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今天公布新的学业评价体系,从今年秋季学期2016级本科生和研究生起,学生正式成绩单中的成绩记录为等级制形式,将不再出现百分制。
该校副教务长郑力表示,新的学业评价体系,不是简单地以等级制代替百分制,这是教育教学改革迈出的重要一步。它更像是一个“扳手”,要撬动整体改革,实现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转变,释放学生活力,促进多样发展。
引入等级制成绩体系,激发学生内生动力
根据新的评价体系,课程成绩以A+、A、A-、B+、B、B-、C+、C、C-、D+、D、F形式记载。其中,获A和A-的人数不超过该课程修读总人数的20%,获得F(不通过)的学生比例则不设要求。
这项改革历经5年,通过对不同学科、不同课程的教师和学生访谈,对近20所国内外知名大学的评分和评价体系进行调研,最后综合形成这一改革方案。
由20名本科生自愿申请组成的本科生教学咨询委员会参与了前期调研,该委员会主席、清华美院大四学生卢森告诉记者,他们调研发现,百分制的评分方式过于细化,基于细微分数差异的竞争,加剧了学生功利主义的学习观。
“在教育理论上,无法证明百分制和等级制的优劣,采用哪种制度,一定是基于学校的教学实际和学生的学业状态。我们采用等级制本身意味着,学校鼓励学生弱化对学分绩的追求,将课程选择的着眼点重新放回对自身发展真正有益的能力、素质和知识上。”郑力指出,“只有这样,才能给‘以教为主’变为‘以学为主’的教育教学方式打下基础。”
为了给学生在选课中更大的自由,解除学生在选择具有探索性和挑战性课程时的后顾之忧,改革方案还允许学生在部分课程上自由选择等级制或通过制,选择通过制的课程成绩将不计入学分绩。
“放权”院系量身定制,活用多元评价体系
“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在于建立更加凸显个性化、人性化的多元评价体系。”郑力说,根据多元评价体系的设计,除了全校统一计算的“必修课学分绩”“必修限选课学分绩”和“全部课程学分绩”以外,各院系可根据实际需求量身定制。
由于在推研、评奖、出国交流等方面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规定和侧重点不一样,各院系可向学校注册中心提交所需学分绩种类。郑力认为,这就好比原来只有一把尺子度量学生的学习表现,当尺子多起来以后,间接地弱化了学分绩的度量功能。
变百分制为等级制后,在推荐免试研究生过程中,学校不提供逐次排名的名单,而只提供前10%、20%、40%、80%等段位的名单。后期,各院系通过面试等手段,加强对学生科研潜力、素质等方面的考查。
在这一过程中,院系作为统筹安排培养计划、进行课程建设的主要责任单位,将成为落实学校教学目标、实践育人理念的主要阵地。郑力表示,“放权”给学院,在此前的奖学金评比中,已经初步试水,引入等级制评分,建立多元评价体系以后,院系的评价可以更加灵活。
以学习成效为导向,尊重教师学术权力
按照等级制评价体系,学校只给出参考标准,自主权完全交给院系和教师,他们可根据课程目标设定等级评价细则。如果学生对教师的评价有异议,学校行政部门会请教师给出解释和说明,不做最终判断,最终由院系的教学委员会做出裁决。
在赋予教师更大自主权的同时,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评价素养就变得更加重要。新的改革方案明确,每位开课教师向院系教学主管部门提交“基于培养目标课程信息表”,要回答“你要学生学习什么、掌握什么”、“如何帮助学生取得学习成效”等5个问题。
郑力说,此次改革特别提出了根据“以学习成效为导向”和“教学评”一体化的教育理念,组织系统化教师工作坊,提高教师评价素养,帮助各院系诊断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实践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郑力说,根据改革方案,各院系要提供“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和培养标准的实现矩阵”,并请国内外同行专家进行评估,衡量课程体系建设和教育活动是否达到人才培养目标。在此过程中,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将完成角色转变,成为教学工作的监督者和指导者,而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将得到更好体现。
在学校层面上,清华大学把学生和同行评教、评课纳入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其原有的终结性、淘汰性功能,转变为以帮助教师诊断学情教情、改进教学为主的诊断性和发展性功能,促进师生围绕学习和发展进行有效沟通。
“教育教学改革具有复杂性、多维性,此次改革充分尊重教师学术权力,着眼于提高教师教学评价水平,努力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培养模式转变,提高教育的内在价值和质量。”郑力表示。(记者万玉凤5月15日发自北京)
成考录取分数线是多
时间:2024-06-12 17:0:18吉林省普通话考试报
时间:2024-06-12 17:0:33高考成绩一样怎么排名
时间:2024-06-07 17:0:09高校专项报名流程及
时间:2024-06-07 17: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