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升学网 > 五险一金 > 正文

企事业养老金并轨

更新:2023-09-21 18:22:19 高考升学网

养老保险改革方案发布:对谁影响最大?

1月14日,国务院发布了《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这也标志着机关事业单位和企业职工在退休养老制度上存在的“双轨制”开始并轨,那么改革将如何推进?

改革的目标人群十分明确,就是按照公务员法管理的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机关(单位)、事业单位及其编制内的工作人员。这些人员将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过渡的办法进行改革。

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会受到很大影响,改革前已退休的人员维持原待遇不变,并参加今后的待遇调整;而决定实施之日,也就是10月1日后参加工作的的新人直接参与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要说影响大的可能就是除老人新人以外的这些在职的职工。

数据统计,“中人”包括大约700万在职公务员,以及超过3000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为了避免这些人出现改革后养老金出现较大幅度降低的情况,《决定》中明确,对于在职人员,其10月1日之前的工龄都将为“视同缴费年限”,这也意味着这些人员在决定实施之日起的工龄都被看做是已经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同时,在依据视同缴费年限长短等因素,发给过渡性养老金。

所谓视同缴费年限,通俗的说就是职工全部工作年限中,其实际缴费年限之前的按国家规定计算的连续工作时间。视同缴费也就意味着账户中实际并没有这笔钱,这也引发了不少的担忧,3700万人携带长短各不相同的视同缴费年限参加社保,会不会给本就存在一定支付压力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带来风险呢?为了避免这种风险,《决定》中明确,改革初期,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单独建账,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分别管理使用。

建待遇与缴费挂钩机制 多缴多得

《决定》明确,改革将按照多缴多得,长缴多得的原则,实现待遇与缴费挂钩。改革后基本养老保险费由单位和个人共同负担。单位缴费的比例为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0%,个人缴费的比例为本人缴费工资的8%,由单位代扣。

和企业职工一样,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参加社保,15年成了最低门槛,《决定》实施后参加工作、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才能在退休后按月发给基本养老金。同时《决定》明确:个人账户储存额只用于工作人员养老,不得提前支取,每年按照国家统一公布的记账利率计算利息,免征利息税。参保人员死亡的,个人账户余额可以依法继承。值得注意的是,如果以六十岁作为退休年龄,则个人账户养老金的计发月份是139个月,也就是说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参保并退休后,如果在71.5岁前不幸死亡,则他个人账户中的余额以及滚存利息都可以被继承。为了保障改革的平稳推进,国家在基本养老保险之外,又给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设立了职业年金。

职业年金是指公职人员补充养老保险,是一项单位福利制度。《决定》中规定,机关事业单位应当为其工作人员建立职业年金,单位按本单位工资总额的8%缴费,个人按本人缴费工资4%的缴费。工作人员退休后,按月领取职业年金待遇。

并轨之后能领多少养老金?

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参加社保后,到底能领取多少养老金呢?我们一起来算一笔账。

眼前有三位公务员,老李、大李和小李同为一个单位,从事同样的工作。老李在9月30日年满60岁,那么假设他退休前工资是5000元,那么老李的退休金按照老办法发放,此前我国公务员退休金和在岗工资的比率一般是80%-90%之间,那么老李的退休金就在4000元-4500元之间。

大李今年四十岁,在10月1日前有15年工龄,还有20年退休,我们假设社会平均工资和他的工资都是5000元,并保持20年不变,那么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后,每年个人账户中将存入4800元,考虑2%的年度收益率,则60岁时大约有12万个人账户积累,除以139计发月数则等于863元,再按照《决定》中明确的,基础养老金月标准以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和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的平均值为基数,缴费每满1年发给1%。大李的基础养老金等于每月为(5000+5000)/235%=1750元,两项合计2613元,这符合目前养老保险50%左右替代率的情况,那么参照老李4000元退休金的标准,大李将在2613元养老金之外获得1387元的过渡性养老金。

小李,25岁,10月1日参加工作,小李到60岁退休还有35年,我们同样假设社会平均工资和他的个人工资都是5000元,并保持不变,则按照8%的跟人缴费标准,35年后他的个人账户中将有24万个人账户积累,除以139计发月数则等于1726元,由于有35年工龄,他的基础养老金同样是1750元,小李退休后每月可领取养老金3476元,和大李的2613元相比,就体现出多劳多得的原则。

当然,我们假设的是工资始终保持不变,如果按照社平工资和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的增长机制,大李和小李获得的养老金也会更为可观。

养老金并轨 还要迈过哪些坎

其实我国从2008年起,就开始在五个省市试点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但是这项改革始终推进缓慢,最终以失败告终,由此可见,改革要面临的困难显然不少。

养老金并轨首先要面对的难题就是统筹层次低,《决定》明确要建立健全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省级统筹,但实际上我们面临的情况则是:2013年底,按照基金在全省区市范围内统收统支的标准,只有6省区市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省级统筹。统筹层次偏低,使得各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要么结余充实、要么负债累累,从根本上促使社保关系转移接续难。

专家表示“一平二调”不现实。

社保资金缺口和个人养老账户空转,也是困扰地方多年的问题。2013年,全国19个省级地区出现当期职工养老保险基金收不抵支,缺口共计1702亿元,需要中央财政补助;其他13个省级地区当期收大于支,基金结余4042亿元。

正因如此,当明确“取消双轨制”,大量携带长短不同“视同缴费年限”的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将参加社保,就有人惊呼,这会不会给本就存在一定支付压力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带来风险呢?为了避免这种风险,改革方案中明确,改革初期,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基金单独建账,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分别管理使用。

此外,我国社保基金保值增值机制尚不健全。结余基金绝大多数存银行、买国债,投资渠道单一,收益率比较低。补充性社会保障推进缓慢、商业养老发展滞后,没有形成多层次保障体系,养老抚养比持续增高,医疗费用上涨,给社保基金长期收支平衡带来了很大压力,亟需进一步拓宽筹资渠道。

养老金并轨的深圳经验

真正让养老金实现并轨虽然有不少困难,不过也有改革成功的试点。深圳市分别在2012年和2010年推行了公务员养老保障制度改革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

不过比较起来深圳市的改革方案显然要比1月14日发布的《决定》简单很多,首先深圳市并轨的只包括两个时间节点后参加工作的新人,改革相对复杂的“中人”并没有包括在其中,同时,深圳市建立的职业年金只包括单位缴纳的8%,个人并没有出资。李勇介绍,正是因为改革方案相对简单,激励机制明显,改革才得以顺利推进,接下来他们将设计和国家相衔接的方案。

深圳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养老保险处副处长李勇告诉记者,公务员工资已经连续几年没有上调,如果参照《决定》的缴费方案,则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必须建立正常的工资上调机制。

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保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利用这个机会,要解决问题,就工资结构调整,薪酬制度的治理机制一路建立起来,这样大家都能支持这件事。(央视记者 李天雷 郭茜)

最新图文

兰州五险一金缴费比

时间:2023-09-15 06:0:56

潍坊五险一金缴费比

时间:2023-09-19 09:0:52

乌鲁木齐五险一金缴

时间:2023-09-13 19:0:48

绍兴五险一金缴费比

时间:2023-09-21 04: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