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0年浙江省招生考试院公布的数据整理,南宁师范大学在浙江省的2020年最低录取分如下:最低录取分为566分,最低录取位次为84063名。
招生省份 | 科目 | 年份 | 录取批次 | 分数线 | 录取位次 | 录取数 | 省控线 |
---|---|---|---|---|---|---|---|
天津 | 物 | 2020 | 本科A | 555 | 24112 | 3 | 476 |
天津 | 不限 | 2020 | 本科A | 526 | 30542 | 9 | 476 |
天津 | 化 | 2020 | 本科A | 524 | 30959 | 2 | 476 |
河北 | 文科 | 2020 | 本科 | 548 | 17113 | 12 | 465 |
河北 | 理科 | 2020 | 本科 | 533 | 85943 | 20 | 415 |
山西 | 文科 | 2020 | 本二A | 516 | 11492 | 18 | 469 |
山西 | 理科 | 2020 | 本二A | 494 | 59417 | 20 | 449 |
内蒙古 | 文科 | 2020 | 本二A | 486 | 11420 | 8 | 437 |
内蒙古 | 理科 | 2020 | 本二A | 417 | 35963 | 7 | 333 |
辽宁 | 文科 | 2020 | 本科 | 550 | 9880 | 10 | 472 |
辽宁 | 理科 | 2020 | 本科 | 473 | 53842 | 16 | 359 |
吉林 | 文科 | 2020 | 本二A | 506 | 6560 | 6 | 371 |
吉林 | 理科 | 2020 | 本二A | 431 | 38624 | 9 | 336 |
黑龙江 | 文科 | 2020 | 本二A | 470 | 9991 | 7 | 356 |
黑龙江 | 理科 | 2020 | 本二A | 447 | 41754 | 12 | 301 |
江苏 | 理科 | 2020 | 本二 | 337 | 105705 | 30 | 313 |
江苏 | 文科 | 2020 | 本二 | 333 | 25759 | 19 | 284 |
浙江 | 不限 | 2020 | 2段 | 566 | 84063 | - | 495 |
浙江 | 不限 | 2020 | 1段 | -- | -- | - | 594 |
安徽 | 文科 | 2020 | 本二 | 538 | 21775 | 24 | 499 |
安徽 | 理科 | 2020 | 本二 | 506 | 90485 | 22 | 435 |
福建 | 文科 | 2020 | 本科 | 523 | 11978 | 10 | 465 |
福建 | 理科 | 2020 | 本科 | 484 | 50805 | 15 | 402 |
江西 | 文科 | 2020 | 本二 | 543 | 12155 | 15 | 488 |
江西 | 理科 | 2020 | 本二 | 528 | 48528 | 18 | 463 |
山东 | 不限 | 2020 | 1段 | 498 | 173327 | 35 | 449 |
河南 | 文科 | 2020 | 本二 | 552 | 24442 | 14 | 465 |
河南 | 理科 | 2020 | 本二 | 533 | 126208 | 23 | 418 |
湖北 | 文科 | 2020 | 本二 | 519 | 15652 | 13 | 426 |
湖北 | 理科 | 2020 | 本二 | 494 | 69888 | 24 | 395 |
湖南 | 文科 | 2020 | 本二 | 552 | 18783 | 18 | 526 |
湖南 | 理科 | 2020 | 本二 | 507 | 73908 | 35 | 464 |
广东 | 文科 | 2020 | 本科 | 521 | 28554 | 20 | 430 |
广东 | 理科 | 2020 | 本科 | 504 | 102679 | 32 | 410 |
广西 | 理科 | 2020 | 本一 | 501 | 39514 | 799 | 496 |
广西 | 文科 | 2020 | 本一 | 501 | 9619 | 602 | 500 |
广西 | 文科 | 2020 | 本一 | 500 | 9798 | 21 | 500 |
广西 | 理科 | 2020 | 本一 | 496 | 41811 | 25 | 496 |
广西 | 文科 | 2020 | 本二 | 478 | 14532 | 659 | 381 |
广西 | 理科 | 2020 | 本二 | 457 | 61741 | 1325 | 353 |
广西 | 理科 | 2020 | 本二 | 456 | 62283 | 4 | 353 |
广西 | 文科 | 2020 | 本二 | 451 | 21887 | 5 | 381 |
广西 | 文科 | 2020 | 本二 | 450 | 22257 | 51 | 381 |
广西 | 理科 | 2020 | 本二 | 441 | 70555 | 59 | 353 |
广西 | 文科 | 2020 | 本二 | 434 | 27719 | 40 | 381 |
海南 | 不限 | 2020 | 本科 | 604 | 8848 | 4 | 463 |
海南 | 物或化或生 | 2020 | 本科 | 602 | 9114 | 2 | 463 |
海南 | 政 | 2020 | 本科 | 597 | 9815 | 3 | 463 |
海南 | 物 | 2020 | 本科 | 543 | 19576 | 9 | 463 |
重庆 | 文科 | 2020 | 本二 | 539 | 10512 | 24 | 443 |
重庆 | 理科 | 2020 | 本二 | 489 | 47385 | 40 | 411 |
四川 | 文科 | 2020 | 本二 | 524 | 19092 | 21 | 459 |
四川 | 理科 | 2020 | 本二 | 511 | 99296 | 24 | 443 |
贵州 | 文科 | 2020 | 本二 | 546 | 9765 | 15 | 463 |
贵州 | 理科 | 2020 | 本二 | 463 | 56083 | 20 | 384 |
云南 | 文科 | 2020 | 本二 | 549 | 12134 | 18 | 480 |
云南 | 理科 | 2020 | 本二 | 530 | 37092 | 13 | 440 |
陕西 | 文科 | 2020 | 本二 | 506 | 16617 | 14 | 405 |
陕西 | 理科 | 2020 | 本二 | 440 | 69822 | 16 | 350 |
甘肃 | 文科 | 2020 | 本二 | 516 | 8828 | 16 | 439 |
甘肃 | 理科 | 2020 | 本二 | 444 | 43066 | 24 | 372 |
南宁师范大学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是自治区人民政府举办的本科师范院校。南宁地处亚热带、北回归线以南,是北部湾城市群核心城市、中国面向东盟十国国际大通道、西南出海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国家“一带一路”海上丝绸之路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城市,是全国文明城市,这里满城皆绿、四季常青,被誉为“中国绿城”。
南宁师范大学的五合、武鸣、明秀、长岗四个校区就坐落在南宁的绿地青山之间,占地面积共3383.14亩。学校馆藏纸质图书201.8万册,另有电子图书300.1万册,合作举办1所独立学院。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二期)项目学校,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教育部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项目试点学校,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国家精准扶贫工作成效第三方评估组委托的学校,部属重点院校西南大学对口支援学校,广西本科第一批次招生学校,广西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单位。先后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单位、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高校军训工作优秀学校、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志愿助残示范基地等荣誉。
砥砺奋进的发展历程。学校前身为创办于1953年10月的广西中等学校教师进修学院,同年12月改名为广西教师进修学院;1960年7月更名为南宁师范学院,同年9月并入广西民族学院,1961年9月恢复广西教师进修学院;1966年7月更名为广西教育学院;1978年12月举办全日制普通本科教育;1979年2月更名为南宁师范学院;1985年5月改名为广西师范学院;1998年6月,举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教育;2002年12月,创建于1905年的南宁民族师范学校并入学校;2015年1月,学校五合校区正式启用;2017年10月,学校举行了武鸣校区建设项目开工仪式;2018年11月30日,学校通过教育部批准,更名为南宁师范大学。在60多年的办学实践中,学校凝练出“德才并育,知行合一”的校训,培养了12万多名服务基础教育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目前,有全日制普通本科生16539人,硕士研究生1432人,专科生421人。
日臻完备的办学平台。学校现有学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现有普通本科专业6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82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0个。拥有应用数学、测绘地理等院士工作站2个。有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2个、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广西高校重点实验室4个、广西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还有省部级基地中心5个。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高校辅导员发展研究中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培训研修中心,被自治区确定为中国-东盟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广西职业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广西桂台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自治区示范性教师教育基地、广西教育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西本科教育发展研究中心,拥有一批自治区党委宣传部重点研究基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校地校企共建科技创新平台、省级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和省级教师创新创业能力发展中心。是首批广西特色高校建设项目立项建设高校、全区高校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培训基地、广西中小学校长岗位培训基地、广西幼教师资培训基地、广西基础教育学校教学改革试点项目研修基地、广西“双师教学”模式培训改革项目试点高校、自治区级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基地、广西扶贫创业致富带头人培训基地、自治区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综合类示范基地。有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5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6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2个,省级协同育人平台2个,省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教师教育实践基地22个。
博学求精的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1056人。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学位以上教师850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35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497人;有博士生导师29人、硕士生导师297人。2017年9月,广西人民政府聘任中科院吴培亨院士担任我校名誉校长。在职教师中有国家级、省部级以上高层次人才65人次。其中,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科院“”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6人。还有一批广西“八桂学者”、广西优秀专家、广西特聘专家、广西“新世纪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广西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广西高校海外高层次人才“”人选、八桂名师、广西高校教学名师、广西高校卓越学者、思想政治教育领军人物、思想政治教育卓越人才等省部级高层次人才。有广西高校人才小高地创新团队3个、广西高校高水平创新团队2个、自治区教学团队10个。
特色彰显的教学改革。学校具有鲜明的教师教育办学特色,获得一批国家级教学成果: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4个、教育部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主持)8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3项、一等奖14项。有国家级精品课程5门,省级精品课程44门。2013年以来,获全国、全区各类学科竞赛奖项7638多项,其中全国奖项380多项,包括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一等奖、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西选拔赛冠军等;3篇硕士学位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有全国先进班集体1个,入围“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200强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人;在2017年12月举行的第五届全国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上,我校3名参赛选手全部获得一等奖,获奖比例、获一等奖比例居全国第一;在第1至7届广西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中,获奖164项,获奖数和一等奖数均居广西高校第一。2004年以来,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90%以上,连续15年获得“全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或“全区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突出单位”等荣誉称号。毕业生在相关行业领域成就突出,涌现了众多国家和自治区级模范教师、优秀教师、特级教师等,以及“亚洲女飞人”韦永丽、央视著名主持人阿丘、80后著名作家辛夷坞等一批知名校友。
持续增强的学术科研。学校近5年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82项,其中国家级奖励3项,还有广西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5项、广西科学技术奖二等奖5项。曾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中科院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项。我校教师在《Advanced Optical Materials》期刊发表封面论文,被OFweek激光网评为2016年度十大激光技术进展之一。我校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入选“2018年度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A刊扩展期刊,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高校文科学报,“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栏目被评为全国高校文科学报特色栏目,近年来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40余篇,2016年转载量居全国高校学报第88位,是当年广西唯一一家进入百强的高校学报。
锐意拓展的教育开放。学校坚持开放办学,先后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70多所院校、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经教育部批准,与英国卡迪夫城市大学合作举办《旅游管理》本科教育项目,与台湾暨南国际大学合作举办《电子信息工程》本科教育项目。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中国政府丝绸之路奖学金”、“广西政府东盟国家奖学金”、教育部“港澳高校与内地高校师生交流计划()”的项目学校,是港澳台学生接受学校和“广西华文教育基地”,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国际学生教育和港澳台侨师生人文交流。学校建设有“中国-东盟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与自治区台湾事务办公室共建“广西桂台人文交流研究中心”,还分别与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及台湾地区高校共建泰国语言文化中心、中马华侨华文文学研究中心、桂台幼教发展中心、桂台少数民族器乐研究中心、桂台社会工作实践交流中心等,承办了2016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发展论坛、国际人脑发育暨2017脑科学高峰论坛、全球教育联盟GEC2014高峰会议、2016南宁·东南亚华人华文国际学术研讨会、第三届桂台教师发展高峰论坛、桂台民族文化教育交流研讨会等国际性学术会议。
异彩纷呈的校园文化。学校是团中央学校共青团重点工作创新试点单位,先后12次获得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被评为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等次项目办”,获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奖、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奖励、全国高校廉政文化作品大赛奖项等荣誉。“红水河”网站2次入选全国高校百佳网站,有校级学生社团56个,其中5个为全区高等学校优秀学生社团。2018年获得易班全国新闻头条80条。易班优课教学活跃度高校中排行全国第四,全区第一。我校易班工作站获“2018年度广西十佳易班工作站”提名奖,“安全教育课易班优课课群线上学习及考试案例”获“2018年度广西十佳易班共建案例”提名奖。
求真务实的发展目标。进入,学校将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以“双一流”建设为主线,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全面实施教育教学改革战略、学科引领战略、人才强校战略、科技激励战略、国际化战略和服务发展战略等“六大战略”,着力构建现代大学制度体系,着力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着力构建高水平的人才培养体系。着力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着力提升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水平,着力培育标志学校新形象的文化品牌,着力构建高品质的服务保障体系,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区域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师范大学。
吉林大学在青海省2020年最
时间:2023-09-18 06:0:02吉林大学在宁夏省2020年最
时间:2023-09-18 23:0:55吉林大学在内蒙古省2020年
时间:2023-09-21 04:0:31吉林大学在辽宁省2020年最
时间:2023-09-21 1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