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升学网 > 心得体会范文 > 正文

关于读《梁家河》一书心得体会

更新:2023-08-15 20:48:55 高考升学网

《梁家河》这本书是一本反映七年知青岁月的纪实文学,以《树高千尺忘不了根》、《窑洞里长满了故事》、《一声声喊我小名》、《我们走在阳光路上》四个章节34篇文章,讲述了2015年2月13日来到离开了40年的梁家河村的事情。

读完《梁家河》后,给我的感受有四点:

一是牢记学习是人生进步的阶梯。在“上山下乡”那个年代,整个社会文化生活匮乏,却“痴迷”于读书而废寝忘食。“白天劳动、晚上看书”成为知青岁月的生活常态。作为的基层干部,不仅要有计划的学习、还要高效能学习。要把学习作为提升个人素质的重要途径。

二是、知青们和群众的亲密联系。在梁家河的七年与群众一起吃玉米团子,住窑洞,睡土炕,打坝挑粪,建沼气,和群众建立了很深厚的感情,其离开梁家河的时候,家家户户与其话别。只有自己真正的投入感情与群众交往,才能融入群众,做好群众工作。

三是对待工作必须兢兢业业。在梁家河从群众的立场出发,他带头打造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创办铁业社、经销社等,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赞誉。工作必须站在群众角度,真心实干,才能赢得群众的支持。

四是必须坚定理想信念。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们要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坚定信念、不怕艰苦、敢于拼搏、扎实工作。从实际出发谋划工作,严格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等基本制度,开展好“主题党日”活动,在实干中锤炼党性、提升修养。

说,梁家河的插队生活,让他看到了人民群众的力量,看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真正理解了老百姓,了解了社会,这个是最根本的。很多实事求是的想法,都是从那个时候生根发芽的,以至于到现在,每时每刻影响着我。在梁家河,自费到绵阳学习,回去后,办成了陕西第一口沼气池。而现在,我们有很多的外出学习机会,却不知道珍惜。大多数人都是浑浑噩噩去学几天,回来后还是按部就班工作,不懂得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学完只是意味着简历上又多了一次培训经历,而不能真正为村民因地制宜的办实事。这是我们需要反省和改进的地方,更可贵的是这种时时事事牵挂村民的精神。而且,现在很多农村都有了网络,有专门的网站,更应该珍惜现有的学习条件。从这件事上,我们应该学善于学习并能落到实处的工作方法。在梁家河,把给他奖励的三轮车换成了村民最需要的手扶拖拉机、磨面机、粉碎机。在物质生活极度匮乏的当年,能有这样的大局意识、有这样的奉献精神真是令人肃然起敬。在这件事中,我们应该学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奉献精神,更好地服务于人民。在梁家河,“看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真正理解了老百姓”;平民情怀令我们敬佩,不论刮风下雨,他都同村民同样干活,不嫌脏不嫌累,吃苦耐劳。能吃苦,正是我们现在的青年所普遍缺失的。大部分人都习惯于做温室里的花朵,而不愿意去经历大风大浪。不和农民同吃同住同干活,就不可能把工作做好做彻底,也不可能真正了解村民的疾苦。作为大学生村官,我们应该做好上传下达的工作,只有真正了解了农民最迫切的需求,才能精准帮扶。在互联网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如果我们想为农民做实事,比在通信闭塞的插队年代要容易得多。所以,从这件事上,我们应该学吃苦耐劳的精神。在离开梁家河时,乡亲们都到院子里送他。而现在,有些村民甚至还不认识我们。这正表现了平时平易近人的好人缘,直到离开后,他还跟老乡们保持了联系。这种平民情怀值得我们学习。去年末在精准扶贫工作中,县领导对镇干部提出的六个“一”活动,正弘扬了这种平民情怀。

相关文章

最新图文

预备党员转正决议范

时间:2024-03-19 15:0:20

预备党员转正决议四篇

时间:2024-03-19 15:0:20

最新预备党员转正支部会议

时间:2024-03-19 15:0:38

党支部通过预备党员转正决

时间:2024-03-19 15: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