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升学网 > 公文写作 > 正文

吉林省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2019年吉林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内容全文(四)

更新:2023-09-14 01:12:30 高考升学网
振兴工程。提升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业引领和支撑能力,加快重点企业技术改造和经营模式创新,升级存量、创新增量,调整完善技术研发体系、市场开发体系、产品创新体系和销售服务体系。坚持高端化发展方向,优化汽车产品结构,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和互联网智能汽车,扩大自主品牌汽车市场规模,提高核心零部件配套能力,建设一汽大众奥迪Q工厂、DY经济型轿车等重大项目,打造新的竞争优势。坚持大化工发展方向,突出原料路线多元化和产业发展园区化,加快吉化炼化结构调整,推进基础化工原料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条,积极发展精细化工,打造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坚持精深加工和绿色有机发展方向,改造提升玉米深加工产业,加快发展非粮生物质产业,打造原料、加工和仓储物流全产业链,提高农副产品深加工能力,加快建设皓月集团200万头优质肉牛基地、雏鹰集团400万头生猪基地等重大项目,高起点构建国家重要食品安全保障基地。

  22、实施四大优势产业发展工程。加快把医药健康、装备制造、建筑、旅游打造成新的支柱产业。坚持上新品种、做大品种,加快发展中药、生物药、化学药、保健食品和医疗器械,推进医药健康产业集群发展。坚持高端化和服务化发展方向,构建国际领先的现代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基地,加快农机、换热设备等传统装备制造业技术改造,培育航空航天、智能制造等高端装备产业,打造上下游衔接配套的产业集群。围绕提升市场竞争力,加快培育综合性建筑集团,推动跨行业融合发展,积极推进住宅产业化。围绕打造吉林旅游升级版,整体谋划推进大长白山区域、松花江和西部湿地旅游发展,建立完善国际国内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创新旅游资产管理模式,推动旅游产品升级,全面加强景区景点建设和标准化管理服务,挖掘历史资源和文化特色,扩大边境游和跨境游,促进旅游与健康养老、文化休闲等融合发展。

  23、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瞄准国内外前沿技术,把握产业发展方向,强化政策支持,滚动实施一批创新发展工程,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生物、新材料、电子信息、先进装备制造等关键技术攻关,推进光刻机、CMOS、3D打印、高端数控机床和工业机器人等一批产品产业化。到2020年,“吉林一号”卫星发射数量达到60颗,依托卫星系统,形成集卫星数据接收、处理分发和应用服务于一体的卫星数据产业链,同步建设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吉林数据及应用中心。加快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和科技型种子企业,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和辐射能力的特色新兴产业集群。

  24、实施现代服务业提升工程。打好服务业发展攻坚战,引领结构调整。营造支持服务业发展政策环境,全面深化服务业领域改革,打破行政垄断和行业管制,逐步消除价格歧视,放宽市场准入,创新投融资方式,增强发展活力,到2020年,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40%以上。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突出发展现代物流、研发设计、信息技术、电子商务、服务外包和节能环保服务,加快建设区域性商贸物流集散地。强化金融服务业发展,加快建设长春东北亚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推动金融机构集聚、金融产品创新,加强中小微企业服务,提高上市公司数量,扩大资本市场融资,大幅提升资产证券化水平。加快保险业发展。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便利化和高品质转变,做大做强旅游、文化、家政服务、医疗服务、养老健康产业,促进房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鼓励业态创新、模式创新和产品创新,实施“互联网+服务业”,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在服务业中的应用,壮大互联网金融等新兴产业,打造服务业发展新支撑。放宽服务业对外开放领域,扩大服务贸易,加快引进国内外知名大型服务业企业。推动服务业集聚发展,重点打造一批有特色、有影响、辐射带动作用强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25、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以智能制造为重点,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发展,建立智能制造产业联盟,加快发展智能制造装备与产品,推进生产过程智能化。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建立从产品研发、设计到物流、营销、品牌推广的上下游产业链,推进柔性生产方式,促进大规模传统生产向个性化定制转变,变传统制造商为服务型制造商。推动农业与服务业融合,大力发展休闲、观光、体验式农业。

  六、统筹城乡均衡发展,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推动城乡居民基本权益平等、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和城乡居民收入均衡。

  26、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实施“一融双新”工程,推进农民工融入城镇,培育新兴中小城市,建设新型城市。探索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促进有能力在城镇稳定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定居落户,完善居住证制度,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着力解决好已转移人口、林矿垦区人口、新转移人口三类人的城镇化问题。围绕构建哈长城市群,培育壮大吉林中部城市群,强化支点城市建设。加快建设东、西部城镇组团,推进区域中心城市和节点城市提质扩容升级,提升县城和重点小城镇产业功能、服务功能和居住功能,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统筹城市规划、地上地下、建设与管理,科学划定城市“三区四线”,优化城市功能空间。建立规范城镇化投融资机制,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立以公共交通为主的城市综合交通体系,推进地下综合管廊和海绵城市建设,有效治理城市黑臭水体,加强城市沿江沿河景观带建设,实施城市园林绿化提升工程。创新城市管理方式,推进创新城市、智慧城市、绿色城市和人文城市建设,提升城市内在品质。扎实推进哈达湾等城区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改善城市面貌,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27、壮大县域经济实力。发挥县(市)纽带作用,构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有效载体。明确县域发展定位,实施差别化分类考评,形成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提升县域产业层级,实施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示范工程,推动资源深度开发利用、中心城市支柱产业延伸、农畜产品精深加工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深入推进扩权强县改革试点,推进在行政管理体制、户籍制度、城乡建设用地、城乡保障制度等方面实现新突破,激发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活力。

  28、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围绕争当现代农业建设排头兵,发展规模效益型和生态友好型现代化大农业,推动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转变。建立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高质量建设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引领带动形成现代农业拓展带,逐步构建各具特色的东中西现代农业片区。全面完成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建设一批国家级粮食生产核心功能区,粮食生产能力稳定在700亿斤水平。加快构建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抓好优质畜产品产业链建设和高效特产业发展,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实施品牌战略。建立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全面开展黑土地保护和利用,健全农田防护林体系,推动主要农作物化肥、农药施用量零增长,建设高标准农田。加快培育发展育繁推一体化种业集团,大力推广新型种植模式,深入实施全程农机化推进行动,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5%以上。积极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全过程监管体系。提升农业气象预报预警能力。建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积极培育专业大户、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建立健全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到2020年,农业规模经营面积比重达到40%以上。大力发展良种、农资、农技、培训等农业服务业,进一步完善粮食仓储设施,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开发农业多种功能,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鼓励引导工商资本投入农业,以制度、技术和商业模式创新为动力,实现产加销一体化,提高农业综合效益。

  29、加快建设。按照城乡一体化发展要求,改革城乡分治管理模式,将乡村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布局,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投入。坚持规划先行,彰显农村特色,注重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加大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力度。优化

最新图文

领导干部任职考察材

时间:2023-09-20 03:0:53

领导干部的考察材料(

时间:2023-09-20 00:0:41

干部考察材料不足之处怎么写

时间:2023-09-13 06:0:11

干部考察材料主要特点怎么写

时间:2023-09-14 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