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升学网 > 今日新闻 > 正文

宁德市今天地震最新消息,宁德市历史上地震统计及地震带分布图

更新:2023-09-15 11:42:24 高考升学网

宁德市今天地震最新消息,宁德市历史上地震统计及地震带分布图

地震安全小知识是每个人都需要了解和学习的,当地震来临时学会一些自救办法或许能免于一些伤害。本文小编带你一起了解关于宁德市地震的相关信息,其中包括宁德市地理位置、宁德市历史上的地震、宁德市地震带分布图以及宁德市地震安全预防小知识,希望本地对你有帮助。

一、宁德市地理位置和简介

宁德俗称闽东,位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台湾省三大经济区的中间位置,地处东经118°32′?120°43′,北纬26°18′?27°40′之间。东望台湾,西邻南平,南连福州,北接浙江省温州市。东西横距235公里,南北纵距153公里。全市陆地面积1.35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4.46万平方公里。海岸线长1046公里。

二、宁德市历史上的地震

中国东南沿海包括福建在内是我国地震高发区之一,地震活动频次和强度均居全国较高水平。据历史记载,福建自宋建隆四年(963年)至1998年6月,共发生3级以上地震287次,其中7.0~7.5级地震4次,6.0~6.9级地震4次,5.0~5.9级地震21次。大致以闽清?德化?南靖为界,分为两个地震活动带,东部属东南沿海地震带外带,西部属东南沿海地震带内带。福建最早的地震见于《晋书?五行志》记载:“西晋武帝太康八年五月壬子(287年6月4日),建安(今建瓯县南)地震”。最强的地震记录是明万历三十二年十一月九日(1604年12月29日)泉州海外发生的7.5级大地震。“山石、海水皆动,地裂数处,郡城尤甚。开元东镇国塔第一层尖石坠,第二层第三层扶栏因之并碎。城内、外庐舍圮,覆舟甚多。……万历三十二年地震,(开元)寺东塔顶盖石角折,顶盖榱石从南圮者有二,从东南隅圮者有八,颓而下诸级,沿所压者皆圮,计易榱石百有二。府治中,内为衙城,外为子城。万历三十二年十一月,地大震,楼铺、雉堞倾圮殆尽”。这次地震波及福建全境,远至江西、浙江、上海、广东,甚至广西等地。地震同时引发山体滑坡、地裂、海水涌动即海啸等现象。福建地震最频繁的地区是东南沿海地区,莆田?东山地段(包括与广东接壤的沿海区域)的沿海区域地震活动最为突出,历史上曾发生大于7级地震4次,6级地震4次,5级左右地震约20次(不包括余震),3~4级左右小震活动则频繁发生。其次是漳州、华安、龙岩、永安地区,该区小地震频繁,并时有震群发生,福建省约90%的震群发生在这个地区。历史上该区也发生过多次中强以上地震,特别是1912年后,地震活动尤其活跃,是福建省陆地上地震活动最活跃的地区。如民国七年(1918年)正月初三(2月13日)南澳?诏安海外的7.3级地震,“民房因之倾圮者已有二千余间,居民受伤为数亦众。……有田地因低者裂开二丈以外,即从裂口喷出水泉,旋即复合。云霄县除民房倒坏外,县署大堂全座倒塌”。

三、宁德市地震带分布图

四、地震来临注意事项和应急小知识

 1、胸部有锐利物刺入忌拔

震中建筑物坍塌很容易导致锐利的器物刺入人体胸部,此时,很多伤者习惯性的动作是顺手将锐器拔出。要注意,这是非常错误的做法。原因有两点:首先,在没有救护措施时突然拔出器物很容易造成血管破裂,大量出血,危急生命。其次,大气在拔出锐器的瞬间很容易进入负压胸膜腔,造成气胸,引发纵隔摆动,挤压心脏而停跳。正确的做法先用手稳固住插入物,也可简单用布条(紧急情况时可用衣服等代替)轻轻束缚住锐器刺入部位,避免剧烈活动,等待或寻求救援。

  2、肠子外露不能往回塞

肚皮是人体上很薄很脆弱的部位,一旦在震中受伤,很容易造成肚皮被刺破使肠子脱出。遇到这种情况,大家的下意识动作是用手托住脱出的肠子往肚腔里塞,这也是十分错误的做法。原因有三点:1、脱出肠子很容易被感染,在没有医疗条件的情况下,自己往回塞很容易导致严重的腹腔感染;2、盲目地回塞肠子时,容易使肠子扭塞,导致机械性肠梗阻;3、脱落出的肠子很可能已经被刺破,回塞容易导致一些粪便等脏物透过肠壁溢出,导致严重腹膜炎。

  3、近肢端动脉出血绑扎点忌就近

震中如果造成手臂部或小腿部近肢端(也就是靠近手、脚的踝部)动脉出血,在绑扎时,要注意不能在出血点就近部位缚扎,应选择过膝、过肘的绑扎点。因为相应大血管穿行于尺桡骨和胫腓骨之间,不利于止血且易伤及相关神经(桡神经)。

  4、皮肤破损出血切忌用泥土糊

民间有种说法,对于皮肤破损出血的情况拿泥土糊上去可消炎止血。这其实是一个误区。泥土中含有一种厌氧菌??破伤风杆菌,用这种方法不仅起不到消毒止血的功效,还很容易导致破伤风,重者致命。

  5、骨折后(被砸后)肢体切忌“轻举妄动”

震中倘若遇到被砸的情况,首先要考虑骨折的可能性。那么在自救的过程中,要避免被砸部位的活动,防止骨折断端受到二次伤害,加重血管和神经的严重损伤。可因地制宜,找两个小木棍之类的东西越过关节夹住骨折部位,再用绳或布条缠绕,以远端指趾不麻木为宜,就会起到良好的固定作用。

  6、遇有害气体泄漏切忌顺风躲避

地震中各项设施损坏,有害气体泄漏的情况时有发生。很多灾民遇到这种情况时都十分慌乱,只顾逃跑躲避忽略风向。很多人甚至是盲目地跟着人群顺风而跑。要注意,此时逆风而上是最正确的躲避方法,可有效避免有害气体顺风而下,致人体受到的伤害。

  7、自救时呼救忌盲目大喊大叫

地震时如果被困无法逃脱,大家都知道通过呼救引起救援人员注意。但通常有很多人出于惊慌,在被困时声嘶力竭地哭泣,拼尽全身力气呼喊自己的亲人,要注意这样盲目的持续大喊大叫,会过多地消耗体力,导致肌体耗氧量增加,容易引起昏厥或休克。此时应抓住时机有效呼叫,尚可充分利用一些手边的金属物进行敲击,或采用发光的亮片(如玻璃、镜子等),通过反射光引起救援人员注意,如有收音机可开大音响等多种呼救方式,从而达到自救呼叫的目的。

  8、颈椎损伤忌抬颌后仰

地震中被长时间掩埋的伤员获救时,常有一个习惯性的动作,喜欢后仰一下头、深呼一口气,好像这样才能把胸中的废气排除干净,但往往此时意外就发生了。由于地震坍塌、高处坠落等因素,颈椎最易受到损伤,在长时间不动的情况下突然后仰过深(这种后仰动作在急救医学上称为“鼻颌位”),容易导致颈髓横断,造成脊髓休克,危及生命。正确的做法是用双手扶住颈部,两侧相对制动,最大限度避免颈髓横断致命性二次损伤。

  9、被困时呼吸忌快而浅

正常情况下,人体的呼吸频率为每分钟12?20次,在遇到地震等险情灾难降临时,人们处于惊慌失措或过度恐惧的状态时,呼吸容易急速,换气频率加快。但快而浅的呼吸容易使二氧化碳的呼出过多,而人体呼吸机氧供不充分,引起呼吸碱中毒,使氧解离曲线左移,组织释放氧受阻,致机体缺氧更进一步恶化;由此而导致昏迷等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的发生。故自救时应控制情绪、保持镇静,宜采用慢而缓的呼吸方式,避免上述情况。

相关文章

最新图文

福建税务局电子税务局登录

时间:2024-02-23 08:0:12

肇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

时间:2023-09-14 21:0:15

山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官网

时间:2023-09-19 21:0:03

山西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网上

时间:2023-09-18 14: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