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升学网 > 高考资讯 > 正文

2019年考研地质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更新:2023-08-12 02:21:23 高考升学网

考研地质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快车教育,某名企人力资源总监曾先生表示,考研专业地质工程是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一级学科下属的二级学科,以原二级学科水文地质与工程地质和探矿工程为主体,相互交叉渗透发展起来的,本工程领域涉及到数学、物理学、地质学、油气及固体矿产的矿产普查与勘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岩土工程、遥感地质、数学地质、应用地球物理和应用地球化学、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学科。

考研地质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分析:

一、培养目标

1、较好掌握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遵章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服务。

2、掌握地质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与管理知识。

3、了解地质工程领域的国内外现状与发展趋势,掌握解决相关问题的现代化技术方法和手段。

4、具有独立负责工程项目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5、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地阅读地质工程领域相关的专业文献,撰写相关的外文摘要。

6、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能熟练应用计算机解决地质工程领域的技和管理问题。

二、研究方向

1、水电枢纽高边坡及坝基稳定与加固

水电枢纽高陡边坡及坝基稳定与加固作为地质工程学科的传统研究方向,近几年在理论、手段和方法上已经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伴随地质学、岩土力学理论的发展,以构造控制论、岩体控制论为基础的地质工程的基本理论得到了进步,主要体现在实验技术和手段的进步提升了理论的应用价值,计算机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地质体稳定性分析评价方法的定量化,三维极限平衡方法已经得到具体应用。

目前主要研究水电工程及其它土木工程建设中常常遇到船闸边坡、坝肩边坡、渠道边坡、厂房边坡、道路边坡、地下洞室等大量的岩体工程的稳定性分析与加固方法。

2、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及防治

本研究方向以库区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为主要研究对象,以降雨及水库蓄水诱发的地质灾害为研究重点,以地质灾害的成灾机理及其数学物理模拟方法、地质灾害监测新技术、地质灾害预测预报理论与方法、地质灾害防治新技术等4个方面为研究内容,地质灾害的成灾机理及其数学物理模拟方法,包括水对岩土强度及变形特性的影响规律的实验研究,降雨及库水升降所引起的滑坡内土壤水分运移规律研究,地质灾害现象的物理模拟、地质灾害现象的数理模型及其数值求解技术等内容。

地质灾害监测新技术主要包括地质灾害监测新仪器、监测新技术、特别是光纤传感监测仪器及技术的开发应用;远程自动化监测系统的试验研制与产品的开发;地质模型、监测模型的研究等。

地质灾害预测预报的理论与方法主要包括建立地质灾害监测及试验数据库与信息服务工作平台,地质灾害综合监测预警及预报体系,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体系优化与动态监测预警模型,地质灾害预测预报判据;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安全监测及监测预报与变形活动规律研究等。

地质灾害防治新技术:基于不同的地质灾害类型,根据其作用机理和效果研究相应的防治技术,包括削坡减灾、排水、抗滑桩支挡、抗滑挡土墙、格构锚杆、植被混凝土护坡绿化技术、土钉及其在克岸滑坡加固中的应用技术、水库消落带植被恢复技术、其它新型滑坡加固技术等;研究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测、设计、施工等规程、规范;开发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以及施工管理软件等。 三、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在校学习基本年限为3年。优秀研究生最多可提前一年毕业,硕士研究生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4年。

四、课程设置与学分

硕士生的课程分学位课、选修课、补修课三部分,除课程学习外还安排有教学实践、学术活动等非课程学习部分。

硕士研究生应按照各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修完个人培养计划规定的课程,总学分不少于33个学分,其中课程总学分不少于29个学分,实践学分不少于4学分(参考第七部分实践环节)。课程学分中学位课程学分不少于23学分,非学位课程中本专业选修课学分不少于4学分,公共选修课至少2学分。

研究生课程成绩60分及以上为及格;学位课程平均成绩必须达到75分以上,符合考核条件的成绩方计入学分。

跨学科(专业)或以同等学力考取的的硕士研究生,须在入学时由导师根据专业及研究方向制订补修计划,指定补修本专业本科生的2门主干课程,并将补修计划列入培养计划之内。可采用自学方式学习,但必须参加课程考核,成绩记载为合格或不合格,补修课程不记学分。不完成补修计划者,不得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

五、中期考核

研究生中期考核是在研究生课程学习基本结束以后,以研究生的培养计划为依据,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表现、基础理论、专业知识的掌握和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的一次综合考核。研究生综合考核工作最迟在第四学期内完成。

六、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工作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学位论文工作包括开题报告、论文工作检查、论文评阅和答辩程序等环节。学位论文的评审工作由学院负责实施。

1、开题报告。学位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开展学位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研究生在进入学位论文写作之前必须作开题报告。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立论依据,课题研究内容、预期目标或成果,拟采用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可行性分析,研究生本人与课题相关的理论学习、资料查阅及工作基础。

2、论文要求。论文选题应在学术上或国民经济建设中具有一定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论文成果应具有一定的新见解或新内容。

学位论文应符合学校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的有关事项和格式要求。论文应概念清晰,论据可靠,分析严谨,数据真实,文字通畅。中、英文摘要1000字左右,并附参考文献及书目。

3、第一外国语是英语的研究生,英语必须达到学校的要求方可毕业。

4、研究生在校攻读学位期间要求以三峡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在公开刊物上发表1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研究生本人为第一作者,或者其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本人为第二作者。

七、其它学习项目安排

文献阅读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撰写综述报告应不少于1篇。综述报告应包含不少于30篇文献(其中外文文献不少于60%),其篇幅不少于3000字。综述报告需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研讨。导师要对综述报告进行评阅,并将阅读成绩报送学院研究生培养办公室备案。

实践环节

实践学分不得少于4个学分。 实践学分设置:

1、学术活动:必须参加校内外学术活动10次以上,其中本人作学术报告1次及以上,由学院研究生培养办公室认定1个学分。学术活动学分不累加。该类学分属必修学分。

2、专业实践:参与导师科研课题研究累计达半年以上或到企事业单位、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进行实践锻炼达1个月,由导师、学院研究生管理办公室和企事业单位共同认定,

计1个学分。参加专业实践时间超过上述标准的按相应比例四舍五入取整计算学分。专业实践学分可以累加。该类学分属必修学分。

3、社会实践:参加各种社会实践调查,提交完整的调查报告,由导师、组织者、学院研究生管理办公室共同认定,一次活动计1个学分。社会实践学分可以累加。

4、科技竞赛:完整的参加各种校级及以上级别的科技竞赛者,由竞赛组织者出具相应的证明,学院研究生管理办公室认定,一次活动计1个学分,获得国家级奖励可以计1个学分。学科竞赛实践学分可以累加。

5、助教和助管实践:助学实践可采取多种方式,如专业课程的辅导、答疑、批改作业、带学生实习、实验,以及指导或协助指导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助管岗位由研究生处设立,研究生申请上岗。研究生的助教和助管实践工作量由导师、学院研究生管理办公室和研究生处联合认定。助教一学期以上,助管半年以上者计1个学分,助教和助管实践学分不累加。 八、培养方式

培养硕士研究生采取导师负责制,同时要发挥学科(指导小组)集体培养的作用。具体培养方法如下:

1、硕士生入学后两个月内,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从每个研究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制定出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填写《三峡大学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

2、对研究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结合的方式,两者均不得少于一年。学生除了选修本专业课程中的任选课程外,还可根据导师的要求或个人意愿,选修我校其它院(系)所开设的研究生课程。研究生因跨学科、专业或是同等学力者,必须补修2门大学本科主干课程,但不计学分。

3、整个培养过程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使硕士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具有一定的生产实践知识和实验设计能力。

4、研究生的学习应强调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导师的作用在于启发他们深入思考与正确的判断,培养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突出对硕士研究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协作精神、创业精神的培养,增强硕士研究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

以上是快车教育关于考研地质工程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分析情况,更多考研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敬请浏览快车教育职业生涯规划频道。

相关文章

最新图文

新高考最早的试点省份是哪个

时间:2024-04-26 17:0:34

第一职高和第二职高的有什

时间:2024-04-26 17:0:08

贫困县高考专项政策

时间:2024-04-26 17:0:39

高考征集志愿有用吗 会低于

时间:2024-04-26 17: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