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金并轨方案近期印发个人账户将探寻转身
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题询问社保工作报告,国务院副总理到会应询
养老金“并轨”方案近期将印发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或将不再“做实”
28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联组会议,结合审议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进行专题询问。
会议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主持,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和5部委“一把手”到会应询,回应养老金缺口、全国统筹、做实个人账户等焦点问题。
马凯在回答询问时透露,中央已讨论通过机关事业单位和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并轨方案,近期将印发文件,开会部署。这意味着全国同步的养老金“并轨”改革即将提上日程。
焦点
社保制度关系千家万户的生计,也关系千万亿财政资金的分配使用。此次全国人大常委会的分组和联组审议、专题询问中,社保制度改革,尤其是养老保险制度完善成为焦点。
个人账户政策要不要调整?
由“做实”向“完善”转变
我国的职工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模式,前者现收现付,个人账户则主要由个人缴纳,但最初纳入统筹基金统一调剂,一直“空账”运行。
2000年,国家提出要做实职工养老保险个人账户,次年率先在辽宁启动试点。然而,全国人大常委会今年的调研报告显示,由于统筹基金收不抵支,辽宁已向个人账户借款497亿元。其余10个试点,有的中断,有的一直没启动,做实个人账户的改革难以为继。
马凯昨天在专题询问中表示,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对个人账户的表述已由“做实”变为“完善”,这两个字并非轻易调整。
马凯介绍,国务院委托国内外7家研究机构做社保制度的顶层设计,结果7家不约而同提出该政策调整问题,认为个人账户可以不搞“做实”,而搞记账管理。
马凯提到,过去一直主张做实个人账户的世界银行,此次观点完全转变,也不主张继续往“做实”这条路上走,今后个人账户到底如何完善,还是一个很大的难题,需认真研究。
分组审议中,乌日图委员指出,个人账户从“做实”改成“完善”,两字之差,给各地一个信号:国家的意图已发生变化,但究竟是否继续做实,尚未厘清,建议一定要明确。
昨天下午,财政部部长楼继伟在中国社科院社会保障国际论坛上明确表示,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已经无法做实,“做实的个人账户管理一旦失败,最后还是政府买单”。
多位与会专家向南都记者指出,做实个人账户已不可能,只能向名义账户,即记账式的个人账户转型。
中央财经大学中国精算研究院教授李晓林解释,名义账户就是“交钱记账”,但钱花在上一代人身上,这一代人的养老金则由下一代人承担,问题关键在于怎么记账。
统计显示,2012年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个人账户空账已达2.6万亿元。吴晓灵委员指出,此事拖延越久“转身”越难,短时间内取消个人账户又不太可能,建议明年将个人账户记账作为一项重要工作。
养老金全国统筹能否实现?
人社部称具体方案争取明年出台
昨天专题询问中,郑功成委员指出,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地区分割,是当前养老保险制度中的关键问题。社会保险法明确规定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应当实现全国统筹,这也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的一项重要任务。
但全国人大常委会的调研报告显示,2013年底全国31个省市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中,按照基金在全省范围内统收统支的标准,只有6个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省级统筹,离全国统筹的目标相去较远。统筹层次低,导致地区差距大,也给社保关系转移接续带来困难。
“这项工作为什么进展这么缓慢,难点到底在哪里?”郑功成委员昨天询问:“马上就进入了,工作任务还能不能如期完成?”
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应询表示,此项改革从市县开始,逐步往上推进,目前进展到省级层面,除统收统支外,目前大部分省采用省级基金调剂模式,这也是省级统筹的方式。
在能否如期完成任务的问题上,尹蔚民表示,争取明年提出职工基础养老保险金全国统筹的方案,并坦言这项重大改革确实还需攻坚克难,其中最难的是涉及到中央和地方的权力、责任,以及地方之间利益关系的平衡和调整,包括地区间人力资源配置不均、养老保险抚养比高低差距较大,各地经济社会发展、财力状况、消费水平差异较大,不可能采取“一刀切”的办法拉平等问题。
尹蔚民介绍,全国统筹的重点是统一确定缴费的基数和费率,归集中央统筹基金进行省际的余缺调剂,同时允许省级地区在确保全国统筹的前提下,有一定的费率和待遇调整浮动幅度,从而调动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吴晓灵委员此前在分组审议中指出,此事“只要下了决心,一年两年就能办成”。昨天专题询问中,她提出建议方案,采取基本养老保险加附加养老保险的方式,取中下水平作为全国基本养老保障水平,资金结余多的省份可留一定比例用于地方附加养老金,保证全国统筹后当地居民养老保险水平不降太多。尹蔚民当场表示,该方案比较有建设性。
楼继伟则提出一个担心,如果不建立早缴多得、多缴多得的激励机制,实现基金精算平衡,一旦推行全国统筹,一些地方的积极性将减弱,从而增加财政负担。尹蔚民表示,为此统筹方案设计了双层架构,让地方既有一定责任,又有一定利益。
养老金缺口有多大?
养老金再不改革将面临巨大缺口
昨天,辜胜阻委员在专题询问中提到多个“世界之最”:一胎化、少子化的生育政策使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可能世界最快;国企改制,一部分人提前退休,职工实际退休年龄可能全球最低,缴费年限全球最短;养老金并轨需大量资金流入,改革转制成本全球最高。
“我的问题是,未来十年或二十年养老金资金有多大的缺口?”辜胜阻委员问。
马凯应询答问指出,养老金缺口是养老保险制度面临最难的问题之一,有三类情况需具体分析应对,一是当期能不能足额及时支付;二是长期平衡问题,老龄化以后有缺口怎么办;三是历史欠账问题,转轨以后,个人账户空账究竟怎么解决。
马凯指出,去年我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收入20800亿元,支出16700亿元,结余4091亿元,到去年底累计结余26900亿元,总体上看,保证当期支付没有问题,但地区不平衡问题突出,有的省份已经开始“吃积累”,同时收支矛盾不断扩大,基金收入增速追不上支出增速。
“有一点是肯定的,如果我们的体制不改、机制不转、政策不调整,缺口是必然的,不是一星半点的缺口,而是巨大的缺口”,马凯指出,目前是三人缴费供一人领钱,如果制度不变,到2025年大体变成两人缴费一人领钱,到2050年就是一人缴费一人领钱。
为此马凯提出8条对策,包括扩大征缴范围、强化缴费激励、增加财政收入、转持国有资本、优化投资运营、延迟退休年龄、完善多层体系、实行精算管理。
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理事长谢旭人委员建议,国务院有关部门要尽快研究改革方案,着力推进“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的工作,这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的迫切需要。
楼继伟昨天表示,此项工作比较复杂,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连在一起,相互交错,下一步还需制定可操作性方案。楼继伟介绍,目前已初步完成国有资本股统计,但国资体制改革由多部门参加,各领一块,只有待改革方案拿出来后,才能明确在哪一级划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