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升学网 > 思想学习 > 正文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六期观后感心得观后感五篇

更新:2023-08-12 00:51:02 高考升学网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六期观后感心得1

9月27日上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支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共同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在,各民族也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奋进,共同走上伟大的复兴之路。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六期观后感心得观后感五篇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凝聚团结奋斗的基石。团结固则百业兴。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对我们做好民族团结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指明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方向和目标,对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团结工作,事关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国梦的最终实现。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因此,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维护民族团结。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汇聚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众力并,则万钧不足举也;群智用,则庶绩不足康也。”当前,我们正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对于各族群众来讲,实现中国梦就是实现民族团结奋斗梦、民族繁荣发展梦。我们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各族人民在历史上第一次真正获得了平等的政治权利、共同当家做了主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就民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正是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生动写照,也是民族工作创新推进的鲜明特征,这更将会让我们复兴路上汇聚起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共铸中华民族共同体。“合则俱荣,分则俱损”,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实现中国梦,是各民族大家的梦,也是我们各民族自己的梦。在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和带领下,各族人民必然将扎实奋斗、共襄伟业,向着更加美好的生活不断前行,因此我们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成为我们复兴路上的最坚实的保障。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六期观后感心得2

一直牵挂着祖国北疆内蒙古。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后,再次参加他所在的内蒙古代表团审议。学讲话精神的同时,也把我的记忆拉回到在内蒙古的一次旅游。

对我而言,那一年的初夏我遇到的她来自于有着草原游牧文化和北方农耕文化交融的内蒙古包头市。偶然一次在南方闻见热气腾腾的奶茶香时,她饱含深情的告诉我:“闻到飘香的奶茶就像回到了家,奶茶就是家乡的温暖,是故土的眷恋。”

终于,我在2017年坐上了一路向北的列车,实现了儿时对草原的向往,也许这就是我和她天生注定的缘分。我在这次旅游中,真切感受到了“人民理念”的真谛,一个又一个关于多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的美丽故事在这里上演,我看到了党把对人民最真诚的赤子之心谱写在了每一寸土地。

有一种对人民的爱纯净而全面。初次踏上内蒙古的土地,我对包头市的第一印象就是以开放包容的胸襟热忱地迎接在外游子和八方游客、以文明和谐的风气展现出草原钢城、休闲之都的独特风采。当我走过爱国教育基地的北方兵器城、少数民族文化宝库的五当召、素有“塞外西湖”美誉的南海湿地,我沉醉于这座现代工业、科技创新、生态宜居的城市。今天的包头市,只是一个“决不让一个困难群众在全面小康路上掉队”工作成就的缩影,体现了守住民生底线、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这样一份对人民纯净的爱源于我们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把全部的爱都聚焦在如何真正实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目标。我在昆都仑河畔散步时,我仿佛看到一条悠长的缎带,紧紧环绕在这座城市的胸前,牢牢系在党和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交接处,它的下摆轻盈欲翔,一头飘向富民的实践、一头导引城乡的统筹、一头联系绿色的生态、一头延伸发展的方向。

有一种对人民的爱要用心感受。都说内蒙古不仅有着一尘不染的碧空、一望无际的草原,更有热情好客的牧民和悠扬情深的长调。当我来到希拉穆仁草原时,在蓝天白云之下,平滑得如毡如毯的碧草、蜿蜒穿行的幽静小河、零星散落的蒙古包、奔腾嘶鸣的骏马以及远处传来的马头琴声,让我分不清现实与梦境。晚间的篝火舞会,导游告诉我“今天牧民的温饱问题早已解决,全面小康胜利在望,从吃饱到吃好,再到吃得放心、吃出健康,我们的党不仅帮大家解决了具体困难,更让大家的日子越过越和美、越过越幸福”。今年是脱贫攻坚决胜年,要以更大的力度守住民生底线,扎实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工作。广袤的草原彰显出了在绿水青山中发展的生动实践,人民对生活宜居、绿色生态的需要也是一种幸福的需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我想起《远方有更美的天国》里的那一句“期盼,在生命里是多么甜美的一刻。”今天,作为基层干部,在我的生命里多了一个明亮的点在遥远处情牵,“愿得苍生俱饱暖”的追求让我的脚步从未停歇。

有一种对人民的爱听着就美好。从歌唱家德德玛《美丽的草原我的家》这首歌中深情地表达出家乡辽阔土地的赞美,到乌兰图雅《站在草原望北京》这首歌展现少数民族人民热爱祖国、积极投身中国梦伟大事业的深厚情感,传递出了“小我”信念与“大我”情怀的同频共振,体现出了“小家”幸福与“大家”昌盛的休戚与共。人民有了幸福的生活才有精力去开拓文化的软实力,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作为一种理想信仰与价值体系,和谐文化在民族团结的建设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草原歌曲的风格高度集中在歌颂祖国的美好、幸福的生活、甜蜜的爱情、真挚的友情等内容,今天的内蒙古已经挥起饱蘸曙光的巨笔,写出了人们不懈追求的梦想与幸福,人们用最美的声音唱出了对国家的祝福和敬意。只要用心倾听就会发现在这份爱的歌声里,每一个音节都凝聚着党和人民血浓于水的鱼水深情、每一个音符都能够感受到人民至上的信仰力量。

从1947年的沧海桑田到2020年的换了人间,团结祥和、繁荣稳定的景象随处可见,热情好客、豪爽不羁的性格深入人心,当我即将离开内蒙古的时候,我曾深情地久久回望,这里有我的感受、有我的理想,有我心爱的她。回首内蒙古自治区走过的奋斗历程、坚持的人民理念,让我走上工作岗位以后,更加坚定了信念使命,走稳了人生未来的路。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六期观后感心得3

汉代刘安在《淮南子·汜论训》中记载:“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这句话揭示一个深刻道理:抱残守缺、固步自封,事业就没有盼头、没有甜头;革故鼎新、吐故纳新,人生才能灿烂辉煌、前途光明。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是战胜困难的有力武器。”日前,在第四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给袁隆平、钟南山、叶培建等25位科技工作者代表回信时一番话,再次释放出鼓励创新、肯定创新、支持创新的鲜明导向,告诫党员干部要焕发出创新的精气神,勇于创新、善于创新、乐于创新,在奋力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战大考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邓小平同志曾经一针见血地指出:“现在的一年抵得上过去古老社会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反观当下,个别党员干部不想创新、不敢创新、不会创新的问题仍然存在:有的思想僵化、观念陈旧,存在等一等、看一看、望一望的现象,抽两鞭子迈两步,不抽不走、不打不动;有的信奉“远来的和尚会念经”,追求拿来主义、教条主义,一味邯郸学步、鹦鹉学舌、生搬硬套;有的缺少较真碰硬的魄力,缺乏斗争到底的定力,不敢啃硬骨头、不敢涉险滩,遇到矛盾绕着走、碰到问题躲着走、出现难题避着走。这些消极心理、错误认知、畏难情绪,是前进路上的“拦路虎”,阻碍改革发展走进走深走远,需要下大决心、花大气力加以破解。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新征程新任务,没有创新不行,创新慢了还会“拖后腿”,必须奔着问题去、对准问题改,聚焦群众关切的热点、痛点、堵点,激扬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争当全面深化改革路上的探路者,旗帜鲜明将创新进行到底。让创新之花绽放每一个角落,转变思想是前提。没有思想大解放,就不会有改革大突破。要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中国智慧、中国速度、中国奇迹中,增强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路径认同,激发创新激情、汲取创新动力、凝聚创新共识,把创新当成一种时代气息、一种价值导向、一种行为习惯。让创新之花绽放每一个角落,领导带头是关键。“雁行千里靠头雁,船载万斤靠舵人。”“关键少数”靠前指挥、身先士卒,锐意进取抓改革、凝心聚力抓改革,有闯劲、有冲劲、有韧劲,既挂帅又出征、既吹号又冲锋,就能带动“绝大多数”奋勇跟跑、踊跃抢跑,积极投身制造创造发展洪流,形成你争我抢、争先恐后、敢打头阵、勇夺头彩的辐射效应。让创新之花绽放每一个角落,顺势而为是根本。创新不是脱离实际的异想天开、毫无章法的莽撞蛮干。要符合客观需求、体现实践特色,用透视的眼光、战略的思维,搞清楚局部与全部,弄明白轻重与缓急,敢于突破条框禁锢,敢于打破一贯认知,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以包容开放支撑创新精神,以攻坚克难汇聚创新伟力。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创新源泉充分涌流、让创新成果完全释放,我们就一定能够勇立时代潮头,驶向更加繁荣、更加昌盛、更加锦绣的光辉彼岸。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六期观后感心得4

前进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有风有雨是常态,风雨无阻是心态,风雨兼程是状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慎终如始、如履薄冰的状态,更加突出党建引领作用,更加彰显党领导下各项制度和各项事业的优越性和生命力,努力在大战中践行初心使命,在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

疫情发生以来,各地各部门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努力做到科学决策、精准防控。因此战时表现好不好,关键取决于平时基础打得牢不牢,一项数据同一个部门重复要,不同的部门对同一项数据重复要,重复交叉的文件和数据报送时有发生,既牵扯精力又浪费资源,必须进行工作方法创新,强化数据共享,打破信息壁垒;对于数据的传递,多“留心”保存,真正把基层干部从“无谓”的事项中解脱出来,投身于真正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的事项中,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强调:“忘记了人民,脱离了人民,我们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一事无成。”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初心使命,树立群众观点,践行为民宗旨,全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用实实在在的成效赢得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就要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这些事关群众“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体己小事,全力建制度、补短板、强弱项,真正让群众住进好房子、过上好日子,不断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要实现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广大党员干部就必须坚决摒弃“松松劲”“歇歇气”的想法,继续乘势而上、埋头攻坚,一手战“疫”、一手战贫,真正让贫困群众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红利。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主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想共产党人的使命,就是始终如一为民服务。作为党员干部,只有真正把自己当成人民的儿女,带着对人民群众的赤子之心,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才能真正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正如李小琼一样,在此次抗“疫”中,无数党员干部舍小家为大家,挺身而出、身先士卒,用忠诚和坚守诠释着这个时代共产党人的使命与担当。

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六期观后感心得5

民族团结是一种精神、一种思想整合力量、一种追求,它对凝聚人心、整合社会起着重要作用。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团结关系到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关系到国家的安危和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社会的稳定;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经济的发展;没有民族团结,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加强民族团结是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的国策,是贴合全国广大人民群众情感和意愿的大举。应对总体稳定、局部动荡的世界政治格局和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强对民族团结重要性的认识。民族团结与进步,是民族关系的主旋律,也是精神礼貌建设的重要资料。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教育,牢固树立“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的思想,维护民族团结成为良好的社会风尚,使每一个公民都能自觉地履行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神圣义务,同时也把它当作自我的一项应尽的义务。

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是防范境内外敌对势力分裂祖国图谋的迫切需要。新中国成立60年来,境内外敌对势力始终没有停止对我国的分裂破坏活动。尤其是近些年来,境外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国际恐怖势力同境内民族分裂主义分子疯狂进行分裂中国的违法犯罪活动。拉萨事件与乌鲁木齐事件,充分暴露了境内外民族分裂主义分子的暴行和分裂中国的罪恶行径。尽管这两起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已被平息,但境内外敌对势力决不会甘心失败,还会伺机制造事端,破坏我国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当今,境外敌对势力还在意识形态领域向我国大举进攻。国际上“泛伊斯兰主义”、“泛蒙古主义”与“泛突厥主义”思潮泛滥,并利用各种途径日益向我国境内进行思想和文化渗透。他们在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和培植民族分裂主义分子,企图把这些地区作为他们从事分裂中国活动的桥头堡。对境内外敌对势力的分裂破坏企图,我们始终不能放松警惕,务必做好反对民族分裂斗争的长期思想准备。为此,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迫切需要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打牢全国人民反对民族分裂、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祖国统一的思想基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民族团结教

育是促进民族团结,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近些年在处理民族关系中,由于对经济利益矛盾的调处不当,或因对党的民族、宗教政策执行不力,引发了一些民族纠纷。更有甚者,一些普通的民事纠纷因境外敌对势力的挑拨与煽动而成为境内外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制造暴力事端的借口。这些民族纠纷的产生,更加警醒我们需要广泛而深入地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是反对民族分裂、处理好民族关系的重要举措。因为“民族关系始终是我国社会政治关系的重要方面,直接影响党和国家的全局。正确协调和处理汉族和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构成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繁荣的局面,实现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是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重要资料。”

二、思想政治教育中民族团结教育的主要资料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民族团结教育,就是要在全国各族师生中间广泛深入地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民族政策、国家民族法律法规和以爱国主义的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巩固和发展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第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教育。那里主要是指民族理论体系教育。民族理论体系是正确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观点的总和。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个性是改革开放以来,在进程中,党和国家正确解决我国民族问题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理论升华,是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二,国家民族法律法规教育。国家民族法律法规教育是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重要资料之一。这主要是指对全国各族人民进行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以及各省、市、自治区制定的少数民族权益保障条例等的教育,让全国人民知法懂法,自觉维护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自觉遵守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中规定的坚持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的基本原则。

三、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民族团结教育的有效途径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民族团结教育,为维护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稳定与繁荣带给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是全体思想政治教育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具体的表现。如何用当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武装全国各族人民的头脑,自觉抵制境内外敌对势力的分裂破坏活动,增强民族团结意识,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务必深入探索的问题。

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不懈追求的目标。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根本动力来自全国各族人民。只有各民族大团结,各族人民共同当家作主,才能确保各族人民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使各族人民的参与热情和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激发出来,使下一切物质的和精神的、现实的和潜在的用心因素竞相迸发其能量,一切有利于造福社会和人民的源泉充分涌流,从而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真正变为现实。经过60年艰苦奋斗,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靠的就是全国各族人民精诚团结、万众一心、共同奋斗。

相关文章

最新图文

最新党员一对一谈心

时间:2024-03-20 09:0:49

通用版一对一谈心谈话记录2

时间:2024-03-20 09:0:08

最新普通党员一对一

时间:2024-03-20 09:0:14

最新一对一谈心谈话

时间:2024-03-20 09: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