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升学网 > 江苏高校 > 正文

南京师范大学怎么样好不好(什么档次、王牌专业、院校分数线)

更新:2023-10-02 12:26:53 高考升学网

考生和家长选择大学的标准是什么,根据口碑选择大学只适用于极少数的情况,根据自身对学校的了解也很少,那么就需要了解自己报考的意向大学了,本文黄老师帮分享自己对南京师范大学了解的经验,从多方面数据分析南京师范大学怎么样好不好,希望大家对南京师范大学有更多的了解。

1、南京师范大学怎么样好不好

南京师范大学怎么样好不好呢,首先它是一所率属于省政府公办本科学校,其次该校是211大学不是985大学,是一本类院校,根据校友反馈口碑不错。下面是南京师范大学学校最新介绍:南京师范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学校的主源可追溯到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该学堂是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发祥地之一。后历经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等时期;其另一源头为1888年创办的汇文书院,后发展为金陵大学,1951年与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曾称金陵女子大学)合并,成立公立金陵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在原南京大学、公立

南京师范大学怎么样好不好(什么档次、王牌专业、院校分数线)

2、关于高考志愿填报的一些知识点及注意事项

高考志愿填报流程方法及注意事项详解

学校、地域、专业哪个最重要?

第一是专业

1、专业决定了孩子大学四年需要学习的课程。高中时一门课程不喜欢,就已经痛苦不堪。而若选错专业,可能需要面对的就是几十门不喜欢的课程了。所以不说一定要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但至少不能选择自己完全不感兴趣的专业。

2、专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未来所要从事的工作及发展前景、工资收入。尤其对于家庭经济条件一般的孩子,毕业后买房、结婚、生子,需要承受巨大的经济压力,选择什么样的专业就更为关键了。举个例子:985/211院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硕士毕业,应届生平均工资大致在20万左右,拿到30多万的也大有人在;如果是英语专业,能拿到12万就已经是非常优秀的了。而且随着工作年限的增加,差距会越拉越大。

第二是地域

主要看水土是否适应。

最后是学校

排名靠前的学校是否一定比排名靠后的好?

不一定。地域和专业的影响也很巨大,如北大排名是在厦大之前,但就会计专业而言,厦大却在北大之上。地域方面,如西北大学是211院校,排名在杭州电子科技大学之前,但若是在杭州就业,西北大学的学生未必就比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更有优势。

重点、一本、二本、专科院校的区别在哪?

主要在于学习氛围、教学质量、就业状况等方面,但这些都是隐性的,还得看学生自身的情况,很多专科类院校毕业的学生素质同样很高。不过有两点是最直白的:

一、公务员、事业单位等考试。有些岗位明确要求只能985/211院校毕业生报考。非此类学生即便再优秀,还是连考试的资格也没有。

二、校园招聘。很多名企、大企业,只在名校招聘。而且这些企业大都不进行社会公开招聘。什么意思?就是如果你所在院校或者专业不是足够优秀的话,你可能连参加这些企业招聘的资格都没有,无论你有多么优秀。

高考发挥失常,是否应该复读?

两种情况:

一、原本能考北大,结果只考了复旦;原本能考浙大结果只考了厦大。也就是,虽然发挥失常,但仍然还在同一档次之内。这种情况,我建议不要复读。首先,这个影响并不大,尤其若是考虑专业和地域的影响,学校之间几个名次的差距并没有多大意义;其次,即便复读一年,也不一定能考的更好;第三,当今社会发展速度之快令人瞠目,智能手机、电商、O2O、微信、支付宝、滴滴、共享单车、直播、今日头条、人工智能等等,几乎每三五年就一个大变样。一年时间说短不短,说长不长,早一年步入社会,还能把握更多机会。

二、原本能考985/211院校,结果只考了普通本科;原本能考本科,结果只考了专科。这种情况,我建议复读。

是否应该冒险冲刺排名更高的院校?

若是处在985/211院校和普通一本、一本和二本、本科与专科等线上,就冒险冲一下;如果是同一档次则没必要。同一档次的学校专业更重要,先确保拿到理想的专业。

是否应该选择专业调剂?

如果是为了冲刺更高院校,就应该选择专业调剂;如果不是则不要选,专业是第一位的。

先入校,后调剂。有些孩子认为我可以先报个差一点的专业,等考入大学之后我再申请调到其他好的专业。大学确实是有这样的政策的,但不是你想调剂就能调剂的。首先他有名额限制,其次要看成绩,要知道这样想的人并不止一个,能考入同一所大学,成绩方面都差不多,所以要想实现调剂,并不比高考来的轻松。

志愿填报的方法流程

可分为三步:定专业、划地域、选学校。选学校最简单,在成绩容许的情况下在划定的地域内择优选择即可。难度主要在定专业和划地域两块。

如何选择专业?

选择专业主要就看两点:一是性格倾向;二是家庭条件。家庭条件好,孩子毕业后没有太大的经济压力,选择专业时可以更侧重于孩子的兴趣爱好。如果家庭条件一般,孩子毕业后要靠自己的能力买房结婚。那么,选择专业时就要尽量选择好就业、高收入的专业。

普通家庭孩子,确定专业要考虑哪些因素?

一、目标生活城市。

首先,选择的专业一定要在目标生活城市有发展前景。很多孩子想在毕业后回老家,结果毕业后才发现,自己所读专业在老家根本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也有一些孩子,想考公务员,结果报考时才发现,自己所读的专业在目标生活城市根本没有可以报考的岗位。

其次,目标生活城市决定了孩子需求的最低经济收入。生活城市一旦确定,房贷、车贷、孩子教育、家庭日常开支等数据基本也就确定了。这笔开支是无可避免的。如果孩子所选专业,其就业前景无法满足这一开支,最终就只能放弃专业,跨行业就业。最低经济收入这个数据是可以精准的计算出来的,虽然时间上有一定出入,但仍具有极强的参考价值。

二、专业前景。

该专业能从事的工作岗位有哪些,在目标生活城市应届生平均工资水平,工作五年后的平均工资水平,这些都是可以精准的统计出来的。

三、性格倾向。

四、以上三个因素,选出符合自己要求的专业。

志愿填报有哪些陷阱?

一、父母自认为了解孩子,盲目的替孩子决定。

我们接触过不少家长,很多家长认为自己了解孩子,上来就说我的孩子性格内向、文静,该选择什么专业?结果做完测试,我们和孩子沟通之后发现,其性格完全是外向的。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相反的情况?主要就是有些家长太过强势,孩子在家中根本就不敢表现出自己真实的一面。在这种环境下的了解,自然不可能准确。

二、父母根据自己的认知,直接替孩子决定。

我们还遇到过这样一些父母,根本不管孩子的想法,直接帮孩子决定。必须要报会计、必须要当老师。我们问“为什么一定要当老师”,“老师好”,“好在哪”,“.......”。连好在哪都不知道,就替孩子决定。这样的家长并不在少数。

各位家长切记,填报志愿一定要根据孩子自身的情况选择最适合的专业。要知道不是读个师范院校就一定能当老师的,学校也会考核、面试。如果孩子本身不喜欢,上大学后不好好学或者性格太过内向,上讲台连话都说不顺,那么又有哪一所学校愿意接受她呢?

三、向老师咨询

老师意见可以参考,但不可依赖。因为从本质上说孩子和老师的目标是违背的。对于孩子而言,最重要的是专业;而对于老师而言,有些老师可能更希望孩子选择更好的学校。

四、缺少调查

很多孩子只是听别人说这个专业如何如何好;或者只是稍微百度了一下,就觉得这个专业如何如何好;甚至有的只是在电视剧中看过这个专业多么多么好,然后就盲目的决定了。这是非常危险的,就比如金融、会计、法律、心理学等专业,如果孩子上的只是一个二本类或者专科类的院校,那么真实情况可能与他想象的就要差上十万里了。

五、缺少准备

孩子性格如何、适合的专业有哪些、这些专业的就业前景怎么样;想去的城市有哪些、这些城市有哪些特色;想去的学校有哪些、这些学校怎么样、选择的专业在这些学校是否有优势等等,这些信息都需要事先调查了解,单靠志愿填报的两天时间根本来不及。

志愿填报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对孩子后续发展的影响之大,可能现在孩子自己都难以想到。但我们长期从事大学生职业发展相关工作,对这一块却最是了解。进入大学后的痛苦迷茫、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的无助焦虑,每一年都在真实的上演,我们已经接触过太多太多这样的案例。所以请各位家长务必慎重对待!

最后,祝各位学子梦想成真!

3、南京师范大学在全国近三年各省录取分数线统计表

年份 招生省份 科目/选科 所在批次/段 最低录取分 最低位次
2022 北京 (物 或 化 或 生) 本科 588 10455
2022 北京 (物) 本科 599 8799
2022 北京 (不限) 本科 603 8264
2021 北京 (物) 本科 584 10409
2021 北京 (物 或 化 或 生) 本科 584 10409
2021 北京 (不限) 本科 600 8015
2020 北京 (物 或 化 或 生) 本科 580 12475
2020 北京 (物) 本科 581 12273
2020 北京 (不限) 本科 603 8713
2019 北京 理科 本科 579 10585
2019 北京 文科 本科 609 1527
2022 天津 (物) 本科A 641 6376
2022 天津 (不限) 本科A 642 6198
2022 天津 (物 或 化) 本科A 648 5245
2022 天津 (物 或 化 或 生) 本科A 648 5245
2022 天津 (史) 本科A 653 4459
2022 天津 (物 或 化 或 地) 本科A 656 4026
2022 天津 (政) 本科A 657 3891
2021 天津 (物) 本科A 640 5786
2021 天津 (物 或 化 或 生) 本科A 640 5786
2021 天津 (不限) 本科A 644 5202
2021 天津 (物 或 化) 本科A 647 4777
2021 天津 (政) 本科A 649 4516
2021 天津 (史 或 地) 本科A 650 4391
2021 天津 (地 或 物 或 化) 本科A 651 4269
2020 天津 (物 或 化 或 生) 本科A 637 7113
2020 天津 (物) 本科A 647 5479
2020 天津 (不限) 本科A 649 5135
2020 天津 (地 或 物 或 化) 本科A 650 4977
2020 天津 (政) 本科A 651 4822
2020 天津 (物 或 化) 本科A 652 4691
2020 天津 (史 或 地) 本科A 660 3523
2019 天津 理科 本科A 612 4659
2019 天津 文科 本科A 585 897
2022 河北 历史 本科 596 2579
2021 河北 历史 本科 606 1914
2022 河北 物理 本科 578 20380
2021 河北 物理 本科 591 17508
2020 河北 理科 本科 638 11231
2019 河北 理科 本一 611 12087
2020 河北 文科 本科 621 1336
2019 河北 文科 本一 624 1509
2022 山西 理科 本一A 548 13611
2021 山西 理科 本一A 577 8744
2020 山西 理科 本一A 595 9922
2019 山西 理科 本一A 571 8662
2022 山西 文科 本一A 566 1166
2021 山西 文科 本一A 596 1112
2020 山西 文科 本一A 578 1609
2019 山西 文科 本一A 582 1117
2022 内蒙古 理科 本一A 517 10250
2021 内蒙古 理科 本一A 532 8776
2020 内蒙古 理科 本一A 542 9492
2019 内蒙古 理科 本一A 576 6430
2022 内蒙古 文科 本一A 519 2400
2021 内蒙古 文科 本一A 548 2587
2020 内蒙古 文科 本一A 579 1964
2019 内蒙古 文科 本一A 595 1031
2022 辽宁 历史 本科 596 1392
2021 辽宁 历史 本科 613 1413
2022 辽宁 物理 本科 582 14356
2021 辽宁 物理 本科 587 13641
2020 辽宁 理科 本科 592 11714
2019 辽宁 理科 本科 609 7198
2020 辽宁 文科 本科 623 1219
2019 辽宁 文科 本科 620 935
2022 吉林 理科 本一A 525 11535
2021 吉林 理科 本一A 548 7218
2020 吉林 理科 本一A 537 13802
2019 吉林 理科 本一A 589 6644
2022 吉林 文科 本一A 549 1161
2021 吉林 文科 本一A 564 1253
2020 吉林 文科 本一A 578 1381
2022 黑龙江 理科 本一A 532 9258
2021 黑龙江 理科 本一A 576 4657
2020 黑龙江 理科 本一A 604 5495
2019 黑龙江 理科 本一A 602 5644
2022 黑龙江 文科 本一A 552 968
2021 黑龙江 文科 本一A 579 954
2020 黑龙江 文科 本一A 588 865
2019 黑龙江 文科 本一A 583 969
2022 上海 (物) 本科 526 12030
2022 上海 (不限) 本科 545 7977
2022 上海 (物 或 化) 本科 552 6653
2022 上海 (史) 本科 556 5925
2021 上海 (物 或 化 或 生) 本科 535 8283
2021 上海 (不限) 本科 543 6800
2021 上海 (物 或 化) 本科 548 5900
2021 上海 (史 或 地) 本科 550 5535
2020 上海 (物 或 化 或 生) 本科 527 9550
2020 上海 (不限) 本科 533 8275
2020 上海 (物 或 化) 本科 539 7072
2020 上海 (史 或 地) 本科 540 6893
2019 上海 (地 或 物) 本科 526 9747
2019 上海 (物 或 化 或 生) 本科 531 8680
2019 上海 (不限) 本科 534 8063
2022 江苏 历史(历史+不限) 本科 559 8304
2022 江苏 历史(历史+不限) 本科 560 8000
2022 江苏 历史(历史+不限) 本科 561 7703
2022 江苏 历史(历史+不限) 本科 579 3570
2022 江苏 历史(历史+思想政治) 本科 586 2426
2022 江苏 历史(历史+(化学或地理)) 本科 589 2058
2022 江苏 历史(历史+不限) 本科 590 1922
2021 江苏 历史(历史+不限) 本科 562 10193
2021 江苏 历史(历史+不限) 本科 566 8811
2021 江苏 历史(历史+不限) 本科 567 8513
2021 江苏 历史(历史+不限) 本科 589 3243
2021 江苏 历史(历史+思想政治) 本科 593 2583
2021 江苏 历史(历史+(化学或地理)) 本科 596 2129
2021 江苏 历史(历史+不限) 本科 597 1979
2022 江苏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57 47931
2022 江苏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68 37468
2022 江苏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69 36535
2022 江苏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70 35714
2022 江苏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72 34004
2022 江苏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88 21371
2022 江苏 物理(物理+思想政治) 本科 593 18019
2022 江苏 物理(物理+(化学或生物)) 本科 595 16679
2022 江苏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96 16066
2022 江苏 物理(物理+化学) 本科 598 14927
2022 江苏 物理(物理+(化学或地理)) 本科 605 11255
2022 江苏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611 8736
2021 江苏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42 44818
2021 江苏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42 44818
2021 江苏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42 44818
2021 江苏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47 40477
2021 江苏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52 36158
2021 江苏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79 17614
2021 江苏 物理(物理+思想政治) 本科 580 17086
2021 江苏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84 14932
2021 江苏 物理(物理+化学) 本科 586 13940
2021 江苏 物理(物理+(化学或生物)) 本科 589 12546
2021 江苏 物理(物理+(化学或地理)) 本科 593 10810
2021 江苏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99 8488
2020 江苏 理科 本一 362 49762
2020 江苏 理科 本一 364 45860
2020 江苏 理科 本一 382 17578
2019 江苏 理科 本一 361 40175
2019 江苏 理科 本一 363 36449
2019 江苏 理科 本一 376 17387
2020 江苏 文科 本一 358 11119
2020 江苏 文科 本一 380 3106
2019 江苏 文科 本一 351 10407
2019 江苏 文科 本一 370 3201
2022 浙江 1段 628 21631
2021 浙江 1段 629 18022
2020 浙江 1段 632 18709
2019 浙江 1段 641 14405
2022 安徽 理科 本一 575 22262
2022 安徽 理科 本一 604 9902
2021 安徽 理科 本一 580 22659
2021 安徽 理科 本一 614 9238
2020 安徽 理科 本一 599 22551
2020 安徽 理科 本一 629 9559
2019 安徽 理科 本一 569 22726
2019 安徽 理科 本一 604 9244
2022 安徽 文科 本一 590 1279
2021 安徽 文科 本一 631 1304
2020 安徽 文科 本一 607 1279
2019 安徽 文科 本一 615 1129
2022 福建 历史(历史+不限选考科目) 本科 604 1014
2021 福建 历史(历史+不限选考科目) 本科 604 994
2022 福建 物理(物理+不限选考科目) 本科 595 9995
2022 福建 物理(物理+(选考化学或生物)) 本科 598 9192
2022 福建 物理(物理+选考化学) 本科 604 7723
2022 福建 物理(物理+(选考化学或地理)) 本科 611 6067
2021 福建 物理(物理+不限选考科目) 本科 604 8664
2021 福建 物理(物理+选考化学) 本科 611 6937
2021 福建 物理(物理+(选考化学或地理)) 本科 616 5822
2020 福建 理科 本科 601 9211
2019 福建 理科 本一 579 7757
2020 福建 文科 本科 603 1275
2019 福建 文科 本一 601 1196
2022 江西 理科 本一 579 10185
2021 江西 理科 本一 598 9118
2020 江西 理科 本一 610 8732
2019 江西 理科 本一 592 9406
2022 江西 文科 本一 582 1707
2021 江西 文科 本一 616 1580
2020 江西 文科 本一 595 1463
2019 江西 文科 本一 603 1286
2022 山东 1段 582 26243
2021 山东 1段 569 38889
2020 山东 1段 609 21062
2019 山东 理科 本科 609 12437
2019 山东 文科 本科 601 2299
2022 河南 理科 本一 580 28410
2021 河南 理科 本一 616 16166
2020 河南 理科 本一 633 18475
2019 河南 理科 本一 600 16048
2022 河南 文科 本一 584 2836
2021 河南 文科 本一 624 2380
2020 河南 文科 本一 618 2080
2019 河南 文科 本一 599 2092
2022 湖北 历史(历史+不限) 本科 576 3613
2022 湖北 历史(历史+不限) 本科 580 3110
2021 湖北 历史(历史+不限) 本科 603 3454
2021 湖北 历史(历史+不限) 本科 607 2904
2022 湖北 物理(物理+化学) 本科 569 19667
2022 湖北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70 19208
2022 湖北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80 14853
2022 湖北 物理(物理+化学) 本科 583 13663
2021 湖北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95 18452
2021 湖北 物理(物理+化学) 本科 596 18030
2021 湖北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606 14036
2021 湖北 物理(物理+化学) 本科 608 13300
2020 湖北 理科 本一 579 24608
2020 湖北 理科 本一 593 18571
2020 湖北 理科 本一 607 13309
2019 湖北 理科 本一 588 13912
2020 湖北 文科 本一 570 4641
2020 湖北 文科 本一 584 2819
2020 湖北 文科 本一 585 2703
2019 湖北 文科 本一 589 2596
2022 湖南 历史(历史+不限) 本科 576 2986
2022 湖南 历史(历史+不限) 本科 585 2085
2022 湖南 历史(历史+(化学或地理)) 本科 588 1820
2022 湖南 历史(历史+思想政治) 本科 590 1644
2021 湖南 历史(历史+不限) 本科 593 2304
2021 湖南 历史(历史+思想政治) 本科 598 1796
2021 湖南 历史(历史+不限) 本科 599 1713
2021 湖南 历史(历史+(化学或地理)) 本科 599 1713
2022 湖南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71 19693
2022 湖南 物理(物理+化学) 本科 574 18273
2022 湖南 物理(物理+(化学或生物)) 本科 582 14722
2022 湖南 物理(物理+(化学或生物)) 本科 584 13886
2022 湖南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87 12709
2022 湖南 物理(物理+化学) 本科 587 12709
2021 湖南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84 18807
2021 湖南 物理(物理+化学) 本科 592 15150
2021 湖南 物理(物理+(化学或生物)) 本科 594 14304
2021 湖南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603 10957
2021 湖南 物理(物理+化学) 本科 604 10606
2020 湖南 理科 本一 614 10872
2019 湖南 理科 本一 587 11211
2020 湖南 文科 本一 621 1524
2019 湖南 文科 本一 612 1585
2022 广东 历史(历史+不限) 本科 583 3772
2021 广东 历史(历史+不限) 本科 597 3740
2022 广东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97 24060
2022 广东 物理(物理+(化学或生物学)) 本科 607 17211
2021 广东 物理(物理+不限) 本科 597 25239
2021 广东 物理(物理+(化学或生物学)) 本科 610 17309
2020 广东 理科 本科 595 22655
2019 广东 理科 本科 557 25190
2022 广西 理科 本一 555 13087
2021 广西 理科 本一 577 8429
2020 广西 理科 本一 589 8917
2019 广西 理科 本一 597 8373
2022 广西 文科 本一 593 1889
2021 广西 文科 本一 606 1030
2020 广西 文科 本一 580 1129
2019 广西 文科 本一 586 1401
2022 海南 (物) 本科 666 3201
2021 海南 (物 或 化 或 生) 本科 664 3127
2020 海南 (物 或 化 或 生) 本科 660 3262
2019 海南 理科 本科A 681 2841
2022 重庆 历史 本科 582 1759
2021 重庆 历史 本科 608 1800
2022 重庆 物理 本科 567 14420
2021 重庆 物理 本科 608 12238
2020 重庆 理科 本一 594 9068
2019 重庆 理科 本一 604 9033
2020 重庆 文科 本一 605 1491
2019 重庆 文科 本一 602 1374
2022 四川 理科 本一 607 15134
2021 四川 理科 本一 614 13890
2020 四川 理科 本一 627 12644
2019 四川 理科 本一 633 15217
2022 四川 文科 本一 600 1775
2021 四川 文科 本一 599 2125
2020 四川 文科 本一 590 2132
2019 四川 文科 本一 600 2228
2022 贵州 理科 本一 535 13261
2021 贵州 理科 本一 562 7528
2020 贵州 理科 本一 584 8183
2019 贵州 理科 本一 568 8983
2022 贵州 文科 本一 611 1551
2021 贵州 文科 本一 623 1429
2020 贵州 文科 本一 611 1478
2019 贵州 文科 本一 614 1144
2022 云南 理科 本一 606 7211
2021 云南 理科 本一 600 7465
2020 云南 理科 本一 632 5109
2019 云南 理科 本一 615 7427
2022 陕西 理科 本一 542 16316
2021 陕西 理科 本一 555 12597
2020 陕西 理科 本一 581 9410
2019 陕西 理科 本一 582 11477
2022 陕西 文科 本一 563 1897
2021 陕西 文科 本一 601 1104
2020 陕西 文科 本一 618 1122
2019 陕西 文科 本一 615 1004
2022 甘肃 理科 本一 486 17151
2021 甘肃 理科 本一 540 6872
2020 甘肃 理科 本一 551 7326
2019 甘肃 理科 本一 557 7577
2022 甘肃 文科 本一 547 968
2021 甘肃 文科 本一 575 964
2020 甘肃 文科 本一 594 900
2019 甘肃 文科 本一 587 852
2022 新疆 理科 本一 420 14408
2022 新疆 理科 本一(单列类外语) 390 2181
2021 新疆 理科 本一 526 4260
2021 新疆 理科 本一(单列类外语) 366 2972
2020 新疆 理科 本一 542 4533
2019 新疆 理科 本一 549 4727
2022 新疆 文科 本一 496 1311
2022 新疆 文科 本一(单列类外语) 429 4441
2021 新疆 文科 本一 556 767
2021 新疆 文科 本一(单列类外语) 392 1056
2020 新疆 文科 本一 569 689
2019 新疆 文科 本一 581 728

4、南京师范大学属性

南京师范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院校基本属性
创建时间 1902年
院校性质 公办
院校类型 ,师范
率属于 省政府
是否是211
是否是985
是否是双一流
本科/专科 本科
省/市 江苏
硕士点 一级学科硕士点:40
二级学科硕士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1
硕士专业学位类别:25
博士点 一级学科博士点:25
二级学科博士点(不含一级学科覆盖):1
博士专业学位类别:1
院校地址 http://www.njnu.edu.cn/
招生电话 ["025-83720759"]
招生网址 http://bkzs.njnu.edu.cn/

5、南京师范大学2023年最新简介

南京师范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学校的主源可追溯到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该学堂是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发祥地之一。后历经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等时期;其另一源头为1888年创办的汇文书院,后发展为金陵大学,1951年与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曾称金陵女子大学)合并,成立公立金陵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在原南京大学、公立金陵大学等有关院系的基础上组建南京师范学院,校址设在原金陵女子大学校址。1984年改办成南京师范大学。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高校行列。2000年南京动力高等专科学校并入。2015年成为教育部与江苏省共建高校。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目前,学校正在着力建设“有国际影响的高水平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名家大师辈出,文化底蕴深厚。李瑞清、江谦、柳诒徵、郭秉文、李叔同、张士一、陶行知、陈鹤琴、吴贻芳、孟宪承、杨贤江、徐悲鸿、高觉敷、罗家伦、潘玉良、张大千、唐圭璋、傅抱石、陈邦杰、陈洪、吴作人、李旭旦、孙望等诸多蜚声海内外的专家学者曾在此主政或执教。目前更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在此潜心耕耘,著书立说,培育后学。经过一代又一代南师人薪火相继、身教言传,历史性地生成了“严谨朴实”的学术品格,育就了“以人为本”的厚生传统,砥砺出“团结奋进”的拼搏意识,塑造了“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学校以“正德厚生、笃学敏行”为校训,形成了“严谨、朴实、奋发、奉献”的优良校风。南京师范大学拥有仙林、随园、紫金三个校区,随园校区有着“东方最美丽的校园”之美誉。学校占地面积2179633平方米,现有校舍总建筑面积932076.19平方米。设有二级学院28个、独立学院2个。学校共有在职教职工3247人,专任教师2095人,专任教师中正高级职称633人,副高级职称738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9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0名,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特岗学者1名,教育部重大人才工程9人,国家重大人才计划A类特聘专家3名、青年人才4名,国家重大人才计划B类领军人才6名、青年拔尖人才4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6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名,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0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3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领军人才3人,中科院“”人选2人,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共有在校普通本科生18369人,在校研究生12564人(其中学术型7016人,专业型5548人;博士研究生1525人,硕士研究生11039人)。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在籍生5108人。图书馆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总建筑面积39705平方米,馆藏纸本文献总量380.56万册,电子数据库152个。校园内有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充分发挥学科建设的龙头作用,目前拥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地理学)、国家重点学科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14个,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13个,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全国第三批重点马院。2011年成立研究生院。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专业(不含一级学科覆盖)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0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专业(不含一级学科覆盖)1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25个,2020年本科招生专业(类)49个,共涵盖74个专业,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2个。学科已涉及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农、医、管、艺等门类。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地理学、美术学等6个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进入A类,工程学、化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环境科学/生态学、数学等8个学科跻身ESI全球前1%。南京师范大学不断推进“厚生育才”战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拥有国家精品课程13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8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5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9门、国家虚拟仿真教学实验项目4个、国家线下一流课程3门、国家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4门,教育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7门、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3门、全国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示范课程1门,教育部“马工程”重点教材相应课程“精彩一课”11门,国家特色专业8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29个,“十二五”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21本(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2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3项,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国家体育与艺术师资培养培训基地1个,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3个,教育部专业改革试点项目1个,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2个,教育部高素质复合型硕士层次高中教师培养试点专业2个,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改革试点学院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国家理科基础学科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各1个。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被教育部评为优秀;学生在“挑战杯”等全国竞赛中多次获得特等奖或一等奖,4篇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师范大学积极实施“顶天立地”战略,科研成果追求原创,力攀高峰。拥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和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全国妇女与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全国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研究基地、全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基地、江苏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各1个。共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32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7项、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4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2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11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8项;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和《自然》上发表第一作者单位论文5篇,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1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4项(第一单位),13部专著入选“国家哲学社科成果文库优秀成果”,科研成果入选2008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和“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我校教师主持、历时8年修订的点校本《史记》,入选《光明日报》“2013十大文化亮点”和《中华读书报》“2013十大文化事件”。南京师范大学坚持协同创新,主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贡献。拥有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4个、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3个、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含培育点)6个、江苏省理论体系研究基地1个、江苏高校国际问题研究中心1个、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3个、江苏首批新型重点高端智库1个、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研究中心1个、江苏省老年学研究基地1个、江苏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2个、江苏省开放实验室1个,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0个、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7个,江苏省工程实验室7个,江苏省渔业重点实验室2个,江苏省公共服务平台2个。依托优势学科和重点研究机构,并通过大学科技园、文创园、地方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以及在地方建设的一批卓有成效的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形成了一批富有自身特色的产学研合作领域。鼓励教师开展应用对策研究,积极发挥“智囊团”和“思想库”作用。南京师范大学一贯重视与海外的交流与合作,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学校是改革开放以后全国首批对外开放大学,是国家设立的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对外汉语教学基地、首批华文教育基地和港澳台地区幼儿教育培训基地;设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南京基地、法国文化研究中心及南京法语培训中心、意大利文化研究中心等国际性研究和教学组织。与美国、英国等16所大学举办中外合作办学及联合培养项目,在123所大学设有学生海外学习项目。与世界上42个国家和地区的232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聘请外国专家400余人,其中长期外国专家80余人;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即“111引智计划”)。全年接收留学生1800余人。南京师范大学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求卓越,不断优化现代大学制度,整体推进学校事业发展。学校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厂(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先进集体”“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先进集体”“全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高校后勤十年社会化改革先进院校”“全国高校节能工作先进单位”和“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江苏省首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研究生优秀招生单位”“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江苏省国防教育示范学校”“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先进学校”“江苏省留学回国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江苏省园林式单位”等荣誉称号。在新的发展时期,南京师范大学将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内涵式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稳步提高办学质量和协同创新能力,统筹协调性、研究型、国际化三条路径,科学实施创新驱动、开放融合、高原造峰、特色发展四大战略,奋力建设有国际影响的高水平大学,为“强富美高”新江苏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数据截止日期:2021年03月01日)

江苏历史211分可以上什么大学2023
江苏徐州211大学名单及最新排名2023
江苏无锡211大学名单及最新排名2023
江苏211大学名单及最新排名2023
江苏南京211大学名单及最新排名2023
江苏苏州211大学名单及最新排名2023
江苏高考211分能上什么大专学校2023(历史)
2023年江苏上985和211大学最低要多少分
江苏高考211分能上什么大专学校2023(物理)
江苏高考211分能上什么大学2023(物理)
江苏高考211分能上什么大学2023(历史)
江苏科技大学苏州理工学院是985还是211大学

6、南京师范大学重点特色专业

南京师范大学重点特色专业有小学教育(师范)、学前教育(师范)、教育技术学(师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地理科学(师范)、生物科学(师范)、化学(师范)、物理学(师范)、数学与应用数学、小学教育、生物科学、动画、地理信息系统、新闻学、动物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学前教育学、教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师范)、音乐学(师范)(实验班)、音乐学(钢琴制作与调律)、音乐学(师范)、体育教育(师范)、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英合作办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美术学(师范)、哲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基地班)、生物科学(国家理科基地)、汉语言文学(国家文科基地)、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师范)、英语(师范)、英语(英西双语)、英语(英俄双语)、英语(英德双语)、英语(英法双语)、应用心理学、地理信息科学、法学、工商管理、化学、计算机科学、社会科学总论、数学、环境科学/生态学、地球科学、材料科学、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工程学、美术学、地理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生物技术、新闻传播学类、信息与计算科学、电子信息工程、地理科学类、工商管理(含人力资源管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人文地理学、课程与教学论、音乐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统计学、物理学、新闻传播学、心理学、政治学、应用经济学、自然地理学、水产

序号 评级名称 数量 专业/学科名称
1 师范类专业认证(二级及以上) 9 小学教育(师范)、学前教育(师范)、教育技术学(师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地理科学(师范)、生物科学(师范)、化学(师范)、物理学(师范)
2 国家级特色专业 6 数学与应用数学、小学教育、生物科学、动画、地理信息系统、新闻学
3 国家重点学科 5 动物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学前教育学、教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4 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28 小学教育(师范)、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师范)、音乐学(师范)(实验班)、音乐学(钢琴制作与调律)、音乐学(师范)、体育教育(师范)、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英合作办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美术学(师范)、哲学、新闻学、数学与应用数学(基地班)、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生物科学(师范)、生物科学(国家理科基地)、汉语言文学(国家文科基地)、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师范)、英语(师范)、英语(英西双语)、英语(英俄双语)、英语(英德双语)、英语(英法双语)、应用心理学、地理信息科学、法学、学前教育(师范)
5 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 3 工商管理、化学、化学(师范)
6 ESI世界学科排名 10 计算机科学、社会科学总论、数学、环境科学/生态学、地球科学、材料科学、农业科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化学、工程学
7 江苏省本科重点专业 1 数学与应用数学
8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 6 美术学、地理学、外国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教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
9 江苏省品牌专业 4 应用心理学、生物技术、新闻传播学类、信息与计算科学
10 省级特色专业 1 电子信息工程
11 江苏省品牌特色专业 1 教育学
12 江苏省重点专业 2 地理科学类、工商管理(含人力资源管理)
13 校级重点学科 3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14 江苏省“十二五”高等学校重点专业 1 应用心理学
15 国家重点学科(培育) 4 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文地理学、课程与教学论、教育学
16 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 1 地理学
17 江苏省重点学科 16 教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音乐学、法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统计学、数学、物理学、新闻传播学、心理学、政治学、应用经济学、哲学、人文地理学、自然地理学
18 江苏省优势特色学科 1 水产

7、南京师范大学特色专业

序号 专业层次 数量 专业
1 国家级 7 汉语言文学、新闻学、地理信息系统、动画、生物科学、小学教育、数学与应用数学
2 省级(直辖市) 6 社会工作、教育学、生物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
3 省重点、培育专业 7 数学与应用数学、工商管理(含人力资源管理)、新闻传播学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地理科学类、应用心理学

8、南京师范大学开设专业一览表

南京师范大学开设专业有财务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英语、会计学、英语(中美合作办学)、应用心理学、汉语言文学(师范)、物理学(师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地理科学(师范)、化学(师范)、生物科学(师范)、历史学(师范)、英语(师范)、思想政治教育(师范)、法学、翻译(英法双语)、日语(日英双语)、英语(英意双语)、英语(英西双语)、英语(英日双语)、英语(英法双语)、英语(英俄双语)、英语(英德双语)、英语(英朝双语)、意大利语(意英双语)、西班牙语(西英双语)、法语(法英双语)、俄语(俄英双语)、德语(德英双语)、朝鲜语(朝英双语)、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地理信息科学、旅游管理、测绘工程、地理科学(英才班)、舞蹈学(师范)、音乐学(师范)、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公共事业管理、应急管理、行政管理、哲学、思想政治教育、网络与新媒体、广告学、广播电视学、新闻学、广播电视编导、环境设计、美术学(师范)、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材料)、中国画(师范)、绘画(西画)、绘画(雕塑)、产品设计(陶艺)、体育教育(师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物理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物理学(师范)、物理学(双学科硕士层次师资培养实验班)、教育技术、学前教育、教育学、小学教育(师范)、生物技术、生态学、生物科学(国家理科基地)、人力资源管理、工商管理、金融学、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播音与主持艺术、汉语言、汉语言文学(文科基地)、秘书学、古典文献学、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文学(师范)、汉语国际教育、信息与计算科学、金融数学、统计学、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人工智能、电子信息工程、文物与博物馆学、历史学、社会学、社会工作、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制药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环境工程、环境科学、海洋资源与环境、应用化学、化学、材料科学与工程

南京师范大学包含院系和开设专业
院系名单 专业名称 本专科
金陵女子学院 财务管理 本科
劳动与社会保障 本科
英语 本科
会计学 本科
英语(中美合作办学) 本科
心理学院 应用心理学 本科
教师教育学院 汉语言文学(师范) 本科
物理学(师范) 本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师范) 本科
数学与应用数学(师范) 本科
地理科学(师范) 本科
化学(师范) 本科
生物科学(师范) 本科
历史学(师范) 本科
英语(师范) 本科
思想政治教育(师范) 本科
法学院 法学 本科
外国语学院 翻译(英法双语) 本科
日语(日英双语) 本科
英语(英意双语) 本科
英语(英西双语) 本科
英语(英日双语) 本科
英语(英法双语) 本科
英语(英俄双语) 本科
英语(英德双语) 本科
英语(英朝双语) 本科
英语(师范) 本科
意大利语(意英双语) 本科
西班牙语(西英双语) 本科
法语(法英双语) 本科
俄语(俄英双语) 本科
德语(德英双语) 本科
朝鲜语(朝英双语) 本科
地理科学学院 地理科学(师范) 本科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本科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 本科
地理信息科学 本科
旅游管理 本科
测绘工程 本科
地理科学(英才班) 本科
音乐学院 舞蹈学(师范) 本科
音乐学(师范) 本科
电气与自动化工程学院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本科
自动化 本科
公共管理学院 公共事业管理 本科
应急管理 本科
行政管理 本科
哲学 本科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想政治教育 本科
新闻与传播学院 网络与新媒体 本科
广告学 本科
广播电视学 本科
新闻学 本科
广播电视编导 本科
美术学院 环境设计 本科
美术学(师范) 本科
视觉传达设计 本科
产品设计(材料) 本科
中国画(师范) 本科
绘画(西画) 本科
绘画(雕塑) 本科
产品设计(陶艺) 本科
体育科学学院 体育教育(师范) 本科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本科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物理学 本科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本科
物理学(师范) 本科
物理学(双学科硕士层次师资培养实验班) 本科
教育科学学院 教育技术 本科
学前教育 本科
教育学 本科
小学教育(师范) 本科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技术 本科
生态学 本科
生物科学(师范) 本科
生物科学(国家理科基地) 本科
商学院 人力资源管理 本科
工商管理 本科
金融学 本科
经济学 本科
国际经济与贸易 本科
文学院 播音与主持艺术 本科
汉语言 本科
汉语言文学(文科基地) 本科
秘书学 本科
古典文献学 本科
汉语言文学 本科
汉语言文学(师范) 本科
国际文化教育学院 汉语国际教育 本科
数学科学学院 信息与计算科学 本科
金融数学 本科
统计学 本科
数学与应用数学 本科
计算机与电子信息学院人工智能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本科
软件工程 本科
人工智能 本科
电子信息工程 本科
社会发展学院 文物与博物馆学 本科
历史学 本科
社会学 本科
社会工作 本科
历史学(师范) 本科
食品与制药工程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 本科
生物工程(制药工程) 本科
能源与机械工程学院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本科
能源与环境系统工程 本科
能源与动力工程 本科
环境学院 环境工程 本科
环境科学 本科
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 海洋资源与环境 本科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应用化学 本科
化学 本科
材料科学与工程 本科

最新图文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是几本大

时间:2024-06-20 02:0:37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是几

时间:2024-06-19 12:0:53

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是一

时间:2024-06-18 06:0:06

江苏财会职业学院是几本大

时间:2024-06-18 04: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