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是中央直管、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南京,占地面积5888亩,建有四牌楼、九龙湖、丁家桥等校区。
在最新的排名数据中,东南大学在2018全国大学排名中列于第 22 名,在2018江苏高校排名中列于第 2 名,东南大学属于综合类大学,在2018综合类大学排名中列于第 15 名,以上数据仅指在全国所有公办本科院校中的排名。
下面统计下东南大学历年的排名数据:
东南大学历年排名表 | |||||
年度 | 全国排名 | 省内排名 | 分类 | 分类排名 | 总分 |
2018 | 22 | 2 | 综合 | 15 | 71.09 |
2017 | 22 | 2 | 综合 | 16 | 70.24 |
2016 | 24 | 2 | 综合 | 16 | 71.35 |
2015 | 23 | 2 | 综合 | 16 | 71.54 |
2014 | 25 | 2 | 综合 | 16 | 69.69 |
2013 | 21 | 2 | 综合 | 15 | 68.96 |
通过上述东南大学排名走势图可以看出,相对于2017年,东南大学在全国排名中保持不变;在江苏省内排名保持不变;在综合类院校中排名保持不变。
东南大学位于江苏省,那么在江苏省内,都有哪些大学最好,他们的排名各是多少?
学校名称 | 全国排名 | 所在地区 | 地区排名 | 类型 |
南京大学 | 8 | 江苏 | 1 | 综合 |
东南大学 | 22 | 江苏 | 2 | 综合 |
河海大学 | 42 | 江苏 | 3 | 理工 |
南京农业大学 | 43 | 江苏 | 4 | 农林 |
南京师范大学 | 44 | 江苏 | 5 | 师范 |
南京理工大学 | 44 | 江苏 | 5 | 理工 |
中国矿业大学 | 53 | 江苏 | 7 | 综合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54 | 江苏 | 8 | 理工 |
苏州大学 | 58 | 江苏 | 9 | 综合 |
江南大学 | 75 | 江苏 | 10 | 综合 |
东南大学属于综合类大学,那么在综合类大学中,都有哪些大学最好,他们的排名又各是多少?
名次 | 学校名称 | 全国排名 | 星级排名 |
1 | 北京大学 | 1 | 8星级 |
2 | 浙江大学 | 3 | 7星级 |
3 | 复旦大学 | 4 | 7星级 |
4 | 中国人民大学 | 5 | 8星级 |
5 | 上海交通大学 | 6 | 7星级 |
6 | 武汉大学 | 7 | 7星级 |
7 | 南京大学 | 8 | 7星级 |
8 | 中山大学 | 9 | 7星级 |
9 | 吉林大学 | 10 | 7星级 |
10 | 四川大学 | 12 | 7星级 |
东南大学是我国最早建立的高等学府之一,素有“学府圣地”和“东南学府第一流”之美誉。东南大学前身是创建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1921年经近代著名教育家郭秉文先生竭力倡导,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为基础正式建立国立东南大学,成为当时国内仅有的两所国立综合性大学之一。郭秉文先生出任首任校长,他周咨博访、广延名师,数十位著名学者、专家荟萃东大,遂有“北大以文史哲著称、东大以科学名世”之称誉。1928年学校改名为国立中央大学,设理、工、医、农、文、法、教育七个学院,学科之全和规模之大为全国高校之冠。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学校文理等科迁出,以原中央大学工学院为主体,先后并入复旦大学、交通大学、浙江大学、金陵大学等校的有关系科,在中央大学本部原址建立了南京工学院。1988年5月,学校复更名为东南大学,校庆日为每年6月6日(原国立东南大学校庆日)。2000年4月,原东南大学、南京铁道医学院、南京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南京地质学校并入,组建了新的东南大学。
东南大学不断探索办学、育人之道,积淀了优良深厚的历史传统。从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理念,到“民族、民主、科学”的南高精神;从国立东南大学“止於至善”的校训,到国立中央大学“诚、朴、雄、伟”之学风,到南京工学院“严谨、求实、团结、奋进”的校风,百余年来,东南大学为发展科学、振兴中华而自强不息、追求卓越的奋斗精神,激励着每一个东大人去创造辉煌的业绩。
经过一百多年的创业发展,如今的东南大学已成为一所以工科为主要特色,理学、工学、医学、文学、法学、哲学、教育学、经济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全日制在校生31470人,其中研究生15017人。专任教师270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200余人,占教师总数的比例为80.3%,正、副高级职称1900余人,博士生指导教师934人,硕士生指导教师2028人,两院院士1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13人,入选国家“”专家16人,入选国家“”专家21人,青年28人,“奖励计划”特聘教授、讲座教授45人,青年学者项目10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5人,“”教学名师3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43人,国家“十二五”863计划主题专家3人、国家科技计划专项专家1人、国家重大专项专家2人,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2人,全国十大青年法学家2人。
常州大学转专业政策规定及
时间:2024-07-12 10:0:24南京艺术学院转专业政策规
时间:2024-07-12 10:0:57江苏师范大学转专业政策规
时间:2024-07-12 10:0:41西交利物浦大学转专业政策
时间:2024-07-12 1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