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2020年内蒙古省招生考试院公布的数据整理,扬州大学在内蒙古省的2020年最低录取分如下:文科最低录取分为571分,最低录取位次为2460名;理科最低录取分为500分,最低录取位次为17014名。
招生省份 | 科目 | 年份 | 录取批次 | 分数线 | 录取位次 | 录取数 | 省控线 |
---|---|---|---|---|---|---|---|
北京 | 政 | 2020 | 本科 | 546 | 18623 | 1 | 436 |
北京 | 不限 | 2020 | 本科 | 539 | 19928 | 3 | 436 |
北京 | 物 | 2020 | 本科 | 532 | 21287 | 2 | 436 |
北京 | 物或化或生 | 2020 | 本科 | 530 | 21686 | 1 | 436 |
北京 | 化 | 2020 | 本科 | 526 | 22474 | 1 | 436 |
天津 | 不限 | 2020 | 本科A | 620 | 10256 | 5 | 476 |
天津 | 物或化或生 | 2020 | 本科A | 615 | 11207 | 3 | 476 |
天津 | 化 | 2020 | 本科A | 608 | 12641 | 3 | 476 |
天津 | 物 | 2020 | 本科A | 608 | 12641 | 9 | 476 |
河北 | 理科 | 2020 | 本科 | 607 | 26920 | 21 | 415 |
河北 | 文科 | 2020 | 本科 | 598 | 3945 | 6 | 465 |
山西 | 理科 | 2020 | 本一B | 556 | 23655 | 46 | 537 |
山西 | 文科 | 2020 | 本一B | 555 | 3975 | 12 | 542 |
内蒙古 | 文科 | 2020 | 本一A | 571 | 2460 | 5 | 520 |
内蒙古 | 理科 | 2020 | 本一A | 500 | 17014 | 15 | 452 |
辽宁 | 文科 | 2020 | 本科 | 598 | 3306 | 7 | 472 |
辽宁 | 理科 | 2020 | 本科 | 553 | 22553 | 18 | 359 |
吉林 | 文科 | 2020 | 本一A | 557 | 2451 | 7 | 543 |
吉林 | 理科 | 2020 | 本一A | 517 | 17784 | 18 | 517 |
黑龙江 | 文科 | 2020 | 本一A | 557 | 2129 | 10 | 483 |
黑龙江 | 理科 | 2020 | 本一A | 552 | 13903 | 14 | 455 |
上海 | 不限 | 2020 | 本科 | 493 | 17207 | 7 | 400 |
上海 | 物或化或生 | 2020 | 本科 | 492 | 17440 | 5 | 400 |
上海 | 物 | 2020 | 本科 | 486 | 18903 | 5 | 400 |
上海 | 化 | 2020 | 本科 | 481 | 20102 | 3 | 400 |
江苏 | 理科 | 2020 | 本一 | 359 | 56010 | 2756 | 347 |
江苏 | 文科 | 2020 | 本一 | 357 | 11623 | 792 | 343 |
江苏 | 理科 | 2020 | 本一 | 351 | 73952 | 534 | 347 |
江苏 | 理科 | 2020 | 本一 | 347 | 83058 | 100 | 347 |
江苏 | 理科 | 2020 | 本一 | 347 | 83058 | 100 | 347 |
江苏 | 文科 | 2020 | 本一 | 343 | 19608 | 60 | 343 |
浙江 | 不限 | 2020 | 1段 | 599 | 48299 | - | 594 |
安徽 | 理科 | 2020 | 本一 | 593 | 25318 | 93 | 515 |
安徽 | 文科 | 2020 | 本一 | 580 | 5140 | 10 | 541 |
福建 | 文科 | 2020 | 本科 | 580 | 3079 | 6 | 465 |
福建 | 理科 | 2020 | 本科 | 568 | 17939 | 28 | 402 |
江西 | 文科 | 2020 | 本一 | 581 | 2990 | 6 | 547 |
江西 | 理科 | 2020 | 本一 | 577 | 19955 | 38 | 535 |
山东 | 不限 | 2020 | 2段 | 598 | 28243 | 2 | 150 |
山东 | 不限 | 2020 | 1段 | 588 | 36629 | 20 | 449 |
河南 | 文科 | 2020 | 本一 | 594 | 6558 | 14 | 556 |
河南 | 理科 | 2020 | 本一 | 572 | 74766 | 82 | 544 |
湖北 | 理科 | 2020 | 本一 | 587 | 21037 | 25 | 521 |
湖北 | 理科 | 2020 | 本一 | 581 | 23718 | 8 | 521 |
湖北 | 文科 | 2020 | 本一 | 569 | 4773 | 4 | 531 |
湖北 | 文科 | 2020 | 本一 | 567 | 5071 | 9 | 531 |
湖南 | 文科 | 2020 | 本一 | 596 | 4811 | 2 | 550 |
湖南 | 理科 | 2020 | 本一 | 590 | 19899 | 10 | 507 |
广西 | 理科 | 2020 | 本一 | 546 | 21166 | 99 | 496 |
广西 | 文科 | 2020 | 本一 | 544 | 3504 | 16 | 500 |
海南 | 化和生 | 2020 | 本科 | 659 | 3326 | 1 | 463 |
海南 | 不限 | 2020 | 本科 | 642 | 4615 | 6 | 463 |
海南 | 化或生 | 2020 | 本科 | 630 | 5727 | 1 | 463 |
海南 | 物 | 2020 | 本科 | 623 | 6449 | 11 | 463 |
海南 | 物或化或生 | 2020 | 本科 | 621 | 6692 | 5 | 463 |
海南 | 物或化 | 2020 | 本科 | 611 | 7903 | 1 | 463 |
重庆 | 文科 | 2020 | 本一 | 582 | 3356 | 4 | 536 |
重庆 | 理科 | 2020 | 本一 | 534 | 26909 | 21 | 500 |
贵州 | 文科 | 2020 | 本一 | 592 | 2888 | 23 | 548 |
贵州 | 理科 | 2020 | 本一 | 520 | 26196 | 181 | 480 |
云南 | 文科 | 2020 | 本一 | 580 | 5502 | 12 | 555 |
云南 | 理科 | 2020 | 本一 | 552 | 27373 | 59 | 535 |
陕西 | 文科 | 2020 | 本一 | 577 | 3571 | 9 | 512 |
陕西 | 理科 | 2020 | 本一 | 531 | 22104 | 28 | 451 |
甘肃 | 文科 | 2020 | 本一 | 567 | 2221 | 12 | 520 |
甘肃 | 理科 | 2020 | 本一 | 517 | 14110 | 55 | 458 |
新疆 | 文科 | 2020 | 本一 | 530 | -- | 9 | 482 |
新疆 | 理科 | 2020 | 本一 | 489 | -- | 21 | 431 |
扬州大学坐落于国家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扬州,是江苏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江苏高水平大学全国百强省属高校建设计划支持高校,全国首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全国率先进行合并办学的高校。学校前身是1902年由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先生创办的通州师范学校和通海农学堂。1952年全国院系调整时,其农科和代办的文史专修科西迁扬州,组建苏北农学院和苏北师范专科学校;其他4所院校也在同时期相继在扬建立或迁来扬州办学。1992年,学校由扬州师范学院、江苏农学院、扬州工学院、扬州医学院、江苏水利工程专科学校、江苏商业专科学校等6所高校合并组建而成。
学校学科门类齐全。设有29个二级学院和1个独立学院,121个本科专业,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12大学科门类。全校普通全日制本科生26000多人,各类博、硕士研究生12000多人。现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8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2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27个,博士后流动站14个;拥有国家级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优势学科7个,省“十三五”一级学科重点学科6个,省一级学科重点(培育)学科3个,化学、植物与动物科学、工程学、农业科学、临床医学、材料科学、计算机科学等7个学科的ESI排名进入全球大学和科研机构前1%。
学校人才培养能力持续提高。学校建有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江苏高校品牌专业6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优秀研究生工作站9个,教育部卓越人才培养项目8个。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1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3门,教育部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5门,国家级教学团队3个,教育部、农业部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2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1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5项和国家研究生教育成果二等奖1项。学校着力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实施扬州大学本科专业品牌化建设与提升工程,大力推进通识教育改革,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强化实践育人,积极打造“一院一品”,实行第二课堂学分制,推动第一第二课堂融合发展。学校混合教学改革案例入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混合学习白皮书》,连续五次捧得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胜杯”,获评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2004年以优秀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16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
学校师资质态持续优化。全校现有教职员工6000多人,其中专任教师2400多人,医护人员1900多人,具有高级职称教师1300多人,博、硕士生导师3100多人,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外籍院士1人,国家“”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入选者3人、科技创业领军人才入选者1人、教学名师入选者2人,“奖励计划”入选者2人,“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5人,“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7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11人,“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人。
学校科研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拥有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教育部区域国别研究中心(备案名单)1个,部、省级重点(建设)实验室24个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公共技术服务中心、研究院(基地)29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个,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1个、国家级科技特派员创业培训基地1个。目前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300多项,年科技总经费6.94亿多元,共有14项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十二五”以来,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获得国家和部省级科技成果奖168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4项),研制的重组新城疫病毒灭活疫苗(A-VII株)获一类新兽药注册证书;连续8年获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重大)项目,1项成果获第六届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1项成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
学校社会服务能力持续增强。积极推进智库建设,1项提案获批全国政协重点提案,获得700万元资助的《扬州通史》启动编撰。大力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建有校企联盟900多个,省级校地研发平台32个,校外科技推广基地300多个,大学科技园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科技开发与成果推广工作已形成了以江苏为中心、辐射全国的格局,创造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多次荣获国家和部省级表彰。
学校国际交流合作持续推进。依托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中阿10+1高教合作、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江苏-澳门·葡语国家大学合作联盟、江苏?英国20+20高水平大学合作联盟等项目和平台,先后与56个国家(地区)的266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校际交流合作关系。学校获批全国首个海外惠侨工程中餐繁荣基地,获得国家创新型人才国际合作培养项目2个,国家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44个,获批国家“111计划”学科创新引智基地1个、国家高端外国专家项目24项。学校具有招收外国留学生(包括接受政府奖学金外国留学生)和招收港、澳、台学生的资格,广泛开展留学扬大行动计划,留学生2200多人,生源国64个,2所孔子学院、1所孔子课堂4次获评全球孔子学院先进集体。
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扎实有效。坚持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全面落实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扎实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学校获评“全省首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学习实践基地”,连续被评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校党委先后被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苏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教育纪检监察先进集体”。
合并办学20多年来,学校走过了一条“联合—合并—调整—提高”的改革发展之路,形成了文科底蕴深厚、农科优势突出、科学人文交融、分类协调发展的办学特色,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有益的经验,被中央领导同志誉为“高校改革的一面旗帜”。校园占地面积4000多亩,校舍建筑面积160多万平方米。全校固定资产总值63.46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49亿元,图书馆藏书490.52万册,拥有直属附属医院、实习工厂、实验农牧场、动物医院等一批教学、科研、实习基地。
新思想引领,新梦想开启新征程。扬州大学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全国教育大会和校第三次党代会精神,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同志对学校提出的“优化组合、转型化合”重要指示精神,发扬“坚苦自立”的校训精神,坚持“以师生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走提高质量、彰显特色的内涵式发展道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力聚焦一流,全面深化改革,朝着“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阔步迈进!
吉林大学在青海省2020年最
时间:2023-09-18 06:0:02吉林大学在宁夏省2020年最
时间:2023-09-18 23:0:55吉林大学在内蒙古省2020年
时间:2023-09-21 04:0:31吉林大学在辽宁省2020年最
时间:2023-09-21 1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