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万房子每月领2514元 有老人担心收益不够花、急用钱咋办
“以房养老”的真正名称是“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严格来说,不算新鲜事物。资料显示,这种模式最早起源于荷兰,发展最成熟的在美国,多个西方国家都有运作。
一位保险业人士介绍,早在2007年,上海市公积金管理中心就试点过“以房养老”,最终没了下文。2011年,中信银行也推出过“养老按揭”业务,市场反馈同样不理想。“除了观念问题,不少人也担心房产的价值波动和收益情况。”该人士表示。
华商报记者拿到了一份幸福人寿“房来宝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产品”的费率表,并参照北京等地已投保“以房养老”的保单发现,一套估值100万元的房产,如果投保人是60岁男性,在未扣除相关费用情况下,每个月能拿到2514元的养老金。60岁女性,未扣除相关费用每月能领2082元。老人年龄越大,养老金额越高,同样是估价100万元的房产,80岁男性,每个月能领到5989元。
今年62岁的方建军,在东厅门的房子是个老旧小区,在二手市场的卖价不到50万。他粗略算了一下,如果按现有的“以房养老”模式计费,每个月还拿不到2000元,用这笔钱去住养老院紧紧巴巴,“还得拿退休金添进去,剩下的零用钱就少了。”
10月18日,华商报记者在长安南路一家老年公寓看到,该老年公寓有两人间和三人间两种房型可选。“收费标准主要看老人的身体状况。”接待记者的工作人员介绍,基本护理每个月收费是2100元,包括吃、住和其他各项杂费在内,护理等级越高,收费也要增加。有知情人士透露,每月收费2000多元的,大部分是公办养老院,民营养老院更贵一些。考虑到西安的房价比京沪穗汉四城低,如果评估标准不变,预计收益低于试点城市,“房子估值过低,可能就不够住养老院了。”
除了担心收益不够花,还有老人表示担心:把房子抵押后,身体健康还好说,生病就医急着用钱的话,房子再想变现恐怕就不那么容易了。
可能成为“小众”选择 靠房子养老需要更多模式的探索
据测算,到2030年,中国每四个人中就会有一个超过60岁,老龄化趋势下,养老问题将越发引人关注。业内人士指出,除了“以房养老”的可行性讨论,对更多模式的探索更为必要。
“补充养老模式是社会发展的必然需要。”张宝通认为,涉及观念等问题,“以房养老”短期内恐怕仍是一种“小众”选择,却是养老模式的必要补充。从现实来看,这种模式更适合拥有两套或两套以上房产,无子女或者不涉及遗产继承问题的老人。
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副秘书长夏强指出,除了住房反向抵押外,不少地产商和养老机构围绕“房子”做了一些探索。比如:浙江有房地产项目提出了“离家不离区”的概念,打算在项目中“划出”老年社区组团,让老人与年轻人换房后集中起来提供养老服务;陕西也有开发商在秦岭开发了老年公寓,试图将老人在城里的房子估值出租,然后由公寓提供住房和服务。不同模式各有特点但均有不足,“关键是难以保证房产估值的客观,房子毕竟不等于货币。”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居家养老估计还是最多老人的选项。”陕西恒天置业营销总监梁刚认为,相应的配套政策也有不小的改进空间。未来随着经济和观念转变,到机构养老的人可能会越来越多。总体来看,养老模式将趋于多样,并呈现地域特征,比如:喜欢热闹的四川人,可能更容易接受养老社区的概念;而上海等地有独居习惯的老人,或许对居家养老更为青睐。另外要注意的是,除了物质层面的关怀,老人还需要金钱之外的交流与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