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吉林省人社厅获悉,吉林省将对最低工资标准进行调整,执行期为12月1日至下一个调整日。
调整后新的最低工资标准按3个档次划分:长春、吉林市区最低工资标准1480元/月,非全日制用工最低工资标准13.5元/小时;四平、辽源、通化、白山、松原市区和延吉市、珲春市、前郭县最低工资标准1380元/月,非全日制用工最低工资标准12.5元/小时;白城市区、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梅河口市、公主岭市和其他县(市)最低工资标准1280元/月,非全日制用工最低工资标准11.5元/小时。
相关链接
确保农民好卖粮卖好粮
——吉林省粮食局局长谈粮食收购
目前,吉林省粮食收购进入高峰期。在国家首度下调临储玉米收购价格的背景下,吉林省的粮食收购工作进展如何?粮食主管部门又是如何确保农民增产又增收的?就当前粮食收购工作,省粮食局局长韩福春日前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记者:由于临储价格调整,农民普遍有待价惜售心理,在引导农民适时卖粮方面,吉林省做了哪些工作?
韩福春:虽然国家下调临储玉米收购价格,但是今年的玉米收购仍是政策市。国家临储玉米挂牌收购价格确定为国标三等每斤1元。尽管每斤比上年下调0.12元,这个价格仍是吉林省市场最高价,也高于中原玉米产区和国际玉米进口到岸完税价。农民产生惜售心理,主要是由于这些年一直在涨价,价格突然下调,农民想等一等、看一看。
为了引导农民适时售粮,卖好粮,吉林省粮食部门首先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通过新闻媒体,宣传粮食收购政策、市场形势、市场信息,让广大农民群众了解每斤1元钱的临储收购价格,虽然比上年下降很多,但这个价格,仍然是全国甚至是世界的最高价。如果没有这个价格支撑,玉米价格还要大幅下降,所以农民把粮卖到临储库点,还是收益最大的选择。此外,尽可能多开收购库点。如果库点开得少,就可能变成买方市场,农民卖粮就会被动,只有库点多布设,企业间形成竞争,才能形成卖方市场,就会给农民更多选择机会,企业也会更主动服务,执行价格更公平透明,让农民就近卖粮,卖明白粮、放心粮。
这里还要提个建议,对庭院“地趴”储粮的,农民要尽早卖,不要因天气变化造成生霉加剧,不但卖不上高价,而且可能卖低价;对已经上楼子的,通过自然降水,玉米水分降下来,相应省了烘干用煤费用,农民卖粮就更划算,可以适当晚卖,但今年临储玉米收购截止日期为4月30日,农民一定要把握好卖粮时机。
记者:今年粮食收购形势和目前收储情况如何?
韩福春:从各地收购情况看,由于今年开库早,未上大冻前玉米无法大量脱粒,相对售粮进度不是太快。也有一些农民觉得收购价格低于预期,有等价观望心理。深加工企业在省里250元/吨采购加工补贴政策的刺激下,收购量高于上年同期。
吉林省今年突出抓好临储玉米收购库点布设,主产市县一乡至少一库,库点一次性布设到位,目前吉林省布设临储玉米库点901户,11月1日开始陆续启动。针对去年生霉超标玉米比重高,以及今年国家临储玉米生霉粒严格限定的问题,今年吉林省进一步加大农户科学储粮仓推广力度,引导农民自制简易储粮装具,立体通风储存。吉林省使用农户科学储粮仓46.9万套,自制简易装具400万套,立体储存率88%,目前吉林省生霉超标玉米比重大幅降低。同时,通过“粮食银行”试点,为农民提供代储代烘干服务。10月份省政府对深加工企业出台随行就市收购并加工玉米每吨补贴250元政策,政策精准、有效、及时,极大调动了企业生产积极性,目前吉林省14户深加工企业满负荷生产。
记者:今年吉林省粮食收购工作面临主要压力还有哪些?采取什么措施化解?
韩福春:今年粮食收购工作的压力主要有:安全储粮压力、监管压力、深加工企业经营困难、临储玉米收储库点尚未全面开库以及生霉粒超标玉米收购经费筹措等。面对这些问题,省粮食部门加强收储督导,督促收购企业在11月末全部开库到位,以满足农民售粮需要,做到应收尽收。收购过程中,吉林省还督促企业严格执行收购质价政策和结算政策,做到现款结算,“一手粮一手钱”,绝不允许以任何形式克扣农民和“打白条”。还加大了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查处压级压价、以陈顶新、“转圈粮”等违规行为,维护好收购市场秩序。通过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政府监管责任、部门督导责任,防止坏粮、财产损失和人身伤亡发生。利用玉米深加工企业对玉米质量要求宽松的条件,引导深加工企业多收多加超标玉米。此外,吉林省还将向国家争取相关政策,以便吉林省合理制定省级临储玉米政策,收购超标玉米,防止农民出现卖粮难。
公务员差旅费标准新
时间:2023-09-18 22:0:07差旅费补助标准是什么
时间:2023-09-15 08:0:28公司差旅费报销标准
时间:2023-09-20 21:0:24最新差旅费包括哪些
时间:2023-09-19 06: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