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升学网 > 思想学习 > 正文

儒家思想精髓九个字的意思 儒家思想产生背景是什么

更新:2023-09-19 14:08:59 高考升学网

儒家思想精髓九个字的意思

儒家思想精髓九个字分别是: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仁”不用多讲,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义”是孟子的思想核心;“智”同“知”,孔子的认识论和伦理学的基本范畴;“悌”指对兄长的敬爱之情。

儒家思想精髓九个字的意思  儒家思想产生背景是什么

儒家思想产生背景

儒家思想是中国文明史经历了夏、商、周的近1700年之后,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东周时期,中国社会处于划时代的历史变革中,周王室衰微,诸侯坐大,维护封建宗法等级制度的“周礼”遭到极大破坏,诸侯争霸,社会处于动荡之中。这时候代表各阶级利益的知识分子异常活跃,成为一支重要的社会力量,他们纷纷登上历史舞台,著书立说,提出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办法,形成了诸子百家争鸣的繁荣局面。其中影响最大的是儒家、法家、道家、墨家,他们各自为新兴的地主阶级设计了一套结束割据,实现统一的治国方案,为秦汉以后的社会治国思想的选择奠定了基础。

(一).儒家思想造句,用儒家思想造句

儒家思想精髓九个字的意思  儒家思想产生背景是什么

1、中国,文明古国。四大发明屹立不倒,儒家思想传颂至今,诗词歌赋,更是曾出不穷。那些从小翻看的东西深深烙印于心,把我和祖国深深联系在一起。2、大学时期有一位东方文明史的教授,他使我对中国的儒家思想和道家学说的丰富内容有所了解,同时也使我萌生了一个不可名状的"中国梦"。3、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薪尽火传在中国古代两千多年的封建文化中,始终处于正统地位。4、然而,正是这些富于多元化特色的法制融入,为儒家...查看更多

(二).儒家思想主张什么4个字

儒家思想精髓九个字的意思  儒家思想产生背景是什么

忠、孝、节、义。儒家的思想是以“仁”和“人为贵”,它的九大核心思想分别是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对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邑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儒家思想主张什么4个字儒家思想,是先秦诸子百家学说之一,周公及三代礼乐,乃后起儒学之先导,周礼制定之地洛邑成周,乃中国儒学之祖庭。几千年来,为历代儒客尊崇。儒家思想也称为儒...查看更多

(三).儒家思想精髓九个字

儒家思想精髓九个字的意思  儒家思想产生背景是什么

儒家思想精髓九个字分别是: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仁”不用多讲,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义”是孟子的思想核心;“智”同“知”,孔子的认识论和伦理学的基本范畴;“悌”指对兄长的敬爱之情。儒家思想产生背景儒家思想是中国文明史经历了夏、商、周的近1700年之后,由春秋末期思想家孔子所创立。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在总结、概括和继承了夏、商、周三代尊尊亲亲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查看更多

(四).儒家思想格言

儒家思想精髓九个字的意思  儒家思想产生背景是什么

1、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2、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3、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论语》4、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与其易也,宁戚。《论语》5、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论语》6、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论语》7、任贤勿贰,去邪勿疑。《尚书》8、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9、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10、默而识之,...查看更多

(五).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儒家思想的智慧价值

儒家思想精髓九个字的意思  儒家思想产生背景是什么

儒家思想作为一个系统的主流意识形态的虽然不存在了,但是,不管我们承不承认、自不自觉,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人生态度、行为准则的儒家思想却牢牢地扎根我们的思想中,与我们的灵与肉结为一体,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我们如果能够进行创造性运用,儒家思想将会成为培育现代企业文化的沃土。  儒家思想在行为方式上,主张推己及人、由亲及疏、齐家治国,顺乎伦理贴近人情;在生活态度上,主张顺天因时,积极入世;在处事准...查看更多

(六).以儒家思想革新企业文化

儒家思想精髓九个字的意思  儒家思想产生背景是什么

在企业文化中提出“德为先,和为贵,人为本”的理念是新疆伊力特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在领域的一次大胆尝试和转变。它源自中国传统文化,实践于中国企业,这正好说明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所蕴藏的丰富理念和文化精髓。一、德为先  儒家认为:在心为德,施之为行,即一个人道德品质的最高标准在于做到“配德”。孔子所主张的“德”的基本内容是仁义。在...查看更多

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社会内部不可调和的矛盾引起的深重危机,摇撼了传统文化的权威性,对传统文化的怀疑与批判精神与日俱增,就连“祖述尧舜,宪章文武”的孔子也不能不把当时所处的时代精神注入到自己的思想体系中,并对传统文化加以适当的改造,以便在社会实践中建立一种新的和谐秩序和心理平衡,这种情况到了大变革的战国时代显得尤为突出,因为人们在崩塌的旧世界废墟上已经依稀看到了冲破旧尊卑等级束缚的的曙光。

未来究竟是个什么样的社会模式,就成了举世关注的大问题,并在思想界引起了一场百家争鸣式的大辩论。当时代表社会各个阶级、阶层利益的诸子百家,纷纷提出各自的主张,其中一个最主要的争论焦点就是如何对待传统文化的问题。围绕这个问题而进行的思想交锋,儒、法两大思想流派最有代表性。他们旗鼓相当,针锋相对,英者云集,皆为显学。另外还有墨家、道家、阴阳家、兵家等等学派,可谓学派林立,学术与言论的开明为儒家思想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相关文章

最新图文

最新党员一对一谈心

时间:2024-04-24 02:0:08

通用版一对一谈心谈话记录2

时间:2024-04-24 02:0:27

最新普通党员一对一

时间:2024-04-24 02:0:33

最新一对一谈心谈话

时间:2024-04-24 0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