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升学网 > 心得体会范文 > 正文

改革热点面对面心得体会

更新:2023-09-15 10:58:49 高考升学网

  读理论热点面对面心得体会

  由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理论热点面对面,从2003年至今已连续出版了8部,在通俗理论读物方面独树一帜,业已成为深受广大干部群众喜爱的理论品牌,不少专家学者对它也给予了高度评价。最近出版的七个“怎么看”??理论热点面对面?2010~,针对干部群众普遍关心的理论和现实热点难点问题,紧紧围绕就业难、看病难、教育公平、房价过高、分配不公、反腐倡廉等关于民生的重大课题,进行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解答,依旧体现了它独有的贴近群众生活、紧扣时代脉搏、针对现实问题、通俗形象生动的风格,同时又保持了理论的深度和洞察力,朴实而不玄虚,浅显而不肤浅,成为集理论性、现实性、知识性和可读性于一体的精品力作。

  理论联系实际是通俗理论读物的基本特征。理论要为群众所掌握,就必须走出书斋,来自生活,解读生活;来自实践,服务实践。架起理论与群众的桥梁,是通俗理论读物的重要使命。恩格斯曾经指出,社会一旦有了对科学的需求,就能LC-t‘所大学更能推动科学的进步。同理,广大干部群众一旦有了对党的理论的需求,就能赋予党的理论发展以巨大的动力,而满足理论需求的最好途径,就是研究和回答人们关心的理论问题。如果党的理论能不断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党的理论就会蓬勃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

  现实社会中一直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就是理论常常滞后于生活实践。为此,黑格尔曾用诗意的语言比喻,作为理论思维之结晶的哲学,就像密涅瓦的猫头鹰一样总是在黄昏时候才起飞。列宁为提醒人们注重实践,不要死抱理论,强调“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他曾经引用歌德的诗句说:“理论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因为实践之树始终莲蓬勃勃,充满生机,总是不断抽出新的枝条和叶芽,当然是常青的。而那些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具体理论,一旦实践发展变化了,具体理论的真理性就会打折扣,甚至完全丧失,变成灰色。事实上,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直到今天仍然存在着错位现象,有的问题在实践中提出来了而理论难以回答,有的问题在实践中已经解决而理论没有及时概括。这既是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共同困惑的问题,也是广大干部群众特别关心的问题。

  时代发展,世事变化之快如白驹过隙,在日常工作生活中,人们普遍会对一些新事物、新现象、新问题产生种种疑问和困惑,对一些热点难点焦点问题为什么产生,怎么看待等等,迫切需要理论工作者给予说明和解答。而理论工作者的重要职责,就是要敢于直面理论难题,敢于剖析社会矛盾,针对人们的思想困惑,及时加以正面引导,用最新素材阐述理论问题,用身边事例说明深刻道理,不回避问题,不避重就轻,不拐弯抹角,切实做到有的放矢。七个“怎么看”紧扣社会热点,选题精当,直面难点,在理论上具有全面、准确的思想内涵。经过大量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反复比较,认真梳理而成的七个“怎么看”,既抓住了当前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中具有典型意义的问题,又抓住了人民群众当前十分关注的切身利益问题,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它像一块磁铁,紧紧抓住了人民群众的心灵。如开篇第一看,讲的是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实际上是全书的总起,这是一个长期来困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难点问题,接下来几个怎么看的问题,都和发展不平衡这个特殊的国情有密切关系。正如书中所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在总体快速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同时,发展不平衡问题也逐渐突出。由此带来的种种现象和问题,像一个个谜团一样,让人们充满了探究的热情。”编者还通过大量的事例,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视角,对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谜团一一作了令人信服的解答,既反映了最新理论创新成果,又有解疑释惑的现实针对性,既有宏观的总体把握,思路清晰,又紧扣时代脉络,抓住当前干部群众的所思、所惑,充分体现了干部群众的理论需求,既总结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经验,又强调以理论指导实践,对重大理论问题进行有说服力的正面解读,解决人们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思想认识问题,从而合广大干部群众从理论的学习思考中得到启迪和帮助。

  通俗易懂,便于人们理解和接受是通俗理论读物的根本要求。再好的理论,如果不采用人们喜闻乐见的表现手法,就难免“和曲高和寡”,不可能真正做到入耳入脑入心,引起人民群众的共鸣。理论读物要通俗化,为人们群众所乐于接受,必须在表现形式上符合读者的阅读心理和兴趣。从理论宣传教育形式看,如果故作高深、刻意晦涩,把简单明白的道理复杂化,那是故弄玄虚。如果回避矛盾,绕开难题,以大话套话壮胆,以空话废话敷衍,那是愚弄群众。如果不看对象,不分层次,当深不深,当浅不浅,使人云里雾里,难以接受,那是不负责任。如果照抄照搬,堆砌文件语录,全是人家讲过的东西,那就没有生机和活力。这样的理论读物和宣传形式,看似有根有据、完全正确,实难取得宣传教育的预期效果,读者总有司空见惯的感觉,难免“望而生畏”,渐生倦意,久而久之必然败坏理论的声誉,难免使理论之树变成灰色。目前在一些理论著述中存在这样一种现象,就是照搬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成果,用时髦的“新概念”,来诠释马克思主义理论。他们写文章,搞宣传总喜欢摆弄几个新词儿,把时髦当作标签到处乱贴,本来可以用很明白简单的文字说清楚的话,偏偏要用艰涩之词,本来并不难懂的意思,却偏偏拐个大弯,结果使人难以理解。毛泽东同志历来倡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身体力行,为我们作出了表率。一是从内容上看,它必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是中国革命经验的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总结;二是从形式上看,它必须有一个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形式。诚然,内容无疑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但形式也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如果没有一个和内容相适应的表现形式,人民群众就看不懂,因而不能用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通过群众的自觉实践把理论变为现实。我们的理论宣传工作主要是同广大群众交流思想,它需要我们与群众交流,化为百姓实践的语言。多说群众熟悉的话、能懂的话,这不光是一个文风的问题,也是理论宣传工作做到“三贴近”的基本要求。“三贴近”的前提就是要面对普通群众说话,力求清楚明白,通俗易懂,鲜活有趣。这除了要有笔下的张力和文字的功夫外,关键在于作者要有面向群众、为群众服务的强烈意识和愿望。七个“怎么看”一书继承了党的优良传统,心里装着群众,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通俗化、大众化看作自身的历史使命,不仅用群众性、平民化的语言表达理论的内容,还用许多生动的事例和比喻来活跃读者的思维,让人们更易于触摸到理论的精神实质。该书一个鲜明的特色,就是善于从群众的语言中汲取营养,言简意赅,读起来朗朗上口。比如反映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成就时,用农村群众的话来说:“中央给咱办实惠,农民种地不交税,娃娃上学不交费,真是和谐好社会”。又如讲到分配制度改革时,用人民群众的俗语加以说明:“事不公则心不平,心不平则气不顺,气不顺则难和谐”。寥寥数语道出了公平的重要性。再比如谈到怎样让群众看病更便捷时,书中用家住杭州余杭某社区张大妈的一番话,道出了城乡基层医疗机构在缓解群众看病难方面的重要作用:“以前心里总犯嘀咕,怕这里(指家门口的社区卫生服务站)看不好病会误事。没想到不用挂号直接就能看,而且医生服务态度好,水平也挺高的。真是太方便了!”像这样的表述方法可以使群众看到,在自己的生活中本身就包含着深刻的道理,理论就在自己身边。这些栩栩如生的语言和事例,让人读起来轻松愉快很亲切,有一种作者和读者“面对面”拉家常的感觉,收到了一种润物无声的效果。

  实现理论大众化,离不开理论的通俗化。这就要求在理论宣传教育中必须注意文风,就当前来说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马克思主义是很朴实的东西,很朴实的道理。”因此,我们在宣传方面不必繁文缛节,不必文过饰非,而要实事求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是则是、非则非,不夸大成绩,不掩饰问题。文风,不仅是一个态度和立场的问题,还是一个能力和水平的问题。同志强调,文风反映作风、体现党风,“人们从文风状况中可以判断党的作风,评价党的形象,进而观察党的宗旨的贯彻落实情况”。克服不良文风,提倡优良文风,事关党的性质、宗旨,事关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事关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是否具有吸引力、感召力、亲和力。必须适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和新要求,把改进文风作为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努力形成新鲜活泼、清新朴实的马克思主义文风。善于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运用清新简洁的文风,深入浅出地开展理论宣传,正是通俗理论读物的“通俗”之处,因此,一本优秀的通俗理论读物,不仅要求作者具有深刻的思想和扎实的理论功底,还要求作者能以干部群众听得懂、记得住的表述方式透彻明白地把理论知识传递给他们。在此,无须抽象的概念演绎和繁琐的逻辑论证,更不要大段大段的引证和华丽辞藻的堆砌,而是让厚重的历史、鲜活的事例、翔实的数据和直观的图表说话。(七个“怎么看”在这方面所作的努力,无疑是成功的,它不愧是通俗理论读物的典范之作。

  读《改革热点面对面》心得体会

  党的十八大召开之后,政府对我国在一系列问题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为了深化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宣传与贯彻,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改革举措,宣传部理论局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编写了《改革热点面对面》一书。近期,我将全书完整细致地读了一遍,对我国的热点问题和政府的相应改革措施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全书围绕、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户籍制度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计划生育政策调整、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司法体制改革以及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等十个社会焦点、热点问题进行了系统的概述。同时,还将上述问题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三个层次庖丁解牛般为我们剖析了问题的本质、缘由和对策,使我们对于相关问题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书中出现了大量的调研数据,且从数据调查范围之广,样本采集之大就足以看出本书编委做了大量的信息采集工作,并通过严密地统计和分析,终而成书。这也使得《改革热点面对面》一书的信息翔实可信,贴近民生。

  此外,本书在语言上也独具风格,一改平日政府文件式的严肃刻板风格,取而代之的是使用清晰简洁、诙谐幽默、贴近生活的言语,将当前十大难点问题以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形式进行了解读。例如,在谈到政府和市场关系一节中,书中谈到,“一些部门抱着审批权死死不放,使‘跑部钱进’现象屡见不鲜……”在谈反腐败体制机制创新一节中,书中表示“只有进一步明确责任、落实责任、追究责任,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才不再是‘纸老虎’、‘稻草人’。”这样的例子在书中比比皆是。这大大增加了本书的可读性,使之成为政府读物大众化、平民化的表率。

  本书的重中之重正如它的标题??改革。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化,人民的生活水平飞速提高,国家经济也以高势头稳步发展。但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本书针对这些焦点、热点发表了自身的观点和建议。举例说明,在环境方面,近年来,雾霾天气严重威胁着北京、河北、上海等地居民的健康问题,已经成为百姓茶语饭后谈论的焦点,这些负面影响也逐步让国家和民众意识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刻不容缓。为此,今年四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修订草案,这一份被称为“史上最严”的环保法,可以说是我国环境保护立法史上又一座新的里程碑。除了提到国家层面的相关立法之外,本书也从“重在建制”、“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等四个方面入手提出了强化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相应的改革措施,而且书中还坚信只要举国上下齐心协力,持之以恒地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构想一定会早日实现。

  以上是对本书的感受,此外,我还想拓展性的谈一谈自己的一点浅见。作为一名辅导员,我的工作之一是每天和学生打交道,处理各种杂事琐事;作为一名任课教师,我承担了《军事理论课》和《形势与政策课》的教学工作,两个维度的工作都给我一个共同的感触,那就是现在的学生多数不关心国际形势的变化,不关注国内时局的变迁,陷入了一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尴尬境地。但是,作为国家的青年一代,作为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如果不能将目光放长远,还将眼界停留在书本上,将自己禁锢在大学的象牙塔中,如何能承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重托?!我个人以为,由宣传部理论局出版的《改革热点面对面》一书恰逢时机,这本书正是描述中国改革现状的真实写照,是对国家政策实施的细致解读。作为辅导员,我们要身先士卒,要熟悉、读懂、吃透这本书的精华和内涵,进而引领学生进一步开展理论和实践学习,培养他们具备“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的基本素养,继而进一步认清国内形势的严峻性,明确自身担子的沉重感,做好人生规划的新方向

最新图文

预备党员转正决议范

时间:2024-04-23 08:0:39

预备党员转正决议四篇

时间:2024-04-23 08:0:39

最新预备党员转正支部会议

时间:2024-04-23 08:0:57

党支部通过预备党员转正决

时间:2024-04-23 08: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