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升学网 > 公文写作 > 正文

吉林省十三五规划纲要解读,2019年吉林省十三五规划纲要内容全文(五)

更新:2023-09-14 01:12:30 高考升学网
乡村发展布局,引导乡村企业向园区集中、农业向规模经营集中、空心村向中心村集中。继续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提升”工程,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以“厕所革命”为突破口,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深入开展美丽乡村创建,全面实现农村绿化亮化美化。

  30、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三农”工作的中心任务,多策并举、多措并举,挖掘农民增收潜力,广辟农民增收渠道。引导农民念好“山海经”、唱好“林草戏”、打好“豆米牌”,大力发展农村电商,增加经营性收入。支持农民盘活承包经营的土地、林地、草场等资源,增加财产性收入。落实中央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增加转移性收入。开展农民职业培训,提高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增加工资性收入。实施农村青年创业富民行动,增加创业收入。

  七、深度融入“一带一路”,促进长吉图开发开放

  坚持对外开放与对内合作协调并重,实施长吉图开发开放与对接环渤海双翼共进,带动形成全方位开放合作新格局,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振兴。

  31、深入推进长吉图开发开放。强化长吉腹地支撑,加快构建长吉大都市区,提升重点产业园区和开放平台功能,增强集聚要素和创新发展能力。完善图们江区域开放条件,提升延龙图前沿带动功能,支持珲春窗口加快发展,努力推进腹地、前沿、窗口联动发展和开放。加快推进连接松原、白城直达蒙古的国际运输通道建设,加强与黑龙江口岸城市密切合作,扩大与东北亚各国、欧美国家开放合作,将我省打造成为中蒙俄经济走廊陆海联运和面向东北亚开放的核心区,全面完成长吉图规划目标。

  32、加快推进面向环渤海开放。依托中东部区域立体交通网络,对接辽宁沿海经济带和京津冀经济圈,加快建设通化内陆港区,逐步构建集保税加工、现代物流、产业合作、科技创新于一体的开放合作区,打造吉林向南开放的窗口。推动白通丹经济带建设,引领提升东部地区整体开放水平。加快推进四平、辽源向南开放,提升物流枢纽功能,加强与毗邻地区产业协同创新,打造四平、辽源、铁岭、通辽经济协作区。延伸与长三角、珠三角、长江经济带的经济技术合作,有序承接产业转移。

  33、扩大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坚持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全面拓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把握中韩自由贸易协定签署契机,加大对韩经贸合作,积极承接产业和技术转移,提高先进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等产品进口比重,推动文化交流和劳务输出。强化与俄远东开放战略衔接,深度开发俄罗斯等境外市场,开展境外资源开发利用和加工转化。稳步推进中朝罗先经贸区建设。加强与蒙古国经济交流合作。全面推进文化、教育、体育、生态环保等社会领域开放合作。加快经济合作区和特殊功能区建设。继续办好中国-东北亚博览会,打造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和品牌。

  34、进一步畅通对外通道。全面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内外联通水平,建设东北亚大通道枢纽,推动“借港出海”。积极开辟连接欧美的北冰洋航线,稳定运营连接日韩的国际陆海联运航线,进一步拓展连接我国东南沿海的内贸外运航线,扎实推进长满欧国际货运专列运营。加快实施与大连、丹东、营口、满洲里、绥芬河等港口和口岸通关一体化。积极争取提升东北亚国际合作机制,建立取费合理、高效便捷的通关机制。进一步完善连接辽宁、黑龙江、内蒙古的交通基础设施和东北东部铁路通道配套设施。

  35、努力扩大招商引资。坚持引资和引技引智并举,以园区招商为重点,吸引产业链整体转移。充分发挥吉侨、吉商、归国人员和驻外使领馆作用,引进先进技术、创新成果、管理经验和经营方式,引进世界500强、央企、民营大企业和行业领军企业等战略投资者,引进引领性、创新性、成长性强的重大产业项目,强化重大科技成果转化招商、产业转移合作招商、境外资源加工利用招商。完善和提升合作发展平台,大力推进开发区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集聚国内外先进生产要素,培育和集成技术创新、产业创新、市场创新、管理创新,推动特色化、差异化、品牌化发展,增强核心竞争力。

  八、优化国土空间布局,推动东中西区域协调发展

  全面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加快建设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区、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西部生态经济区,强化基础设施支撑,在协调发展中释放动能,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

  36、落实主体功能区制度。科学划定全省县(市)的城镇、农业、生态空间,明晰管制红线和配套政策,建立空间治理体系,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推动城市化地区集聚创新要素,增强产业和城市竞争力。加强农产品主产区耕地保护,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提升生态功能区生态产品供应能力,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实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引导超载人口有序转移。以主体功能区规划为基础统筹各类空间性规划,推进“多规合一”。

  37、建设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区。围绕绿色发展主题,实施内联外通、生态恢复保育、绿色产业、沿边开放、大旅游等五项先导工程。加快推进内联通道和外联陆海联运航线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构建东南环线快速铁路网和高速公路网。着力实施林地清收、退耕还林和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等森林保育工程。坚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方向,大力发展绿色健康产品,打造医药、矿泉水、人参、食品、林产等绿色产业集群,深化找矿战略,大力培育绿色新型工业、特色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快构建绿色生态产业体系。积极推进开放平台建设和东北亚国际经济技术交流合作,构建物流集散中心。加快建设环长白山旅游经济圈、沿江旅游风光带和跨境旅游合作区,打响特色旅游品牌,实现绿色转型、绿色崛起,建设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

  38、建设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围绕创新发展主题,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的全面创新,以创新引领发展、以创新支撑发展。引导创新资源、创新成果向企业和园区集聚转化,重点打造国家级长春新区,完善提升长春、吉林等国家级开发区创新功能,加快建设长吉产业创新发展示范区等创新载体。用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构建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协同创新机制,实现在技术创新中的经济增长。加快互联网等新技术和产业跨界融合,推动工业向高端智能绿色转型、农业向规模优质高效转型、服务业向现代集聚协同转型、城市向绿色智慧人文转型,构建创新创业、产业发展、城镇化、开放合作等区域高地,形成新的增长点、增长带和增长极。

  39、建设西部生态经济区。围绕生态建设主题,大力推进河湖连通、绿化造林、草原和湿地修复等重大生态工程建设,加强碱地、沙地综合治理,加快松花江等流域水污染防治,保护查干湖、向海、莫莫格等重要生态功能水域,彻底根治西部缺水“痼疾”。建立高效生态产业体系,优先发展规模特色种植业、养殖业、渔业,发展现代大农业,建设国家精品畜牧产品和绿色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大力发展绿色农产品加工、生物医药、新能源、生态旅游等新型产业,建成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高效生态经济区,再现草原秀美风光。

  40、推进东中西部联动发展。以优化区域分工和产业布局为重点,加强东中西部经济合作。加强龙头企业与配套企业衔接,构建区域性专业化分工协作体系和跨区域产业合作体系,实施产业、集群、园区、企业、项目系统工程,加快培育区域性的产业集群,优化、提升各类开发区和产业园区,构建特色鲜明的跨区域产业带。加快中部地区金融、研发、大数据、云计算、系统集成等高端服务业发展,率先推广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构建高端服务产品输出地和现代服务业中心,提高辐射带动东西部发展能力。清理和废止阻碍市场一体化的地方性政策法规,建立统一的、无歧视的市场准入规则体系,提高区域间资源要素流动效率和效益。建立健全区域间互动合作机制,形成融合配套、错位分工、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

  41、强化基础设施支撑能力。按照适度超前、优化布局、提升质量、保障有力的要求,加快完善现代基础设施,促进运行一体化、管理智能化、发展融合化,提高整体支撑功能。提升交通运输能力,强化大通道、大枢纽建设,构建综合交通集疏运体系,增强国防边防公路运输保障能力,提升农村公路服务水平。推动长春机

最新图文

领导干部任职考察材

时间:2023-09-20 03:0:53

领导干部的考察材料(

时间:2023-09-20 00:0:41

干部考察材料不足之处怎么写

时间:2023-09-13 06:0:11

干部考察材料主要特点怎么写

时间:2023-09-14 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