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升学网 > 观后感大全 > 正文

党员流浪地球观后感3500字范文

更新:2023-08-16 00:27:52 高考升学网

一直以来我都有一个很偏激的观点,那就是在电影、小说等以故事为载体的文学作品中,创作者都不应该以很直接的方式传达某种思想或情感。

如果这种文学作品真的承载了创作者所要表达的某种思想或情感的话,应该让读者在了解这个故事的过程中自己去理解感受。至于理解出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去判断对与错。

作者如果想要观众或读者理解得贴近自己的思想,必须且只能从故事本身上下功夫。用直白的、说教式的情节或语言去直接告诉观众读者自己的思想是一种很low的行为。

为了传达这种思想把故事里的人物都搞得不自然的话,也很low。

所以我一直很不喜欢国产主旋律的电影,跟这些电影所要表达的思想无关,跟电影拍的精不精彩也无关,我讨厌它们,仅仅是因为它们在传达思想的时候都太过于直接了。

我喜欢那些专注于讲故事的电影,喜欢《降临》和《让子弹飞》,而不喜欢《湄公河行动》和《战狼2》。

(这里可能需要提一下《红海行动》,其实我是喜欢这部片的,因为它基本都是在讲故事,人物很自然。但是最后设置了一个抢黄饼的情节我非常讨厌)

我之所以有这种观点,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因为我生活中极度讨厌“教人做人”这种行为,我讨厌那些嘴边一直挂着大道理的人,讨厌那些不断试图纠正他人行为的人,讨厌那些试图通过语言煽动某种情绪的人。

是的,我不喜欢吴京。

一般我这种人会被扣上“战狼PTSD患者”的帽子,但因为我很少表达我自己的观点,所以暂时还没人这么指责我。

我说了这么多就是想说,我不喜欢吴京绝不是因为他很爱国,而是因为他说的太多太直接了,这种不喜欢还没上升到讨厌的程度,所以我从来不发带有侮辱性质的京图表情包,更不会指责他人“战狼”。

我前面还说了,我讨厌创作者出于某种目的把故事里的人物变得不自然。

对,刘慈欣写小说时就经常这么干。

不过他更多是出于故事情节的考虑,是为了让情节往自己想要的方向走而做出的牺牲,看在他小说情节写得很好看的份上,我也就忍了这仅有的一个缺点了(什么?你说刘慈欣文笔也不行?我从来不在乎这个,我反而讨厌秀文笔的)。

写到这里,用了800+字,终于引出这篇感想的主题了??《流浪地球》。

所以我为什么还会走进电影院去看这个电影呢,大概是过年真的没啥事可干,闲的。

之前我没去电影院看《战狼2》,后来也没去电影院看《红海行动》,我似乎从来不去电影院看爆款,但是一些冷门的电影反而会看,如果这次火遍大江南北的《流浪地球》仍然不去看的话我都怀疑自己是不是个文凭没多少却穷讲究的装逼犯。

但其实我没去电影院看前两部电影的原因仅仅是??长期以来我都习惯在家看电影,去电影院看电影的习惯还是从姜文《邪不压正》上映时开始的(所以《药神》我去看了),真的不是我不爱看爆款,而是不着急看而已……

可能是闲的,可能是想证明自己只是个俗人而不是装逼犯,更不是战狼PTSD或者傻吊白左,总之我去看了这部电影,即使我之前有些排斥这种调调的片子。

本来我打算先列举缺点再说下优点的,想了想没必要,就掺着讲吧。

因为这不是一篇影评而是一篇感想,所以也就不追求严谨客观了,写到哪儿算哪儿。

首先是电影情感渲染得很足,电影开场看到无数火箭升空的时候我就已经激动得浑身鸡皮疙瘩,老何烟盒里那张“别忘了穿秋裤”的纸条我也很喜欢(看到这里,当时在电影院烟瘾就犯了),刘培强悬浮在空中的眼泪,还有最后随着空间站爆炸成为一颗最明亮的星从而与电影开头呼应我都很感动。

但在渲染情感的时候,《流浪地球》用力过猛了,出现了很多不必要的煽情。比如刘培强请求联合国支持点燃木星大气的方案时很突兀地开始说亲情,再比如韩朵朵请求各国支援的那段广播,都没必要那么煽。并且电影配音的感觉很明显,这种配音腔再加上煽情的语言我是有些尴尬的。这也就是国产主旋律片的通病??一本正经地煽情,即使《流浪地球》并算不上是一部主旋律片,但国产电影一旦上升到家国层面的时候都会犯这个错误,也就是我文章第一部分说的那个问题。

说完情感说一下剧情上的设定。

我最喜爱的一点是,《流浪地球》没有甚至在刻意地杜绝出现西方的那种个人英雄主义。王磊运火石却发现杭州已经没了,坚持和牺牲毫无意义;男主运火石却发现因为“饱和式救援”早就已经有人抢了先;最后引燃行星发动机也不只是主角这边一个。

除了主角一行人,其他人也不是团战混子,总有主角一行完全解决不了的麻烦,只有靠所有人齐心协力才能取得成功,这种很集体主义的剧情是我很喜欢的。

这里插一句,把这种精神说成是法西斯美学的人,有一个算一个脑子里装的都是不兑水的大粪。

还有我喜欢的一点是对于角色死亡的毫不含糊,韩子昂(吴孟达)死了,刘培强死了,还有队伍里的刚子,去跳线的老何,最后还有队长王磊(龟龟我TM是怎么把人名全记住的……),甚至于看到最后我都感觉有的人死得有点没必要,但想了想就算这么拍也无所谓,灾难里的人死去实在太正常了。

然后特效没什么好说的,很震撼,可能跟真实的场景很不一样,但我既然不知道哪儿不一样并且看得挺爽的,那就是合格的特效。

最后说一下没有提到的缺点??主要是我认为的缺点。

联合国的那帮官老爷究竟在哪没解释清楚,在地球的话那么做出放弃地球的决定时就缺少铺垫(我不是说这样做很假,而是说这种牺牲自我的选择需要铺垫),我不在乎科学上电影设定里立不立得住脚??因为只要是科幻电影必然有立不住脚的地方??但我很在意剧情逻辑上的不通顺。对此我只能理解为,大刘的老毛病又犯了。

电影还喜欢在紧张情节时插一些不冷不热的玩笑,这些偶尔的玩笑和时时刻刻都在煽情的台词给了我一种很……奇妙的观影体验,经常都是我心潮翻涌的时候突然发现边上的观众都笑了,然后我一脸懵逼地回忆电影里刚才说了啥。

其实影片很多缺点都像上面两个一样属于槽点,并不是很让人在意的那种。

除了下面这一个:

为什么要在队伍里加一个疑似强奸犯的家伙?

当那个阴阳怪气的混血看到军车时说出“我发誓那个女孩是自愿的”这句话时,真的好笑?

这是整部电影我唯一感到恶心的地方。

按你胃,我最终还是选择性无视了这一段,抛开这一点,《流浪地球》是一部让我看得很爽的电影。

当空间站爆炸成为一颗明亮的星星,当木星大气被点燃时发出的冲击波摧毁地表一切后行星发动机又全部开启,当地球如同一颗彗星一样甩出一条长长的尾巴飞向远方时,我坐在座位上久久沉默,脑海里不断回放过去两小时的故事片段,回味这两个小时的观影体验。

先前我说,我不喜欢吴京,看完电影的时候我决定把这句话改一下:我不喜欢当导演时的吴京和在公共场合演讲的吴京,但是演员吴京我是很喜欢的。

据说如果没有吴京后来的加入,《流浪地球》绝不会是现在这样子,这一点上每一个喜欢《流浪地球》的观众其实都应该感谢吴京的。

最后

其实让我去看这部电影的真正原因是??我真的很喜欢星空和宇宙。

跟其他人聊天的时候,我发现很多人在年幼的时候都有成为一个天文学家的梦想,我也是。从我刚具备基本的阅读能力开始,我就缠着家长给我买了很多天文学有关的书,在那个盗版横行的年代,这种小众书却鲜有盗版,所以我只能去新华书店买那些昂贵的正版书。

当时的我连牛顿三定律都不知道,书上却处处是量子力学和相对论的玩意儿,别说一知半解,我那是一点都看不懂。

但我仍然乐此不疲。

我惊叹宇宙尺度之广、星系之大、白矮星与中子星之重,还有时间、空间与光速的奇妙联系。

夏天晴朗的夜晚,我会躺在院子里的凉席上寻找猎户座与北斗七星。

上学,启明星悬在银灰色的天边;放学,长庚星挂在树枝的角落。

我知道,不论是启明星还是长庚星都是金星,那是一颗橙黄色的星球,在那颗星球上,太阳自西升起从东而落。

当然后来我并没有成为一个天文学家,甚至没有成为一个合格的天文学爱好者,儿时的梦就像被雾霾与灯光遮掩住的繁星一样早已消逝。

但就像猎户座的光芒偶尔也能穿破阴霾,儿时的梦想在长大后总还是会留下一些痕迹的。

即使不再买天文学方面的书,我也会偶尔去看一些天文学方面的科普;即使再也看不到儿时漫天的繁星,我也会收集很多星空与宇宙的图片,用作我的手机壁纸和QQ微信的头像。

生活对总是充满着恶意,我们也时常以更甚的恶意去对待生活,明知必输也要死磕到底,我认为这是一种不顾一切的疯狂的浪漫。

星空总是眨着无数双眼睛冷漠地俯瞰着这个世界,不屑于参与人类之间的勾心斗角,仰望星空,是以卑微与渺小的姿态去探究无限终极的浪漫。

《流浪地球》两者兼有,所以它真的是一部浪漫到了极致的电影。

即使它有一些我不怎么喜欢的点,但仅凭这份无可比拟的浪漫便胜过一切。

相关文章

最新图文

学生学习罗阳的事迹和精神

时间:2023-08-12 11:0:20

初中生观看小兵张嘎的观后

时间:2023-08-13 05:0:05

中学生电影英雄儿女观后感

时间:2023-08-16 07:0:23

大学生英雄儿女观后感600字

时间:2023-08-11 02: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