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升学网 > 公文写作 > 正文

陕西省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2019年陕西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内容全文

更新:2023-09-13 21:44:01 高考升学网

陕西省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陕西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内容全文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态环境质量是关键。据初步测算,我省全面小康实现程度为85.6%。从子项指标看,城乡居民收入、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等指数差距较大,成为影响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度的重要因素。

日前,省委十二届八次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确定了“十三五”发展的总体目标:到2020年,同步够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个陕西”(即富裕陕西、和谐陕西、美丽陕西)建设迈上更高水平。

会上,省委书记赵正永明确指出,经济发展规模、空间布局、增长速度与自然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以及土地利用粗放、能源消耗偏高、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是我省推进全面小康社会的明显短板,必须加快速度补齐短板。省委书记的短板论述,既是对我省生态环境现实现状的真实描述,也为我们加快补齐生态短板吹响了冲锋号角。

天变蓝水变绿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据省环保厅数据显示,截至12月3日,铜川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265天,优良率77.6%。原来被称为卫星上看不见的城市的铜川,如今成为了对生态要求极为苛刻的朱?栖身之地。

煤城铜川之变,是我省生态环境改善的一个缩影。

“十二五”以来,我省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在“气”“水”“土”三方面持续用力,取得了显著成效。

“气”,主要是降低PM2.5,改善空气质量。“十二五”期间,我省加大工业污染源防治,实施城市大气综合整治和机动车污染防治工程,建设绿色屏障工程,建立联防联控预警工程,切实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特别是在减少雾霾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省委、省政府多次专题研究大气污染治理问题,启动实施了“治污降霾?保卫蓝天”行动。五年来,全省累计关停小火电68万千瓦,淘汰水泥、焦炭、造纸、电石、铁合金等落后产能1370万吨,印染、纺织118万米,单位GDP能耗下降16.4%,超额完成规划目标任务。

“水”,主要是指水体污染防治。渭河是陕西的“母亲河”。渭河污染防治三年行动中,我省列入行动的225个各类污染治理项目,已累计实施218个,占项目总数的97%;完成199个,占项目总数的88%。同时,全省新建扩建污水处理厂45座,新增处理能力超过140万吨/日,改造升级45座污水处理厂,基本解决了城市污水直排渭河的问题。通过铁腕综合整治,渭河水质不仅逐年好转,目前已成为陕西绿色景观长廊,百姓休闲游玩的好去处,实现了老陕人从“惧水”到“亲水”的转变。

“土”,主要是指土地污染治理和退沙植绿工程。退耕还林,是陕西的一面旗帜。目前森林覆盖率由退耕前的30.92%增长到43%。“十二五”期间,我省启动全面治理荒沙三年行动,以每年100万亩速度推进,全面超额完成防沙治沙任务,基本实现了人进沙固。“十二五”期间,省委、省政府确定了“关中大地园林化、陕北高原大绿化、陕南山地森林化”的生态建设战略。城市美,乡村也要美,陕西被列入第三批全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示范省后,通过示范项目建设,全省每年新增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能力400余万吨、生活垃圾收集清运能力30余万吨,农村饮水及农业生产安全得到显著提高,村容村貌明显改善,美丽乡村星罗棋布。

通过这一系列“组合拳”的打出,陕西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目前全省共完成造林绿化2200余万亩,淘汰落后产能1370万吨,单位GDP能耗下降16.4%,治理水土流失面积3.25万平方公里;秦岭保护、湿地建设、植树造林取得新成绩,美丽陕西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基础弱欠账多生态环境短板依旧突出

??经济发展规模、空间布局、增长速度与自然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之间的矛盾,以及土地利用粗放、能源消耗偏高、局部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是我省推进全面小康社会的明显短板。

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总体上看,我省生态面貌呈现好转态势,但与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的美好愿望还有较大差距。

省委农工办综合调研处处长王军长期关注研究我省生态环保工作,他认为生态短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土地资源过度开发。多年来,我省同全国一样,经济社会发展都经历了“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

土地资源过度开发,造成耕地减少过多过快,城乡双重占地严重,土地利用过于粗放等生态环境破坏问题。

水资源短缺成常态。“渭水银河清,横天流不息”,这是李白当年在渭河边发出的感叹。尽管近几年渭河治理力度很大,污染现象得到遏制,但要重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种水深没顶、水流湍急、小船穿梭的渭河景象已经很难了。近年来,大河水少、小河断流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水源建设和治理越来越迫切。今年全省受旱农田面积达1000万亩,近几年平均每年旱涝绝收耕地面积达60万亩,每年损失粮食2.5亿公斤左右;全省30%以上的县城水资源短缺,西安、榆林等大中城市季节性供水不足问题时有发生。

秦岭等重点生态环境陷入到边治理边好转,边好转边破坏的困境。秦岭生态环境问题依然突出,秦岭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的问题更加严峻。同时,有资料显示,目前全省沙化土地面积为2031万亩,占国土面积的6.46%;水土流失土地的总面积达12.18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59%。

这些不利的生态环境状况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紧的约束、最短的短板。为此,赵正永书记在省委第十二届八次全会上郑重指出:“未来五年,我们必须团结一致补齐短板,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加大环境治理力度,筑牢生态安全的屏障。”

节约保护优先绿色发展建设美丽陕西

??以前的绿色理念主要集中在对治污的末端治理,而现在的绿色理念是要在具体实践中积极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关注调整改造传统产业和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陕西“十三五”规划《建议》中,把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事关全面小康、事关发展全局的一项刻不容缓的工作,提出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以提高环境质量,以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为途径,以构建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抓手,推动“山河江坡塬”综合治理,加大环境治理力度,提升生态保护水平,让三秦大地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美丽陕西建设展现新的景象。

王军说,《建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意味着“绿色发展”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流和方向,将对引领经济新常态发挥重要作用。以前的绿色理念主要集中在对治污的末端治理,而现在的绿色理念是要在具体实践中积极培育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关注调整改造传统产业和发展新能源、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注重推动生产、流通、分配、消费和建设等环节的节能增效。

专家认为,生态文明建设包含促进发展的绿色化和促进绿色生态资源发展两方面的行动。发展的绿色化通常指节能减排、清洁生产等,可直接贡献于环境治理,实际上是在做“减法”;绿色生态资源发展通常指保护生态,如植树造林、河流综治等,直接贡献于生态安全,是在做“加法”。

做“加法”。要抓好林业生态建设,继续实施关中大地园林化、陕北高原大绿化、陕南山地森林化的生态建设。继续加快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天然林资源保护、防护林体系建设、黄土高原流域综合治理、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湿地保护与恢复工程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努力提高林草植被盖度,增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维护生物多样性等生态功能。

做“减法”。要加快落后产能的淘汰,腾出发展空间,全面贯彻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推动经济向低耗能、低排放、高效益的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要大力开展燃煤企业、燃煤锅炉、机动车、道路及建筑施工等大气污染整治,加快“气化陕西”步伐,严格实施大气排污总量控制,把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作为环评审批的前置条件。

更为重要的是,要加强环保法制建设,强化制度体系安排。一是全面推动覆盖全省土地的生态保护红线体,建立国土空间优化开发保护条例,形成全省国土统一规划与控制管理的新型制度,严守自然生态底线,自然资本只能增,不能减。二是建立科学化、法制化的生态资源保护制度。包括覆盖所有官员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责任追究制度,以及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生态补偿等一系列制度。三是建立覆盖全域空间和全流程的生态环境监管制度。从体制机制上解决一些地方政府重发展、轻环保和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问题

最新图文

领导干部任职考察材

时间:2023-09-20 03:0:53

领导干部的考察材料(

时间:2023-09-20 00:0:41

干部考察材料不足之处怎么写

时间:2023-09-13 06:0:11

干部考察材料主要特点怎么写

时间:2023-09-14 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