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升学网 > 小学教育 > 正文

初中生的心理特征与管理对策

更新:2023-09-16 22:39:57 高考升学网

有过中小学教育经验的人大部分认同一个事实,就是相比较于小学生和高中生,初中生是最难管教的。“他还是个孩子”与“你已经不是小孩子了”往往并行不悖地被成年人用来评判这个阶段的孩子。把他们当小孩看时,往往会忽略他们身上的问题,把问题简单化;把他们当成年人看时,又容易误解他们的一些所作所为,结果就觉得他们难以管教。

本文将简要分析初中生的心理特征,并在分析的基础上尝试对初中生提出一些管理策略。

一、初中生的心理特征

初中阶段正处在十一二岁至十四五岁之间,这个时期在心理学分期上称作“学龄中期”或者“少年期”,是儿童期向青年期过渡的一个时期,也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在整个心理发展过程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但是也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往往表现出半成熟、半幼稚的认知特点,所以他们的所作所为也常常得不到成人的正确理解。

这个时期学生的心理特征尽管有许多不同之处,但也有许多相似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身体迅速发育与心理急剧变化相交融

初中阶段正值身体生长的第二个高峰期(第一个高峰期出现在一周岁左右),身高体重增长迅速,神经系统,特别是大脑的机能急剧发展,性成熟期开始。同时,心理发展进入了幼稚与成熟、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与冲动性错综并存的所谓“心理断乳期”,是个不折不扣的“多事之秋”,属于糊涂期和危险期。

2.摆脱童年期的依附型心理,自我意识萌发,追求成人感

(1)进入初中的学生,在心理变化上最显着、最重要的变化是,他们意识到自己不再是孩子了,产生了鲜明的“成人感”,但这种成人感充满矛盾。由于身体发育异常迅速,而心理发育则比较缓慢,身心常常失去平衡,因而理智往往控制不住情感,以致表现在行为上经常出现一些使人难以理解的过失。初中生中普遍存在的“屡教不改”现象,体现的就是这种“理智”与“情感”的错位与失衡。

(2)成人意识使得初中生要求独立、要求自主的意愿不断增强,对父母、教师的依附不断减弱,因而常常喜欢自作主张,以致表现在行为上不再听话,有时甚至公开顶撞,亦即逆反心理很强。

(3)这个时期的学生好奇心很强,模仿性很大,但是又不怎么懂事,因而什么都想学想做,却很少考虑后果,所以一些不良行为习惯,诸如抽烟、喝酒、赌博等会在这一时期集中表现出来。

3.异性之间的爱慕意识日趋明朗化

初中生的异性爱慕意识的萌发是这个时期的心理特征中一个不可无视的问题。异性爱慕的实质是一种“青春觉醒”的表现。

相关文章

最新图文

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呈下

时间:2024-04-24 01:0:25

最高法:依法惩治未成年人

时间:2024-04-24 01:0:53

最高法:小学生体育课意外

时间:2024-04-24 01:0:30

浙江省宁波市“三个一体化

时间:2024-04-24 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