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升学网 > 观后感大全 > 正文

乡镇党员干部筑梦中国观后感 二篇

更新:2023-09-14 02:52:54 高考升学网

 筑梦中国观后感800字

  近日,根据中央、省、市委要求,在工委统一组织安排下,利用学习日连续观看了历史文献纪录片《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该片回顾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辉历程,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生动阐释了中国梦的深刻内涵。通过观看,我个人有以下感受:

  一是该片寓义深刻,有很强的政治性。首先是由7个版块组成:“风雨如磐”“中流击水”“正道沧桑”“伟大转折”“世纪跨越”“发展新境”“圆梦有时”。主要叙述了7个不同时期的时代背景,突出了和中国梦教育这个主题,思想性很强。其次是把握探路寻路、追梦筑梦的历史主线,充分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生动阐释了中国梦的深刻内涵,史实性很强。再次是逻辑严密、朴实生动,注重用典型文物和典型细节说话,故事细节令人难忘、发人深思、给人力量,教育性很强。

  二是该片主题鲜明,明确了中国前进方向。我们要通过学习和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系列讲话精神,认真把握和推进“四个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布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

  三是该片摧人奋进,鼓舞了中国人的士气。一是通过观看《筑梦中国》不仅是让我们重温历史,而且告诫我们:不要忘记历史,如果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二是在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三是《筑梦中国》启发我们:发展才是硬道理,才能实现中国梦。中国要发展,就要依靠我们每一位中国人按照“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立足自己的本职工作,尽心尽力地贡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筑梦中国观后感2000字

  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一经提出就成为时代的最强音,汇聚起了中华儿女变革中国、富强中国的磅礴力量。为党中央,坚持和发展,鲜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反映了近现代以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美好夙愿,进一步揭示了中华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当代中国的发展路径,指明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奋斗目标,坚定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为注入了新的内涵,对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有着深远的意义。

  尤其是在观看了历史文献纪录片《筑梦中国——中华民族复兴之路》后,一部中华民族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奋斗史,同时也是党领导人民改革开放、开创新局面的发展史生动的呈现在眼前,时刻提醒着我们勿忘历史,珍惜现在。纪录片共分“风雨如磐”“中流击水”“正道沧桑”“伟大转折”“世纪跨越”“发展新境”“圆梦有时”7各部分,以参观《复兴之路》陈列为引线,穿插运用大量的实物和图片资料,真实地再现了近代中华民族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进行的不懈奋斗,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英勇无畏的精神,也体现共产党人勇于担当、不畏艰辛的优秀品质。《筑梦中国》不仅仅是一部记录时代变迁和中国发展的纪录片,更是一部催人奋进、鼓舞人心的励志片,启迪着中华儿女勿忘历史、珍惜幸福生活。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为了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当前我国进入新时期,面对很多新的挑战,尤其在文化方面亟需做好应对国际上不断加深的文化入侵。文化是一定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反映,政治上层建筑对文化的影响最为直接和深刻。文化软实力很大程度上来源于制度软实力,制度赋予文化的属性、内涵、品格,文化软实力以制度软实力为力量支持。为了中华文明的复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起抗争,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先是建立了独立自主的现代中国,奠定了中华文明复兴的根基;然后经过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奋斗,中华文明的复兴又有了新的格局与气象。正如同志所讲的,“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当此之时,我们应该愈加敬畏自身的文明传统,感念这一古老民族为实现文明复兴已经付出并仍在付出的艰辛;我们也应该更加坚定对中国道路的自信,笃定信念,为真正实现中华文明复兴而继续努力。

 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曾指出,中国人民的理想和奋斗,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和精神世界,是始终深深植根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沃土之中的。他强调到,中国优秀传统思想文化体现着中华民族世世代代在生产生活中形成和传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审美观等,其中最核心的内容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尊时守位、知常达变、开物成务、建功立业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先进文化,扎根于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全部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包含着中国文化的融合。因此,以文化软实力推动民族强盛,就是要自觉发展繁荣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渊源,以先进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化。文化软实力的根基,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建设新民主主义文化、文化、文化的全部成果,是近代以来文化变革和更新、建设新文化的重要成果,也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化传承的优秀成果。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悠久文明,蕴育发展出根深叶茂、源远流长、丰富多样的优秀传统文化。优秀传统文化塑造了民族品格,滋养了中国精神,陶冶了中华儿女,是中华民族自立世界、生生不息的文化基因。我们的国家文化软实力,只有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中,才能干壮枝强。中华文化是各民族在发展过程中共同浇灌的文化,是吸收各民族文化优秀成果融汇而成的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华儿女构建了永久的精神家园,为各族同胞提供了牢固的价值认同,为每个国人注入了强烈的家国情怀,是文化软实力的不竭源泉。

  雄关漫道真如铁。当今世界正发生深刻的变化,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国际关系复杂多变。与此同时,国内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于爬坡过坎、攻坚克难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还不平衡,人民群众的经济、文化水平还需进一步提高。我相信,在大力弘扬我国优秀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壮大文化软实力,提倡文化自信、文化自省、文化自觉,以文化发展为契机,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当为中国梦腾飞添助力!


相关文章

最新图文

学生学习罗阳的事迹和精神

时间:2023-09-16 04:0:39

初中生观看小兵张嘎的观后

时间:2023-09-16 22:0:24

中学生电影英雄儿女观后感

时间:2023-09-19 23:0:42

大学生英雄儿女观后感600字

时间:2023-09-14 18: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