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升学网 > 小学教育 > 正文

2019年天津小升初政策深度解读

更新:2023-09-15 08:47:45 高考升学网

  天津市教委:分批向社会公布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政策

  天津市教委17日下午举行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新闻发布会,此次发布会被命名为“老五县专场”,亦即包含农村的偏远区县;从17日开始,天津市教委还将分期分批地召开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公布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的具体招生政策。

  目前,小学和初中阶段划片就近入学,在上海已实施多年,有较成熟、规范的做法。而天津,已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工作的意见》,确定秋季学期开始,天津市所有公办义务教育学校将全面实行免试就近入学,小升初招生将取消一切选拔性考试。其他城市也都陆续取消“择校生”。

  天津将实行2015小升初"配套"政策实施教师和校长轮岗制

  每年交流教师比例不低于10%:据介绍,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在编在岗教师,凡男50周岁、女45周岁以下,且在同一学校连续任教6年的,原则上应该交流。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的正、副校长,男55周岁、女50周岁以下,在同一学校任职满两届或满10年,原则上应该交流。对于已有两所以上学校工作经历且每所学校工作时间均达到3年及以上的教师,或在农村学校有6年及以上工作经历的城镇教师;处于孕期和哺乳期的教师,或患病并经指定医院诊断不宜交流的教师、校长,经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可暂不纳入交流范围。

  符合交流条件的教师按比例交流到建立对口帮扶关系的学校或其他学校任教。符合条件的正、副校长应交流到其他学校任职。副校长可以按照教师交流制度进行交流。每学年学校教师交流比例不低于符合条件教师总数的10%,其中,骨干教师交流比例不低于交流教师总数的20%。教师、校长的交流按照学年计算,交流年限应充分考虑接受交流一方学校教学岗位的要求,但不得少于1年。

  建新入职教师“县管校聘”机制:各区县结合义务教育发展规划,科学划分学区,学区内部采取定期交流、跨校竞聘、学校联盟、集团化办学教师“走教”等形式推进学区教师、校长资源一体化管理。安排特级教师、“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和“265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学员,以及本区县知名校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以师徒结对形式在本学区或本区县跨校指导教师,建立共同成长团队。

  各区县建立区域内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间对口帮扶关系。其中,中心城区重点推动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交流;涉农区县重点推动城镇学校向乡村学校交流;乡镇范围重点推动中心学校向村小、分校交流。

  此外,针对新入职的大学生教师,逐步探索建立“县管校聘”机制。即新入职的教师统一由区县的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学校聘用,使教师由“学校人”变为“系统人”,从而使教师能够在区县域内各学校轮流执教。


>>>天津“小升初”新政第一弹:五区县实现平稳过渡

  备受关注的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招生政策于3月17日开始分批公布。首批武清区、蓟县、宝坻区、静海县、宁河县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具体招生政策在17日全部公布。多年来,武清区、蓟县、宝坻区、静海县、宁河县已经实行了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招生政策,“小升初”既没有选拔也不看证书,使得初中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资源更加均等。因此,对于五区县来说,本次新政出台后可以实现平稳过渡。据了解,目前全市“小升初”就近入学比例达到88%,这其中,中心城区以外的12个区县做出了主要贡献。


各区政策


>>>8问解读天津市小升初新政策

  中国留学行业是一个每年上百亿人民币规模的、快速增长的产业,小编走访了行业内十多名资深人士,得出一组数字,寄希望通过这组数字,让您大体上对留学行业有所了解。


  No1:天津市“小升初”新政进展如何?

  答:从今天开始,关于天津小升初政改的一系列细则将陆续发布!就在刚才,天津市教委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天津市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原则及交流范围。


  No2:什么时候开始交流?

  答:从秋季学期开始,天津市区县域内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在编在岗的教师、校长将全面推行交流轮岗制度,以区县为单位,引导骨干教师、校长向薄弱学校、农村学校流动,引导超编学校教师向缺编学校流动。


  No3:什么样的老师要交流?

  答:参与交流的教师、校长范围包括:天津市义务教育公办学校男50周岁、女45周岁以下,且在同一所学校连续任教6年的在编在岗教师;义务教育公办学校男55周岁、女50周岁以下,且在同一所学校任职满两届或满10年的正、副校长。


  No4:老师人员流动会很大吗?

   答:每学年教师交流比例不低于符合条件教师总数的10%,骨干教师交流比例不低于交流教师总数的20%。对于已有2所以上学校工作经历,且每所学校工作时间均达到3年及以上的教师,或在农村学校有6年及以上工作经历的城镇教师;处于孕期和哺乳期的教师,患病并经指定医院诊断不宜交流的教师、校长,经区县教育行政部门批准,可暂不纳入交流范围。


  No5:交流方式有几种啊?

  答:在对于符合交流条件的教师的交流方式上,《意见》提出,主要有建立学区内部交流制度、建立区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制度两种方法,同时,针对新入职的刚毕业大学生教师,逐步探索建立“县管校聘”机制。


  No6:新政策对这孩子有什么好处:

  答:各区县结合义务教育发展规划,科学划分学区,学区内部采取定期交流、学区内采取定期交流、跨校竞聘、学校联盟、集团化办学教师“走教”等形式推进学区教师、校长资源一体化管理。安排特级教师、“未来教育家奠基工程”和“265农村骨干教师培养工程”学员,及本区县知名校长、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以师徒结对形式在本学区或本区县跨校指导教师,建立共同成长团队。


  各区县建立区域内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间对口帮扶关系。符合交流条件的教师按比例交流到建立对口帮扶关系的学校或其它学校任教。中心城区重点推动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交流;涉农区县重点推动城镇学校向乡村学校交流;乡镇范围重点推动中心学校向村小、分校交流,交流年限不得少于1年。各区县全面推行校长聘期制,校长每届聘期不得超过5年。符合条件的正、副校长应交流到其他学校任职。副校长可以按照教师交流制度进行交流。


  No7:如果教师交流一段时间就走了,老师的授课方式都不一样,是否会对孩子学习有影响?

  答:教师、校长轮岗交流制度充分考虑到教学情况,以学年为单位,最少为1年,并且起止点为一整个学年的起点和终点,保证学生在一学年内不换老师。同时,针对初中生,一般的交流年限会控制在3年,也就是一届学生。不会让学生在与老师的磨合上浪费时间。


  天津市逐步探索建立“县管校聘”机制,推进区县域内优质教师、校长资源共享。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实现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工作制度化;用5年左右时间,实现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工作常态化。

相关文章

最新图文

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呈下

时间:2024-04-24 01:0:25

最高法:依法惩治未成年人

时间:2024-04-24 01:0:53

最高法:小学生体育课意外

时间:2024-04-24 01:0:30

浙江省宁波市“三个一体化

时间:2024-04-24 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