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有意思了,我已经学会拼装机器人,老师表扬我了!”一年级的小朋友兴高采烈地说。
“我终于学会了吹‘哆来咪’,回家可以露一手了!”上完葫芦丝课,三年级的小同学为自己竖起了大拇指。
自从2017年春季学期,上海市嘉定区启动“四点半行动”以来,同济黄渡小学的孩子们每天放学后可玩的项目越来越多。
2017年2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各地充分发挥中小学校主渠道作用,普遍开展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全国各地许多中小学生,告别了“放学后下班前”的“老大难”时间,成了“有人管”的孩子。
这种“管”可不是强迫学生在教室里坐着,更不是变相补课。试点学校提供的作业和阅读辅导,以及丰富的社团活动,为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带来了更多“新玩法”。
12个省份开展课后服务试点
据初步统计,《意见》印发后,已有25个省份根据本省实际提出了工作要求。安徽、重庆、宁夏等12个省份组织开展了试点工作。这些省份强调,决不允许借课后服务之名,行变相补课之实。
某网站曾做过一次线上调查,有3000余名受访者参与,其中71%希望孩子在学校写作业、预习复习或进行课外阅读。家长们期待的不仅是孩子“有人管”,最好还要“有人教”。
以学校为主的课后服务能在很大程度上满足家长们的愿望。每天放学后,让孩子们在教师的陪伴下完成作业、自由阅读,是几乎每个试行弹性放学制的学校都会提供的服务。
每周,上海市嘉定区紫荆小学都会挑选一批图书,放在专用书架上,孩子们不必登记,随手就能翻看。《植物战僵尸历史漫画》这样有趣的书,总会吸引两三个孩子凑在一起边看边乐。区教育局还会通过日常随访、专题调查等方式进行过程考核,杜绝补课是考核中一项重要的内容。
坚持这样的陪伴,对试点学校而言并非易事。教师们每天早晨七八点到校,中午不休息陪孩子用餐、午睡,学生放学后则要备课、批改作业、参与教研活动……如果还要加上课后看护,工作量确实不小。
“几乎每天都有家长到了约定时间还不来的,有时要七八点才见人。但我们作为老师也不能说什么,毕竟人家可能确实有事情,只能陪着孩子等。”江苏某地一位小学教师边悄声“诉苦”,边陪着最后几名学生在门卫室等待迟到的家长,不时安慰着其中一名潸然欲泣的小男孩。
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呈下
时间:2024-04-24 01:0:25最高法:依法惩治未成年人
时间:2024-04-24 01:0:53最高法:小学生体育课意外
时间:2024-04-24 01:0:30浙江省宁波市“三个一体化
时间:2024-04-24 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