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学院不是公办院校,该校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省属普通本科高校,是江苏省首家民办本科普通高校。
三江学院的校名来历可追溯至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东南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的前身)。1992年3月,东南大学陶永德、戚焕林,南京大学丁承憼,南京职工大学谢明才四位退休和即将退休的教授、教育管理工作干部发起并创办三江大学,1993年6月江苏省政府同意三江大学筹建并试招生,1995年4月由原国家教委批准正式建校,1999年学校定址于雨花台区铁心桥,2002年2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高校,定名为三江学院。2006年5月通过江苏省学士学位授予权评审。2007年5月学校作为全国首家民办本科高校接受了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8年3月以良好的成绩通过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1年学校成为江苏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区、江苏省“建立现代大学制度”项目的试点高校。2017年学校成为江苏省硕士学位研究生授权单位建设点。2018年学校在省编制部门登记为事业单位法人。
学校在创建时确立了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的领导和管理体制。原南京工学院院长钱钟韩教授出任首任董事长,原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教授出任名誉校长,并亲笔题写了“唯实求真、开拓创新”的校训,东南大学陶永德教授担任首任校长。2003年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精神,学校在原董事会基础上改组成立理事会,由第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原江苏省教委主任、东南大学党委书记陈万年教授任理事长、校长、党委书记,著名社会活动家、美籍华人陈香梅女士生前是学校名誉理事长,世界著名侦探家、美籍华人李昌钰博士是学校名誉教授。2013年3月,经江苏省委教育工委委派,原江苏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丛懋林同志任三江学院党委书记。经三江学院理事会投票决定:2014年1月,陈云棠教授任三江学院校长;2017年5月,笪佐领教授任三江学院校长;6月,吴中江教授任三江学院校长。
钱钟韩教授在学校创建时曾挥毫写道:“弦歌不绝、学海无涯、泽被三江、志兴中华”,可谓是“三江传人办三江”,为实现高等教育大众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三江传人肩负着历史的重任。在26年的办学历程中,三江学院弘扬三江师范学堂“俭朴、勤奋、诚笃”的优良传统,坚持“立德树人、以生为本、学用结合、服务社会”的办学方针,以“唯实求真,开拓创新”为校训,以“严谨、勤奋、自强、和谐”为校风。始终坚持“四个服务”的不动摇,始终坚持公益性、非营利办学宗旨不动摇,始终坚持地方性、应用型大学办学定位不动摇,始终坚持全面开放、协同发展的办学道路不动摇,强化内涵建设,持续改革创新,各项事业长足发展。近年来,学校以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为抓手,紧密对接江苏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优化专业布局,强化师资队伍,深化教学改革,细化质量管理,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努力创建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民办大学。
学校现有铁心桥主校区、东校区、南校区、东山校区、竹山路校区。铁心桥主校区座落于南京城南雨花台区牛首山麓新秦淮河畔,位于二水三山之间,“南望牛首,东望方山,北望紫金”“大江雄浑,秦淮澄清”(均选自原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创作的《忆江南》一诗),欧式校舍,典雅壮丽,与青山绿水融为一体,绿化率达70%。五校区占地面积共1030.4亩,建筑面积47.47万㎡,教学行政用房约20.75万㎡,学生宿舍面积14.37万㎡。千兆光纤校园网覆盖整个校园,图书馆藏书344.66万册。
现有全日制本科在校生21306人,设有13个二级学院、49个本科专业。学校以“强化优势专业,改造传统专业,培育新兴专业”为指导,组建了与江苏省支柱产业和新产业密切对接的六个专业集群,形成了工、文、管、经、法、艺、理等协调发展的专业布局。目前拥有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 个、江苏省级品牌专业2个、省级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1个,省级及以上重点建设专业数量和层次均名列全省民办本科高校首位。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充分利用“名校强市”的资源优势和民办机制,实施“积极引进、着力培养、择优聘用、逐步强化”的建设方针。现有专任教师569人,外聘教师525人。任课教师中高级职称教师占52.7%,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教师占84.4%,“双师双能型”教师占32.7%。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教师4人、入选省级人才工程项目30人,专业带头人均具有高级职称。“名师引领、骨干支撑、双师结构”的师资特色初步显现。
学校注重应用研究,服务地方发展。拥有4个江苏省重点建设一级学科。近三年主持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课题13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人文社科基金项目3项。新增横向课题98项,纵横向课题到账经费1011.09万元。教师发表论文1020篇,其中SCI、EI、全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29 篇。获专利授权64项。2017年,我校许盘清教授致力南海岛礁问题研究,为维护南海诸岛主权提供了有力证据,获国家海洋局颁发的“2016年度十大海洋人物”称号。
学校实施综合改革,凝炼培养特色。坚持应用型培养定位,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制定了“认证导向、业界认可”的培养标准,构建了“模块结构、项目载体”的培养方案,试行了“分流培养、自主选择”的培养机制,开展了“纵向联动、横向互动”的课程改革,强化了“贴近工程、综合应用”的实践教学,采用了“能力导向、多样多维” 的学习评价,实行了“三师引领、三段对接”的学生管理,创建了“三教融合、自主分流”的培养模式。近三年主持完成省级教学研究与改革课题26项,发表教研论文485篇,其中核心期刊44篇;近三年使用本校教师自编出版特色教材84本,获“十三五”江苏省高等学校重点教材1本,建设省级在线开放课程1门。2001年以来获省级及以上教学成果奖10项。
学校注重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设立创新创业学院,制定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设置了8个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学分,开设“基础+模块”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构建以竞赛、创新项目训练及创业项目实践为依托的创新创业工作体系,建立线上线下结合的创新创业平台,实现创新创业活动的全覆盖。自2007年实施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以来,学校累计立项国家级、省级、校级项目774 项。2015年以来,学生获国家级、省级奖550项。
学校注重校企协同,共建实践平台。与西门子公司、三菱公司、恩智浦公司、中电光伏、古檀网络等企业共建有20个特色实验室(实验中心),与中科院软件研究所、快思聪中国有限公司、江苏省演艺集团等公司合作共建了中科三江软件工程师学院、智能家居学院、江苏省网络文学院、华为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学院、新能源产业学院、餐饮品牌服务学院等7个产业学院,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57个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学校拥有5个省级实验教学与实践教育中心,建有285个实验室,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935.61万元,生均6100元,校企共建、协同育人的资源条件基本形成。
学校注重国际交流,拓宽教育资源。先后与美国、英国、荷兰、加拿大、日本、韩国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建立了稳定合作关系。近年与美国纽海文大学、普渡大学、英国哈德斯菲尔德大学、澳大利亚阿德雷德大学、韩国全州大学、澳门科技大学、荷兰萨克逊应用科技大学实施了本科生、研究生、教师培养项目。2013年,学校始获南京市人民政府颁发的外国留学生奖学金,2014年,学校与美国纽海文大学合作开展的本科教育项目顺利通过教育部评估。
电子科技大学图书馆馆开馆
时间:2023-09-14 03:0:092020湖南高考报名人数 总人
时间:2023-09-20 12:0:17东营所有的大学名单 东
时间:2023-09-22 02:0:49都江堰所有的大学名单
时间:2023-09-15 18: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