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高考升学网 > 多少分上大学 > 正文

湖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附2016-2020最低录取分数线

更新:2023-09-16 10:33:56 高考升学网

每所大学在不同的省份录取分数线都不一样,本期文章主要为大家介绍关于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在湖北高考最低录取分数线的知识,具体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的所有历年在湖北录取最低分和录取专业分数线可参考聚志愿高考大数据查询系统。

一、湖北高考多少分可以上安徽信息工程学院

根据聚志愿高考大数据查询系统,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在湖北2020年高考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为452分,最低录取位次为92661位;

二、安徽信息工程学院在湖北历年录取最低分数据统计

招生省份科目年份录取批次分数线录取位次录取数省控线
湖北理科2020本二4529266110395
湖北理科2019本二4349460310388
湖北理科2018本二4239633110375
湖北理科2017本二3899856710345
湖北理科2016本二38411177610350

三、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简介

| 院校属性:

是否是985是否是211
是否是双一流创建时间2003年
博士点数-隶属于教育厅
硕士点数-招办电话0553-3913555、0553-3913567
学校类型理工学校网址https://www.aiit.edu.cn/
所处城市芜湖市办学层次

| 学校详情:

安徽信息工程学院是经国家教育部、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由高科技企业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举办、安徽省教育厅主管的非营利性民办应用型大学。学校位于安徽省次中心城市——芜湖市。学校现有文津校区和新芜校区,总占地面积约1400亩,教职工500余人,全日制在校本科生9000余人。学校设有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学院、管理工程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学院、通识教育与外国语学院、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中心、大学生创意与创新中心、大学生创新与创业中心和大学生创业与就业竞争力促进中心等七院四中心,设置包含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市场营销、财务管理、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含人工智能方向)等24个在招本科专业。

学校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近6000万元。图书馆建筑面积2.3万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80余万册,电子图书256万册,中外文电子期刊11.2万种,以及包括知网、万方等数据库系统,建有现代电子图书系统和计算机网络服务系统。

学校现有7个教学实验中心,下设覆盖全校所有专业的72个实验室,43个教学机房,113个多媒体教室。同时建有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华东高校中最大的体验式拓展训练基地,校外教学实习基地70余家。

学校以“产业工程师、创业企业家的摇篮”为办学愿景,践行“厚基础、重实践、强应用”办学理念,秉承“立志、诚毅、创新”校训精神,紧密对接人才市场和产业需求, 依托讯飞人才、技术和资源优势,借鉴欧美应用科技大学办学理念和培养模式,实施“面向市场、聚焦应用、创新驱动”系列改革举措,致力于打造特色一流的应用研究型大学。

办学沿革

2003年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前校名先后为安徽机电学院、安徽工程科技学院)经省政府批准举办独立学院——机电学院;

2012年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和安徽工程大学合作举办安徽工程大学机电学院;

2016年经教育部和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独立设置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并更名为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由科大讯飞全资举办,安徽省教育厅主管。

理念特色

1办学宗旨和办学内容

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坚持和教育公益性原则,以本科层次人才培养、科研活动、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等为基本办学内容,致力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服务国家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

2办学定位

办学类型定位:应用型大学

发展定位:以“产业工程师和创业企业家的摇篮”为办学愿景,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建设规模、结构、质量协调发展,应用工科为主,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普通本科高等学校。

办学层次定位:以本科学历教育层次为主,积极申请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资质,开展优势和特色学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

学科门类与专业定位:以当今社会急缺的工学类专业为主,并将信息技术与机械电子、艺术设计、管理工程类专业融合,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工科为优势学科专业,从而形成有特色的多学科和专业的协调发展。

培养目标定位: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文化与职业素养和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掌握必备的学科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毕业后能在专业领域和相关交叉领域内从事设计制造、工程应用、生产管理和技术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部分毕业生具有一定的创业能力。

3教育原则

学校以产业、行业、企业和职业对人才需求为导向,借鉴欧美著名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办学理念和成功经验,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提出独具特色的教育教学九大原则:

(1)教育提升个人生活品质、增加社会财富;

(2)专业与职业教育的结合和平衡;

(3)应用知识和实践能力的教育价值;

(4)理论和实践螺旋循环相互促进的学习;

(5)综合素质和修养与专业知识和能力培养并重;

(6)“双师型”教师的重要作用;

(7)个性化和多样性的人才培养;

(8)创新创业能力、工程和产品意识的价值;

(9)教育、企业和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环境。

教育教学

1改革传统培养模式,显著提升大学生实践和应用能力

学校面向产业、行业、企业和职业对人才能力要求为培养方向,以职业为导向重构专业方向,优化实践类课程,探索构建“三段式”、“三明治”、“三学期”的“三三制”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即三段式:“学科基础和核心专业课程”+“专业实训和项目实践”+“企业实习和毕业设计(论文)”;三明治:即将各类实验课程、课程设计、实践与实训、项目工作、企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融入理论课程教学之中,形成理论与实践的螺旋上升;三学期:即增加第三个“夏季小学期”,开设专业技能、实践训练和项目工作等实践类课程,已成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品牌。

学校贯彻工程教育认证倡导的“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三个基本理念,按照“反向设计、正向施工”的思路构建以“学”为中心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和基于“三·三制”培养模式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践类课时占总课时比例达40%以上,其中工学、艺术学占比≥45%,经、管、文占比40%。学校毕业生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

2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进应用型教育教学改革

充分发挥科大讯飞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优势,积极开发信息化智慧教育教学产品并作为应用示范基地。其中自主开发的博思智慧学习平台,能够依据大数据思维构建知识技能图谱,将知识能力与学习任务、考核、学习行为等数据进行建模,对教、学、练、管、评各环节提供即时反馈和精准预警,对教学过程进行及时优化及异常处理。依托智慧学习平台,按“以学为中心”的导向构建了“学习平台+SPOC+翻转课堂”混合式个性化教学模式与方法,可以让学生按照自己的需要和节奏学习,实现了整体引导和个别指导相结合的自主导向性学习,解决了个性化培养与传统教学方法的适应性问题。以“智慧教学与管理”为导向,基于智慧学习平台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可视化“大小闭环”教育教学管理与评价机制,解决了个性化培养与传统教学管理评价机制的适应性问题。该智慧学习平台和个化性教学二项相关成果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当前,在科大讯飞的指导和参与下,学校正在构建数字化智慧校园,将打造成为全国示范智慧校园。

3多通道个性化培养体系,造就多样性卓越人才

学校为学生提供一年后自主选择专业的机会,并针对想继续深造、创新创业、超越自我或重新调整个人学习计划的学生分别制定“励志攻读研究生培养计划”、“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计划”、“个性卓越培养计划”、“个性差异培养计划”等四个个性化培养模式,激励各类学生的志向、兴趣和特长充分发挥,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同时,持续推进学分置换改革,明确学生的学习科研成果和学科竞赛获奖等置换的学分及相关课程,进一步畅通了个性化培养的通道。

4重构素质教育体系,突出职业素养与专业能力

学校改革传统高校通识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现有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以企业对人才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需求为导向,以培养毕业生成为职业人为目标,构建了由组织文化与职业素养、专业写作与交流、专业技能、项目实践和独立设计与开发五大素质模块组成的“大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培养体系。学校同时实施大学生养成计划,提出素质能力关系模型(C=(K+S) ╳Q(Competence核心竞争力、Knowledge知识、Skill技能能力、Quality素质)),着重基于思想和行为为基础的养成型素质和基于企业用人标准的职场应用型素质的培养,提出30条行为目标,配套建成华东地区高校占地最大、功能最全的体验式拓展训练基地,提升学生核心竞争力。学校毕业生综合素质得到显著提升,在200余家用人单位对同期入职的员工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执行力、抗压力、责任心、计划管理、职业素养等7项常用综合素质评价显示,我校毕业生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具有显著优势。

5构建有特色、高水平、三层次递进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学校构建了“创意创新教育—创新创业培养—创业产业孵化”三层递进的“金字塔式”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配套建成“大学生创意与创新中心”、“大学生创新与创业中心”、“大学生创业与就业竞争力促进中心”三个创新实践支撑平台。以创意创新教育的通识课和选修课夯实“塔基”,充分发掘学生创意,塑造学生创新意识;以创新创业培养筑强“塔身”,开设系列线上线下创业指导课程,鼓励支持学生创业,增强学生创业能力;以创业产业孵化塑造“塔尖”,由科大讯飞专业团队参与,深入指导学生创业,孕育创业精英人才,期盼从安信工腾飞出第二个“讯飞”。

大学生创意创新中心,是一个跨专业学科的校级综合平台,下设创客梦工厂、RoboMasters工作室等全系部覆盖的14个分中心,全天候开放,可容纳500名同学同时开展科研、专利、竞赛等创新实践活动。大学生创新与创业中心,为有志于创业的同学提供创新创业实践的平台。自2016年启动以来,入驻36家大学生创业项目,已工商注册企业14家。其中,芜湖凤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由2012级毕业生管远航创办,公司从最初全年订单不足10万元,发展到2017年营业额近300万元。大学生创业与就业竞争促进中心,通过引入科大讯飞专业团队指导、投资与服务等孵化一定量的明星企业、培养一批职业经理和企业家。

6突破传统师资结构,打造应用型师资队伍

学校依托科大讯飞人才资源优势,借助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名校师资,通过引进名校名师、企业双师、行业高端骨干等多种渠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校专业课教师三分之一来源于科大讯飞等相关产业和行业企业,为应用型办学和产学研合作提供了师资保障。学校现有专任教师520人,具有副高及以上职称的168人,具有研究生学历的373人。来自企业、具有行业技术与管理经历的“双师型”教师164人。双师队伍中有近一半具有5-8年企业工作经验,各二级学院院级管理干部至少有一位是由来自于产业界、具有12年以上工作经历的高级工程师担任,负责调研和跟踪相关产业和行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分析相关岗位对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养需求,负责落实和检查学生企业实习等工作。同时学校还加大对“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通过教师暑期2个月赴企业体验式工作,2至3年赴企业挂职工作半年和参与企业合作研发项目等多种模式,充实教师的企业工作经历与实践教学能力。

科学研究

自学校2016年独立设置办学以来,科研工作迈入发展的快车道,紧紧围绕“横向课题、发明专利、研发平台(工程中心)“三大主攻目标,实现换道超车:

科研项目——近三年,学校累计承担省、市各类纵向科研项目84项;其中省科技重大专项2项,省高校自然科学和芜湖市科技重大项目5项。学校科研项目及经费连续两年居全省同类本科高校之首。

发明专利——近三年,学校的发明专利、实用新型、外观设计和软件著作权等知识产权数量爆发式增长。已累计申报专利1162件,累计授权445件。2017年度在安徽省36所本科高校中各类专利授权数总计排第6位。

研发平台——近三年,学校积极利用学校资源,积极创建面向产业的研发平台,目前拥有和在建的科技创新平台有三大类9个,即科技创新联盟类3个、工程技术中心(工程实验室)类5个、新型研发机构类1个。依托这些科技创新平台,学校为35家高新企业提供产学研技术支撑、合作申报省、市级产学研科技项目共计7项,累计申报发明专利308件,累计承担各类企业横向课题100多项,合同金额近千万元。

学科竞赛

学校构建了校、院二级学科竞赛体系。实施“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改革,以制度保障赛事支撑度及高品质、特色赛事覆盖面,常态化营造创意创新文化氛围,校级竞赛参与学生每年达近2000人次、院级竞赛参与学生达5000余人次。近年来,我校大学生参加国家和省级相关学科竞赛获奖数量年均增长率超过90%。2017年,安徽教育厅所列10项省A类学科竞赛五项名列前茅(3项排名第二、2项排名第三)。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西门子杯”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全国高校“创意 创新 创业”电子商务挑战赛成绩均跻身全省高校三甲。在2017全国大学生Robomaster机器人大赛中战胜多所985高校,华东赛区第四,实现进军全国的突破;学校“以赛促教、以赛促学”的教学改革成效明显,有5项相关成果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获安徽省教学成果三等奖。

就业创业

学校依托科大讯飞世界级的产业龙头地位,建立了以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为标准的“校企直通车”的定向培养模式并逐步向全校各专业覆盖。目前已与长三角、珠三角、沿海发达地区及省内50余个地市人才中心建立了信息联动及人才招聘合作机制,并与300余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实习及就业合作。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每年为毕业生提供60余场校园双选会,校内招聘就业岗位数与毕业生人数供需比始终不低于3:1,学校历届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2017届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达87.5% 高出全国本科毕业生平均水平21.5%(麦可思2017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66%);平均起薪4817元/月 高于全国本科生平均水平10%(麦可思2017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4376元/月);其中,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毕业生就业平均起薪5825元/月 (高于麦可思2017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211本科生平均月薪5201元/月)

学校建立“创意与创新能力-创业基础-创业实务”递进式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同时建立5700余平方米的创新创意中心和3000余平方米的创业实践基地,旨在增强在校生创意与创新思维、提高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及就业竞争力。

交流合作

学校与台湾铭传大学和龙华科技大学,马来西亚北方大学和马来西亚博特拉大学以及欧美地区部分知名高校建立了深度战略合作关系,目前已搭建有互认学分的交换研修生项目、短期课程及文化交流项目、互派教师讲学项目、申请硕士留学等交流合作平台。为学生赴境外高校学习交流、出国留学等创造了有利条件,开拓了学生的国际视野,推进人才培养的国际化。

未来发展

学校近期的发展目标是:打好基础、闯出路子、创建品牌。

打好基础:科学合理投入,夯实办学条件基础;引进培养并重,稳定优质基础师资队伍;优化专业布局,打造一批特色专业。

闯出三条路子:闯出产教深度融合的办学路子;闯出一条应用型双师队伍建设的路子;闯出一条培养市场急需的应用型人才的路子。

创建三个品牌:创建就业品牌,保证高就业率的同时,显著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和就业质量;创建创业品牌,为学生搭建好与政府、社会、企业之间的桥梁,显著提高大学生创业成功率;创建校企合作品牌,形成与企业之间灵活、互赢、长久、稳定的产学研合作模式。

学校中期发展规划是成为一所国内知名、质量优异和特色鲜明的应用型本科高校,具有优良的社会认可度,在人才培养方面得到学生、家长和用人企业的高度认可,在科研方面,其面向社会和企业科技研发和技术服务的项目数和经费数等方面位居省属高校前列。

学校未来的发展目标是建成特色鲜明的民办应用研究型大学的标杆,未来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百年名校。

最新图文

天津工艺美术职业学院预估

时间:2024-06-14 06:0:57

内蒙古工业职业学院预估分

时间:2024-06-04 08:0:10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警官

时间:2024-06-02 19:0:23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交通学

时间:2024-06-02 19:0:37