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升学网 > 政府工作报告 > 正文

2019年河南省新乡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解读(三)

更新:2023-09-14 19:11:28 高考升学网

三、重点工作

  今年要重点抓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在经济运行上下功夫,推动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坚持长短结合,稳定经济运行,防控金融风险,搞好企业服务,不断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一要全力稳定经济运行。加强要素协调供给,帮助优势企业扩大生产,帮扶暂时困难的企业走出困境,推动过剩产业改造升级和兼并重组;对企业反映集中的资金、用工等问题,要一对一搞好服务。全面落实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的各项措施,努力破解棚户区(城中村)改造难题,开工建设公村城中村改造等20个项目,建设安置房1.8万套;优化房地产结构,促进房地产业与文化、旅游、养老等产业融合发展。二要全力优化金融生态环境。严厉打击逃废银行债务行为,抓好农信社等不良贷款清收,打造诚信环境,增强银企互信;全面加强对担保理财投资类公司经营监管,依法依规、全力做好全顺、腾飞等非法集资案件处置工作,最大限度挽回群众损失;建立完善银企对接长效机制,帮助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加大直接融资比重,新三板挂牌企业达到10家以上。三要全面提升企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企业的主体地位,发挥驻新高校和科研院所作用,启动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行动计划,完善校地对接机制,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紧缺急需人才,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实施重大科技专项10项、科技成果转化项目20项,专利申请量突破3700件。加强企业家交流培训,帮助企业提升发展战略,提高管理水平和应对能力。把质量强市建设作为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严厉打击质量违法行为,深入实施名牌战略,争创省名牌产品10个,争取通过“全国质量强市示范城市”验收。

  (二)在产业集群上下功夫,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坚持存量调整与增量提质并重,加快实施电池及电动车、生物与新医药等千亿产业培育行动计划,实施重点突破,加快转型升级。一要争取电池及电动车产业实现新突破。抓住被列入国家新能源材料及电池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的机遇,力争通过富士康项目的引进与实施,整体盘活电池及电动车产业,打造国家级产业基地。抓好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确保通过国家考核。二要争取生物与新医药产业实现新突破。抓住药号转移和创新药审批的机遇,加快华兰生物、双鹭药业两个百亿园区发展和单克隆抗体、重组人血白蛋白等新产品开发,推动生物与新医药产业加快发展。三要争取北斗产业实现新突破。抓住信息经济特别是北斗产业发展机遇,外引杭州中导公司投资建设北斗产业园,内联22所、新飞电子等企业,加快培育北斗产业集群。四要争取服务业新业态实现新突破。发挥“两区”的载体和引领作用,滚动实施80个服务业重大项目,依托互联网、现代信息技术发展服务型制造、微电商等新业态,推动服务业扩量提质,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五要争取大健康产业实现新突破。抓住国民消费升级的机遇,依托南太行旅游、全市医疗等资源优势和封丘县“中国长寿之乡”等品牌优势,加强与西部控股等企业的对接合作,努力打造河南省养老健康产业发展示范基地。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管理水平,尽快把南太行建成国家一流的休闲度假区。全市接待游客人数增长10%,旅游总收入增长13%。同时,要抓好新乡市云计算中心建设和运营,提升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以智能制造为切入点,培育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促进“两化”深度融合。

  (三)在整合提升上下功夫,提高区域经济聚合度。把城镇作为区域经济整合提升的重要聚合点,强化基础提升、交通先行、“两区”带动、产城融合,提升整体竞争力。一要谋划推进重要经济“带”。按照“借势航空港、共建大都市、承担大功能、形成大合力”要求,加快郑新融合发展。全力争取我市与“米”字形快速铁路相关项目纳入国家盘子,推进郑州地铁与新乡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连接线前期工作,抓好平原示范区、金水(获嘉)产业新城建设。编制以新乡、郑州黄河两岸为主的生态经济产业带规划,加强与沿黄城市对接,争取将沿黄经济产业带建设纳入全省战略。逐步培育郑新、沿黄“十”字经济带,在全省组合型大都市区建设中分担更大功能,发挥更大作用。二要整合提升关键支撑“点”。强化规划在城乡建设中的龙头作用,加快河湖渠水系连通规划等各类规划编制和完善,为建设靓丽城市打下基础。要突出抓好中心城市和县城发展建设,中心城区方面,推进道路互联互通,新建和改造28条城市道路,加快推进平原路东延和牧野路北延,谋划国道107新乡段东移工程和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为大东区整体建设、铁西区域开发、凤泉区与中心城区融合创造条件,提高城市聚合度;把市商务中心区作为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的重要板块,完成各类规划编制,加大招商力度,培育发展金融服务、总部经济等新业态。推动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大力开展市容环境重点整治,突出抓好占道经营、建筑垃圾、违法建设等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和规范物业管理,全力推动城市管理工作步入长效化轨道。县城方面,要借助“两区”建设,加快旧商业街区和城中村改造,完成拆迁235万平方米,完成“两区”建设投资60亿元,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强化“一基本两牵动三保障”,将县城打造成为农业人口转移的主要载体。三要扩大产业辐射带动“面”。突出承接转移、集群发展、完善配套、创新体制、产城互动,推动产业集聚区提档升级,力争超百亿元产业集聚区达到8家以上,就近转移就业50万人以上。加快平原示范区副中心城市、高新区、经开区发展,打造我市区域经济和长远布局的重要支撑。支持靠近中心城区的专业园区调整发展方向,推动达到标准的专业园区晋升产业集聚区。抓住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的重要机遇,优化各类用地布局,积极争取上级用地指标,拓展发展空间。

  (四)在三农工作上下功夫,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强化“一稳两转”,通过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两手”发力,推动农业发展走出新路子。一要促进稳粮转型增效。深入实施高标准粮田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和都市生态农业发展“三大”工程。做好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持续推进以小农水重点县、灌区节水改造、中小河流治理为重点的农田水利建设;新增高标准粮田40万亩,粮食产量稳定在80亿斤以上;新增年销售收入10亿元以上的产业化集群3个;稳步推进都市农业生态圈建设,培育农业新业态。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新创建标准化养殖场50个。加强农产品质量监管,安全抽检合格率达96%以上。二要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鼓励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农业企业等多种经营主体,逐步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培育3家以上省级家庭农场;支持供销、邮政系统发展农资连锁经营,健全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机制。三要强化科技支撑。抓好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联盟创建,实施10个以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专项;利用农业科技资源优势,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推动农业“接二连三”,提升农业附加值。四要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坚持五规合一,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分类推进新农村综合发展,重点抓好一类社区建设。全面开展农村人居环境达标村、示范村创建工作,用两年时间基本建立村庄保洁长效机制。加快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全市实现5万农村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加快引黄调蓄和抗旱水源工程建设,解决20万农村居民和师生饮水安全问题。新改建农村道路350公里。

相关文章

最新图文

年全国两会开幕式观

时间:2023-09-15 13:0:59

全国两会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3-09-16 06:0:16

学习全国两会政府工

时间:2023-09-14 13:0:08

2019年最新政府工作报告出

时间:2023-09-15 23: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