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升学网 > 工伤保险 > 正文

2019年广东广州新工伤保险费率标准

更新:2023-08-17 07:42:29 高考升学网

  广州市人社局官网昨日挂出通知,宣布从10月起广州市工伤保险缴费费率下降20%,直至新的费率标准出炉。在此之前,现有三档缴费费率0.5%、1.0%、1.5%分别下调为0.4%、0.8%、1.2%。据悉,新的费率标准将在今年6月底前出炉,共分八档,并根据各企业自身情况施行浮动费率。

  通知出台前多缴的可抵扣

  工伤保险由用人单位缴纳,个人无需缴纳。现有广州市工伤保险费率共分为三档,即上年度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0.5%、1.0%、1.5%。为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适时适当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精神,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地税局联合发文,宣布从10月起阶段性下调广州市工伤保险缴费标准。

  自10月1日起,将广州市现行工伤保险缴费标准总体下调20%,即:将本市一、二、三类行业的工伤保险缴费标准从上年度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0.5%、1.0%、1.5%分别下调为0.4%、0.8%、1.2%。参保单位在《通知》印发(1月18日)前已按原标准缴纳的工伤保险费,超过新标准的部分,从《通知》印发后当月新核定缴费台账应征收的工伤保险费中予以抵扣。

  上述费率调整执行至新的费率标准出台并实施之日。市人社局表示,将在6月底前,按照人社部和省人社厅有关文件规定以及《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的行业划分,根据不同行业的工伤风险程度,由低到高将工伤保险的缴费费率调整为八个档次,制定出台新的工伤保险行业基准费率具体标准和工伤保险浮动费率管理办法。据初步测算,工伤保险缴费标准将总体降低约20%,与阶段性调整标准基本持平。在底前,执行新的工伤保险行业基准费率和工伤保险浮动费率。

  预计每年为企业减负近2亿

  广州市人社局测算,《通知》实施后,每月可为本市参保单位减轻工伤保险缴费负担约1660万元,每年约1.99亿元。工伤保险总体费率从现有的0.62%下降为0.49%。

  费率降低后,工伤保险基金是否够用?市人社局表示,本次费率调整后,预计当期基金结余率从35%下降至15%,当期基金仍可结余约1.5亿元/年。

  相关消息:《广州市工伤保险若干规定》全文

  广州市工伤保险若干规定

  第一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工伤保险条例》、《广东省工伤保险条例》、《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管理办法》(人社部令第21号)等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市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组织和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以下称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参加工伤保险,并为本单位全部职工或者雇工(以下称职工)缴纳工伤保险费。

  国家机关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应当为与之建立劳动关系的工勤人员依法参加工伤保险,并缴纳工伤保险费。

  国家机关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工作人员参加工伤保险,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本市工伤保险工作,负责指导各区、县级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开展工伤保险工作,并对其执行有关政策、规定、标准和服务质量情况实施监督管理。

  各区、县级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各自政辖区内的工伤保险工作。

  按属地管理原则,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区、县级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负责办理工伤认定业务,并负责处理工伤认定的信访、投诉、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和档案资料管理等相关工作。

  本市跨行政区工伤案件的受理,按照以下规定执行:

  (一)受伤害职工已参加本市工伤保险的,由参保地的区、县级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受理。

  (二)受伤害职工未参加本市工伤保险,用人单位注册地在本市的,由用人单位注册地的区、县级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受(办)理;用人单位注册地不在本市的,由其生产经营地的区、县级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负责受理。

  第四条工伤保险费根据一、二、三类行业的工伤风险程度分别按上年度用人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0.5%、1.0%、1.5%的比例征集。各行业基准缴费费率按《广州市工伤保险行业基准费率表》(附表1)执行。

  第五条实行工伤保险浮动费率和奖励率制度。根据用人单位安全生产、工伤预防状况和工伤事故发生率以及用人单位对应行业缴费费率,确定用人单位的浮动费率和奖励率,并由市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以下简称市社保经办机构)根据用人单位工伤保险费使用情况等因素,每年7月进行一次浮动费率和奖励率调整。浮动费率和奖励率按用人单位上年度基金收支率确定档次。用人单位上年度基金收支率为用人单位上年度领取各项工伤保险待遇费用总额占该用人单位上年度所缴纳工伤保险费总额的比例。具体标准按《广州市工伤保险浮动费率和奖励率表》(附件2)执行,原基准缴费费率为0.5%的用人单位,不实行浮动费率。

  第六条工伤保险奖励费在按规定提取的工伤预防费项目中列支。主要用于奖励安全生产、工伤预防工作效果好的参保单位,以及按有关规定开展工伤预防的相关项目。奖励费用在工伤预防费的“安全生产奖励费”项目中列支,具体标准按《广州市工伤保险浮动费率和奖励率表》(附件2)执行。对参保单位的奖励费不得超过当年可提取的工伤预防费总额的35%。用于开展实施工伤预防相关项目的费用不得超过当年可提取的工伤预防费总额的35%。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统筹使用。参保单位当年度实际工伤保险奖励费在200元以下(含200元)的暂不计发,留待跨年度调剂使用。

  第七条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后的第一个工作日,用人单位应当通知所在区、县级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并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所在区、县级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并提交下列材料:

  (一)工伤认定申请表;

  (二)劳动合同或者存在劳动关系的有效证明;

  (三)首次病历及治疗期间的全部有效的医疗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按照医疗机构病历管理有关规定复印或者复制的检查、检验报告等完整病历材料;

  (四)受伤害职工的居民身份证原件和复印件;

  (五)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第八条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认为不是工伤的,用人单位应当承担举证责任,并在区、县级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规定的时限内提交证据,逾期不举证的,区、县级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可以根据受伤害职工提供的或者调查取得的证据,作出工伤认定决定。

  第九条在区、县级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作出工伤认定后,工伤职工自受伤害之日起一年以内,发现原工伤认定部位(或诊断)之外另有伤情(合并症并或后遗症除外)的,按工伤认定的程序办理。确认新发现伤情为当次工伤导致的,给予作出增补工伤伤情的认定,并按规定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第十条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住院或门诊医疗(康复)的,应当按以下规定进行工伤医疗(康复)期确认:

  (一)工伤职工只需门诊医疗的,自受伤害之日起1年以内,不需办理工伤医疗(康复)期确认,凭《工伤认定决定书》享受门诊医疗待遇。

  (二)工伤职工需住院医疗(康复)的,在作出工伤认定决定后,由用人单位、工伤职员或者其近亲属向市劳动能力鉴定机构(以下简称市劳鉴机构)申请工伤住院医疗(康复)期确认,明确享受工伤住院医疗(康复)待遇的部位和期限等事项。

  (三)工伤职工自受伤害之日起满1年后仍需门诊医疗(康复)的,用人单位、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应当向市劳鉴机构申请办理工伤门诊医疗(康复)期确认;工伤职工住院医疗(康复)期终结后仍需住院医疗(康复)的,应当办理再次工伤住院医疗(康复)期确认。每次确认后延长的工伤门诊医疗(康复)期和工伤住院(康复)期不得超过2个月。

  (四)对尘肺、癫痫、慢性骨髓炎等特殊伤(病)种的工伤职工,市劳鉴机构可酌情适当延长工伤住院医疗(康复)期或门诊医疗(康复)期,但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

  (五)工伤职工经市劳鉴机构确认属于旧伤复发的,按以上工伤医疗(康复)期规定处理。

  (六)工伤职工在享受工伤医疗(康复)待遇期间,用人单位应当凭医疗机构的医疗(康复)证明,安排工伤职工住院假期或门诊就医假时(或假时),并给予享受原工资福利待遇。

  第十一条工伤职工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康复)的,由市劳鉴机构进行停工留薪期确认。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市劳鉴机构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第十二条劳动能力鉴定实行现场鉴定。

  (一)市劳鉴机构应当提前通知工伤职工进行鉴定的时间、地点及需要携带的材料。

  (二)工伤职工应当按时到达指定地点参加现场鉴定。对行动不便的工伤职工,市劳鉴机构可以组织专家上门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工伤职工因故不能按时参加鉴定的,经市劳鉴机构同意,可以调整现场鉴定的时间,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的期限相应顺延。

  (三)市劳鉴机构应当核对被鉴定人身份,收集、整理、初审有关资料。

  (四)市劳鉴机构从劳动能力鉴定医疗卫生专家库中随机抽取3名或者5名相关专科的专家组成鉴定专家组,对被鉴定人进行全面检查,结合原始病史和相关资料以及现场检查情况,依据鉴定标准进行集体讨论,提出诊断意见并形成鉴定意见。

  需要进一步医学检查的,现场出具补充检查通知书,由工作人员引导被鉴定人进行检查,并将检查结果提交鉴定专家组。

  (五)市劳动鉴定委员会根据专家组的鉴定意见,结合市劳鉴机构初审的情况,作出劳动能力鉴定结论。

  第十三条参保单位的工伤职工应当在与社保经办机构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下称简称协议医疗机构)就医,情况紧急时可以先到就近的医疗机构急救;伤情相对稳定后应即转协议医疗机构继续治疗。对伤情相对稳定仍不转送协议医疗机构的,工伤保险基金不予支付工伤职工之后发生的医疗费用。

  第十四条参保职工住院治疗工伤、康复的伙食补助费由工伤保险基金按照本市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因公出差伙食补助标准的百分之七十支付。经社保经办机构批准转统筹地区以外门诊治疗、康复的,其在城市间往返一次的交通费用及在转入地所需的市内交通、食宿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按照本市国家机关一般工作人员因公出差交通、食宿费用补助标准支付。

  第十五条工伤职工在工伤医疗(康复)期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但不符合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条件的,给予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康复)待遇至工伤医疗(康复)期终结,经劳动能力鉴定未达到一级至四级伤残的,终止工伤保险关系,并可按规定领取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及医疗补助金。

  第十六条2004年1月1日前(即《工伤保险条例》实施前,不含当日,下同),具有本市城镇户籍的国有(集体)企业单位已认定为工伤(或职业病)的人员,原工伤

最新图文

达州工伤十级伤残赔偿标准2

时间:2024-02-19 13:0:22

广安工伤十级伤残赔偿标准2

时间:2024-02-19 13:0:05

宜宾工伤十级伤残赔偿标准2

时间:2024-02-19 13:0:28

南充工伤十级伤残赔偿标准2

时间:2024-02-19 13: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