢,分别是自然基础学科类专业(数学、物理、化学)、人文学科类专业(文史哲)、国家中长期科技规划密切相关的相关学科专业(能源、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生命遗传等)、医学类(临床、口腔、基础医学等)。
相对理工类专业,文科类专业毕业生出国深造的数量相对少。在人文学科中,经济学类、管理学类、新闻传播学类、教育学类和心理学等专业相对在国外更受欢迎。而理工科当中,从事基础学科(包括数理化等)研究的中国学生比较容易拿到高额奖学金,尤其是数学专业的毕业生受到信息产业、金融业的特别关注,目前出国前景也看好。
对于暂时还没有想好未来就业方向,职业倾向不明显且无特别兴趣爱好的考生,有三点建议可供参考。第一是这类考生最好采取院校优先的办法填写志愿。也就是在分数确定的情况下,院校档次越高越好。第二是同等条件下优先选择热门专业。如果考生分数较高,不妨优先考虑所报院校的热门专业。即使某个热门专业不是考生兴趣所在,但是在大学有个不成文的规矩,热门专业转到相对冷门专业比较容易,冷门专业转到相对热门专业则非常难。因此报考热门专业在进入大学调整专业时,或许还有回旋余地。三是毕业后是就业还是继续深造要做到心中有数,要同时考虑家庭经济环境。若计划毕业后就业的考生可考虑实用型的专业,以就业方向作为考量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