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升学网 > 国家政策 > 正文

西藏乡村医生新政策,退休金及养老新政策解读

更新:2023-09-21 18:32:36 高考升学网

全国近百万乡村医生等着解决身份、待遇、养老问题,事关民生,更与构建“健康中国”有莫大关系,全国各地已接连出台相关解决办法,乡村医生未来形势一片大好!乡村医生问题倒逼政策出台,我们知道,所谓乡村医生证,是为了解决当时100多万因为各种原因未取得执业医师资格但仍需在村卫生室从业的人员的资质问题而专门颁发的资格证书。而因为乡村医生资质的特殊性以及局限于村级医疗机构执业,致使很多医疗卫生相关的政策及措施无法覆盖这个群体,这种矛盾在新医改后越来越明显。这也导致,其后乡村医生因为身份尴尬出现了一系列关于待遇、养老、医疗风险及发展等问题。这些现实问题事关国家整体发展,涉及“健康中国”的成功构建,因此各地纷纷出台相关解决政策。那么西藏乡村医生有哪些新政策呢?西藏乡村意思退休金及养老保险有哪些新政策呢?本文小编整理了一些官西藏乡村医生的知识,可供参考!

各省乡村医生内蒙乡村医生 西藏乡村医生 甘肃乡村医生
青海乡村医生 黑龙江乡村医生 疆乡村医生 云南乡村医生
广西乡村医生 山西乡村医生 吉林乡村医生 宁夏乡村医生
海南乡村医生 江西乡村医生 辽宁乡村医生 重庆乡村医生
福建乡村医生 湖南乡村医生 陕西乡村医生 河南乡村医生
贵州乡村医生 河北乡村医生 天津乡村医生 四川乡村医生
湖北乡村医生 浙江乡村医生 江苏乡村医生 山东乡村医生
广东乡村医生 上海乡村医生 北京乡村医生 安徽乡村医生

“十三五”时期是我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推进健康西藏建设的关键时期。为满足全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不断提高全区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根据国家《“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和《西藏自治区“十三五”时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结合我区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一)“十二五”发展成就

“十二五”时期,在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家卫生计生委的精心指导和各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援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初步建立,卫生计生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十二五”规划目标和任务基本完成,卫生计生事业发展取得明显进展。

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持续提高。2015年全区人均预期寿命达到68.2岁。大力实施“降消”项目,严格落实孕产妇住院分娩报销补偿政策和医疗保险,住院分娩率从53.57%提高到90.52%,孕产妇死亡率由2010年的174.78/10万下降到2015年的100.92/10万,婴儿死亡率由20.69‰下降到16‰。

公共卫生服务不断加强。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由2010年的27元提高到了2015年的50元,免费为城乡居民提供12大类45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建立了覆盖城乡的预防接种服务网络和疫苗冷链储运系统,免疫疫苗接种率达到97%。重点加强了鼠疫、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和碘缺乏病、大骨节病等地方病的监测防治,全面实施城乡居民暨在编僧尼免费健康体检、儿童先心病救治、白内障复明手术等重大卫生惠民工程,居民健康状况得到改善。全区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71.04%。积极开展出生缺陷三级预防工作,实施妇女常见病筛查及“两癌”(宫颈癌、乳腺癌)检查等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提升。“十二五”期间,全区共投入资金17.8亿元,支持自治区、地市、县区、乡镇的1000多个卫生计生机构业务用房建设和基本诊疗设备配置,并在拉萨、昌都、阿里建立了应急流动医院,医疗救治能力得到明显加强。“十二五”期末,每千人口床位4.3张,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1.91人、注册护士0.98人,比“十一五”末的3.02张、1.46人和0.66人,分别增长了42.4%、30.8%和48.5%。

深化医改取得阶段性成果。公立医院改革不断深化,建立了覆盖城乡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实现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药物制度全覆盖并实行零差率销售。全民基本医保制度逐步完善,农牧区医疗制度县、乡覆盖率达到100%,人均实际筹资水平由2010年200元提升到2015年的440元,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制度、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和孕产妇住院分娩医疗保险,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降低到2015年的7.5%。药品集中采购、分级诊疗制度、社会办医等改革统筹推进。

藏医药事业稳步发展。藏医药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全区改扩建自治区藏医院、6家地市级藏医院,新建13家县级藏医院,有80%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了藏医药科,30%村卫生室能提供藏医药服务。进一步加强藏医药规范化管理,制订了临床疗效相关标准和服务规范。国家民族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27项藏医重点专科、1个国医大师和6个全国名老藏医药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稳步推进。积极发展藏医药在康复疗养、医疗保健、旅游休闲等方面的特色服务。

优生优育工作扎实推进。调整完善生育政策迈出坚实步伐,“单独两孩”和“全面两孩”政策平稳有序实施。“一孩?双女”户困难家庭和“特殊子女”家庭扶助工作稳步开展,一孩?双女补助资金由2011年的720元提高到2015年的960元,“特殊子女”由2011年的960元(伤残)、1200元(死亡)提高到2015年的3240元和4080元。实现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全覆盖,提升出生缺陷一级干预效果。全员人口信息系统顺利建成。

(二)发展机遇

“健康中国”战略为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提供重大机遇。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全民健康,把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把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摆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重要位置,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成为新要求。区党委、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推进“健康西藏”建设,树立大卫生、大健康观念,把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提升健康保障、共建健康环境、创新健康产业,以健康促小康,将为卫生计生事业提供重大发展机遇。

全面深化医改为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注入新活力。“十三五”期间,随着医疗保障、医疗服务、公共卫生、药品供应、监管体制综合改革的统筹推进,我区将进入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决胜阶段,将进一步破除阻碍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性障碍,使医疗保障制度更加完善、医疗服务价格体系更加合理、城乡医疗资源分配更加公平、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更高、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为卫生计生事业快速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为卫生计生事业发展释放新动能。中组部、国家卫生计生委等为贯彻落实“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战略思想,实施了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统筹联动、整合使用优质医疗资源,以组团的方式进藏开展援助工作,着力支持“1+7”医院,着力建设重点科室,着力帮带医疗人才,着力增强医疗能力,帮助西藏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卫生计生事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三)主要挑战

“十三五”时期,我区卫生计生事业发展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卫生计生事业发展与人民群众健康需求不相适应的矛盾依然突出。医改的协同性不强,医疗、医保、医药改革联动的新机制尚未形成。卫生资源总量不足、布局结构不合理,信息化建设滞后,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层次低抗风险能力不足,健康保障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制度和治理体系有待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有待提高,服务设施和条件需要持续改善。经济社会转型中居民生活环境与生活方式的快速变化,“高脂、高盐、高热”的饮食结构使慢性病成为主要的健康问题。鼠疫和包虫病等重大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威胁依然存在,对外交流的日趋频繁加大传染病疫情输入风险。同时随着交通状况改善,旅游人数上升,不仅增加道路交通安全风险,还使传染病防控形势更加严峻。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和食品不安全对健康的损害日益加重。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精神、自治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深入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重要战略思想,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卫生计生工作作为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重要内容和建设“两屏五地一通道”的重要抓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健康优先,坚持以农牧区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预防为主,藏西医并重,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人民共建共享,着力加强基本能力建设,着力促进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着力提升服务质量和水平,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提高人民群众健康保障水平,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为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健康保障。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人为本,公平可及。以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和主要健康问题为导向,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与居民健康需求相匹配的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和服务模式。统筹城乡、区域、人群卫生计生事业发展,不断缩小卫生计生服务利用和健康水平差异,提升公平性和可及性。

2.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加强政府在制度、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职责,突出政府在提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的主导作用,维护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注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多元化办医格局,促进有序竞争,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元化、多样性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3.坚持立足区情,科学发展。从区情出发,扩大服务供给、补齐发展短板、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地方特色,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积极探索建立符合区情的发展模式,促进卫生计生事业健康快速发展。

4.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健全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完善公共卫生服务功能,提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和疾病预防控制能力。加大健康教育,提升健康素养,逐步推动医学模式转变,由治疗为主转向预防为主。

5.坚持统筹兼顾,重点突破。以调整布局与优化结构为抓手,以提升服务能力为主线,统筹城乡与区域,优先发展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加强“1+7”医院建设,打造一批县域医疗服务中心和重点乡镇卫生院,促进卫生资源均衡配置。

(三)发展目标

到2020年,建立较为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人才组团援藏成效显著,基本实现“三不出”和“两降一升”的目标,卫生资源配置和人群间健康状况差异不断缩小,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公立医院改革稳步推进,社会办医比例不断提高,多元化办医格局基本形成;服务体系持续完善,城乡居民健康素养明显提升,分级诊疗与双向转诊良性机制基本形成,健康服务模式转变有效实现,人口更加均衡发展,人口素质稳步提升。人均预期寿命达到70岁,孕产妇死亡率降为80/10万,婴儿死亡率降为12‰,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降为16‰。

主要发展指标

领域 主要指标单 位2020年2015年指标性质
健康

水平

人均预期寿命7068.2预期性
孕产妇死亡率/10万80100.92预期性
孕产妇住院分娩率%>9592预期性
婴儿死亡率1216预期性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1620.02预期性
疾病

防控

居民健康素养水平%1610预期性
以乡(镇、街道)为单位适龄儿童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90>95约束性
包虫病发病率%至少40个县下降到1%以下1.66约束性
因心脑血管疾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23.2925.88预期性
妇幼

健康

孕产妇系统管理率%75以上71.04约束性
孕前优生健康检查目标人群覆盖率%>8080预期性
3岁以下儿童系统保健管理率%>75>70约束性
医疗三级医院平均住院日≤8.58.8预期性
服务院内感染发生率%≤9
预期性
医疗

卫生

服务

体系

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5.44.3预期性
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2.21.91预期性
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2.20.98预期性
每万人口全科医生数>1.30.5约束性

社会办医疗卫生机构床位占床位总数的比重%18.114.5预期性
医疗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医保支付比例%>7575预期性
卫生




保障





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持续降低7.5约束性

三、主要任务

(一)强化公共卫生服务

加强重大疾病防控。建立专业公共卫生机构、综合医院和专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三位一体”的重大疾病防控机制。建立信息共享、互联互通机制,推进慢性病防、治、管整体发展。完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公共卫生任务的服务购买机制。切实加强鼠疫、艾滋病、结核、病毒性肝炎、流感等防治工作,到2020年,艾滋病高危行为人群有效干预措施覆盖率达到80%以上,符合治疗标准的感染者和病人接受规范抗病毒治疗比例达到80%以上,地市级疾控机构具有HIV病毒初筛检测能力;结核患者规范治疗率达到80%以上,涂阳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筛查率达到75%以上,80%以上县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具备结核杆菌实验室检测能力,所有地市级结核病定点医疗和疾控机构具备结核病分子生物学诊断能力;初步掌握我区病毒性肝炎的流行形势,所有地市级疾控机构具备病毒性肝炎实验室分型检测能力;流感监测系统更加敏感,预警预测能力明显提升;全区继续保持无脊髓灰质炎状态,实现有效控制麻疹疫情和消除疟疾的目标。完善重点地方病监测体系,加强碘缺乏病、大骨节病、饮茶型氟中毒、布病等监测防治工作。到2020年全区碘盐覆盖率继续保持在95%以上;达到消除大骨节病标准的病区村达到90%以上;麻风病患病率控制在3/10万以下或年新发病人数控制在3例以内,患者联合化疗覆盖率继续保持100%,规范治疗率达到95%以上;地市级疾控机构具有布病实验室检测和监测能力。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逐步提高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断丰富和拓展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继续加强疾病控制机构能力建设,不断完善各级疾病控制机构实验室仪器装备,到2020年,仪器装备不低于国家相应标准的95%,数量不低于标准的90%;实验室检测能力不低于国家相应标准的90%。

继续开展国家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强化流动人口重大传染病防控,全面推进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计生服务均等化,促进城市流动人口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公共卫生服务。

全面实施包虫病综合防治。围绕“摸清底数、减少存量、控制增量”的工作目标,整合资源、统筹实施,建立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分工明确、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健全包虫病防控和治疗体系,全面落实控制传染源、病人筛查治疗全覆盖、深入开展健康教育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遏制高发态势,切实减轻危害。到2020年,全区不少于40个县人群包虫病患病率下降至1%以下,家犬感染率下降至5%以下;其他县人群患病率、家犬感染率逐年下降,有效遏制包虫病的流行。

推进慢性病综合防控。开展慢性病高危人群预防性干预,逐步实现对高血压、糖尿病、乳腺癌、宫颈癌、脑卒中、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早期筛查、早期干预,推广慢性病防治适宜技术,大力开展健康教育,到2020年全区人民群众慢性病核心信息知晓率平均达到60%以上,有效遏制慢性病上升势头,减少慢性病导致的个人和社会危害。加强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积极创建自治区级示范区。健全死因监测、肿瘤登记报告和慢性病监测制度。加大口腔疾病防治力度,对在校学生积极落实口腔健康检查、窝沟封闭、局部用氟(高氟地区除外)和早期龋齿充填等口腔疾病预防措施。开展近视、肥胖、沙眼等学生常见疾病的群体预防和矫治工作。

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扎实做好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预防接种,推进接种门诊规范化建设,提高免疫规划疫苗常规接种率和流动人口预防接种管理质量疫苗接种率达90%以上。强化麻疹疫苗接种和监测管理,开展脊灰灭活疫苗替代工作。逐步调整免疫规划疫苗种类,加强疫苗和冷链管理确保接种安全,扎实稳妥做好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和处置。

强化精神疾病防治。建立精神卫生工作政府领导与部门协调机制,积极开展精神卫生综合管理试点,完善患者救治救助政策,提高居家治疗患者保障水平。大力宣传精神卫生防治知识,积极开设心理卫生援助热线。建立以自治区第二人民医院为龙头,各地市人民医院参与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治疗网络,积极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治疗,登记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率达到70%以上。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精神卫生人才队伍培训。到2020年,在区第二人民医院建成自治区精神性疾病康复治疗中心,在各地市人民医院设置精神科,县级人民医院具有精神性疾病初步诊断能力,基本形成覆盖全区的较完善的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康复和治疗体系,患者能够得到及时的康复治疗以及社会关爱,减少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事件发生。

提升卫生应急能力。进一步完善卫生应急管理体制,加强卫生应急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体系建设,健全应急物资储备调用机制。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及装备保障,地市级快速反应小分队建设覆盖率达90%。推进国家、自治区和地市卫生应急指挥平台的互联互通,地市级以上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应急指挥平台建设完成率达到80%。提升全区卫生应急指挥决策水平。进一步健全部门间、区域间联防联控工作机制,加强鼠疫、炭疽、人感染禽流感等突发、新发传染病防控工作,提高监测预警能力,实现早期预防、及时发现、快速反应、有效处置。加强公共卫生事件防控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公众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

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和健康教育促进活动。全面启动健康城镇建设,继续开展国家卫生城(镇)创建,扎实推进“城乡环境卫生整洁活动”和以改水改厕为重点的农牧区环境卫生整治活动。加快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明显提高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加快实施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提高农牧区生活饮用水质量。加强健康素养和生活方式监测,继续实施“农牧民健康促进行动”,深入推进以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和心理平衡为主要内容的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多渠道开展健康科普和健康传播活动,充分运用互联网、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普及健康教育知识,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大力开展烟草控制大众传播活动、控制烟草促销活动,提高戒烟干预能力,全面推进重点场所无烟单位创建工作。加大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工作力度,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档案管理工作。到2020年,新增国家级卫生城市1个,新增自治区级卫生城市不少于3个,在全区形成全民参与爱国卫生运动,人人崇尚健康生活新风尚。

加强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建立完善以随机抽查为重点的日常监督执法制度,持续提升地市、县区两级卫生监督能力,依法开展卫生计生监督执法。加强医疗卫生、公共卫生和计划生育监督执法力度、到“十三五”末,综合监督执法覆盖率达85%。扩大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范围,实现县级行政区划全覆盖并向乡镇延伸。加快卫生计生食品安全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食源性疾病管理和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处置能力,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食品安全意识。加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宣传贯彻和跟踪评价工作,加快制定风干牛肉干、糌粑等我区特色地方食品标准,进一步规范食品安全企业标准管理工作。

强化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强化源头治理,组织开展职业病危害调查,掌握危害地区、行业、岗位、种类和人群分布等基本信息,对矿山、危险化学品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生产进行严格监管。落实用人单位主体职责,建立健全企业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层层落实职业病防治责任,做到责任、投入、管理、防护、应急救援“五个到位”。抓好重点职业病防治,研究制定全区重点职业病动态目录,明确防治重点工作内容,以矿山、冶金、建材等尘肺危害突出的行业为重点,开展工作场所粉尘、噪声治理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对接触放射线工作人员个人剂量监测和健康监护及风险评估管理,降低职业性放射性疾病发病率。健全防治服务体系,充分利用现有医疗卫生资源,在自治区、拉萨、日喀则和昌都市分别设立区、市两级职业病诊断机构,并在各地市设立职业健康检查机构,满足职业病诊断和职业健康检查工作需要。推进职业病防治信息化建设,建立有关部门职业病防治信息互通共享机制,提高部门间的信息利用效率,及时交流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信息、劳动者职业健康信息和职业病工伤保障等信息数据,逐步实现跨部门、跨层级信息共享。到2020年职业病诊断机构数达到4个、职业病健康检查机构数达到7个,职业病危害严重行业劳动者在岗期间健康检查率达到90%、工伤保险覆盖率达到80%。

专栏1:公共卫生服务
1.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健康管理、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结核病患者健康管理、藏医药健康管理、卫生监督协管、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和处理等。

2.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免疫规划、艾滋病防治、结核病防治、慢病防治、精神卫生、血液核酸检测、母婴安全、传染病防治、麻风病防治、地方病防治、疟疾防治、健康促进、卫生监测、妇幼健康行动、食品安全保障、卫生监督管理、鼠疫防治、应急培训、计划生育服务、流动人口计生服务等。

3.包虫病患者筛查,包虫病防控和治疗体系建设。

4.卫生应急监测预警和风险评估体系建设,应急指挥平台互联互通,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应急物资储备建设,突发传染病应急处置。

5.健康城镇建设,国家卫生城(镇)创建,改水改厕,农村饮用水监测,健康素养提升,农牧民健康促进行动,普及健康教育知识,推进控烟活动,学校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

6.强化双随机监督执法,食品安全风险监测,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制订。

(二)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以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为抓手,着力推进“1774”工程,力争到2020年,将自治区人民医院、拉萨市人民医院建成“大病不出自治区”的兜底医院,将日喀则、昌都、山南、林芝、那曲、阿里6家地市人民医院建成“中病不出地市”的区域医疗中心,同时加大帮扶力度,带动县人民医院基本医疗服务能力大幅提升,能完成常见病的门诊、住院、康复治疗,开展下腹部手术、剖腹产、高危妊娠管理等,确保“小病不出县区”。提高乡镇卫生院基本诊疗能力,能够规范进行常见病的门诊治疗和辨别诊断,提供慢病管理等公共卫生服务。推进县医院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实施三级医院对口支援边境高海拔乡镇卫生院计划,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鼓励公立医院具有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医生到农牧区县级及以下医疗卫生机构多点执业。培训村医具备常见病的门诊治疗和辨别诊断能力。以国家和自治区临床重点专科建设为抓手,加强高原医学、心脑血管、重症医学、妇产、儿童等学科建设,提高疑难重症诊疗能力和突发事件医疗救治能力。

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建立完善分级诊疗模式,建立不同级别医院之间,医院与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之间的分工协作机制。制订常见病种出入院标准和双向转诊标准,完善双向转诊程序,推动不同级别和专科类别医疗机构之间有序转诊,畅通患者向下转诊渠道,鼓励疑难重症患者在上级医院治疗,康复在基层。推进和规范医师多点执业,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利用信息化手段,建立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推动全科医生、家庭医生责任制,逐步实现签约服务。鼓励有条件的地区通过“医联体”、合作托管等多种方式,促进医疗卫生资源合理配置。加快远程医疗建设,向上与国家级医院联通,向下覆盖全区所有公立综合医院,构建覆盖全区、连接内地、功能完善的远程医疗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实现远程会诊、双向转诊、远程教育等功能,提高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同时探索引入第三方机构独立运行。到2020年,初步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诊疗格局。

改善医疗服务。继续实施医疗服务改善计划,优化医院设施布局,营造温馨就诊环境,强化便民服务,规范诊疗流程,推进预约诊疗服务,提高患者满意度。发挥信息技术优势,推行电子病历,改善就医体验。大力推进医联体内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和同城同级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加强大型医用设备配置规划和准入管理,严控公立医院超常装备,逐步建立大型设备共用、共享、共管机制。加强医院感染控制管理,规范医疗质量和临床用药管理,确保医疗安全。创新医疗服务监管模式,突出医疗服务监督重点,强化重点环节、重点区域、重点人员、重点时段的管理,加强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临床路径和单病种质量控制的监管。全面推行临床诊疗规范,完善临床路径管理,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严格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明确区域医疗费用增长控制指标,建立重点监控药品处方点评和结果公示制度,实施动态监测及超常预警制度,加强医疗机构药品和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加强无偿献血宣传教育,建立健全采供血应急机制,保障临床用血安全。推进医疗纠纷“三调解一保险”(院内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医疗责任保险)机制建设,强化患者安全管理,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严厉打击超范围行医、诱导医疗、过度医疗和骗保等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提高医院管理能力。制定公立医院院长任职资格、选拔任用等方面的管理制度,推进专业化建设。建立以公益性的公立医院绩效考核管理制度,探索建立医院院长激励约束机制。完善以安全、质量和效率为中心的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健全财务分析和报告制度,加强医院经济运行和财务活动监督。推进院务公开,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加强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

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建立和完善以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基础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政府办基层医疗机构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其他医疗卫生机构优先使用基本药物。积极做好藏药纳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申报工作。调整和完善《西藏自治区基本用药目录》,规范药品集中采购和医疗机构合理用药。

以健康扶贫工程为突破口,统筹各方资源,采取“大病集中救治一批、重病兜底一批、慢性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等多种措施,推进健康扶贫精准落实到户、到人、到病,确保2020年因病致贫因病返贫人口大幅度下降。

最新图文

退役军人有什么待遇福利

时间:2024-04-18 01:0:51

松原办理离婚需要什

时间:2024-03-01 07:0:16

白山办理离婚需要什

时间:2024-03-01 07:0:04

通化办理离婚需要什

时间:2024-03-01 06: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