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升学网 > 观后感大全 > 正文

机关干部红色记忆个人观后感范文(三篇)

更新:2023-09-17 06:18:45 高考升学网

红色记忆个人观后感1

整合一批红色教育基地

梁弄镇红色资源数量多、分布广、类型全、品位高。近年来,该镇先后投入1.2亿元,修缮了浙东行政公署旧址、浙东抗日军政干校旧址、浙东银行旧址、浙东报社旧址等革命遗存,并辟出了1000多平方米的展馆,征集了500多件革命文物进行陈列,全面系统地介绍浙东抗日民主政权史迹,今年又投入1亿元实施红色二期工程。建立了由党镇委书记任组长的红色文化发展领导小组,先后出台多项鼓励红色文化发展的政策,整合包装了一条以“中国红村”横坎头村为中心,将浙东区党委旧址、浙东行政公署旧址、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旧址和四明山革命烈士纪念碑等串珠成线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长廊。推出了吃一顿红色饭、唱一首红色歌、走一趟红色路、读一本红色书、听一堂红色课等“五个一”活动。今年,以“浙东红村横坎头村”为中心的四个红色基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人数已达40余万人次。

机关干部红色记忆个人观后感范文(三篇)

打造一支红色文化团队

为弘扬革命精神,打造红色圣地,梁弄镇把红色文化团队建设作为传播革命精神的重要窗口,先后组建了梁弄诗社、红土地戏曲联谊会和梁弄镇武术分会等,诗社现已编印《梁弄诗讯》社刊30期,编辑出版《梁弄古今诗选》、《梁弄诗刊选编》、《贺溪吟草》、《四明漫步》等诗集共10本,创作诗词7000余首,涉及到革命诗歌3200首,有200多首社员诗作在全国或省级刊物上发表,其中获得国家奖项3人,省级奖项4人。

组建一支红色宣讲团

随着梁弄镇红色旅游业的进一步提升,近年来,该镇依托老革命、老游击队员等红色资源优势,相继组建了“红色之光宣讲团”、“红色浙东行老红军巡回报告团”、“红土地青少年演讲队”等团队建设,在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旧址设立红色课堂,专门邀请健在的老同志为新加入的宣讲团学员进行讲课,到目前宣讲团人员从原来的11人发展到现在的108人。

包装一批红色文化活动

梁弄镇发挥民间文化与红色文化的金字招牌,推出了“走红色之路、做红色传人”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先后开展了红色游记、红色书画、红色歌舞、红色摄影、红色短信大赛活动,特别是去年以来,整合现有业余文化团队,打造出一台又一台精品文化活动,启动了首届“红土地、红五月”休闲文化节,相继开展了红色微型故事擂台赛,“异乡情”百名新梁弄人红色之旅活动,百部红色电影巡回放映月,“爱家乡、读红书”等五大活动,承办了浙江省乡村诗歌大赛颁奖晚会。

创作一批红色精品书籍

悠久的历史,灵秀的山水和深厚的人文铸就了这片土地的文化底蕴,为了着力打造成梁弄火红的文化,近年来,该镇精心组织、积极推介、注重创作,先后编辑出版了《历史文化名镇梁弄》、《火红的梁弄》、《溯韵千年话梁弄》、《悠悠古弄传逸闻》和《红色记亿》等一大批精品书籍;同时还创作了《四明山之魂》、《绣红旗》、《樱桃红了》等红色歌曲,并制成光盘,较为全面系统地反映了梁弄的民间文化和红色文化。

开辟一条红色旅游线路

作为浙东圣地摇篮的梁弄,革命战争时期的遗址、文物和梁弄革命精神是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因此,梁弄镇推出了一条以“中国红村”横坎头村为中心,以浙东区党委旧址、浙东行政公署旧址、浙东游击纵队司令部旧址和四明山革命烈士纪念碑为景点的红色经典旅游线。同时,又推出了以环湖万亩生态林为中心,以白水冲景点和横坎头盆景园为辅,与红色景点串珠成线的五条“红、古、绿”生态旅游线路。在此基础上,又借助红色旅游的龙头效应,积极发展休闲游、生态游、商务游等旅游项目,并向上海、杭州、宁波等城市大力推介,吸引八方游客。

红色文化作为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物质财富,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强大支撑。梁弄镇通过做强红色系列文化品牌,有利于加强和改进新时期爱国爱乡教育,该镇的红色宣讲团把寓思想道德教育于参观游览之中,将革命历史、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通过旅游传输给广大人民群众,有利于传播先进文化、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爱国爱乡教育效果,从而更加满怀信心地投入到建设富裕和谐新梁弄之中。

红色记忆个人观后感2

经历了血雨腥风的考验,还有什么能让红色的旗帜倒下?走过了艰难曲折的道路,还有什么能让红色的旗帜褪色?在那个火红的年代,每一个人都用他们朴素的青春点亮红色的理想,而后又用鲜活的生命将这理想再度淬染。

然而,我们习惯了浮华生活,习惯了物欲横流,这历史渐渐被时间湮没。记忆的碎片割断了人们对历史的敬仰与怀念,慢慢沉淀在内心最边缘的地带。喧嚣蒙蔽了人们的眼睛,欲望扭曲了人们的心灵,人们淡忘历史,忽视精神,浮躁地、无限地、肆意地扩张着自己对物质的渴求与占有。人们就这样漠视了历史,于是没有了信仰,没有了理想,没有了感情,没有了责任感。人们渐渐迷失自我,与真正应被关注的历史渐行渐远,终将被历史遗弃……

为了那些不应该被忘却的记忆,为了那些不应该被丢弃的信念,我们要唤起内心角落尘封已久的“红色记忆”。

历史的狼烟掩盖不住岁月的风雨,星星之火渐成燎原。无数的革命先驱将希望的种子撒向了人间,绽开满目烂漫的红色。老一代人把这段历史的真实交付给我们,我们有责任用真实还原历史,代代传承,把那段红色的激昂岁月融入现代年轻人的脉络,使他们眼中的历史变得立体、真实、可靠,让红色历史成为他们精神的支柱、前进的动力。

质朴的故事曾被鲜血浸染,无华的图片曾被生命凝练。而这些流动着的随时会飘散在时间天际的历史在《红色记忆》中鲜活,让我们对那“腔腔热血、铮铮铁骨铸就的不朽丰碑”触手可及,让我们忍不住去重读那“百死后生凝结成的壮丽史诗”。

让我们在历史的字里行间缅怀先烈精神,继承先烈遗志,拔去心灵的杂草,播下红色精神的种子,让灰色的荒芜心灵重现生命的本色。让我们怀揣着一颗鲜红悦动的心,高举鲜血染红的旗帜,在世界的暴风雨中毅然前行……

红色记忆个人观后感3

影片中的薛长山是一个高智商犯罪分子典型,他拉笼并腐蚀警察老覃的儿子覃辉,无形之中给警察办案设置难度,不管是破案的技术手段,还是情感考验于警察而言,都是极大的挑战。从中倒是可以看出歹徒与人民警察的关系已不再是以往的水火不容,阶级壁垒森严,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黑白不是分明的,敌我的界限也是模糊的,人物的结构关系更为多维,情感纠葛也就更趋复杂,正是这种高格局的摆布和叙述套路的灵活运用才使人物形象显得真实可信。

电影一开始便将护林员李长山之死的场景给推了出来,观众自然会感到好奇,急切地想弄清其死因。因为影像画面本身就有多方面的叙事功能,尽管图像本身的叙事能力不能与语言文字的叙事能力相提并论,但图像的叙事功能以及图像的视觉效果的确会对整部电影叙事产生很大影响。

李长山落水而死的凄惨画面与湘西美丽的风景形成鲜明的对照。大文豪沈从文构建的是一个古朴自然而又神韵无穷的人性神庙——“希腊小庙”,其笔下的湘西是宁静而美好的。“笔墨当随时代”。如今,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之下,商潮涌动、信仰迷茫、物欲横流,方显人民警察本色。在此部电影编剧颜永江与杨盛眼中的湘西美景可与沈从文笔下的相媲美,不同之处在于前者描绘的这幅青山绿水、诗情画意的风景中却隐藏着罪恶。换言之,人性的希腊神庙中也有不和谐因子,如文物贩子薛长山之流为了金钱铤而走险,杀人灭口,丧尽天良。而且,此画面还与影片末尾老警的壮烈牺牲形成首尾呼应的艺术效果,相异之处是前者凄惨,后者悲壮,且更加震颤人心。

作为一部侦探片,其间科学理性的逻辑推理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在探寻李长山死因的过程中,巧设迷障、智布迷雾是必须的。但是大篇幅的破案分析往往给观众以枯燥之感,也就难以牢牢地抓住观众的眼球。于是,智慧的编剧颜永江与杨盛除了在影片中努力激发观众急欲知道“死因真相”或“凶手是谁”等愿望之外,还从以下两个方面作出了努力:一是想方设法地调动观众的参与意识,二是加大人情味的投入。这样一来,使得影片具有新颖之感、陌生化之虞,理所当然能攫取观众的眼球。

电影是以直观的、具有物象性的“影象语言”来“讲述”故事的,同时也是建立在“听述者”的参与与理解基础上的。在调查李长山之死的真相时,老警覃麦生的思维逻辑,实际上就是观众的思维逻辑;老覃分析、判断、推理实际也是观众的分析、判断。老覃在影片前部分钻进被盗的墓穴内提取了脚印及烟头,在后面的审讯中,就不必详细地交待破案的点点滴滴了。在短短几分钟的审讯画面中,通过几组镜头快速切换就概括了作案的全部过程及破案的结局。

电影作为限定时间的综合性艺术,对时间的把握要恰到好处。因此,影片在“讲述”时,需要对事件过程作大量的压缩、省略与概括,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一个故事,而故事中被省略的部分,就只能依靠观众的“意会”来补充。现实生活中办案程序应该是这样的:警方首先得认真且耐心地搜集证据,接着形成证据链,最后才能让公众信服,并让犯罪分子伏法。如果移植到电影画面中去后,由于受时空限制,就必须屏蔽掉一些现实逻辑关系。如《老警》中的老警审讯王大方时,并没有将王大方烟嘴中所含的DNA与现场提取的'过滤嘴中所含的DNA进行比对。还有,王大方鞋子与鞋印的比对、胖娃的指证等程序都给省略了。正是电影艺术的这种省略与概括,才使得《老警》具备了驾驭复杂故事的能力,并给观众留下广阔的想像空间。

电影《老警》除了充分调动观众的参与意识之外,独到之处是因为富含人情味,特别是“大义”的摄入才具有“心魄”的力量。老警覃麦生对李长山妻儿实施人文关怀提面已提及。在小说结尾,犯罪分子薛长山困兽犹斗,将绑在身上的炸弹引线拉开。在生命攸关的关键时刻,“老覃大叫着纵身一跃扑向了薛长山,一把将他紧紧地抱住,两人摔倒,就势滚向了远处。”

1.学生红色记忆主题活动策划书范文

2.红色记忆电影观后感800字

由此可见,电影《老警》的外壳是一部侦探片,骨子里却蕴含着儒家伦理,富含“舍生取义”的大爱精神,从而实现了大众体验与主导价值系统的合拍,并充分展示了老警覃麦生对信仰的坚守,道出了其内心经历的锻打考验。要知道,老警在同事不理解、妻儿埋怨、村民责难中,犹如四面楚歌,但内心强大的他没有害怕、退缩,而是在种.种矛盾与困境中磨砺、成长。写到这,不由自主地想到了郝泽军的诗歌《老警》

“不知什么缘由

他当刑警不久

就有人开始称他‘老警’”

叫了几十年

人们几乎不记得他的名字

可“老警”的故事却广为传流

……,……

郝泽军笔下老警的光辉业绩与电影《老警》中的虽然有所不同,但是,两个文本中的警察精神却是相通的,价值取向也是一致的,皆堪称健康的、高品位的精神食粮,传递的是正能量,高扬的是主旋律。

最新图文

学生学习罗阳的事迹和精神

时间:2023-09-16 04:0:39

初中生观看小兵张嘎的观后

时间:2023-09-16 22:0:24

中学生电影英雄儿女观后感

时间:2023-09-19 23:0:42

大学生英雄儿女观后感600字

时间:2023-09-14 18: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