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升学网 > 国庆节黑板报 > 正文

高中国庆节黑板报内容资料

更新:2023-09-14 03:14:41 高考升学网

 一、对内改革的开始

  1978年以前的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是全县有名的“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每年秋收后几乎家家外出讨饭。1978年11月24日,小岗村18户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按下了18个手印,搞起生产责任制,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也许是历史的巧合??就在这些农民按下手印的不久,中共第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开幕。在关系国家命运和前途的严峻历史关头,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最高层的政治家和最底层的农民们,共同翻开了历史新的一页。小岗村从而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

  二、改革开放政策的形成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1979年,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并决定在深圳、珠海、厦门、汕头试办经济特区,福建省和广东省成为全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省份之一。1988年4月13日在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通过关于建立海南省经济特区的决议,建立了海南经济特区。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建成功,为进一步扩大开放积累了经验,有力推动了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进程。

  1979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民经济进入调整时期。1979年9月的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允许农民在国家统一计划指导下,因时因地制宜,保障他们的经营自主权,发挥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为新时期我国政治体制的改革指明了方向。

  1980年9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肯定了包产到户的性质。

  到1983年初,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比较系统地提出和阐明了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确认我国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全面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献。政治体制的改革与经济体制的改革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

  1984年4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又进一步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这14个港口城市。逐步兴办起经济技术开发区。

  80年代中期,我国的科技、教育、文化等各个领域的改革也开始启动。

  从1985年起,又相继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

  邓小平(1904━1997),原名邓先圣,于1922年参与组建了中国旅欧少年共产党,192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初赴邓小平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同年底回国。1927年任秘书长。1929年底代表中央在广西领导了百色起义等起义,创建了红七军、红八军,开辟了左右江革命根据地。1934年参加长征,任秘书长。1935年参加遵义会议。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政委。1945年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西南军区政委,政务院副总理,秘书长,中央组织部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军委副主席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顾问委员会主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1997年2月19日在北京逝世。

  邓小平说:“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于是他率先提出要在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并为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总设计师!

  对于改革开放的评价

  中国改革开放成就斐然,通过这个大改革、大开放,实现了三个伟大的转折:第一个伟大转折就是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转变;第二个伟大转折是从封闭半封闭的社会向全方位开放的社会转变;第三个伟大转折是人民的生活从温饱转向基本小康的社会转变。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就不可能实现三个伟大转变,所以,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来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改革开放是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而且提出来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发展,才能发展马克思主义。我说这两段话,高度概括了我们为什么要改革,为什么改革是必由之路,为什么是当代中国命运的抉择,如果不改革开放,不可能发展中国,不可能发展,不可能发展马克思主义。所以,我们应当深刻的领会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这种高度的理论概括。

  我们30年的改革开放,不光在中国,在国际上也有深远的影响。现在按照GDP来算,中国在世界上占第四位。有人说很快会赶上德国。按照PPP(购买力评价),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字,我们中国是世界第二,因为世界上的购买力评价大概是55万亿美元,中国大概5万多亿美元,大概占到世界的9%。说明中国在国际上经济上的比重大大增加。现在中国拥有的外汇储备已经达到14000多亿,已经占到世界第一位。之所以有这个变化,都是因为改革开放的结果。

  30年的改革,有两个明显的特点。第一,在党领导下的改革,改革是为了完善。每次重大改革的决策,都是中央通过决定做出的决策,说明党是主动的推进改革。第二,我们的改革是渐进式的,而不是像有的国家那样一步到位的。小平同志讲,我们要摸着石头过河。这样的话,我们的风险就比较少,而且通过试验成功了,在全国推广。如果不成功,我们就停止下来。所以这样的话,我们从改革过程当中,这条特点也是很突出的。当然,改革到了一定的时候,我们要突破,要加快步伐。当然我们要吸取历史教训:"大跃进".在生产发展同时要实事求是,立足于本国国情;保持稳定的发展速度另外还要照应生产力发展.这样我国就可以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迅速发展。

  历史的定论

  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1981年6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一致通过)

  该文件回顾了建国以前二十八年历史,对建国三十年历史完成改造的七年和全面建设的十年作了基本估计和评价。

  对于“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文件中提到:文革的十年,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历史证明“文革”的论点不符合中国的实际,不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些论点对中国当时阶级形势以及党和国家政治状况的估计是完全错误的。实践证明,“文化大革命”不是也不可能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它根本不是“乱了敌人”而是乱了自己,因而始终没有也不可能由“天下大乱”达到“天下大治”。历史已经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1976年10月,粉碎了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胜利,从危难中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使我们的国家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对于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与毛泽东思想,文件也做出了正确的评价。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的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相关文章

最新图文

小学生喜迎国庆节黑

时间:2023-09-20 05:0:10

国庆节黑板报文字素材

时间:2023-09-16 21:0:33

简单又好看的国庆节黑板报

时间:2023-09-14 14:0:49

庆祝国庆节黑板报边框简单

时间:2023-09-17 22: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