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升学网 > 公文写作 > 正文

吉林省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2019年吉林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内容全文(二)

更新:2023-09-14 01:12:30 高考升学网
略,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开放发展。开放是经济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并重、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构建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全方位开放格局。要充分发挥“一带一路”政策优势、图们江开发合作机制优势和中国-东北亚博览会、综合保税区等平台优势,统筹推进沿边开放与内陆开放、对外开放与对内合作联动发展,深入实施长吉图开发开放与融入环渤海双翼共进,加快推动“借港出海”,促进沿边近海优势转化为开放优势,进一步拓展振兴发展空间。

  发挥科教、人才、人文优势,推进高教强省、人才兴省、文化强省和法治吉林建设,加强社会治理创新,着力保障改善民生,排除各类风险隐患,加快共享发展。共享是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要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丰富、科教实力较强、文化底蕴深厚的优势,推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不断夯实共享发展的文化基础、社会基础、法治基础、安全基础,促进科教人才人文优势转化为发展软实力,切实增加民生福祉,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4、明确指导思想和原则。制定我省“十三五”规划,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视察吉林重要讲话精神,坚持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为引领,以新一轮振兴发展为主题,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目标,突出发挥“五个优势”、推进“五项举措”、加快“五大发展”,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促进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区、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西部生态经济区协调发展,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寻求新突破,在振兴老工业基地中积聚新动能,在提高社会治理能力中取得新进展,走出一条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充分释放的发展新路。

  贯彻发展战略和指导思想,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坚持全面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和深层次矛盾问题,为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坚持“加减乘除”一起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改变偏重化工型、偏资源型、偏传统型的产业结构,改变工业“一柱擎天”和结构单一的“二人转”产业体系,改变初级产品居多的单一产品结构。坚持群众路线,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确保全面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

  坚持发挥优势和补齐短板相结合。深刻认识、有效发挥和持续放大比较优势,在立足优势中谋划发展,在发挥优势中集聚能量,在释放优势中激发活力,真正把优势潜力转化为发展成效,重塑吉林产业竞争力、区域竞争力。坚持系统思维,围绕振兴发展的薄弱环节,着力强化弱项、补齐短板,切实增强支撑发展能力。

  坚持立足当前与谋划长远相结合。坚持底线思维,实施定向定项精准调控,优化投资结构,拉动消费增长,提升出口贡献率,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坚持战略思维,强化发展方式转变、发展质量效益提升和发展后劲蓄积,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坚持市场主导与政府引导相结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通过有效市场竞争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创造力,通过有为政府调控弥补市场失灵、建设法治环境、保障公平竞争、完善市场监管,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

  5、科学制定发展目标。综合考虑发展形势变化、国家总体要求和吉林发展需求,“十三五”时期,要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保转变发展方式迈出坚实步伐,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确保老工业基地振兴取得新突破。

  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上,到2020年实现GDP和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力争城镇居民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物价水平保持在合理区间。

  区域发展更加协调。国土空间主体功能进一步细化,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区、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西部生态经济区建设深入推进,区域标志性工程取得重大进展,形成各具特色、良性互动、协调共进的区域发展格局。

  结构调整取得实质进展。投资效率和企业效益明显提升,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明显提高,出口实现大幅增长。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显著提升。农业现代化实现率先突破,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服务业发展水平显著提高。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和城镇化质量进一步提高,基本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

  民生改善持续加强。现行标准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富裕,收入差距缩小,中等收入人口比重上升。就业岗位更加充分,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升。人均受教育年限明显提高,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人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公民权益得到切实保障,安全感和幸福感显著增强。

  改革开放全面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同市场完全对接、充满内在活力的体制机制,建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基本建成法治政府,社会治理能力明显提高。深度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内外联通水平明显提升,国际国内合作的深度和广度进一步拓展,形成全方位大开放格局。

  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基本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生态资源优势进一步巩固提升,环境污染得到全面控制,全面完成节能减排目标,循环经济和低碳生活模式取得积极进展,谱写出美丽中国的吉林篇章。

  二、推进实现动力转换,保持经济稳定增长

  坚持底线思维,把稳增长摆在突出位置,注重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协同发力,加快实现发展动力转换,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6、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优化投资结构,加大对基础设施、科技创新、社会民生领域的政府投资,引导社会资本更多投向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拓展新兴产业、“互联网+”等新的投资领域,坚决杜绝低水平重复建设,提高投资质量和效益。围绕重大工程包,建立三年滚动投资计划,谋划实施一批补短板、上水平、增后劲的重大工程,重点建设千里松花江全流域综合治理、航天卫星数据产业、地下综合管廊、兴边固防富民、河湖连通、资源型城市转型、智慧吉林、生态移民等标志性工程。按照建设一批、储备一批、谋划一批的要求,进一步丰富项目建设库、项目储备库,推动重大项目尽快落地。创新投融资模式,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撬动更多的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

  7、强化消费的基础作用。着力扩大居民消费,引导更新消费观念,以扩大服务消费为重点带动消费结构升级。创新消费供给,鼓励大型零售企业面向省内外拓展业务、扩大连锁经营,引进知名大型商贸企业集团,支持发展电子商务,促进流通信息化、标准化和集约化。培育消费热点,扩大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信息消费,推广新能源汽车等绿色消费,推进旅游休闲和文化体育消费,鼓励养老健康消费,支持居民合理住房和汽车消费。营造消费环境,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增强居民消费意愿,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适应社会消费需求,全面推进标准化建设,着重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创建吉林品牌,增加有效供给。

  8、扩大出口的拉动作用。坚定不移实施“走出去”战略,培育多元化国际市场。推动企业走出去,重点在装备制造、冶金建材、食品加工、农林牧生产、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等领域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优化外贸结构,支持企业以并购方式获取国际知名品牌,培育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的对外经济新优势,拓展多元化国际市场,提升出口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推进服务外包和跨境电子商务。完善出口服务体系,推出有利于扩大出口的金融产品创新和信贷安排。

  9、加强定向定项精准调控。完善政策工具箱,创新调控方式,逐步探索中观经济单元调控体系。完善经济运行监测预警体制,及时调度经济运行情况,准确把握运行特点和异常变化,有针对性调整政策措施。加强形势研判和政策跟踪,密切关注新常态下国内外经济形势,把握好国

最新图文

领导干部任职考察材

时间:2023-09-20 03:0:53

领导干部的考察材料(

时间:2023-09-20 00:0:41

干部考察材料不足之处怎么写

时间:2023-09-13 06:0:11

干部考察材料主要特点怎么写

时间:2023-09-14 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