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纪录片《创新之路》可以说是万众创新的启示录,破除了这些专家创新恫吓的魔咒,为中国的创新发展带来新思路。
10集大型纪录片《创新之路》观后感【1】
今天的中国已经意识到,旧有的经济增长方式迫切需要改变,从资源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需要借鉴什么,需要思考什么,很多都在摸索之中。纪录片《创新之路》希望带着中国创新面临的问题,去到曾经给世界带来创新的国家和正在创新的国家,在历史与现实的两个维度中,为中国创新寻找他山之石,为转型中的中国提供一份思考的力量。
什么是创新,创新如何去做,创新与国家繁荣有着怎样的关系,与当今世界格局有着怎样的关系,与普通人的生活有着怎样的关系,这是纪录片《创新之路》所专注的重点。创新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体系,创新对世界众多国家的经济发展起到过推动作用,如何呈现创新及创新的意义,纪录片《创新之路》团队做了大量的调研,最终选择了科学、人才、教育、法律、政府、市场、资本、创新者、世界未来等九个方面来探讨创新生长所需要的土壤,这不代表创新所有的方面,但却是与当下中国社会、中国创新最有关联的方面。希望这些内容可以撬动中国人对创新的思考。
在中国、甚至全世界,媒体如此系统地思考创新恐怕还是第一次。在时间上,纪录片《创新之路》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探讨历次工业革命、科技革新,为不同国家、产业带来的命运转折。在空间上,摄制组奔赴工业文明以来相继崛起的世界创新强国,寻找它们创新成功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机制,寻找它们走过了哪些弯路,最终以纪录片的形式,生动地展现出来,希望为决策者提供依据,为实践者提供借鉴。
历史上,“德国制造”、“日本制造”都曾是粗制滥造的代名词;一百多年前,硅谷是一片田园景象,瑞典还是世界上最贫穷的国家之一。是创新让这些国家和地区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他们走过的创新之路却各有不同。创新没有固定的路径,没有统一的答案,创新之路本身就要创新地去完成,中国今天的创新应该怎么走,需要在认真思考各国创新经验与教训的情况下,需要在宏大的时空坐标下,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
汇聚天下之路,?望中国创新。
10集大型纪录片《创新之路》观后感【2】
当《创新之路》摄制组来到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市的诺贝尔博物馆,抬头看到近八百幅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照片,悬挂于顶棚专门铺设的轨道上,被一页一页地循环传送,内心充满了敬佩之情。正是这些科学家的成就,影响了我们今天的生活。
世界上伟大的创新大多数是建立科学的基础之上,而现代经济的发展也要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科学、技术与创新,这三个词汇经常被联系在一起,但三者究竟有着怎样的关系,这是纪录片《创新之路》创作过程中试图要解读的问题。
科学是人类从对自然规律进行的观察中获取的知识。有了知识,人们运用知识对自然界进行改造就产生了技术,而创新则是科学与技术的联合,运用新知识新技术,形成一种新的产品、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市场,开拓一个新的供应来源,甚至形成一个新的产业。
今天,科学已经成为了一套方法,一种态度,一种精神,一种观念,一种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势力。科学如何成为创新的基石?基于科学引发的创新,如何广泛而深刻地改变人类的生活?科学精神如何推动创新的前行?纪录片《创新之路》第二集《科学基石》带着这些问题,深入到人类历史与科学的交汇之处,奔赴欧洲、美洲、中东等地,去探索科学与创新密不可分的关系。
正是因为找到科学,人类才不断开掘出创新的潜能。当创新被世界以前所未有的热情拥抱的时候,对科学的态度,决定着这条创新之路能走多远。纪录片《创新之路》采访了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希望通过分享他们的思想,向所有的科学家、所有的创新者表示敬意。
10集大型纪录片《创新之路》观后感【3】
100个申请进入斯坦福的学生里,只有5个左右能够拿到录取通知书,但是在斯坦福校园里还有一个地方比大学更难进。这个地方叫BingNerserySchool,相当于“斯坦福大学附属幼儿园”。脸谱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姐姐的孩子就在这里就读,而乔布斯当年把孩子送进来还费了一番周折。
这是一所为斯坦福心理学系所建的实验幼儿园,BingNerserySchool的名字对很多是中国家长来说是陌生的,但很多中国家长都听说过曾经在这里进行的一个实验。1968年,心理学家沃尔特?米歇尔给了幼儿园32个孩子每人一块棉花糖,孩子们被告知,他们可以马上吃掉这块棉花糖,但是假如能等待15分钟再吃,那么就可以得到第二块棉花糖。沃尔特?米歇尔就是在这次实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著名的“延迟满足”理论。
纪录片《创新之路》是第一个进入这所幼儿园拍摄的中国媒体,园长在采访时对摄制组说:“我们希望他们有探索新知识的热情。这份热情可能会引导他们成为工程师,可能会让他们成为老师,可能会让他们成为好的父母。这份热情总会以一种方式影响他们的生活。”
这份探索新知识的热情就是好奇心,爱因斯坦说:“我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只是保持了持续不断的好奇心。”在法律、资本、文化众多影响创新的因素中,好奇心是人与生俱来的,它可以驱使人去发现、去探索。然而,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这些都在影响着好奇心的命运。
在好奇心被点燃的瞬间,人类的大脑发生了什么反应?从什么时候开始,各个国家开始发现在教育中保护孩子好奇心的重要性?好奇心为何成为创新者的基因?
保护好奇心,就是保护一种创新的可能,也许生命就会多一些色彩。
学生学习罗阳的事迹和精神
时间:2023-09-16 04:0:39初中生观看小兵张嘎的观后
时间:2023-09-16 22:0:24中学生电影英雄儿女观后感
时间:2023-09-19 23:0:42大学生英雄儿女观后感600字
时间:2023-09-14 18: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