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家庄有这样一所军校,院落不大,老树挺多;规模不大,故事不少……它坐落在中山西路450号,名字叫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一所院校用人名命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编制序列中是独一份。
这是一所因抗日战争而诞生的学校,也是加拿大国际主义者白求恩来华抗日办学的历史见证。
1938年6月,白求恩突破重重封锁到达晋察冀边区,见到聂荣臻的第一句话就是:“告诉我,司令员同志,我的战斗岗位在哪里?”同志们劝他休息一会,可是第二天,他就奔赴60多里外的五台县松岩口村后方医院投入工作。一个星期内,白求恩就诊治了521名伤员,一个月内就为157名伤员做了手术。在异常艰苦的条件下,对于年过半百仅有一个肺叶机能的白求恩来说,平均每天做5台手术,令人难以置信。
白求恩了解到前线急缺医务人员后,多次建议创办一所卫生学校。他说:“一个外国医疗队对你们的帮助,主要是培养人才。”8月13日,白求恩写给聂荣臻的报告提出了办学意见:“必须明确,培训医务人员的学校与军事院校或党校无区别,它需要称职的教员,明确的教学计划,教科书和实习的医院或病房。”聂荣臻提议让他当校长,但被婉言谢绝,他说:“我是大夫,要到前线抢救伤员,不能拴在后方,但我可以为办学做点具体事。”
1939年2月,白求恩率“东征医疗队”挺进冀中,虽然工作非常繁重。但他仍时刻惦念着学校筹建,一方面在冀中物色一批医学专家,积极向军区推荐充当骨干教师,一方面在战斗间隙起草《军区卫生学校的教学方针》。
经过紧张筹建,1939年秋,“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于河北唐县牛眼沟正式成立。为了坚定“勿忘国耻、抗战到底”的决心,白求恩建议将学校成立的日子定在9月18日,得到大家的一致支持,他还向学校捐赠显微镜、小型X光机和从加拿大带来的内外科书籍。
在冀中战斗时,白求恩从老百姓的粪驮子得到启发,巧妙设计出一个打开可以当手术台、收起来骡马可背即走的新“药驮子”,可携带简易手术室和药房的全部必需品。白求恩率学校师生坚持“边教学、边战斗、边救治”,并紧贴抗日游击战实践,撰写《消毒十三步法》《战地外科组织治疗方法草案》等教材,还因地制宜,研制了治疗战伤感染化脓的“毕普”药膏,发明牵引器、剥离器、卢沟桥药驮子、白求恩勒骨剪等20多种医疗器械。他创新战救模式,制定一整套开展火线救治的原则和方式,如把红十字汽车换成骡子,分散建医院,组建医疗队和“志愿输血队”到前线。
1939年10月,因边区经费困难,白求恩决定回美国和加拿大,向全世界宣传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募集办学经费和药品器械。在白求恩启程前,日寇调集兵力进行“冬季扫荡”,白求恩因此改变回国计划。21日,敌人对医疗队所在地孙家庄一带进行进攻,形势十分危急,同志们劝白求恩立即转移,可他坚持要做完最后一例手术。在清理伤员创口时,左手中指被碎骨划破,他只是将流血的手伸进碘酒瓶里蘸了蘸又继续手术,直到缝完最后一针才撤离。第二天,白求恩的伤口发炎,但他仍坚持工作,一连又做了几十例手术。11月1日,前线送来一名患颈部丹毒合并蜂窝组织炎的伤员,白求恩明知自己伤口一旦触到这种病菌,很容易感染甚至带来生命危险,可为了挽救伤员的生命,他还是换上一副新手套上了手术台,不幸的是手套被划破,白求恩受到致命感染,于1939年16月12日以身殉职,终年49岁。12月21日,毛泽东同志发表《纪念白求恩》一文,号召学习白求恩同志的国际主义精神和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对工作极端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极端热忱、对技术精益求精的革命精神。
为了纪念白求恩,1940年2月16日,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更名为白求恩学校,后沿革发展为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像白求恩那样去战斗!”白求恩学校师生继承白求恩遗志,转战太行山,驰骋嘑沱河,参加百团大战、反“扫荡”等战役战斗上百次,为抗日战场输送近1500名医务人才,国际主义战士柯棣华和第一任政委喻忠良等近百名师生牺牲在抗日战场。无论是收复张家口、攻打清风店、解放石家庄,抗美援朝、边境自卫还击作战,还是小汤山抗击非典,邢台、唐山和汶川抗震救灾,白求恩传人都“冲得上、救得下、治得好”
成考录取分数线是多
时间:2024-06-12 17:0:18吉林省普通话考试报
时间:2024-06-12 17:0:33高考成绩一样怎么排名
时间:2024-06-07 17:0:09高校专项报名流程及
时间:2024-06-07 17: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