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升学网 > 政府工作报告 > 正文

焦作市2019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全文)(三)

更新:2023-09-16 15:25:00 高考升学网

  三、重点工作

  今年的任务艰巨繁重,重点做好九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发展动力活力。聚焦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障碍,深入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进一步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内生动力、释放改革红利,以改革提效率、以改革促发展。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推进全省行政审批标准化试点市建设,大力简政放权,继续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全部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全面公开权力清单、责任清单,全面推进网上预受理、预审查,全面运行并联审批制度,确保在优化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上取得新突破,创造焦作效率,打造焦作品牌,走在全省前列。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完善政府预算体系,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建立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的现代预算制度。规范政府债务管理,积极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坚持税收法定原则,全面规范税收优惠政策。深入开展综合治税,提升财税精细化管理水平。深化教育医疗改革。加快推进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市创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大力发展民办教育。积极推动医疗联合体建设,深入推进县级公立医院、医保支付方式、全科医生执业方式和服务模式改革,探索开展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深化农村改革。坚持土地公有制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利益不受损三条底线,开展农村经营主体金融授信、农业大灾风险补偿等改革工作,积极争取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等试点,探索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的渠道。做好现代农业综合配套改革省级试验区工作。同时,加快推进政府机构、文化体制、公共资源交易、交通行政执法体制等各项改革。

  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高水平引进来,大规模走出去,以开放带动发展、活跃全局。充分发挥招商优势。尽快转变比拼优惠政策的招商模式,更加注重集群式、链条式产业招商,更加注重发挥我市工业基础坚实、集聚效应明显、配套能力突出等比较优势,努力在承接产业转移的竞争中抢占先机。积极创新招商方式。突出企业招商主体地位,紧盯国内外500强和行业龙头,大力开展精准招商、以商招商、中介招商,重点推进与中车集团等合作取得实质成果。完善提升开放平台。深化关检合作,提高通关效率,降低企业成本。加强出口基地和出口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争取示范区成功创建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园区,推动产业集聚区申报省级出口基地。不断扩大开放领域。放宽市场准入,加快城乡基础设施、服务业、社会事业、农业等领域开放,积极推行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模式,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进更多社会力量、民间资本,用市场杠杆撬动资金、人才等要素,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提升开放型经济规模和效益。

  (二)着力加快十大建设,持续增强发展后劲。把项目建设作为重中之重,以培育经济新增点、培植新的税源财源、调优经济结构为主线,持之以恒抓好项目建设。强化十大建设带动。城市水系方面,全面启动新河治理,加快灵泉湖、圆融水库等工程建设,完成大沙河带状湿地一期等工程。铁路方面,加快推进郑太铁路客运专线焦作段前期工作。生态方面,加快方山等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推进南太行国家矿山公园等工程。示范区和产业集聚区方面,新开工10亿元以上项目24个,完成投资120亿元以上。信息化方面,加快建设智慧焦作,推进焦作云计算中心平台等建设。能源方面,龙源电厂、焦作电厂异地扩建工程全面建成投产,开工建设丹河电厂上大压小异地扩建工程。公路方面,完成武云高速主体工程,开工南太行绕城高速等项目。职教园区方面,加快推进市技师学院新校区规划建设。电子商务暨“两区”方面,完善市电子商务产业园一期配套服务功能,开工建设二期;全面开展新河商务中心区土地收储、征迁安置等工作,全面开工配套道路、高压线改造等基础设施项目;大力推进鸿运国际商城等项目,加快特色商业区建设。健康服务业方面,开工建设市福利院老年公寓楼、残疾人康复托养服务中心等项目。强化重点项目支撑。今年安排市重点项目198个,总投资1293亿元,年度完成投资412亿元。集聚要素资源,加快建设步伐,早日建成投产,用项目建设成效促进财税增收、提高发展质量。强化项目谋划储备。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谋划好全局性、长远性、战略性的重大项目,力争更多项目进入国家、省级盘子,为经济社会发展备足后劲。

  (三)着力新型工业化发展,加快工业转型步伐。坚持工业强市战略,以转型升级为主线,突出抓好十大产业,引领产业产品向智能化、高端化、终端化发展,抢占新一轮产业转型升级制高点。加快十大产业转型升级,推动产品结构向高端迈进。以城区工业十大振兴项目为重点,加快推进100个重大转型升级项目建设,完成投资176亿元。围绕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建设,重点推进河南正旭航空航天3D打印焦作基地、河南新力克喷浆机器人等项目;围绕壮大国家汽车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规模,重点推进风神轮胎高性能乘用子午胎、中内配轴瓦等项目;围绕打造国家循环经济化工基地,重点推进佰利联氯化法钛白粉等项目;围绕加快新能源产业发展,积极申报新能源汽车试点城市,重点推进多氟多能量型动力锂电池等项目,大力支持多氟多发展新能源汽车,立雄心壮志、拼最大干劲,圆焦作新能源汽车整车梦;围绕加快食品工业发展,重点推进蒙牛乳业纯甄酸奶等项目;围绕拉长铝工业链条,重点推进奋安铝业新型高端铝型材等项目;围绕生物医药、新材料、节能环保、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发展,重点推进中国铁路通信信号焦作产业园、健康元医药中间体等项目。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业,加快传统制造转型升级。顺应新一轮技术革命趋势,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工业转型升级的战略重点,以应用、市场为导向,依托我市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矿山机械、造纸机械等传统制造业,推进与大连理工大学等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瞄准3D打印设备、智能机器人、智能节能环保装备、高档数控机床、自动化成套设备等领域,尽快落地一批项目,全力发展智能制造业,努力打造全省乃至全国的智能制造基地。加快示范区和产业集聚区建设,筑牢科学发展载体。抓住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的重大机遇,科学调整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力拓展示范区发展空间,推动示范区在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和现代城乡体系、公共服务均等化、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先行先试,着力打造产业融合、城乡一体、统筹发展的复合型功能区,努力走在全省示范区前列。实施产业集聚区提升工程,提高产业集群、配套服务、节约集约、产城互动发展水平,9个省级产业集聚区大力争创全省十强十快十先进。保障工业经济运行,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强化要素保障,提供高效服务,保运行、促转型。加快两化融合,培育市级以上两化融合示范企业12家。推进名牌带动、标准引领和质量创新,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强上市(挂牌)后备企业指导服务,让更多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做大做强。

  (四)着力实施科技强市,打造创新驱动引擎。以创建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和知识产权试点城市为载体,健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提高科技投入使用绩效,加快构建焦作特色自主创新体系,进一步提升科技引领转型、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大力推进协同创新。引导企业把创新重点放在开放合作上,加强与行业龙头、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对接,深化与中科院、中关村等合作,引进一批高科技成果,落地一批高科技项目,组建一批创新战略联盟,加快科技前沿技术和先进适用成果转化应用,提升焦作产业整体装备水平和工艺技术水平。积极搭建创新平台。新增一批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新建一批省级以上研发中心和院士工作站。与大连理工大学合作组建焦作装备制造业公共研发中心,加快河南理工大学科技园建设。运营好焦作科技大市场,打造全省科技资源集聚的新平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新高地。健全完善体制机制。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政策,出台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办法,实施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制度,探索成立服务科技创新的银行专门机构。整合市县两级财政科技资金,研究制定统筹使用办法,探索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新机制;继续实施创新券、贷款贴息等制度,最大限度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和放大效应,为高科技企业插上腾飞翅膀,让我市转型发展源于科技创新、兴于科技金融、成于创新驱动,加快打造焦作经济升级版。

  (五)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坚持以人,坚持以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重点,坚持“一基本两牵动三保障”,更加注重经营城市,更加注重运用市场机制,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优化空间布局。开通郑焦城际铁路,加快迎宾路南延及焦作黄河大桥项目建设,打通焦作至郑州的快速通道,主动向以郑州为中心的组合型大都市区融合发展。加快焦修博武一体化,推动中心城市组团式发展。加强县城建设发展,着力建好吸纳农业转移人口的主载体。强化政策保障。落实户籍制度改革政策,研究制定就业、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配套改革措施。切实保障进城农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户宅基地用益物权和农民集体经济收益分配权,让农民带着权益进城、带着保障落户。增强承载能力。全面推进新市民社区试点建设,建成3个试点社区。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5707套,基本建成7396套。加快城中村和棚户区改造,启动南水北调两侧绿化带及配套设施建设。加快中心城市大外环建设,实施民主路等主干道延伸工程,完善示范区路网体系,改造一批瓶颈路,打通一批断头路。全面加快城市污水管网建设,实现中心城区全覆盖。改造供水管网30公里、燃气管网50公里,新增供热面积500万平方米。加快推进世界银行贷款公交项目建设,再更新一大批新能源公交车,下大力气打造省级公交优先示范市。规范经营城市。继续严厉打击“双违”,规范管理土地市场,严格收储出让制度,深入推进道路桥梁冠名、路牌广告等公共资源经营,增强政府科学配置资源、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深入开展市容市貌专项整治,扎实推进城乡接合部环境卫生治理。拓宽筹资渠道。设立新型城镇化发展基金,积极争取省基金支持;利用投融资平台进行市场化运作,推进市政债券发行;采取股权融资、特许经营等方式,吸引更多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构建市场化、可持续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融资新机制。

  (六)着力发展现代服务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把发展现代服务业作为稳增长、调结构的突破口,瞄准新业态、新模式,抢占先机、跨越发展,努力把现代服务业的巨大潜力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新型业态为产业导向,培育经济新增点。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围绕市电子商务产业园、新河商务中心区和示范区、焦西、武陟等电商物流园建设,完成电子商务发展规划,优化电子商务发展布局。大力引进电商龙头、现代物流和互联网金融、物流金融企业,全力支持百度、新浪、中青网、北斗星通、一亩田、浪潮集团等区域总部和运营中心建设,强力推进阿里巴巴产业带、韩国跨境电商平台、慧聪网、58同城、360搜索、银江科技、淘宝大学等项目尽快入驻运营,加强与京东、当当、中国兵工、中电科、南方物流等公司的战略合作,积极创建省级、国家级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做大做强电子商务产业,力争通过3年努力,使我市电子商务率先在全省取得重大突破、实现跨越发展。以商业模式创新为重要途径,激活消费需求。实施商业模式创新示范工程,探索形式多样的新兴商业模式,引导和鼓励企业线上线下连通、虚拟实体结合,利用电子商务进行市场营销,强力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进社区,积极发展直营店和乡村连锁商业中心,加快建设现代城市综合体,发展商务楼宇经济,在满足个性化、多样化消费需求上赢得主动,进一步释放城乡消费潜力。以金融创新抓手,打通实体经济血脉。构建企业-政府-银行“铁三角”,强化市县两级政府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提高政府性中小企业担保公司担保能力;建立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产业基金,加快建设政府引导基金体系;深化政府、银行、保险三方合作,完善小额贷款风险补偿机制;加强应急转贷平台建设,降低企业“过桥”成本;深化与省农业担保集团合作,为农民合作社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拓宽农业农村融资渠道,着力创新金融平台、创新金融产品,疏导金融“活水”源源不断滋润实体经济,力争在金融创新方面创造焦作经验、走在全省前列。以文化旅游业为坚实基础,做靓服务业品牌。加快十大文化旅游园区项目建设,培育文化旅游经济新增点。完成中心城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加快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城市旅游服务功能。开拓国内外旅游市场,办好云台山国际旅游节。加快云台山旅游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步伐。推动太极拳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引进社会力量进行市场化运作,谋划筹建太极文化大学,加快开发太极文化产业。依托太极故里、山水焦作、四大怀药等优势,谋划发展大健康产业,推动品牌效应向经济效益转化。

最新图文

年全国两会开幕式观

时间:2023-09-15 13:0:59

全国两会心得体会范文

时间:2023-09-16 06:0:16

学习全国两会政府工

时间:2023-09-14 13:0:08

2019年最新政府工作报告出

时间:2023-09-15 23: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