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升学网 > 小学教育 > 正文

小学老师应该教多门课 还是只教一门课?

更新:2023-09-16 07:49:15 高考升学网

1776年,亚当?斯密(Adam Smith)在其著作《国富论》中阐述了著名的劳动分工论。他指出: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分工能够使工人专注于他们各自擅长的任务,从而最大化劳动生产率。

斯密举例说,传统工匠一天只能生产一根针,但当工厂把制针步骤细化并交由9人个工人协作生产时,一个人每天可以生产4800根针。1913年,亨利?福特把劳动分工的思路运用于汽车生产中。福特把汽车组装过程细分为流水线上的84个步骤,让每个工人只专注于负责其中的某一环节,从而把单位汽车生产时间从12.5小时降低为93分钟。

这些例子都指向一个浅显的经济学道理:简单的商品生产过程可以从专业化中获得巨大收益。

当我们把劳动分工的思路应用于教育行业,能否有助于学校培养好学生?更具体来说,在小学里面,老师是应该面向多个班级教同一门学科,还是应该教面向单个班级教不同学科?

这是小学和初中教育政策设计中一个重要却尚未得到回答的问题。人力资本的创造远比汽车的组装复杂,如果学校可以通过重新分配老师的教学科目来提高学生成绩,那么简单的政策调整便可能以极低的成本促进教育进步。

哈佛大学教授Roland G. Fryer在即将出版于《美国经济学评论》的论文中,通过一项大规模随机田野实验,检验了教师专业化对小学生成绩的影响及其成因。研究发现:教师专业化使学生的数学和阅读综合成绩每学年降低0.11个标准差。这种负面效应在接受特殊教育的学生和缺乏经验的老师所教的学生中体现最为明显。研究者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违背经济学直觉的现象,主要是由于专业化后的任课教师所教的学生数量大大增加,与每个学生之间的互动减少,难以继续因材施教,从而让专业化的成本超过了其潜在效率收益。

教师专业化分工的潜在收益与成本

相对于传统教育中一个教师全天教某一班级的多门课程,教师专业化分工是指每个教师专心教多个班级的某一门课程。不同国家和地区对教师专业化分工持不同的态度。例如,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34个成员国家中,有5个国家在小学三年级后让所有老师都专门教授某一门课程。而在其他未在小学实行专业化工分的成员国家中,每个小学教师会与同一群学生至少连续相处3年。2012年美国一项全国抽样调查表明,公立小学中11%的老师完全只教某一门课,57%的老师同时教授多个课程,剩余的32%则在专业和通用之间切换。

相关文章

最新图文

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率呈下

时间:2024-04-24 01:0:25

最高法:依法惩治未成年人

时间:2024-04-24 01:0:53

最高法:小学生体育课意外

时间:2024-04-24 01:0:30

浙江省宁波市“三个一体化

时间:2024-04-24 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