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升学网 > 广东高校 > 正文

广东海洋大学怎么样好不好(什么档次、王牌专业、院校分数线)

更新:2023-10-02 15:06:04 高考升学网

考生和家长选择大学的标准是什么,根据口碑选择大学只适用于极少数的情况,根据自身对学校的了解也很少,那么就需要了解自己报考的意向大学了,本文黄老师帮分享自己对广东海洋大学了解的经验,从多方面数据分析广东海洋大学怎么样好不好,希望大家对广东海洋大学有更多的了解。

1、广东海洋大学怎么样好不好

广东海洋大学怎么样好不好呢,首先它是一所率属于省政府公办本科学校,其次该校不是211大学也不是985大学,是一本类院校,根据校友反馈口碑不错。下面是广东海洋大学学校最新介绍:广东海洋大学是广东省人民政府和自然资源部共建的省属重点建设大学,是一所以海洋和水产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性大学,是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优秀院校,是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完整学位授权体系的大学,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学校的前身是创建于1935年的广东省立高级水产职业学校。她是广东现代海洋水产教育的发端,几经迁徙之后升格发展成农业部直属的湛江水产学院。1997年1月,由具有62年办学历史的湛江水产学院和39年办学

广东海洋大学怎么样好不好(什么档次、王牌专业、院校分数线)

2、关于高考志愿填报的一些知识点及注意事项

什么是高考提前批志愿

从录取批次的先后顺序来讲,以本科提前批次为例,就是在本科一批次之前录取的本科高校批次就叫本科提前批次。

从学校的类型来看,提前批次的学校一般都是有一些有特殊要求或特殊政策的学校。

提前批次实际上是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将一部分类别、性质、专业比较特殊的学校有意放在正常批次大规模招生之前优先录取。

提前批次院校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这些学校有的是军校、国防生,有的是师范类学校,有的是公安、航海、政法学校,有的是艺体类院校。部分学校还有降分录取政策,学生甚至还需要提前参加考试或考核才能报考。

如果提前批报了没被录取不会影响其他批次的填报录取。但是,如果考生已被“提前批次”的院校录取,就不能再参加其他批次院校的录取。

3、广东海洋大学在全国近三年各省录取分数线统计表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2022 北京 (物 或 化 或 生) 本科 463 32157
2022 北京 (物) 本科 464 31985
2022 北京 (不限) 本科 474 30397
2021 北京 (物 或 化 或 生) 本科 442 32532
2021 北京 (物) 本科 450 31535
2021 北京 (不限) 本科 461 30039
2020 北京 (不限) 本科 474 31899
2020 北京 (物 或 化 或 生) 本科 475 31738
2020 北京 (物) 本科 483 30436
2019 北京 理科 本科 470 23902
2019 北京 文科 本科 504 7731
2022 天津 (物 和 化) 本科A 517 31439
2022 天津 (物) 本科A 519 31037
2022 天津 (物 或 化 或 生) 本科A 524 30010
2021 天津 (物) 本科A 508 31809
2021 天津 (物 或 化 或 生) 本科A 509 31585
2020 天津 (物) 本科A 518 32296
2020 天津 (物 或 化 或 生) 本科A 518 32296
2019 天津 理科 本科A 448 25103
2022 河北 物理 本科 507 82620
2021 河北 物理 本科 501 86253
2020 河北 理科 本科 537 82364
2019 河北 理科 本二 502 88051
2022 山西 理科 本二A 466 55956
2021 山西 理科 本二A 471 53966
2020 山西 理科 本二A 492 60833
2019 山西 理科 本二A 435 83710
2022 内蒙古 理科 本二A 390 40312
2021 内蒙古 理科 本二A 369 42123
2022 辽宁 物理 本科 489 49982
2021 辽宁 物理 本科 495 45701
2020 辽宁 理科 本科 483 49480
2022 黑龙江 理科 本二A 415 42987
2021 黑龙江 理科 本二A 399 43896
2020 黑龙江 理科 本二A 444 42719
2019 黑龙江 理科 本二A 462 42238
2022 上海 (物) 本科 418 33700
2022 上海 (物) 本科 418 33700
2022 上海 (物) 本科 427 32225
2022 上海 (物 或 化) 本科 436 30730
2022 上海 (物 或 化 或 生) 本科 444 29210
2022 上海 (物 或 化 或 生) 本科 447 28679
2021 上海 (物) 本科 411 33982
2021 上海 (物) 本科 414 33499
2021 上海 (物 或 化 或 生) 本科 442 28283
2020 上海 (物) 本科 407 35287
2020 上海 (物 或 化 或 生) 本科 445 28220
2019 上海 (物 或 化 或 生) 本科 430 30932
2019 上海 (地 或 物 或 化) 本科 433 30349
2019 上海 (物 或 化) 本科 434 30138
2022 江苏 历史(历史+不限) 本科 519 25836
2022 江苏 历史(历史+(思想政治或地理)) 本科 528 21111
2021 江苏 历史(历史+不限) 本科 531 23578
2021 江苏 历史(历史+(思想政治或地理)) 本科 536 21087
2022 江苏 物理(物理+化学和生物) 本科 488 119141
2022 江苏 物理(物理+化学) 本科 508 99384
2022 江苏 物理(物理+(化学或生物)) 本科 510 97329
2022 江苏 物理(物理+化学) 本科 514 93045
2022 江苏 物理(物理+(化学或生物)) 本科 515 92075
2022 江苏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16 90982
2022 江苏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20 86706
2022 江苏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22 84573
2022 江苏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24 82500
2021 江苏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456 127775
2021 江苏 物理(物理+化学和生物) 本科 471 114984
2021 江苏 物理(物理+(化学或生物)) 本科 475 111348
2021 江苏 物理(物理+化学) 本科 494 92664
2021 江苏 物理(物理+(化学或生物)) 本科 496 90561
2021 江苏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02 84457
2021 江苏 物理(物理+(化学或生物)) 本科 505 81375
2021 江苏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07 79260
2021 江苏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09 77188
2021 江苏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10 76138
2021 江苏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30 55954
2020 江苏 理科 本一 350 76258
2019 江苏 理科 本一 346 71983
2020 江苏 文科 本一 344 19034
2019 江苏 文科 本一 341 16309
2022 浙江 1段 566 88243
2022 浙江 2段 590 58962
2021 浙江 1段 560 86245
2020 浙江 1段 598 49231
2020 浙江 2段 564 85515
2019 浙江 1段 597 50535
2019 浙江 2段 566 84216
2022 安徽 理科 本二 489 98782
2021 安徽 理科 本二 485 92385
2020 安徽 理科 本二 498 98134
2019 安徽 理科 本二 494 79131
2022 福建 物理(物理+选考化学) 本科 508 47597
2022 福建 物理(物理+不限选考科目) 本科 510 46481
2022 福建 物理(物理+(选考化学或生物)) 本科 512 45441
2021 福建 物理(物理+选考化学) 本科 507 49724
2021 福建 物理(物理+不限选考科目) 本科 511 47657
2021 福建 物理(物理+(选考化学或生物)) 本科 513 46683
2020 福建 理科 本科 488 49022
2019 福建 理科 本二 438 62122
2022 江西 理科 本一 530 35300
2022 江西 理科 本二 508 53786
2021 江西 理科 本一 544 32382
2021 江西 理科 本二 518 49606
2020 江西 理科 本一 564 26490
2020 江西 理科 本二 529 47751
2019 江西 理科 本一 547 26351
2019 江西 理科 本二 523 39627
2022 山东 1段 511 125022
2021 山东 1段 512 125265
2020 山东 1段 531 111964
2019 山东 理科 本科 525 80539
2019 山东 文科 本科 555 16766
2022 河南 理科 本二 510 118120
2021 河南 理科 本二 510 128279
2020 河南 理科 本二 542 113569
2019 河南 理科 本二 500 109722
2022 湖北 历史(历史+化和生) 本科 485 27637
2022 湖北 历史(历史+不限) 本科 543 9544
2022 湖北 历史(历史+不限) 本科 546 8836
2021 湖北 历史(历史+不限) 本科 565 11546
2021 湖北 历史(历史+不限) 本科 572 9573
2022 湖北 物理(物理+化和生) 本科 491 69381
2022 湖北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495 66552
2022 湖北 物理(物理+化学) 本科 498 64483
2022 湖北 物理(物理+(化或生)) 本科 500 63092
2022 湖北 物理(物理+(化或生)) 本科 501 62411
2022 湖北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06 58833
2022 湖北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07 58064
2022 湖北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11 55333
2021 湖北 物理(物理+化和生) 本科 499 68158
2021 湖北 物理(物理+化学) 本科 507 63957
2021 湖北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08 63446
2021 湖北 物理(物理+(化或生)) 本科 509 62933
2021 湖北 物理(物理+(化或生)) 本科 512 61264
2021 湖北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19 57553
2021 湖北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22 55941
2020 湖北 理科 本二 505 63787
2019 湖北 理科 本二 491 61272
2022 湖南 历史(历史+不限) 本科 523 15868
2022 湖南 历史(历史+不限) 本科 524 15427
2022 湖南 历史(历史+(思想政治或地理)) 本科 529 13551
2022 湖南 历史(历史+思想政治) 本科 537 10961
2021 湖南 历史(历史+思想政治) 本科 535 16190
2021 湖南 历史(历史+(思想政治或地理)) 本科 541 13864
2021 湖南 历史(历史+不限) 本科 549 11132
2022 湖南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492 79375
2022 湖南 物理(物理+化学) 本科 497 74392
2022 湖南 物理(物理+化学和生物) 本科 497 74392
2022 湖南 物理(物理+化学) 本科 502 69596
2022 湖南 物理(物理+(化学或生物)) 本科 503 68704
2022 湖南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09 63199
2022 湖南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10 62327
2022 湖南 物理(物理+(化学或生物)) 本科 512 60558
2021 湖南 物理(物理+化学和生物) 本科 517 66112
2021 湖南 物理(物理+(化学或生物)) 本科 518 65197
2021 湖南 物理(物理+化学) 本科 519 64234
2021 湖南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21 62457
2021 湖南 物理(物理+化学) 本科 523 60723
2021 湖南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27 57303
2021 湖南 物理(物理+(化学或生物)) 本科 528 56475
2020 湖南 理科 本二 508 73062
2019 湖南 理科 本二 499 58620
2020 湖南 文科 本二 549 20101
2022 广东 历史(历史+不限) 本科 506 36640
2022 广东 历史(历史+不限) 本科 510 33598
2022 广东 历史(历史+(生物学或地理)) 本科 511 33369
2022 广东 历史(历史+思想政治) 本科 514 30942
2022 广东 历史(历史+不限) 本科 515 30602
2022 广东 历史(历史+(思想政治或地理)) 本科 520 27355
2022 广东 历史(历史+(生物学或地理)) 本科 527 23324
2021 广东 历史(历史+不限) 本科 519 36709
2021 广东 历史(历史+不限) 本科 520 35926
2021 广东 历史(历史+思想政治) 本科 522 34243
2021 广东 历史(历史+(生物学或地理)) 本科 522 34391
2021 广东 历史(历史+(思想政治或地理)) 本科 523 33907
2021 广东 历史(历史+不限) 本科 523 33934
2021 广东 历史(历史+(生物学或地理)) 本科 539 24217
2022 广东 物理(物理+化学和生物学) 本科 499 143630
2022 广东 物理(物理+化学) 本科 506 132361
2022 广东 物理(物理+化学) 本科 507 132226
2022 广东 物理(物理+化学) 本科 508 130045
2022 广东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09 128346
2022 广东 物理(物理+化学) 本科 510 127339
2022 广东 物理(物理+(化学或生物学)) 本科 512 124385
2022 广东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13 121879
2022 广东 物理(物理+(化学或生物学)) 本科 513 121804
2022 广东 物理(物理+(化学或生物学)) 本科 514 120163
2022 广东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15 119669
2022 广东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20 111613
2022 广东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21 110395
2022 广东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23 107355
2022 广东 物理(物理+思想政治) 本科 524 106114
2022 广东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25 104012
2022 广东 物理(物理+(生物学或地理)) 本科 529 98976
2022 广东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34 91320
2022 广东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36 89392
2022 广东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41 82737
2021 广东 物理(物理+化学和生物学) 本科 484 156382
2021 广东 物理(物理+化学) 本科 497 137732
2021 广东 物理(物理+化学) 本科 498 136702
2021 广东 物理(物理+化学) 本科 501 131947
2021 广东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03 129225
2021 广东 物理(物理+(化学或生物学)) 本科 505 127090
2021 广东 物理(物理+(化学或生物学)) 本科 506 125816
2021 广东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07 124067
2021 广东 物理(物理+(化学或生物学)) 本科 507 123712
2021 广东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09 120890
2021 广东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12 117341
2021 广东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15 113888
2021 广东 物理(物理+(化学或生物学)) 本科 515 113328
2021 广东 物理(物理+思想政治) 本科 515 113617
2021 广东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19 108368
2021 广东 物理(物理+(生物学或地理)) 本科 520 106100
2021 广东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31 92640
2021 广东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32 90712
2021 广东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33 89973
2020 广东 理科 本科 484 125938
2020 广东 理科 本科 497 110629
2019 广东 理科 本科 458 120569
2019 广东 理科 本科 478 95721
2020 广东 文科 本科 510 35539
2020 广东 文科 本科 510 35928
2019 广东 文科 本科 527 33214
2019 广东 文科 本科 529 31784
2022 广西 理科 本二 464 53147
2021 广西 理科 本二 477 49582
2020 广西 理科 本二 474 52724
2019 广西 理科 本二 501 41201
2022 海南 (物 或 化 或 生) 本科 579 14135
2022 海南 (物) 本科 585 12992
2022 海南 (物 或 化) 本科 590 12132
2021 海南 (物 或 化 或 生) 本科 570 14877
2021 海南 (物) 本科 577 13597
2021 海南 (物 或 化) 本科 586 12038
2020 海南 (化 或 生) 本科 566 15025
2020 海南 (物) 本科 571 14105
2020 海南 (物 或 化) 本科 581 12353
2020 海南 (物 或 化 或 生) 本科 582 12193
2019 海南 理科 本科A 572 13310
2022 重庆 历史 本科 488 16392
2021 重庆 历史 本科 542 12827
2022 重庆 物理 本科 484 50698
2021 重庆 物理 本科 521 49858
2020 重庆 理科 本一 504 40099
2020 重庆 理科 本二 476 53810
2019 重庆 理科 本一 531 37034
2019 重庆 理科 本二 511 47148
2020 重庆 文科 本二 534 11590
2019 重庆 文科 本二 533 12515
2022 四川 理科 本一 516 81942
2022 四川 理科 本二 508 90324
2021 四川 理科 本一 542 62819
2021 四川 理科 本二 515 89002
2020 四川 理科 本一 553 59703
2020 四川 理科 本二 523 87139
2019 四川 理科 本一 572 54817
2019 四川 理科 本二 539 85690
2022 四川 文科 本二 535 20606
2021 四川 文科 本二 542 17803
2020 四川 文科 本二 529 16873
2019 四川 文科 本二 543 16540
2022 贵州 理科 本二 439 58471
2021 贵州 理科 本二 440 60081
2020 贵州 理科 本二 460 57948
2019 贵州 理科 本二 439 64558
2022 云南 理科 本一 526 34576
2022 云南 理科 本二 501 48039
2021 云南 理科 本一 526 35079
2021 云南 理科 本二 509 44415
2020 云南 理科 本一 538 33351
2020 云南 理科 本二 519 42603
2019 云南 理科 本一 543 30171
2019 云南 理科 本二 514 42941
2022 陕西 理科 本二 436 70429
2021 陕西 理科 本二 424 72379
2020 陕西 理科 本二 441 69437
2019 陕西 理科 本二 464 65803
2022 甘肃 理科 本二 427 40974
2022 甘肃 理科 本二 428 40472
2021 甘肃 理科 本二 427 40986
2020 甘肃 理科 本二 446 42020
2019 甘肃 理科 本二 468 38072
2022 青海 理科 本一 362 12660
2021 青海 理科 本一 348 14460
2022 新疆 理科 本二 390 19391
2021 新疆 理科 本二 402 18438
2020 新疆 理科 本二 426 17935
2019 新疆 理科 本二 441 18190
2022 新疆 文科 本二 445 3537
2021 新疆 文科 本二 470 3672
2020 新疆 文科 本二 485 3536
2019 新疆 文科 本二 511 3451

4、广东海洋大学属性

广东海洋大学 广东海洋大学院校基本属性
创建时间 1935年
院校性质 公办
院校类型
率属于 省政府
是否是211
是否是985
是否是双一流
本科/专科 本科
省/市 广东
硕士点 一级学科硕士点:11
硕士专业学位类别:12
博士点 一级学科博士点:3
二级学科博士点:14
院校地址 http://www.gdou.edu.cn/
招生电话 ["0759-2396115"]
招生网址 http://zsjy.gdou.edu.cn/

5、广东海洋大学2023年最新简介

广东海洋大学是广东省人民政府和自然资源部共建的省属重点建设大学,是一所以海洋和水产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性大学,是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优秀院校,是具有“学士、硕士、博士”完整学位授权体系的大学,是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学科建设高校。学校的前身是创建于1935年的广东省立高级水产职业学校。她是广东现代海洋水产教育的发端,几经迁徙之后升格发展成农业部直属的湛江水产学院。1997年1月,由具有62年办学历史的湛江水产学院和39年办学历史的湛江农业专科学校实质性合并组建湛江海洋大学。2001年12月,湛江气象学校并入湛江海洋大学。2005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湛江海洋大学更名为广东海洋大学。学校在祖国大陆南端两个美丽的海滨城市湛江市和阳江市办学,校园环境优美,依山伴水,绿树长青,鸟语花香,是莘莘学子求学成才的理想之地。学校面向全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现有全日制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3.5万人,成人高等教育学生1.2万人。位于湛江市的湖光校区(校本部)、霞山校区、海滨校区三个校区占地面积4892亩,分别位于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湖光岩世界地质公园东侧、霞山区解放东路40号、湛江经济技术开发区海滨大道中5号。设有水产学院、海洋与气象学院、食品科技学院、滨海农业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海洋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经济学院、管理学院、数学与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学院、海运学院、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法政学院、外国语学院、中歌艺术学院、体育与休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9个学院。位于阳江市的阳江校区总规划用地面积3500亩,首期建设项目用地512亩(2021年6月已建成),位于阳江市江城区罗琴路1号,西靠阳江八景之一的罗琴山,南临风景优美的石河水库。设有机械与能源工程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商学院等5个学院。学校坚持“人才强校、质量立校、学术兴校、特色扬校”的办学理念,秉承“坚韧不拔 自强不息”的海大精神,实施“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战略,立足广东,面向南海,辐射全国,以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海洋大学为目标,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人才培养为中心、师资建设为关键、教育质量为生命线,全面提升办学质量,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富有自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行业精英,服务国家海洋事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为华南地区海洋人才培养的摇篮,学校的建设与发展一直得到党和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1997年1月原杨尚昆在为海洋大学校牌揭幕时高兴地说:我们国家很需要这样一所大学。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兼广东省委书记谢非、李长春、张德江和汪洋均对海大在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方面寄予厚望。2014年11月,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莅校视察时指出,广东海洋大学要深化改革,不断创新,强化内涵发展,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办一流学科、一本院校,努力建设高水平海洋大学。2018年5月,广东省委书记李希在湛江调研时指出,湛江还有广东海洋大学等科技研发力量,在海洋资源创新开发方面独具优势,要用好这些重要创新平台,把它们作为创新发展的主阵地,打造成为创新发展主引擎,为湛江经济发展提供源源不绝的新动力。学科专业齐全。学校现有“水产”“海洋科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三个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和6个省级重点学科,其中水产一级学科、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二级学科被列为“攀峰重点学科”,海洋科学一级学科被列为“优势重点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农业经济管理3个二级学科被列为“特色重点学科”。有“水产”“食品科学与工程”和“海洋科学”等3个一级学科博士点;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44个二级学科硕士点,6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共14个领域);“水产”“海洋科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3个博士授权一级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全国排名分别为第6、9、24名,广东排名分别为第1、2、3名。有81个本科专业,其中7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改革试点专业、4个国家首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专业;15个广东省特色专业、2个广东省名牌专业、1个广东省重点专业、9个广东省改革试点专业、3个广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3个广东省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学校现有教职工2192人,其中专任教师1567人、副高以上职称人员762人、博士学位者605人;博士生导师79人、硕士生导师339人;特聘院士2人;双聘院士1人;入选中科院1人;珠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青年珠江学者1人;广东省“珠江人才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扬帆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1人;广东省高等学校“千百十工程”国家级培养对象1人,省级培养对象14人;现有15人入选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对象、17人入选广东省“扬帆计划”高层次人才培养对象,现有13个省级教学团队、9个省级高层次研究团队、10名省部级教学名师、6名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3名广东省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教学科研平台优良。学校现拥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水产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广东省水产经济动物病原生物学及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水产品加工与安全重点实验室、国家贝类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湛江)等38个省部级科研平台;南海水产经济动物增养殖重点实验室、陆架及深远海气候、资源与环境重点实验室、南海现代渔业协同创新中心等24个市厅级科研平台;工程训练中心、航海技能训练中心等1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 、21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1个广东省协同育人平台;2个广东省产业学院;9个广东省联合培养研究生基地。拥有1个首批广东省协同创新平台培育对象——南海现代渔业协同创新中心。建有海洋资源与环境监测中心(具有国家资质认定计量认证实验室)、海洋药物研究与开发实验室等98个校级教学科研实验室。有全国高校中水生生物标本最多的水生生物博物馆以及与原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共建的海洋遥感与信息技术实验室2个“全国海洋科普教育基地”。办学条件设施完备。学校拥有教学楼、科技楼、图书馆、体育馆、博物馆、校史馆、学生公寓、学生食堂以及海洋广场、文化广场、运动场和标准游泳池等完善的教学生活设施。现有校舍总建筑面积80.37万平方米,固定资产值20.68亿元,教学科研设备值5.51亿元,图书馆藏书392万册(含电子图书)。建有规模可观、覆盖面广、方便快捷的校园网。人才培养成效显著。建校86年来,学校为国家及地方输送了20多万名各类高素质专门人才,涌现出了以新中国第一位远洋船长陈宏泽、中国四大家鱼全人工繁育之父钟麟、中国珍珠大王谢绍河,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广东省首届新闻终身荣誉奖获得者、深圳报业集团原董事长吴松营,农业部南海区渔政局原局长、中国知名海洋专家吴壮,全国劳动模范、中水集团远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湘峰,首届深圳新生代创业风云人物、深圳市中深装建设集团董事长柯颖锋,全国优秀边陲儿女金奖获得者李周葵以及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为“抗震救灾模范”刘胜等为代表的一大批社会英才。长期以来,毕业生总体就业率稳居全省高校前列,就业质量逐年提升。毕业生广泛分布在珠三角、长三角、华南沿海等地区,其中大多数已成长为各个领域的技术和管理骨干或地方政府的领导干部,为中国海洋水产事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近五年,学校承担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共231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91项;科研经费达8.6亿元;获得授权专利1042项;出版著作教材146部;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706件;发表学术论文6444篇,其中三大索引1256篇;获得市厅级以上科研奖励71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32项,“石斑鱼精准营养研究与高效饲料开发”“罗非鱼链菌病防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等项目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南海深海渔业资源开发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神农中华农业科技奖二等奖;“中国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培育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两广地区牡蛎产业价值链特征与政策研究”等项目获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服务社会水平不断提升。“海稻86”发现者陈日胜教授研发海水稻成果亩产突破900斤,被人民日报客户端、人民网、半月谈网、南方日报等主流媒体平台广泛报道,得到袁隆平院士点赞。学校创立了空中无人机和海洋卫星遥感、海面船舶调查、海洋潜标、海底原位监测“三维一体”的立体监测体系,并已成功应用,为广东海洋环境变化监测、海洋生态安全、防灾减灾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主持首次制定海水中PAHS测定国家标准,提升了海洋环境监测水平,提高了海洋有机污染的预防与治理能力。研发了人工生态珊瑚礁修复、红树林生态保育与滨海湿地修复以及南方沿海大型海藻生态系统恢复等海洋生态修复技术;该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成效得到了国家环境保护部和国家海洋局的充分肯定,并在央视、凤凰卫视、深圳卫视、南方日报等主流媒体均进行了报道。研发了基于北斗星通导航定位技术的南海渔业信息采集系统,实现了南海渔业资源数据化和金枪鱼探捕国产化。攻克沙锥鱼全人工繁育的国际难题,实现了国内外沙锥鱼全人工养殖的产业化。培育出的国家级农业新品种——马氏珠母贝“海选1号”和凡纳滨对虾“兴海1号”,两个新品种都已在广东和广西等地示范养殖与推广应用,马氏珠母贝“海选1号”为振兴我国南珠产业,促进南珠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凡纳滨对虾“兴海1号”为我国对虾产业摆脱国外亲本的控制,自己主导对虾产业的发展,提升我国对虾产业竞争力作出突出贡献。攻克了“插核育珠”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并在全国各地推广应用,使优质珍珠产出率提高20%以上,珍珠附加值提高50%以上,产生经济效益40余亿元。攻克海水稻技术难关,助力“南粤粮安工程”。香蕉、红江橙、海大菠萝蜜、茂海辣椒系列、火龙果等一大批具有南亚热带特色的园艺作物新品种、新技术从海大走出湛江,服务粤西,辐射华南,走向全国。充分发挥智库作用,作为主要依托单位参与建设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湛江湾实验室),主持编制了《广东海洋文化强省建设规划》《广东省现代水产种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等一系列重大规划。积极参与支持湛江市政府成功获批“湛江特色水海产业国家农业科技园”。向农业部、外交部提供30多份“南海渔业问题”内参报告,为我国南海渔业资源管理和开发提供了重要的决策依据。对外交流与合作日趋活跃。面向国家和广东省重大需求,推动与国外及港澳台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战略合作,学校先后与美国、俄罗斯、日本、韩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区50多所高校、研究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多层次、多领域合作关系。进入,学校坚持以思想为指导,坚持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贯彻海洋强国战略、共建“一带一路”、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对接粤港澳大湾区、海南自贸区(港)、环北部湾经济区,积极助力湛江全力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加快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聚焦学校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的到本世纪中叶的“三步走”战略安排和今后五年重点实施的“九大工程”目标任务,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更加有力的举措强化办学特色,以更加先进的理念培育社会英才,以更加执着的努力提升科研水平,以更加广阔的视野延揽高端人才,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推进国际化进程,锐意进取、奋力拼搏,为把学校早日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水平海洋大学而努力奋斗。(更新日期:2021年8月)

2023年广东清远市高考志愿模拟填报系统入口(填报流程和指南)
2023年广东广州市高考志愿模拟填报系统入口(填报流程和指南)
2023年广东省教育考试院模拟填报志愿怎么填及登录入口
2023年广东省模拟报考志愿入口在哪如何填报
2023年广东佛山市高考志愿模拟填报系统入口(填报流程和指南)
2023年广东汕头市高考志愿模拟填报系统入口(填报流程和指南)
2023年广东韶关市高考志愿模拟填报系统入口(填报流程和指南)
2023年广东填报志愿模拟演练入口(登陆地址)
2023年广东高考志愿模拟填报系统官网(已开启)
2023年广东高考模拟志愿填报系统入口
2023年广东高考模拟志愿填报系统官网入口 附填报流程及技巧
广东高考模拟志愿填报入口网址2023(附填报流程时间)

6、广东海洋大学重点特色专业

广东海洋大学重点特色专业有作物学、船舶与海洋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海洋科学、水产、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农业经济管理、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国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法学、畜牧学、风景园林、外国语言文学、水产养殖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大气科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生物技术、能源与动力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航海技术、海洋技术、经济学、社会学、电子信息工程、海洋资源与环境

序号 评级名称 数量 专业/学科名称
1 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 5 作物学、船舶与海洋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海洋科学、水产
2 攀峰重点学科,二级学科 1 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
3 二级学科特色重点学科 3 农业经济管理、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
4 校级重点学科 9 中国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农林经济管理、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机械工程
5 第五轮校级重点学科 1 法学
6 优势重点学科,校级重点学科和增博学科 1 畜牧学
7 广东省特色重点学科和珠江学者设岗学科,二级学科 1 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
8 广东海洋大学培育重点学科 1 风景园林
9 第六轮校级重点特色学科 1 外国语言文学
10 国家特色专业、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和广东省名牌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1 水产养殖学
11 国家特色专业和广东省特色专业,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1 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
12 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广东省首批一流专业建设点、广东省名牌专业和重点建设专业、广东省海洋水产特色的食品类专业人才培养示范基地 1 食品科学与工程
13 国家级特色专业、教育部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1 食品质量与安全
14 广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广东省特色专业建设点 1 海洋科学
15 广东省专业改革试点专业、广东省海洋气象卓越人才培养建设专业 1 大气科学
16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国家级专业改革试点专业、教育部首批卓越农林复合型人才培养试点专业,广东省一流专业 1 动物科学
17 广东省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示范专业 1 动物医学
18 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专业 1 生物技术
19 广东省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专业 1 能源与动力工程
20 广东省专业改革试点专业,船舶与海洋工程高水平重点建设学科专业 1 船舶与海洋工程
21 广东省特色专业建设点 1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22 广东省特色专业 3 航海技术、海洋技术、经济学
23 广东省专业改革试点专业 2 社会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24 广东省特色专业,2020年教育部专业认证(CEEAA)受理专业 1 电子信息工程
25 海洋特色专业 1 海洋资源与环境

7、广东海洋大学特色专业

序号 专业层次 数量 专业
1 国家级 4 水产养殖、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
2 省级(直辖市) 6 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能源与动力工程、经济学、海洋技术、电子信息工程、航海技术

8、广东海洋大学开设专业一览表

广东海洋大学开设专业有编辑出版学、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新闻学、秘书学、英语、日语、农业资源与环境、海洋资源与环境、制药工程、应用化学、环境科学、航海技术、交通运输、船舶电子电气工程、轮机工程、轮机工程(海上和陆上方向)、公共事业管理、旅游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工商管理、行政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海洋技术、自动化、通信工程、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工程管理、物联网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计算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软件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经济与金融、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机械电子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工业设计、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工业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园林、植物保护、动物科学、动物医学、园艺、林学、农学、生物技术、应用气象学(应急减灾、雷电防护专业方向)、大气科学(天气动力、海洋气象和气候变化专业方向)、海洋科学(物理海洋、海洋化学和海洋地质专业方向)、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社会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水生动物医学、水产养殖学、生物科学、生物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食品科学与工程、美术学、播音与主持艺术、服装与服饰设计、舞蹈编导(舞蹈编导、民族民间舞、舞蹈教育、国际标准舞、艺术模特等方向)、表演、音乐学(声乐、音乐教育、器乐等方向)、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休闲体育

广东海洋大学包含院系和开设专业
院系名单 专业名称 本专科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编辑出版学 本科
汉语言文学 本科
汉语国际教育 本科
新闻学 本科
秘书学 本科
外国语学院 英语 本科
日语 本科
化学与环境学院 农业资源与环境 本科
海洋资源与环境 本科
制药工程 本科
应用化学 本科
环境科学 本科
海运学院 航海技术 本科
交通运输 本科
船舶电子电气工程 本科
轮机工程 本科
轮机工程(海上和陆上方向) 本科
管理学院 公共事业管理 本科
旅游管理 本科
土地资源管理 本科
工商管理 本科
行政管理 本科
会计学 本科
财务管理 本科
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本科
电子信息工程 本科
电子科学与技术 本科
海洋技术 本科
自动化 本科
通信工程 本科
海洋工程学院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本科
船舶与海洋工程 本科
工程管理 本科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软件学院) 物联网工程 本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本科
信息与计算科学 本科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本科
软件工程 本科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本科
经济学院 经济与金融 本科
经济学 本科
国际经济与贸易 本科
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本科
机械电子工程 本科
能源与动力工程 本科
工业设计 本科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本科
工业工程 本科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本科
滨海农业学院 园林 本科
植物保护 本科
动物科学 本科
动物医学 本科
园艺 本科
林学 本科
农学 本科
生物技术 本科
海洋与气象学院 应用气象学(应急减灾、雷电防护专业方向) 本科
大气科学(天气动力、海洋气象和气候变化专业方向) 本科
海洋科学(物理海洋、海洋化学和海洋地质专业方向) 本科
法政学院 法学 本科
政治学与行政学 本科
社会学 本科
水产学院 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 本科
水生动物医学 本科
水产养殖学 本科
生物科学 本科
食品科技学院 生物工程 本科
食品质量与安全 本科
食品科学与工程 本科
中歌艺术学院 美术学 本科
播音与主持艺术 本科
服装与服饰设计 本科
舞蹈编导(舞蹈编导、民族民间舞、舞蹈教育、国际标准舞、艺术模特等方向) 本科
表演 本科
音乐学(声乐、音乐教育、器乐等方向) 本科
视觉传达设计 本科
环境设计 本科
产品设计 本科
体育与休闲学院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本科
休闲体育 本科

最新图文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本还

时间:2024-06-20 06:0:59

广东江门幼儿师范高等专科

时间:2024-06-20 05:0:32

广东汕头幼儿师范高等专科

时间:2024-06-19 15:0:26

广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时间:2024-06-17 04: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