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升学网 > 心得体会范文 > 正文

党员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范文

更新:2023-09-16 12:33:39 高考升学网

 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范文:让法治信仰植根人民心中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人民权益要靠法律坚强保障,法律权威要靠人民自觉维护。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实现全民守法的目标,把“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任务之一,阐明了守法对于法治建设的重要作用,必将对建设产生深刻影响。

  “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从制定出新中国第一部法律婚姻法到法律体系形成,我国总体上解决了有法可依的问题。但法律要充分发挥作用,离不开信法、守法的深厚土壤。如果一个国家没有法治信仰,一个社会缺乏法治精神,法治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根之花、无源之水,法虽立而难行。只有把培育法治信仰、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树立法治意识置于法治建设全局的重要位置,持续发力,久久为功,才能让法治在人民心中生根,在社会运行中生效。

  信仰不会自发产生。培育法治信仰,离不开富有成效的宣传教育。只有通过深入基层、走进社区等方式,深化和创新法治宣传,扩大和增进人民群众对法治的了解,才能进一步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培养知法懂法守法的现代公民,建设文化,需要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精神文明创建内容,让法治进校园、进教材,将法治精神和道德建设结合起来,提高普法教育的有效性,从知法懂法进而到信法用法,牢固树立起对法治的信仰。

  法治建设有赖实践。人民群众对法治的感知,很大程度来源于切身体验。完善和健全公共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司法救助,让老百姓打得起官司,让群众合理诉求及时就地解决,全社会尊法守法必然渐成风尚。推进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畅通群众权益保障法律渠道,建立健全人民群众依法维权、化解纠纷、利益表达等机制,使群众合法权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得到切实维护和保障,就会极大增强全社会厉行法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法治信仰落地生根找到坚固支点。

  事实是最有力的说明,严格执法、公正司法是法治信仰最好的支撑。法治不是抽象概念而在于具体实施,存在于每一次执法、司法实施的过程中。公正的裁判是加固法治信仰的基石,而不公正的裁判会污染法治精神的源头。如果通过正常程序不能得到公平正义,人民群众对执法部门司法机关就难以形成信任,其公信力就会受到损害。只有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坚决破除各种潜规则,让违法者付出代价,杜绝法外开恩,对每一起司法个案都公正审理,才能使法治精神、法治意识、法治观念深入人心,成为全民信仰。

  “风成于上,俗化于下”。培育法治信仰,离不开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引领示范。近些年来,党员干部的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在不断提高,但一些贪赃枉法、违法违纪插手干预司法个案等现象依然存在,侵蚀着法律的权威,损害了人民群众对法治的信仰。只有各级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带头依法办事,带头遵守法律,体现出对法治的忠诚和捍卫,不违法行使权力,更不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违法者受到惩处,才能引导群众相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带动全社会形成崇尚法治之风,坚定法治信仰。

  “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在推进法治社会建设进程中,只要我们每个人自觉弘扬精神,持之以恒争做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法治体系,建设”的总目标就一定能实现。

  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范文:树立法治信仰 强化道德支撑

  法律的权威如何维护?全民法治观念如何提升?都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备受关注的问题。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强调,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并提出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这既指明了信仰是法治力量得以凝聚和发挥的深厚根基,也为实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明确了方向。

  法治信仰,指的是发自内心地认同法律、信赖法律、遵守和捍卫法律。当下社会,无论是农民工运用法律手段讨薪,还是普通市民活跃在决策听证会上,或是司机自觉“拒绝酒后驾车”,都让人感受到法治释放出的力量。而一些徇私枉法、滥用职权的现象屡禁不止,以违法手段主张利益诉求者时而有之,部分社会成员依法维权意识不强,也不同程度地折射出某些角落还缺乏必要的法治信仰。正反两方面的事例都说明,法律只有被信仰,成为坚定的信念,才能内化为人们的行为准则,否则将形同虚设。

  法治作为社会层面的一个基本要求,也是基本内容之一。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二者犹如鸟之双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法治信仰,就像一座灯塔,若塔倒灯熄,就会让人迷失;道德支撑,如同一道堤防,若崩溃滑坡,就会失去底线。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化解错综复杂的社会矛盾,解决社会转型升级带来的难题,既要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也要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既要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也要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

  当然,树立法治信仰与法治建设本身一样,也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在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具体实践中逐渐形成。完成这项系统工程,就要运用法律手段促进经济繁荣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切实维护好社会成员的合法权益,从而让人们切实感受到法治的作用,提升幸福感,促进社会和谐。就要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加强法治文化建设,大力弘扬精神,通过持之以恒、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和熏陶,唤起民众的法治信仰,形成崇尚法治的风尚。就要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权力运行机制,提高司法公信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筑牢法治信仰的社会根基。同时,也要坚持“法治”“德治”两手抓,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

  法治中国是全体人民共建共享的事业。党员干部应带头学法、尊法、信法、守法、用法,每一个公民也都应成为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齐心协力,向尊崇法治、信守法治的迈进!


最新图文

预备党员转正决议范

时间:2024-04-23 08:0:39

预备党员转正决议四篇

时间:2024-04-23 08:0:39

最新预备党员转正支部会议

时间:2024-04-23 08:0:57

党支部通过预备党员转正决

时间:2024-04-23 08: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